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灌注师的继续教育

2011-08-15冯建宇陈文生金振晓周和平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4期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血管标准化

陈 涛,冯建宇,陈文生,金振晓,周和平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外科,陕西西安 710032)

浅谈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灌注师的继续教育

陈 涛,冯建宇,陈文生,金振晓,周和平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外科,陕西西安 710032)

体外循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仍存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体外循环灌注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本文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加强体外循环灌注师的继续教育,旨在提高体外循环灌注师综合能力。

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灌注师;继续教育

美国的Gibbon医生于1953年在其由不锈钢盘、有机玻璃柱组成的氧合器,由直流电机驱动的指压式泵头组成的体外循环机的支持下完成了世界第一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从此开创了心血管外科领域新纪元。1958年在苏洪熙教授的主持下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心内直视手术,开启了我国心血管外科的新篇章。50多年来,心血管外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体外循环技术也发展成为心血管手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的体外循环灌注师的培养仍相对滞后,主要限于手术室内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目前我国从事体外循环灌注工作的人员由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内科医生,实验室人员,护理人员以及与医学相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人员层次相差极大;有些医院一年完成数千例的体外循环手术,而有些医院一年仅完成几例体外循环手术,临床实践相差极大,水平也相差极大。如何完善体外循环灌注师的继续教育,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点浅谈体外循环灌注师的继续教育问题。

1 进一步完善体外循环灌注学教育

目前美国有2l所、欧洲有8所、日本有2所学校专门培养体外循环学专业人才,其中美国在2000年已将体外循环灌注学由学士学位教育提高至硕士学位教育[1]。我国2004年在徐州医学院试点,开办了麻醉学·体外循环学方向五年制本科教育,参照国际先进的培养模式,开始培养体外循环专门人才。而目前的灌注师大多来自相近专业人员,包括临床医生,麻醉师,护士等,经过一定的培训后上岗从事体外循环,有的还是兼职做灌注师,人员水平层次相差很大。我国是心血管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人民群众对医疗需求的迅速增加,体外循环学所属工作内涵不断拓展,特别是心血管手术近年来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如何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提供专门人才已是迫在眉睫的议题。为此,要为在职灌注师提供更高学历层次(硕士,博士)的专业系统教育,和大的心血管医疗中心协作发展多家正规的医学教育机构,进一步做好灌注师资格认证工作,从而较快提高我国体外循环学专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与整体素质。

2 组织定期的专题讲座或学习班

对灌注师来说单纯的知识更新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岗位的要求,如能利用现场观摩、短期进修等方式到技术力量相对先进的单位进行培养,则对于熟练运用知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引进新思维、新技术也有显著效果。目前我国阜外心管病医院已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内容是学习新理论、推广应用新技术、学习使用新仪器等,为体外循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组织大的心脏中心的高水平灌注师进行结合临床实践的定期专题讲座,为小中心灌注师更新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大的中心之间要密切合作分享经验,以期达到更好地服务临床的目的。给参加学习的灌注师发放学分作为下批体外循环合格证认证下发的依据,鼓励灌注师积极学习提升业务水平。

3 开展定期的学术研讨会,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将灌注师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立项,从这些问题出发,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达到提高灌注师素质的目的。如以特殊病例的灌注,灌注出现的问题及意外如何处理,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等作为研讨范围,并研究有效对策,这样可使灌注师侧重发现问题,潜心专研问题,动脑解决问题,不断推进体外循环的专业创新和服务创新。另外学术会议是拓展视野、更新知识的有效手段。有条件的灌注师要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通过交流,与会者可对体外循环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新观念、新思路有所了解,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有更明确认识。

4 进行卫生法学教育,提升人文素质

心脏外科手术风险比较高,体外循环在术中显得尤为重要,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当今医患关系较为紧张,患者依法维权意识日趋增强,因此要求灌注师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还要具有依法执业、尊重权利、恪守义务的法制意识。灌注师守法要从实践出发,理论法规联系临床实践,工作中对患者要有四心—“爱心、细心、耐心、同情心”[2]。避免以工作中惨痛的教训或不良记录为代价,去学习如何尊重患者权益、改善服务态度、提高职业素质。医学人文素养是人文知识的升华,它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价值、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与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灌注师强化人文素养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这方面的教育又是很容易被忽视的。这就要求灌注师要坚持不懈自觉自主地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从而内化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高尚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

5 加强团队精神方面的培养

好的团队能帮助个人不断成长;团队是工作环境,愉快的团队氛围更容易使人走向成功。好的团队是充电器,能不断地激发人的斗志,促使人自强不息,团队的成功也代表个人的成功。团队精神表现为内部团结、协作、沟通、互助,不敌对,不孤立;以团队为荣,个人目标、团队目标普遍联系;集体价值观为团队成员普遍接受;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宽容、忍耐、理解。灌注师自身是个团队,和外科医师,ICU医师,护士又组成一个服务患者的整体团队,服务质量与每个成员都密切相关。所以灌注师要具备“大团队精神”,即不仅是灌注师自身团队的协作(包括一个单位内人员间的协作,和单位间团队的协作),还有和相关兄弟团队的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人员素质,服务临床、服务患者。

6 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流程方面的教育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指某一个领域需要达到的统一的标准要求,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1987年,美国心血管灌注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cardiovascular perfusion)颁发了两个文件,分别阐述了灌注教育的标准化和灌注操作的标准化问题[3]。在灌注教育标准化文件中,他们支持正规教育,严格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培训。在灌注操作标准化文件中,他们首次正式主张永久性保留灌注记录、灌注装置应用情况以及使用术前检查单(Checklist)。我国这方面较国外比较落后,为了体外循环专业的科学发展,近年来以欧美标准为蓝本正逐步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业标准。目前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化流程方面的教育,如实行学分制教育,建立定量考核机制等。灌注师要与时俱进,做好这方面的前沿知识学习和准备。

7 自主学习,网络培训

接受教育者学习的时间、效率存在差异,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只有通过“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评价”的自主式学习才能实现[4]。尤其经济状况欠佳的医院应积极鼓励灌注师人员自主学习,以促进其自身水平的提高。网络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网络培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极大的缓解了在职人员工作学习方面的矛盾,提高了学习效率。灌注师利用网络,可进行网上答题,交流讨论,查阅资料,以及分享心得体会等,提升知识层次。因此,灌注师人员的继续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培训这一途径,根据岗位特点,提供学习参考资料,安排适宜的网络教学。网络教学课程设置要结合灌注师人员的职能特点,使网络课程具有梯度性和延展性。

8 结语

总体来说,我们在制定体外循环灌注师继续教育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灌注师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以及个体需求,提高灌注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促使灌注师人员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最大限度地与临床服务需求相适应,从而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专业能力的职业化体外循环专业人才队伍,促进我国体外循环事业的科学发展。

[1]金振晓,毕生辉.欧洲各国体外循环灌注学教育简况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7(6):988-991.

[2]蒋柏生.卫生法学教育与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340-342

[3]金振晓.美国体外循环学教育发展简介[J].心脏杂志,2009(6):903-906.

[4]徐永和,高国俊.当代中医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中医药,2007,10:29.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Perfusionists in Cardiovascular Surgery

CHEN Tao,FENG Jian-yu,CHEN Wen-sheng,JIN Zhen-xiao,ZHOU He-ping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Xijing Hospital of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Cardiopulmonary bypass,as a new subject,has rapid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However,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nd various levels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perfusionists in different regions.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strengthen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perfusionist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ir overall ability.

cardiovascular surgery;cardiopulmonary bypass;perfusionist;continuing education

G642.45

A

1006-2769(2011)04-0855-03

2011-04-18

陈 涛,男(汉族),陕西人,主管技师,硕士,主要从事体外循环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周和平,博士,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心血管标准化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标准化简述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