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二级定向阶段“双重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1-08-15施秉银和水祥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4期
关键词:定向医学生导师

李 雁,施秉银,和水祥,习 博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学部,陕西西安 710061)

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二级定向阶段“双重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李 雁,施秉银,和水祥,习 博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学部,陕西西安 71006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及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七年制临床实习医院-导师双重管理机制,有助于加强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职业素养的养成与训练,形成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科研临床相互促进的创新培养模式,达到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效果。本文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为七年制医学生的培养提供借鉴。

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双重管理;培养模式

临床医学七年制自1988年实施以来,作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的精英教育,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医学人才[1]。从1996年开始,国家提倡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文理医结合、注重素质、整体优化、倾向临床”的培养模式,但从全国来看,各个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理解不同,标准不一,方案各异,特别是在出口培养(临床二级定向)阶段,管理不到位,导师随意性大,致使学生或偏临床,或重科研,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本硕阶段分离,临床基本功训练不扎实、忽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校声誉。为适应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这一国际标准对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的要求,我们改革传统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二级定向培养模式,创建医院导师双重管理机制,着重加强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职业素养的养成与训练,形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科研与临床相互促进的创新培养模式,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初见成效。

1 实施“双重管理”模式的背景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全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是医学生通过临床实践活动将他们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化为独立处理患者和预防疾病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考核医学教育质量,检测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2]。

七年制医学生二级定向实习阶段仅有1年,却是他们积累临床经验和提高科研素养的黄金时间。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实行传统的临床实习二级定向培养模式,即导师负责制。七年制学生进入二级定向临床实习后,主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实习轮转并完成课题。这一模式的弊端在于:由于不同导师及不同科室之间条件差异较大,故使学生在毕业时个人素质及科研能力等有较大差异。加之临床轮转训练考核标准不一,定位不准(临床实习本科生,临床学习研究生?),科研训练时间不足,缺乏经费,很难完成系统实验和高水平论文,而现在要求在毕业时必须提交论文答辩,普遍存在临床技能与科研训练的矛盾,学生感到迷茫,现状不容乐观。

2 实施“双重管理”的方案

为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这一国际化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完成七年制医学硕士的培养目标,我们探索创建了七年制二级定向临床实习“医院/导师双重管理”模式,利用医院这一更大平台为七年制学生设立创新基金、提供科研实验条件,同时加强过程管理,统一考核标准,加强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职业素养的养成与训练,形成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科研临床相互促进的创新培养模式,达到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效果,解决了由于不同导师及不同科室之间条件差异太大,而使学生个人素质和科研能力有较大差异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2.1 明晰医院与导师在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二级定向培养中的责任

在“医院/导师双重管理”模式中,导师负责学生的专科培养、研究方向和课题选定;医院负责以下三方面工作:①督促落实各导师对学生的培养计划;②组织临床科研专题讲座、设立专项创新基金、提供科研实验共享平台支持七年制医学生的创新研究;③组织考试统一考核七年制学生的临床技能。

2.2 制定并实施七年制二级定向临床技能培养计划及相关考核办法

细化七年制二级定向临床实习过程管理。我院制定了《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临床技能培养计划及考核办法》,要求七年制学生二级定向后进行为期一年的选科实习,此期间不允许学生临床全脱产做实验,具体时间及规定如下:①在所选专业的定向临床实习时间不应少于6个月;②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其它临床科室进行选科实习,所选科室不应少于2个,每科实习时间不应少于2个月;③在选科实习中,各科室应严格按照我校教学部制定的《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选科实习考核要求》进行,学生须实事求是地填写《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选科实习考核本》;④医院还以定期组织素质教育讲座、临床实习巡查、师生座谈会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

统一七年制二级定向临床实习考核标准。通过制定《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临床技能培养计划及考核办法》,统一临床实习考核的组织形式和合格标准,考核由阶段性考核、中期考核和毕业考核三部分组成:①临床选科实习的阶段性考核在所轮转科室的组织下进行,包括理论和实践考核,本院教学部负责督导,考核成绩=基本工作量的完成情况×30%+基础理论知识考试×30%+临床实践技能考核×40%,考核成绩合格者准予进入下一科轮转。②中期考核和毕业考核由教学部统一组织,考核科目包括专业理论、专业外语、临床技能考核、临床思维能力考核。其中专业理论和专业外语采取笔试闭卷形式,临床技能考核采用以标准化病人为基础的多站点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形式,临床思维能力考核以病例答辩方式进行。③通过科室评价以及病人随访等形式考核学生的医德医风。

2.3 制定并实施七年制二级定向科研创新培养计划及相关考核办法

组织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为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达到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具有国际视野,医院聘请张心湜(台湾阳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席酉民(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赵农(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张学斌、潘承恩、邵文斌、庄贵华、郑全庆、贺大林、吕毅、马清涌、侯鹏、陈葳、谢小鲁等十四位知名专家学者为我院双重管理“院级指导教师”,邀请这些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和座谈的形式对七年制医学生进行主动的系统化的素质培养和科研训练,开拓学生视野,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设立专项创新基金,提供科研实验共享平台支持七年制医学生的创新研究。为鼓励支持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在二级定向实习中积极进行科研实践,医院设立“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临床创新科研基金”,每年拨款数十万元资助学生结合临床进行创新研究。为规范运行,医院还制定了《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临床创新科研基金”管理办法》,规定资助对象为二级定向选择我院导师的所有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资助额度2,000-4,000元不等,研究方向要求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的科研实践活动,包括基础及应用研究,重在创新。医院还要求所属所有科研实验平台面向七年制学生开放,并聘请专职教师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教授实验技术,指导科研实践。首届七年制科研创新基金申报已完成29项项目的立项工作,医院共资助科研经费10万元,经检查这些项目进展良好;第二届创新基金申报已受理申请书60余份。

按照科研项目管理的方式对七年制临床科研创新基金立项项目及其经费进行科学的管理。①项目申报:医院公布申报要求,符合要求的项目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项目申请书的填写。②项目评审与立项:医院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评审以项目申请人多媒体汇报、专家现场打分、当场亮分的方式进行,根据分数高低排序决定是否资助及资助种类(一般项目或重点项目)。③中期检查:医院对已立项项目进展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检查主要内容包括科研计划执行情况,项目研究进展状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经费开支情况,存在的问题等。对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的项目,酌情加大扶持力度,对不合格项目或未按计划完成立项任务的项目将终止经费资助、直至取消项目立项。④结题验收:立项项目的结题形式为论文、著作、研究报告,项目结束后按计划规定的形式验收。项目能否结题以教学部组织的专家评审意见为准。⑤经费管理:项目经费由医院和项目主持人共同管理。经费开支范围包括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等,划拨方式为分次下达,第一次划拨总经费的60%,其余视中期检查结果而定。

3 效果评价

我院自2004级七年制学生开始试行临床实习双重管理模式以来,已初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问卷调查显示这种实习模式改善了学生的科研条件,为学生完成硕士毕业论文提供了实际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实习与科研训练的矛盾,受到了广大七年制学生的欢迎;成绩分析也显示细化临床实习过程管理,统一考核标准有助于加强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双重管理模式还有效激发了七年制学生的科研热情与创造力,2004级七年制学生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科技论文。虽然本项目目前还缺乏远期效果评估以及与其他医学院校的横向比较资料,但作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其优点已逐渐显露,值得更深入、更广泛的探索。

[1]张 萍,安力彬,王彦鹏,等.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协调统一的研究与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研究版,2003,19(10):41 -42.

[2]林 勋,蒋 健,余小萍,等.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临床实习存在问题及对策[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2):6-8.

Exploration into the Duplex Control Pattern at the Internship Stage(Specialized Medical Education)for Seven-year-program Medical Students

LI Yan,SHI Bing-yin,HE Shui-xiang,XI Bo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ffair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Medical Schoo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and transformation of medical pattern have set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students’clinical skill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ies.Establishing hospital-tutor duplexcontrol mechanism at the internship stage(specialized medicine education)for seven-year-program medical students is conducive to a new pattern of educat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ir clinical skills,research competence and 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s.As a result,the theory is put well into practice and the scientific mind is helpful in clinical practice.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is educational patter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ultivation of seven-year-program medical students.

seven-year-program medical student;clinical internship;duplex control;pattern of education

G642.44

A

1006-2769(2011)04-0868-03

2011-03-25

2009年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09BY01)

李 雁,女,硕士,研究方向为临床医学教学管理与质量控制。

施秉银

猜你喜欢

定向医学生导师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V eraW an g
优秀定向运动员中距离定向比赛成绩比较研究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