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一统”腐败不可小觑

2011-08-15王春华

支部建设 2011年18期
关键词:副职小圈子前任

■王春华

“小一统”腐败不可小觑

■王春华

在中国的权力场中,由圈子恶习、帮派意识、围墙效应造成的“小一统”腐败不可小觑。

在中国官场,职位分类尚未立法,政务官的意志决定事务官员的地位、权力分配和待遇,副职分工由“一把手”决定,部下的权位由“一把手”调配。因此,一个机关就像一个“小一统”的小朝廷,“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朝不用那朝人”。在小朝廷里,“一把手”决定副职的权力轻重,决定部下的升迁贬降。

“一把手”的看法比宪法都厉害。由“一把手”提名、推荐、运作、“提拔”的副职往往将班子里的横向分权制约消解;由“一把手”根据个人偏好、亲疏和利益关系提拔的部下使上下级之间的纵向分权流于形式。因此,“一把手”想腐败,就可以找到配合人,小圈子完全可以人前显规则、人后潜规则,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神不知鬼不觉地“依法办事”。

如果没有小圈子内部“窝里斗”、骨干分子“反水”、情人反目、小偷作案、后任领导揭前任领导的“马桶盖”,以反腐败的名义搞权力斗争,实施人事“洗牌”,再造新的“小一统”,“一把手”为所欲为的恶性腐败,小圈子里的集体腐败很难被揭露。如果后任是前任的亲信、朋友和熟人,愿意为前任“捂盖子”、“擦屁股”,甚至继承“小一统”,沿着前任的路子“前腐后继”,那么,“小一统”的腐败局面就可能进而形成十分肮脏的腐败酱缸。

在金字塔式的权力谱系中,每一个小部门活像一块不透明的大石块,石块之内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外人基本不知。因此,如果没有彻底的政务公开,没有健康有效的平行监督制约,“小一统”里的小圈子就会成为“小小一统”,小圈子就可以滥用造福权和伤害权,以权谋私。

中国是个人情世故大国,人情关系及其滋生的利益共同体是消解外部监督机制的利器。在权力金字塔的一个阶层,权力平行的“石块”一旦因人情关系链接、因互相利用的利益关系结盟,监督与被监督者就可以围成一个“小院子”,产生“围墙效应”,滋生恶性腐败,纵容集体腐败。

最近几年,垄断型国企主要负责人恶性腐败呈高发趋势,为什么?原因有三:权力、资源和市场的“小一统”。因为机关管理国企,因此,国企自然沾染很多官僚主义习气和机关病。

按照《公司法》规定,许多大型国企建立了“新三会”,实行法人治理。但是,发生恶性腐败和小圈子窝案的那些国企并未真正落实法人治理,一些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因为类似上述机关权力分配模式的“小一统”机关病,蜕变为“法定代表人治理”的“小一统”小朝廷。垄断国企占用大量资源,占据大量市场,而且资产属于国有,并非“老板”的个人资产。因此,在企业与企业的交易中,弱势国企、较小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为了做成生意,降低交易成本,就要贿赂垄断国企负责人,帮他们挖国有资产的墙脚。

上述“小一统”腐败现象与中国文化有极大关系,中国人思维方式是太极图式的,而这种朴素的辩证哲理一旦与“私”心结合,人们的做事方式就变成“孔方兄”式的——以钱开路,唯钱是图。小圈子里黑白不分、纷纷扰扰,说一套,做一套。在利益“围墙”之内,满嘴圆滑说辞,一肚子利害计较,一门心思钻钱眼。治理中国式的“小一统”恶性腐败,有必要“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理。

猜你喜欢

副职小圈子前任
当好常务不简单
——从一句官场顺口溜说起
浅谈副职如何与正职融洽相处
党员干部要自觉远离“小圈子”
The “Ex” Factor
圈子
《前任3:再见前任》举办发布会
小圈子:滋生腐败的温床
做官不识字
“副”字解读与副职心境
爱情里“前任”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