APP下载

社交焦虑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2011-08-15万桂华才运江王鑫龙姚大志曹建琴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评量患病率障碍

万桂华,才运江,王鑫龙,姚大志,曹建琴

1 问题的提出

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知觉的反常现象,是当事人将本来不具有任何威胁性的事物赋予可怕的意义,常常由于自卑、孤独、无助而对周围的人产生敌对情绪,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因而,社交焦虑障碍者常害怕社交或职业场合,一旦出现在这些场合,就感到强烈的焦虑、紧张和痛苦,并竭力回避。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损害社会功能的慢性疾病,且发病率较高,目前已成为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1]。该病主要包括赤面恐怖、视线恐怖、表情恐怖、异性恐怖、口吃恐怖、露丑恐怖、被洞悉感恐怖等[2],有两个典型的核心特征:一是对社交场合存在持续的恐惧,当暴露于公共场合时感到不可控制的极度焦虑;另一个特征是患者本人意识到恐惧情绪是不合理的。

国内外心理学家对于社交焦虑障碍的重视和研究时间并不长,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Ⅲ)第一次增加了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不同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证实,社交焦虑的年患病率为2.48%~7.9%,终身患病率为3.8% ~14.4%[3]。由于诊断标准及调查人群的不同,各国报道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研究发现,20%的人对在公众场合讲话感到过度紧张窘迫,但其中只有2%的人的症状符合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4]。据美国共患病调查发现,社交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13.3%,是美国继重性抑郁症 (17.4%)和酒依赖 (14.1%)之后的第三大心理障碍[5]。多数研究显示,社交焦虑障碍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4。我国学者肖融等[6]研究发现,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总患病率为8.15%,女性患病率为8.35%,男性患病率为7.62%。

社交焦虑障碍的评估量表不能作为诊断工具,但有助于了解患者社交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通过治疗前后量表得分的比较,了解干预疗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社交焦虑障碍测量工具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诊断评估与干预治疗等提供有效的心理卫生服务。

2 社交焦虑障碍测评工具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社交焦虑障碍测评工具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社交焦虑障碍的评估工具可分为社交焦虑症状自评量表、认知评估量表、临床指导式量表、行为功能评估量表四种类型。各种类型的量表均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指标。

2.1.1 社交焦虑障碍的自评量表 社交焦虑障碍的自评量表综合评估被试在社交情境中的认知、行为、躯体方面的情况。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评估方式,社交焦虑障碍的自评量表得到了更多的发展,这类量表的数量最多,使用面也是最广的。一些重要的社交焦虑症状自评量表有Wolpe和Lang[7]编制的恐惧调查表 (Fear Survey Schedule,FSS),Watson等[8]编制的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 (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S),Marks等[9]编制的简明标准恐惧症自评量表 (Brief Standard Self-rating for Phobic Patients,BSSPP)。目前研究者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Turner等[10]编制的社交恐惧和焦虑量表 (The Social Phobia and Anxiety Inventory,SPAI)、Mattick 等[11]编制的社交恐惧量表 (Social Phobia Scale,SPS)和社会交往焦虑量表 (Social Interaction Anxiety Scale,SIAS)。症状自评量表既可以用于个体评估,也可以团体施测。

2.1.2 认知评估量表 认知评估量表主要评估自我陈述、非理性信念、归因、图式、期望和自我关注。一般而言,大多数的认知评估方法都缺乏标准化,但其中也有标准化的量表,目前使用较多的标准化量表是Watson等[8]编制的负性评价恐惧量表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Scale,FNE)和 Glass等[12]编制的社会交往自陈测验 (Social Interaction Self-Statement Test,SISST)。认知评估的主要内容是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思维,是认知-行为疗法疗效评估的理想工具。

2.1.3 临床指导式量表 临床心理学家对于社交焦虑障碍患者资料收集的方式很多。有结构式或半结构式访谈,这样的访谈依据临床心理学家自己的临床经验或是诊断标准形成;另外一种方式是依据临床会谈收集的信息,使用量表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其中代表性量表是Davidson等[13]编制的简明社交恐惧量表 (The Brief Social Phobia Scale,SPS)。

2.1.4 行为功能评估量表 对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行为功能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评估被试在被人注视下的反应,如回避行为;另外一种方法是评估被试在与人交谈情境中的反应,让被试在实验室控制的情境中与陌生的异性交谈,同角度评估被试在这个过程中的焦虑症状以及逃避行为等。此种评估工具有 Fydrich等[14]编制的社交功能评估量表 (Social Performance Rating Scale,PRS)。行为评估的对象是患者的外在行为表现,依据一些确定的外在标准而不是患者的主观报告进行评估,适合于临床行为观察。

2.2 国内社交焦虑障碍测评工具的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社交焦虑障碍测评工具的研究大多是修订国外的相关量表,自编量表相对较少,自编本土化的量表主要有两个。

2.2.1 中国社交焦虑量表 赵勇[15]以青少年为被试 (包括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编制了适合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社交焦虑量表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cale,SADS)。该量表初步建立了“躯体反应”、“回避行为”、“人际敏感”和“内心体验”4个因子,确定了54个条目。4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0.91、0.93、0.96,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各因子的重测信度为0.618~0.796,全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17;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值为0.644~0.868,各因子与总分间的相关值为0.856~0.945。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指标,具有一定的筛查、诊断和研究价值。

2.2.2 大学生社交焦虑量表 钱铭怡等[16]以大学生为被试,编制了大学生社交焦虑量表 (Social Anxiety Inventory,SAI)。该量表分为紧张性焦虑、社交敏感、社交自信三个维度,由22个题目组成,各条目与全量表的相关在0.35以上。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0、0.72、0.72,三个维度的分半信度为0.80、0.71、0.72,重测信度为0.899。该量表具有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用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障碍的测试。

3 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

3.1 已有量表存在的不足 目前对于社交焦虑障碍的评估,Heimbeig等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社交焦虑障碍在概念上不是很明确,评估的内容与其他领域 (如抑郁)有重叠,与临近领域 (如羞耻感)缺乏比较和整合;对社交焦虑障碍与社交技能之间的关系仍然不是很清楚。Hart等认为,目前社交焦虑障碍的评估还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问卷没有将最新的诊断标准 (如DSM-IV)结合进来,另一个问题是目前量表的施测群体需要扩大,比如把同性恋、老人也包括进来,这样的量表使用范围会更加广泛[17]。

3.2 我国缺乏系统、实证性的研究 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跨越文化范围的疾病。我国相对缺乏对社交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与实验研究,对社交焦虑障碍的患病率、病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有限。Lee等[18]在香港开展了一项对3 006名被试的随机性电话调查,年龄为15~45岁,结果发现,参与调查的被试中有3.2%符合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而患者人群中只有8.7%的被试接受过治疗,可见我国对社交焦虑障碍的认识与研究相对不足。

3.3 国内研究手段的相对滞后 当前,国外学者已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19-20],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 (PET)、脑事件相关电位 (ERP)、功能性核磁共掁 (FMRI)等研究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认知、情绪、记忆和注意力等脑功能活动状态和生理生化特点,而目前我国尚未见相关报道。后续研究中,应全面考察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社会、心理、生理三方面的致病原因,深入研究社交障碍的病理心理机制。

3.4 研究展望 人际交往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交焦虑体验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得不到矫正或改善,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社交焦虑障碍,并持续影响到成年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等。因此有必要对社交焦虑障碍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并设计随机安排、匹配对照组的实验研究和案例研究,探索改善青少年社交焦虑水平的有效途径,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1 Carleton RN,Ollimore KC,Smundson GJ.Social anxiety and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J].J Anxiety Disord,2007,21(1):131 -141.

2 Renneberg B,Strohle A.Social anxiety disorders [J].Nervenarzt,2006,77(9):2800-2804.

3 董艳萍,赵守盈.社交焦虑障碍及其研究进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49(3):121-124.

4 李元吉,汤宜朗,蔡焯基.社交焦虑障碍研究进展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84-185.

5 Mageee WJ,Eaton WW,Wittchen HU,et al.Agoraphobia,simple phobia,and social phobia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Survey[J] .Arch Gen Psychiatry,1996,53(2):159-168.

6 肖融,吴薇莉,胡峻梅.成都市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患病率及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J].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6,37(4):636-640.

7 Wolpe J,Lang PJ.A fear schedule for use in behavior therapy [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1964,2:27-30.

8 Watson D,Friend R.Measurement of social evaluative anxiety[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69,33:448-457.

9 Marks IM,Mathews AM.Brief standard self-rating for phobic patients[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1979,17:263 -267.

10 Turner SM,Beidel DC,Dancu CV.An empirically derived inventory to measure social fears and anxiety:The Social Phobia and Anxiety Inventory[J].Psychological Assessment,1989,1:35 -40.

11 Mattick RP,Clarke JC.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measures of social phobia scrutiny fear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nxiety[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1998,36(4):455 -470.

12 Glass CR,Merluzzi TV,Biever JL.Cognitive assessment of social anxiety: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elf-statement questionnaire[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1982,6:37-55.

13 Davidson JR,Potts NL,Richi EA.The Brief Social Phobia Scale[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1991,52:48-51.

14 Fydrich T,Chambless DL,Perry KJ.Behavioral assessment of social performance:a rating system for social phobia[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1998,36:995-1010.

15 赵勇.中国社交焦虑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和效度检验 [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153-8156.

16 钱铭怡,钟杰,徐文凯,等.大学生社交焦虑量表的编制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53-56.

17 刘兴华,钱铭怡.社交焦虑症的评估方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179-181.

18 Lee S,Lee MT,Kwok K.A community-based telephone survey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in Hong Kong[J].JAffect Disord,2005,88(2):183-186.

19 Kilts CD,Kelsey JE,Knight B.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nd response to pharmacotherapy[J].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06,31(10):2243-2253.

20 Phan KL,Fitzgerald DA,Nathan PJ.Faces and severity of social anxiety in generalized social phobia [J].Biol Psychiatry,2006,59(5):424-429.

本文链接

社交焦虑,是指当事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体会到的不自在、恐惧、紧张、担忧、回避等情绪和行为反应,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都感到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状态。美国社交焦虑症协会指出,全球约有7%的人患有社交焦虑障碍症,平均每100人中就有13人在一生中有发病机会。一个保守且被广泛报道的数字是,中国每10人中约有1人或多或少有社交焦虑方面的困扰。社交焦虑,已成为当今世界继抑郁和酗酒之后排行第三位的精神健康问题。

社交焦虑症的症状包括精神及躯体症状。精神症状包括害怕、恐惧及焦虑等;躯体症状包括心跳加快、出汗、发抖、口吃、脸红、肌肉紧张及恶心、腹泻等症状。社交焦虑症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它的恶性循环:害怕被人评价→缺乏社交技能→缺少社交强化、缺少社交学习经历→回避特定的场合→害怕被人评价,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矫正或改善,可持续影响患者的个性发展、学业成就、职业发展、身心健康等。

目前社交焦虑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催眠疗法:精神分析师将患者催眠,挖掘其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其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2)强迫疗法:让患者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站在自己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患者进行强迫治疗。(3)情景治疗:让患者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4)认知行为疗法: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医生不断地告诉患者,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患者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患者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5)药物疗法:目前主要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为主,常用的有β-受体阻滞剂及抗抑郁药。抗抑郁药中,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最常用。(6)物理治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催眠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该疾病的治疗,它没有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猜你喜欢

评量患病率障碍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