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工作框架研究

2011-08-15陈树玉张丽萍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性政治思想

陈树玉 张丽萍

(河北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0)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工作框架研究

陈树玉 张丽萍

(河北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大量西方化思潮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当前工作形势和实际情况入手,提炼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特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工作框架,做到把握时代脉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化和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框架

西方思想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论探索起源较早,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思想教育要“产生最佳效果”,就必须使“习惯的教导”和“理性的教导”协调一致,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有效性在我国开始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产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这一概念。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实现人们的相应目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特性。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大量西方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理论与现实的脱节,教育观念落后、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因而,在当前新世纪、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工作框架,努力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一直是摆在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

一、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身特点、实施过程等因素决定的,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是其有效性的主体,因此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的现状、目标对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市场经济下多元价值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变迁的加剧,各种思想、思潮在我国迅速传播,形成了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文化现象,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多元价值的碰撞过程中,他们有的盲目崇尚西方文明,有的过于追求个人自由,有的失去自己的人生目标,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阻力。

2、互联网的发展对于高校传统工作方式带来的挑战

当今时代,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进入大学校园,它有利于更好地传播知识,快捷、准确地了解师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途径。然而,网络的迅速发展也使信息的传播逐步摆脱了学校和教师的控制,内容庞杂,良莠不齐,引起学生思想上的疑惑以致混乱,正是由于网络信息的这种不可控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趋于复杂化。

3、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体思想复杂化所带来的挑战

目前普通高校在校生一般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生,他们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竞争意识、利益意识更加强烈,困惑迷茫比较多,对挫折和困难的承受能力差。另外,高校学生中的独生子女群体比例增大,他们也经常表现出自我意识强烈,依赖性较强,习惯于被关爱而不善于理解他人的特点。而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心理比以往更加复杂,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所遇到的学习、生活、就业等各种问题,这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工作框架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首先从外因上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处的形势和环境,从内因上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工作框架,以期实现目标具体化,操作标准化,从而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与效率的统一。

1、克服“大一统”的思政课程教育平台,改革思政课程设置,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当前,课堂教学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形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侧重用直接的方法灌输有关思想教育内容和观念。但这种 “大一统 ”的思政课程教育工作平台虽然有利于教学管理,但也存在着很大弊端。一方面它忽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思想道德判断的能力,另一方面单一课堂教育方法的反复使用也易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敏感度的降低,弱化课堂教育作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要克服“大一统”的思政课程教育平台,克服思政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存在的简单重复和脱离实际的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积极探索新方式和新途径,摒弃单纯灌输的教育理念,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从而增强高校的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深入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

2、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宣传中的积极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随着国际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文化阵地。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抓住这一现代信息传播媒介,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及利用网络媒介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一系列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传播内容和方式,王岩辞在《网络时代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中提到“要注意网上与网下的联动,把网上新的活动模式与传统的面对面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良好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例如网上问卷调查,论坛,网上讨论等等,使同学们在参与网上活动的同时,获得道德、价值观的提升,从而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3、建立“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借助全体教育力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直以来是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但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赖于发动广大教职员工包括全体教师、党政管理干部和后勤服务人员,共同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明确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另外针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个别性特点,做好高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只有建立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好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4、把握新派生出来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平台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一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平台也不断涌现,更加关注学生自我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完备的服务,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把握住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等工作服务新平台,通过面向学生开展的咨询服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我们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求,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与疏通和服务,才能真正把我国当代大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有用人才,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5、运用校园文化的熏陶教育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和传承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校园环境的营造和规划设计、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发挥学校环境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价值。同时培育校园在长期育人实践中所积淀的学术氛围和精神追求,培育学校时代精神,重视学术文化的营造,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力度,获取学生的广泛认同,使校园环境和文化精神协调发展的同时也使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得以整体推进,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6、在学校的课外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学生的课外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各类学生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二是丰富多彩、学生积极参与的校园文艺与体育活动;三是校庆、国庆、入学及毕业仪式等全校性的活动。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可以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发挥潜移默化的融合和感染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活动中受培养。因此,高校可以对学生课外活动进行精心策划,同时鼓励学生自发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各种课外活动平台,给予积极指导和经费支持并提供便利,通过学生课外活动这一思想教育载体,达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效果。

7,、提充升分高利校用思学想校政勤治工教助育有学效岗性位这一平台,使学生在学校工作岗位中自我教育管理,同时教育服务他人,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勤工助学岗是应客观环境的要求而产生的全方位、开放式、联系实际的活动方式,如就业服务、档案管理、校院管理、教学管理、心理咨询服务宣传等勤工助学岗的设置,使学生在参与服务管理的同时,能够认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品质等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品德。此外,勤工助学还能造就大学生吃苦耐劳、勇挑重担、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德,同时这种实践式的思想教育过程更容易内化为个人的素质,使优良的方面得到肯定、强化、巩固和发展,使不良的方面得到否定、弱化、矫正和改进,把思想政治认识变为主动的思想认识、意志磨练,从而取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效果。

8、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评价机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评价机制是对高校思政工作效果的评估,只有探索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评价机制,才能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开展,实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朱海亮在《浅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评价机制》一文里,分别从内容吻合、目标方法的一致性、基于需求的动态平衡、学生反馈信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是指能够达到工作与内容的吻合、目标与方法的一致、满足学生的动态需求、学生反馈的认同和建议。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其成败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和重大的使命,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当前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寻找解决办法和途径,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工作框架,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陈树玉,(1972——) 河北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副教授。张丽萍,(1982——)河北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

猜你喜欢

有效性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