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调查研究

2011-08-15张文婧

绿色科技 2011年11期
关键词:垦区北大荒农场

张文婧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1 引言

黑龙江垦区位于世界闻名的黑土带上,是目前我国3大垦区之一。经过60余年的开发建设,黑龙江垦区目前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黑龙江垦区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土地总面积5.76万km2,耕地面积240多万hm2。下辖9个管理局、114个农牧场,分布在全省12个市74个县(市、区)。现有总人口165.8万人,从业人员79.7万人[1]。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在垦区开发历程中一直在起导向、凝聚和驱动作用。一代代的北大荒人,继往开来,传承老一辈北大荒人的精神和事业,不断开拓进取。如今,垦区进一步树立起“诚信、务实、创新、卓越”的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成为垦区以崭新的姿态参与市场竞争,增强软实力,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强大精神动力,这是北大荒精神发展的成果,也是垦区人民在不断创业的历史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沉淀出的思想精华。

2 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

2.1 垦区现代农机装备水平

目前黑龙江垦区已建成农机装备作业区266个,拥有大马力农机装备600台(套),农用飞机50架,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10万k W,农业机械化率达96%,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发展水平都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2]。

红兴隆管理局友谊农场引进了17台约翰·迪尔7630,最大功率可达583马力的大型拖拉机和世界上最大的430马力的凯斯9120大型收割机等大型设备。这些大型农机可以一次完成灭茬、深松、合墒、碎土、振压等步骤,彻底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粮食产量。深松的深度达到35~40cm,彻底打破了犁底层,恢复了土壤的通透性,这是近年黑龙江垦区作物高产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2]。

2.2 数字化、信息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电子、液压和信息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广泛应用,让每台大马力拖拉机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科研所。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经过综合组装配套,使大马力机械实现了自动导航、精密播种、变量施肥、即时测产等精准化、标准化作业。

七星农场数字化平台是由中科院遥感所与农场共同开发,是农场首创、国内领先的农业技术支撑平台。2007年,农场将遥感技术应用于种植业实际生产,2008年开始逐步运用于林、畜、水、气象、种植、有机作物栽培等大农业系统。全场700多块地的土壤、水利、气象等13项遥感资料及各种信息全部记录在系统中,每一块地的方位、面积、形状,种植的品种、长势、成熟状况等信息一目了然。机车通过GPS,可把在东北全境、内蒙古等地的实时状态图片传回系统,农场可随时在线查询所有大型机械的作业状况。2009年,农场又一次更新了系统,目前数字化平台可与全场大机械建立3G传输网络,耕地深度、耙地情况、机车状态等数据都可实现视频传输[3]。

2.3 向现代农业生产的纵深推进

北大荒依托九三粮油、北大荒米业、完达山乳业等1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油、米、面、薯、乳、肉等10大主导产业。目前,垦区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到2 000万t,年处理鲜奶能力77万t,生猪屠宰能力500万头,粮豆、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70%和100%[4]。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借船出海”,相继在大连、天津、广西防城港等地各建一处年加工150万t大豆的控股公司,目前,集团年加工大豆能力可达700万t,一举跻身全国大型企业500强;北大荒米业对垦区的米业加工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现下辖32个制米厂、14个子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制米生产线140余条,年加工稻谷能力700万t,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稻米加工企业;垦区还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组建了北大荒商贸集团,建成了覆盖华东、华北等8大销售区域的省、市、县三级代理分销网络,设立零售网点15 000多处。

2.4 构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

按照“集中建设、集约发展、集聚人口和产业发展”的思路,黑龙江垦区大力推进“撤队建区”,根据农垦总局下发文件,将2 241个生产队建制全部撤消,着力重构“四五”城镇体系,即分别按照地级市、县级市、乡镇级和新农村标准,规划建设5个中心城、50个重点镇、50个一般镇和500个管理区。

截至去年底,垦区已累计搬迁717个居民点,涉及7.9万户居民,拆迁面积440万m2;新建住宅总面积564.5万m2,相当于前5年的总和,整理复垦耕地约1.37万hm2。地处偏远的逊克农场于20%年投资1亿多元,在场部建设了75栋住宅楼,改造房屋1 536户。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垦区城镇的社会服务功能也日益完善,形成了分级办学的终生教育体系,人均受教育年限1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年;健全了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千人口拥有医生6.7人、住院床位4.7张,人均占有卫生资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层卫生所覆盖率100%;建成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体系;公路通车里程达1.51万km;广播电视通信网络全面覆盖,电话入户率75%以上;建成大型文化体育广场100余个,70%以上的基层单位建成了文化活动室。

2.5 理念、体制、机制的创新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垦区实行了“统分结合”、“统放结合”的农机经营管理模式。农机的经营权落实到家庭农场,落实到户。农机经营投入的主体是家庭农场和职工,但农机的管理权则大部分统一在农场手里,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坚持“六统一”的原则,即统一停放保管、统一管理与作业指挥、统一油料供应、统一作业质量和验收标准、统一收费标准和结算、统一保养维护。先进的管理模式,把土地与机械、分散经营与统一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农机选型配备和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了农机资源浪费,提高了机械的使用效率和作用,大大地促进了垦区的农业生产、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的农机装备还需要现代化与社会化的服务。垦区始终坚持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并把农机服务寓于管理之中。农忙季节,农场组织成立“农机110”、“农机120”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地头。垦区还建立了一些更高标准的集农机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管理服务中心,使农机具停放场不仅能停放、保管农机具,还能提供油料供应、机械保养维修等服务。

3 结语

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粮食总产230亿kg,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北大荒集团进入世界500强行列,建成现代北大荒、绿色北大荒、幸福北大荒。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机遇,黑龙江垦区正以“领跑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姿态,百年垦区为节点,追求跨越、超越、卓越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建设本体垦区、影子垦区和域外垦区,为百年垦区献礼。

[1]邹积慧.论发展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3):26~32.

[2]田鹏飞.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科技创新与推广[J].北方经贸,2011(4):42~43.

[3]朱礼好.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现代化大农机[J].农机化,2010(6):18~19.

[4]马凤才,孔海心.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发展比较分析[J].农场经济管理,2009(10):71~72.

猜你喜欢

垦区北大荒农场
江苏沿海垦区暗管排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模拟
农场假期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农场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一号农场
对垦区道路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初探
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播种接近尾声
丰收的农场
用北大荒精神教育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