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恢复与发展初探

2011-08-15葛卫清

绿色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公园建设

刘 乐 ,葛卫清 ,偶 春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1 引言

湿地是分布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抵御洪水、减缓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的基因库”,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3大生态系统。目前,全世界的湿地已超过5亿hm2。

尽管湿地如此重要,然而人们对它的破坏却日益严重,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土地开发不断加快,人们对土地的利用不断扩张,导致湿地面积的减少,湿地生境的丧失。此外,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和破坏式的经济发展,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效益也严重下降。由于湿地被破坏的形式如此严重,因此,关于湿地尤其是湿地的保护和利用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关注的重点学科与热点研究领域。如何在保护湿地的前提下寻找一个合理保护和利用湿地的平衡点是目前亟待思考的问题。

城市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湿地公园是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当前形势下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之一,更是一种理想的土地利用模式。湿地公园的营造,是对城市生态系统不平衡发展的一种挽救和恢复,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途径,有利于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

2 湿地生态系统基本概况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分布广泛、种类多且类型间的差异显著。目前一般采用《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即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位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地表水多,水是导致湿地形成、发展、演替、消亡与再生的关键,无水不成湿地;水导致了土壤潜育化,有明显的潜育层;受水的影响,生长有湿生植物、沼生植物或喜湿的盐生植物。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有丰富的生物种类,其中包括数以万计的鱼类、鸟类、植物和浮游生物,是物种天然的基因库、种质库,成为科普和科研基地。

2.1 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城市湿地公园要重点突出3大特点,即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而成为城市湿地公园必须具备的条件为: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城市湿地公园的湿地必须位于城市规划区内,必须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内;湿地必须具有相当的规模,湿地公园的占地面积须达到33hm2以上;具有天然湿地类型,或具有一定影响及代表性的湿地[2]。

2.2 国外城市湿地概况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稀有的自然资源,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保护以及开发利用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城市湿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湿地研究最早源于欧洲芬兰、丹麦、荷兰、德国等拥有大面积沼泽湿地的国家。美国关于湿地的研究工作始于19世纪末叶,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恢复,把城市湿地空间研究,即水域空间规划和滨水景观恢复,作为城市景观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局限在一条河流、一片湖泊的治理,而是从生态角度出发,将水体、堤岸、滩地、湿地、植被、生物等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统一规划设计,恢复这些自然因素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水域的生态恢复、洪泛控制、水质自净、生物繁衍和人类休闲娱乐的综合目的。同时,为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增强景观的独特性、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满足人们的亲水天性,发达国家在住区水环境规划时,往往引人可回收利用的水资源、人工湿地净化系统等,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用水、景观用水、灌溉绿地、防汛防灾等对水质的不同需求,使住区的水环境形成经济、生态、安全的良性循环,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社区。

2.3 国内城市湿地公园概况

国内的城市湿地公园在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方面还十分薄弱。一方面因为与发达国家人口密度小,资金雄厚的国情不同,中国人口密度大,发展迅速,对土地及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外国的经验并不能完全借鉴;另一方面,国内是近几年才开始逐步重视城市湿地的作用,因此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2.3.1 国内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出现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开展了一些初步的理论研究。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领域,全国只有少数的高校专家和研究机构依据最近颁布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完成了一些规划和设计,理论体系尚不完善,规划设计的规范性、可行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0年由国家林业局牵头,外交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等国务院17个部门共同参加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公布实施。这是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保护湿地资源的一个重大举措。新启动的计划,将用5年时间遏制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天然湿地下降的趋势,初步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管理秩序,开展湿地恢复的试验性工作。从2006年至2020年,将逐步恢复退化或丧失的湿地,提高对国家重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使我国的天然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湿地保护属于社会公益事业,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在不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条件的湿地区域,也要因地制宜,采取建立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扩大湿地面积,提高保护成效。

2.3.2 国内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实践

目前,建设部已经批准了3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04年荣成市桑沟湾湿地公园成为我国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翠湖湿地公园、绍兴市镜湖湿地公园、东营市明月湖湿地公园、东平县稻屯洼湿地公园、常德市西洞庭湖平珊瑚湿地公园、淮北市南湖湿地公园等9处湿地公园成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07年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滨湿地公园、浙江省临海市三江湿地公园、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宝湖湿地公园、河南省三门峡市天鹅湖湿地公园、黑龙江省讷河市雨婷湿地公园、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拒马源湿地公园、山东省临沂市滨河湿地公园、山东省海阳市小孩儿口湿地公园、上东升安丘市大汶河湿地公园、山东省沾化县徒骇河湿地公园、安徽省淮南市十涧湖湿地公园、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湖湿地公园12处湿地公园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除了建设部批准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外,国家林业局已批准的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江苏溱湖湿地公园、银川湿地公园、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公园等多处湿地公园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其他已建成或在建的省级城市湿地公园更是举不胜举。

目前很多城市都已经把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保护城市湿地的重要手段,城市中湿地公园的营造,在缓解热岛效应、消除粉尘、吸收CO2、增加 O2等方面展现出比传统绿化更大的优势。并且美化城市的作用显著,可使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对湿地利用进行科学的指导、摒弃原有的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利用方式可以实现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利用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好局面。应加大对湿地合理利用方面的研究,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优势,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效益最大化。

3 湿地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定位问题

在城市湿地公园的诸多功能中,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功能是核心。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干扰,特别是在近年来房地产开发热潮的影响下,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了严重的损坏,湿地的面积也急剧减小,因此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保护那些已经遭到严重损害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主要任务之一。在城市湿地公园中,自然、比较自然的湿地在面积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要防止和制止将自然和比较自然的湿地人工化。在城市湿地公园的诸多功能中,湿地的生态功能是最主要的,休闲、科普、旅游包括其他商业活动要在生态功能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淡化了城市湿地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过分强调其娱乐功能。将城市公园中喧闹的游戏活动设施引入园中,扰乱了城市湿地公园特有的自然宁静的生态环境氛围。

3.2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问题

很多城市在湿地公园建设中不结合自身区域特色,没有充分挖掘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不去脚踏实地地进行实地科学调研,甚至在缺少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盲目跟风,照搬其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模式,缺少自己的文化特色,造成许多城市湿地公园千篇一律,都是一个模式。

3.3 建设过程中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

目前国内的很多城市在建设城市湿地公园过程中缺少科学的湿地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造成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公园的规划没能够成功的营造出自然气息浓厚、物种丰富多样、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没有突出湿地景观的典型性以及演替的自然性等特点。

3.4 湿地公园管理体制问题

不同的行政职能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目标的不同,管理的手段和水平也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湿地公园管理体制中呈现多部门管理的局面,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因此,理顺体制,提高管理效率是目前当务之急。湿地公园管理的综合性、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管理机制的创新。

3.5 人才技术缺乏

目前国内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处于探索和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待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检验,培养大批技术人员是加快湿地公园建设的当务之急。另外湿地公园建设还没有成熟和系统的配套技术可以推广使用,尚未形成完善的湿地公园评价体系和方法。

4 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恢复与发展的建议

(1)对于湿地生态系统,需要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的,其建设的步骤或次序应先进行地貌适当改造,再进行植物的恢复,最后实施动物的引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水生植物没有恢复之前,对于食草鱼类的引进要谨慎,必须确保生物安全,并按照“食物链”原理进行配置、设计。

(2)把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域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是以湿地的自然复兴、恢复湿地的领土特征为指导思想,以形成开敞的自然空间和湿地公园地带,接纳大量动植物类,形成新的群落生境为主要目的。湿地水域生态环境是有多种挺水、浮水、沉水植物构成的植物群落,也是鸟类等动物繁衍生息的场所。因此湿地生态系统水域的保护尤为重要,通常,水生植物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在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下,必然会出现有些区域某一物种占据主导地位。在另一区域该物种却被其他物种取代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不应该从审美观出发加以干预,将另一区域的物种铲除换成前一区域的物种。除此之外,还应减少对湿地周边区域的干预,使自然形成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

(3)正确对待抗污物种。在引入抗污物种前,首先要对湿地植物的相生相克作用进行研究,对湿地抗污植物进行生物控制和防治,优化净水植物的组合,以减少其对其他湿地植物生长的抑制。避免因盲目引入茨藻、凤眼莲等抗污物种,造成整个水体表面被其覆盖,使得水中的其他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得不到充分的空气与食物,从而导致生态系统失衡,造成二次破坏。

(4)湿地生态系统的地域特征主要体现在植物群落景观上,因此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并通过乔灌草的科学搭配营造出富有地方性特色的湿地植物群落景观。地方性特色文化氛围的营造。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结合湿地的区域历史文化背景,并充分挖掘原场地的文化内涵,体现湿地景观的文化特征,提升城市湿地公园的内涵和品味。

5 结语

随着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功能的认识也愈加深刻。城市湿地公园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城市规划相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功能。在湿地保护的前提下,将把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和旅游观光等作为公园的功能目标,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重视社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1]田 波.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J].风景园林,2006(1):32~ 33.

[2]张 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J].北京规划建设,2005(2):196~ 197.

[3]赵思毅,侍菲菲.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但新球,吴后建.湿地公园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5]鞠美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评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6]王 浩.城市湿地公园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7]陈克林.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湿地科学,2005(4):298.

[8]崔丽娟.中国的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探索[J].湿地公园,2005(16):17~ 18.

[9]邓 毅.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方法探析[J].南方建筑,2004(2):50~52.

[10]吕宪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公园建设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夏日公园
在公园里玩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秋天的公园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