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安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对策

2011-08-15陈春艳丛日凤

绿色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饮用水供水饮水

陈春艳,丛日凤

(黑龙江省宁安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黑龙江宁安157400)

1 引言

目前,我国关于农村饮用水安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较为规范的说法有2004年水利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指标体系》,该体系被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2个档次,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4个指标构成。4项指标只要有一项不达标就不能说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

在水质方面,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1985)要求的为饮水安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准则》要求的为饮水基本安全。在水量方面,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L为安全,不低于20~40L为基本安全。在方便程度方面,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min为安全,不超过20min为基本安全。在供水水源保证率方面,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

2 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及问题

2.1 农村饮用水现状

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 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全国农村人口中的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 106万人,是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 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堵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总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没有水处理过程和水质检测设施;配备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8%左右。

2.2 宁安市农村饮用水现状

宁安市辖7镇5乡,243个行政村,387个自然屯,现有342个自然屯喝上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受益人口为236 226人,受益率为82%。大约有35个村屯,23 334人饮用含氟超标的饮用水,主要分布在沙兰、三陵、卧龙等乡镇;有 42个村屯34 602个饮用含铁超标的饮用水,有11个村屯7 605人饮用含锰超标的饮用水,主要分布在江南乡、镜泊乡、宁安镇;有 16个村屯 19 300人饮用碘缺乏的饮用水,主要分布在马河、海浪等乡镇;有2个村屯2 506人饮用水源污染严重的地下水。

2.3 饮用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部分农村饮用水提取方式存在安全隐患

在各地,使用各种水源的农户分布不均衡,例如部分农户的饮用水提取方式为自家打井(手压井),井水水位都很低,最深不过6m,没有遮盖措施,使用井水的村民不注意饮用水安全,生活垃圾、污水等经雨水冲刷渗透到井里,造成井水污染。

2.3.2 部分农村饮用水已被污染

一些地区被来自城市的生活污水污染和工业废水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污染下乡”正严重影响着农民的身体健康。农村一些小作坊、小企业、畜禽养殖业等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农业的面源污染,更加重了饮用水水质的污染。

2.3.3 政府关于饮用水安全的宣传不到位

农民从来没有接受到政府对饮用水安全的宣传,对政府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政策、法规,以及政府对农民实施安全饮用水设施建设给予的支持、鼓励等措施从不了解。

2.2.4 思想观念的落后和生产方式的粗放

一些地区农民的环境意识不高,不合理或落后生产生活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致使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农村改水工程因资金和其他如技术上的问题而未能实施,已再建的饮用水工程因为资金、技术等问题而被迫中断。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延续了很长时间的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一时很难转变成更加先进的集约式生产式,在生产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的前提下奢谈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2.2.5 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还不健全

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力量还比较薄弱,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主要侧重的城市的环境保护,无论是《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城市供水条例》等,无一例外的是侧重城市的环境保护和城市污染防治,对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水污染防治涉及很少,只是有一些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零星的规定。在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方面,还存在力量薄弱的问题,一些基层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限于资金、技术、人员方面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好地履行环境监督管理职责。

2.2.6 缺乏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

我国开展的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保障饮用水安全方面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只在全国重点水域和城市进行了水质监测,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水源分散、规模小等问题,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检验缺少正式的检验制度安排,现阶段在农村全面开展水质监测工作还很困难。

2.2.7 科技力量薄弱

目前一些基础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对农村水源地保护的研究还没有开展,对一些如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还处于实验阶段,在科技力量相当薄弱的农村推广节水措施时机还不成熟。

3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工业点源对饮用水的影响

过去饮用水水质超标大多表现在感观和细菌学指标方面,现在由于工业污染饮用水水质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化学甚至毒理学指标超标。一些农村靠近工业区,工厂排放的废水经过多种途径直接进入村民饮用水源,工厂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降雨、直接沉降等多种方式也进入到饮用水源。

3.2 流域面源对饮用水的影响

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以及人畜粪便和垃圾随意排放使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或农田渗漏,造成对江、河、湖泊等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影响范围大、因素多、方式复杂、强度难以定量评估等特点。全市90%村屯垃圾随意丢弃,无垃圾场、无堆肥场、无柴草场,村庄脏、乱、差问题严重;80%的村屯有庭院养殖业户,只有极少的养殖户有简易的污水和粪便储存池,养殖污染已成为威胁牡丹江水质和地下水水质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3.3 供水方式落后对饮用水的影响

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低,大部分地区都是直接从河道、坑塘、山泉、水库、浅层地下水取水,供水设施简单,无净水处理设施,饮水工程建设标准低,管理设施不完善,造成饮用水中细菌学指标污染物、有害矿物成分超标等严重问题。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存在底数不清、监测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3.4 季节性缺水对饮用水的影响

每到枯水期江河水量减少,各工业企业及农业生产用水量又逐年增加,致使部分村屯地表水及地下水需求量出现不足,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部分地区地下源水超标对饮用水的影响。以宁安市为例饮用水中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铁、锰、氟等存在超标问题。

4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解决途径

4.1 发挥政府主导力量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内容,政府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应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做好解决饮水安全的规划,统筹各方力量,制订全面农村饮水市场管理规范,加强对农村饮水市场的监管。应正确处理好领导与协调的关系,统一协调水利、建设、地质、卫生、国土、环保等各有关部门,统筹监管与使用有限的水资源。

4.2 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农民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对于环境保护及饮用水安全等知识知之甚少。要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思想意识,就要求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加大宣传,采用不同的宣传形式,才能提高广大农民保护环境与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意识。

4.3 加快产业调整保护水资源

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切实加强对农村水污染的防治,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在严格控制污染源的同时,必须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力度,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农资、农技一体化,推广高浓度复合肥及作物专用配方肥,运用科学施肥技术及优化耕作制度,减少氮肥施用量。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有效防治来自农村与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针对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4 加大水环境保护与防治的力度

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机遇期,虽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实际的污染负荷要降低很难。要搞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贯彻在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涵盖运行管理的全部过程,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保证工程能够发挥长远效益。

4.5 加大饮用水工程建设力度

进一步加大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工作力度,采取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分散供水以及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等工程措施,重点解决污染水以及严重缺水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继续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投资,加大对存在饮用水安全隐患地区的重点扶持,有条件的地方尽早实现城乡统筹供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组成部分,工程量多、分散、规模小、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需要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由政府公共财政给予强有力的扶持,要通过争取国家投资、加大省级投资、落实市到配套资金和乡村群众自筹资金、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四轮驱动”的方式,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得到保障。要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管理,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建设程序实施。要建立良性循环的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项目充分发挥效益。

4.6 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管理。要摸清未达到饮水卫生标准的人口情况、饮用水质状况和地区分布,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建设和实施方案。重点开展对人口较为集中的大型村镇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对集中式供水工程,要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

4.7 完善饮用水安全监督管理

应加强对饮用水的水源、水厂以及用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制、供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及时掌控饮用水的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等状况,做好定期检查。供水单位则应建立起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须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达标。以较大规模的供水站为基础,在各区域设立好监测点,为小型供水站提供全面的水质检测服务。强化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并完善农村饮水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及卫生宣传教育。

4.8 做好典型示范建设

结合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类型不同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地区,加强对示范地区的指导。示范地区应将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有机结合,在饮用水安全的发展方法、技术线路、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有效经验,树立标杆和样板,以辐射的方式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和管理。

猜你喜欢

饮用水供水饮水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饮用水水质检测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
简易饮水鸟
养羊饮水技巧多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减塑”水站
饮水
饮水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