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西南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2011-08-15侯明翠李玉鹏高申军李晓丽梁海功

种业导刊 2011年8期
关键词:扬花导刊南阳市

张 震,侯明翠,李玉鹏,高申军,李晓丽,梁海功

(1.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2.邓州市农业局;3.南阳市卧龙区农技中心)

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红麦头。赤霉病是真菌病害,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从小麦苗期至成熟期,都可发生赤霉病的感染,但危害最重的是在小麦开花至灌浆期,故对产量影响最大。

多数年份,小麦扬花前后,南阳市阴雨天较多,小麦赤霉病在南阳市发生较为普遍,个别没有防治的田块发生严重。尤其2010年病穗率达80%以上,严重度大多达到3~4级;防治及时的麦田病穗率在10%左右,严重度多为2级。为了减轻赤霉病的危害,我们对赤霉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分析了发生原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1 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因素分析

1.1 气象条件

赤霉病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赤霉病病菌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4~28 ℃,最低8 ℃,最高32 ℃。在相对湿度80%~100%时发育最好。分生孢子在湿度条件适合,气温25 ℃时产生速度最快,形成子囊壳和子囊孢子的最适温度是24~25 ℃。在小麦抽穗开花、灌浆时,遇到连续阴雨、闷热天气,有利赤霉病的发生和蔓延。若高温高湿多雨,平均气温在15 ℃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常引起重病大流行;若高温高湿少雨,但阴天雾天多,温度高湿度大,一般引起中度流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持续时间愈长,则病害流行愈重。

1.2 耕作制度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水肥条件改善,特别是南阳市广大麦区多为玉米-小麦或稻-麦连作,田间地头遗留的玉米或水稻残体带有赤霉病菌,为病菌大量越冬和春繁提供了理想载体。只要初侵染菌源量大,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赤霉病囊孢子成熟度和释放高峰期又与小麦扬花期正好吻合,就会导致小麦赤霉病大面积发生。

1.3 播种时间

一般早播的麦田花期早,能躲过病菌侵染流行阶段,减轻发病程度;而迟播的麦田,花期相应推迟,抽穗阶段经常遇到病害流行季节,受害时间长,病害加重。

1.4 地质地势

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麦田,田间湿度过大,也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

1.5 施肥状况

施用氮肥过多、过迟,致使小麦徒长,降低了植株的抗病力,并使抽穗成熟期推迟,发病加重。

1.6 防治时间

有些地方农民防治病害的积极性不高,加上防治期如遇连阴雨,不同小麦品种花期不一,防效不好,给赤霉病菌的侵染提供更多机会。

1.7 品种抗性

目前南阳市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均不强,正常年份表现较好,多雨年份发病较重。有的田块病穗率达80%~100%,严重度大多达到3~4级。

1.8 小麦齐穗的早晚

赤霉病发生的迟早与小麦齐穗的早晚有关。冬春温暖时齐穗早,赤霉病发生也早,冬春低温时齐穗迟,赤霉病发生也迟。

2 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加强麦田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看苗施肥、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2.2 深耕埋茬,减少病源

深翻土地,深埋前季作物的根茬、残体,如水稻、玉米根茬,对减少病源传播有重要作用。

2.3 开沟排水

做好清沟排渍工作,降低麦田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改善麦田小气候环境,增强植株抗逆、抗病能力,创造有利于小麦植株生长而不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

2.4 适期早播

早生快发促早熟,避开病菌侵染的高峰期,也可起到防病作用。

2.5 选用对赤霉病抗(耐)性强的小麦新品种

在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中,选用高产优质抗赤霉病的品种,坚决淘汰高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

2.6 化学防治

2.6.1 适时防治 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小麦开花到灌浆阶段,防治主要采用多菌灵类杀菌剂,要求在小麦齐穗到扬花始盛期(扬花50%)喷雾预防。错过这一时间,甚至等发病后再喷药,防效很差,甚至基本无效。用药关键时期遇雨,要抢在雨前喷药,或在停雨间隙喷药,药液干后1小时淋雨,药效一般不减;如遇小雨也可喷药,但要提高药液浓度15%左右。一般在小麦扬花株率达到10%以上,当气温高于15 ℃,气象预报连续3 d有雨,或在10 d内有5 d以上的降雨天气,或有大雾、重雾,就要开始第一次喷药,隔7 d左右再喷一次。如果仅防治赤霉病在穗部喷药即可,若要兼治锈病、白粉病等,应全株喷药。发病轻年份用一次药即可,大流行年份须至少防治两次。

如果抽穗开花期天气稳定,晴朗、空气干燥,可不喷药专治赤霉病,也可以结合一喷三防兼治。

2.6.2 高效用药 每667 m2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或80%多菌灵超微粉50 g,或40%多菌灵胶悬剂150 ml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 g,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20 g,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150 g,对水50 kg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1] 季书勤,张德奇,李向东.2010年河南省小麦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意见[J].种业导刊,2010(3):12.

[2] 陈利军,夏新奎,陈月华,等.黄连木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及其成分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0(5):63-65.

[3] 宋玉立.2009年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09(3):13-14.

[4] 范瑛阁,王兰,董红强,等.小麦白粉病菌生防菌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9(8):92-94.

[5] 吕印谱.全面控制小麦病虫危害 夺取今年我省小麦丰收[J].种业导刊,2008(3):8-9.

[6] 陈国胜.9种中药材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抑菌作用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7):72-74.

[7] 陈承红.春季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J].种业导刊,2008(4):34-35.

[8] 吕印谱.从麦播开始,为全程控制病虫草鼠害打好基础[J].种业导刊,2008(10):11-13.

[9] 张德奇,季书勤,李向东,等.主要病虫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2):67-70.

[10] 王玉洁,赵岩涛,赵艳秋.打好小麦播种基础 夺取夏粮连续丰收[J].种业导刊,2008(10):31-32.

[11] 罗巧燕,曹远银,宋慧君,等.小麦赤霉病菌固体培养基产毒条件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9(5):94-96.

猜你喜欢

扬花导刊南阳市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南阳市
桃花雪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