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性评价对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储备的影响

2011-08-15郭丽双孙延斌王和仁冯玉宽冯克俭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4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毕业生

郭丽双,孙延斌,王和仁,冯玉宽,冯克俭

(牡丹江医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形成性评价对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储备的影响

郭丽双,孙延斌,王和仁,冯玉宽,冯克俭

(牡丹江医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就业能力的增长,就业储备至关重要。医学领域由于其特殊性,对从事医疗服务的工作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随着世界医学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学教育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性评价的实质在于强调对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最终得到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用好形成性评价对医学生就业储备具有显著的增量作用。

形成性评价;就业储备;医学毕业生

1 形成性评价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1.1 形成性评价的回顾

形成性评价的发展。现代教育评价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备受各国政府的关注。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展教育评价的研究,希望改革现存的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制度,使之更公正、科学、客观、合理,并将教育评价的改革作为全面革新学校教育工作的突破口[1]。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评价学家斯克里芬最初在《评价方法论》中提出形成性评价[2]。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并赋予它狭义的概念,指在一个新的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编制过程中和试验期间为了获得修改、完善所需的反馈信息而进行的评价[3]。

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模式。与总结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采用的是另外一种评价模式。在形成性评价基本模式中,教师把从学生中获取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并促使学生主动去分析这些信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提供反馈信息是为了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另外两个因素也非常重要,Hershey S.Bell[4]把这些方面总结为“FED 口诀”:F(feedback)为反馈,E(encouragement)为鼓励,D(direction)为指导。

在反馈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总结性评价中的许多指标可以作为反馈信息而提供给学生。如,将考试成绩反馈给学生,学生面对自己的成绩时,会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就有了保障。

“指导”就是教育。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考核是对学生医学知识的掌握、处理疾病能力的一种考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可能就是对学生的鼓励。鼓励一个人,意味着给这个人以信心。

1.2 我国医学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现状

近年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也开始倡导并着手实施形成性评价,力求解决以往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评价标准单一化等问题,并在电视教学和函授教学中首先应用了形成性评价方法,应用中多数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5]。在医学教育方面,以往主要着眼于总结性评价,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那么这些因素就会对其学习效果造成影响,所以总结性评价往往不能准确的评价学习结果。

目前,在医学教育中,进行了形成性评价的尝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王跃群[6]在护理技能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使学生考核的优良率明显提高;熊阳[7]在药剂学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邓卫红[8]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不仅提高了实习教学质量,而且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实习教学管理,提高了临床带教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春艳[9]在检验基础课教学中成功运用形成性评价,90%以上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考核能够促进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傅心和[10]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组合试题的方法进行形成性评价,认为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教与学,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2 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储备

所谓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储备,是指医学生在校期间为未来获取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所作的各种准备。就业储备是影响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1年6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执行委员会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2002年,教育部召开医学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研究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提出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都必须达到的各项教育要求,研究拟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该标准从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方面对医学毕业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思想道德目标分解为12条,知识目标分解为10条,技能目标分解为13条,从理论知识到从事临床工作所需要的每一种能力,从思想道德修养到行为都作了详细的列举,其中的每一条都可以视为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储备[11]。

3 形成性评价对医学生就业储备的促进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实时的、动态的、涉及到比频繁的测验更多内容的过程[12]。形成性评价除了评价知识、技能等量化方面以外,还适合于评价兴趣、态度、策略、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品质[13]。针对要达到的目标,可以设计独特的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本文总结已公开发表的运用形成性评价进行考核的医学课程,发现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的提高。

3.1 主动学习的能力

与以往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它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和动机,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7]。

3.2 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是《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第十一条的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在运用形成性评价时,针对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设定评价的内容,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护理学基础》是以基本技能操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其实训内容多,辅导任务重,加之学生人数多,在实训辅导中教师无法在单位时间内做到对每位学生逐一进行指导、纠错,这一矛盾长期以来始终困扰和影响着护理技能的教学和实训[14]。郭红霞证实,通过建立护理技能形成性评价的实训模式,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3.3 再学习的能力

形成性评价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侧重于对以往知识的考核,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修正。不仅对学习的知识能够重新修正,而且对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促进作用,使学生再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3.4 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知识目标的十条要求中,强调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在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运用形成性评价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针对已掌握的知识,增加测评次数,学生专注于复习的时间增长,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应用于待解决的问题中,有助于将所学知识内化,增强了知识的应用能力。

3.5 提出问题、科学思辨能力

学生在完成设定目标的同时,能积极思考已有的学习成果,高艳春[9]证实,通过形成性考核,可以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能积极的提出问题,进行科学的思维。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科学思辨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卢方浩[15]报道,在PBL教学模式中应用形成性考核,通过问卷调查,接受试点的学生一致认为:获取知识,再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3.6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团队协作能力设计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有力手段。在护理技能培训的教学中,营造学生民主和谐的学习和客观公正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护理技能形成性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针对护理工作,“在履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的人促进健康’的神圣任务中,不仅要与同行密切合作,还要与其他医护人员有机的配合”的性质[16]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训练中相互指导、相互切磋、相互纠错、相互督促和相互合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7 交流与沟通能力

形成性评价设定交流与沟通能力的评价,在护理学教学中[16],采取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合作性平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训练中相互指导、相互切磋、相互纠错、相互督促和相互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PBL教学模式以不同于传统的模式而越来越多的被学校采用。PBL教学模式能有力的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PBL教学模式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将极大的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卢方浩[15]报道,在PBL教学模式中应用形成性考核,通过问卷调查,接受试点的学生一致认为:获取知识,再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能够很从容、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能力得到锻炼;资料的采集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得到加强;提出问题的能力、科学思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妥善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体现。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标准的颁布,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就业储备的探讨,为培养医学毕业生更好的适应未来就业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作用。改变传统的以一次终结性操作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式,强调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形成性评价所设指标体系的不同,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提出问题、科学思辨能力均得到有效的提高,可以使医学生顺利完成向医生角色的转变,有能力面对今后复杂、多变的医学人生,对就业储备具有明显的增量作用。

[1]Carless,D.prospec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ssessment for learning[J].Assessment in Dducation,2005(12):39 -54.

[2]Torrance,H.formative assessment:some theoretical problems and empirical questions[J].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1993(23):333-344.

[3]Black,P.,Harrison,C.,Lee,C.,et al.Assessment for learning:Putting it into practice[M].Berkshire,England:Open Unicersity Press,2003.

[4]Hershey S.Bell,MD著,李井泉 译.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85.

[5]徐亚君.完善形成考核的几点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04(2):41-43.

[6]王跃群.形成性评价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5):70-71.

[7]熊 阳,来平凡.形成性评价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09(6):31-34.

[8]邓卫红,战海燕,刘斌娜,等.医学院校毕业实习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考核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51-53.

[9]高春艳,董卫军,高 虹,等.临床检验基础课程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98-99.

[10]傅心和,卢孝旋.形成性评价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82-83.

[11]郭丽双,任凤云,赵静伟,等.PBL教学模式对医学毕业生就业储备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10(5):116-117.

[12]斯蒂芬,沙皮伊.用好形成性评价[J].基础教育参考,2008(9):45-47.

[13]王水秀,刘海兰.护理本科生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133-134.

[14]郭红霞,姜永东,朱 丹.《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技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12):43-44.

[15]卢方浩,程 志,李 光,等.形成性考核在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4):438-439.

[16]石敬萍.《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实训与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学报,2007(6):37-39.

Effects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on Pre-service Preparations of Medical Graduates

GUO Li-shuang,SUN Yan-bin,WANG He-ren,FENG Yu-kuan,FENG Ke-j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Mudanjiang 157011,China)

As far as a college graduate is concerned,increased employability and pre-service preparation are of vital importance.Because of the specificity of medicine,the medical services pos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health worke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in the world,the society has mad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education.The essence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lays emphasis on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ood study ability so as to help students with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skill training.Making good use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crement of pre-service preparation for medical college graduates.

formative evaluation;pre-service preparation;medical graduate

G473.8

A

1006-2769(2011)04-0799-04

2011-03-02

黑龙江省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

郭丽双,女,博士,副教授,牡丹江医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

冯克俭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毕业生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稿约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的进步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