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1-08-15牟玲丽翁榕安李红苹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4期
关键词:药学药材教学内容

牟玲丽,翁榕安,冯 星,李红苹,余 鹏

(1.湖南师范大学 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2.中南大学药学院,湖南长沙 410013)

浅谈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牟玲丽1,翁榕安1,冯 星1,李红苹1,余 鹏2

(1.湖南师范大学 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2.中南大学药学院,湖南长沙 410013)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几个方面,对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生药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生药学是一门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的来源、鉴别特征、化学成分、药理功效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随着中药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以及生物信息科学、现代分析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生药学科不断吸取新的技术,其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扩大。由于生药学涉及面广,内容庞杂且分散,历来被学生视为枯燥乏味、费时费力的一门学科[1]。如何针对学科特点并顺应学科发展,与时俱进地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目前生药学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1 转变思想,结合学科发展,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生药学的教学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讲述生药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生药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生药的鉴定程序和方法、化学成分、采收和加工、质量标准的制订、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及其调控等多方面的内容。然而,目前生药学的课堂教学普遍对总论部分不够重视,很多教师都把重点放在各论中的具体生药上,而对总论部分的内容草草带过。笔者认为,总论部分的讲解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其一,通过总论的学习,学生可强化对整个学科的认识,了解生药学这一传统学科的历史和面临的现状,激发学习兴趣,从而站在学科发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度去认识生药。其二,总论概括了生药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一般技能,可对各论中具体生药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比如,总论中系统阐述了各类药材的组织构造、粉末特征等鉴别要点。如皮类药材,学生在学习肉桂、厚朴、黄柏等药材时可据此要点联系起来共同记忆,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纵观生药学发展的近200年,其研究目的和任务已由最初的对药材进行真伪鉴别,到今天对药材进行真伪鉴别、质量评价、安全性评价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然而这一发展并未在生药学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很多教师仍倾向于重点讲解药材的鉴别,特别是性状和显微鉴定,导致不少学生对生药学课程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辨认中药。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可根据不同院校对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及重点。对于应用型药学本科生的培养,生药学的教学应突出其实用性,面对中药市场的品种混乱和使用不当的现状,可重点讲解药材的真伪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用法,使学生能够准确鉴别并正确应用生药。而对于重点院校的药学专业,可能更注重培养研究型的药学人才,课程教学更应顺应生药学科发展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利用其方法和技能从事相关研究,以期为人民提供“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的生药”。分析当前中医药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生药学将重点围绕着“中药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中药品质评价及质量控制”、“中药资源及可持续利用”三大主题开展研究[2]。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此三大主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生药侧重讲解,借以启发学生的科研思维。

另外,生药学教材内容多、任务重,各论中涉及百余种生药,每味生药项下均有来源、植物形态、采收加工、性状、显微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附注等多个条目,要对每味生药详细讲解显然是不现实的,课时不够而且重点不突出。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应进行合理取舍,在各类药材中选择一些典型的生药详细讲解,对余下的生药则可根据具体情况侧重一两个条目简单介绍,力求做到“少而精”,使学生容易消化吸收。

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生药学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形态学知识,如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等,因此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声像毕竟看得见却摸不着,也存在失真的现象,无论如何也无法取代实物标本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生药的性状鉴别项目。对于此,我们的经验是:将要讲解的生药事先准备好,包成若干小份,于课堂之前发放给学生,课后回收。普通药材1-2人一份,贵重药材可多人一份相互传看。在课堂中以文字结合实物对照讲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看、摸、闻、尝等多种方式逐一认识药材的各种特征,如眼观何首乌的“云锦花纹”,口尝甘草的特殊甜味,拉扯杜仲断面的银白胶丝感受其弹性等。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易学易记;另一方面也使得课堂气氛融洽,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笔者认为,结合实物进行授课,虽然教师准备标本多了些辛苦,但其教学效果远远高出单纯的多媒体教学,也优于带领学生参观生药标本室,因为参观标本毕竟是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生药,学生容易走马观花,无法形成深刻的印象。

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十分重要[3]。比如,在讲解马兜铃科生药关木通时,引入“龙胆泻肝丸事件”这一案例,将关木通的来源、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应用禁忌,以及与白木通的关系等知识点融入其中,学生在弄清该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互动式教学法亦是广泛运用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结合标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学生自行观察、讨论并陈述药材特征,由教师进行总结,对有疑惑的地方可由老师引导再次观察。此外,在授课时并不局限于书本,而是常常与学科的研发动态以及自身的科研经历联系起来,即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信息,促进对实际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理性分析把握。

另外,笔者建议推进生药学双语教学,在课堂中尽力营造英语气氛,对重要内容以英语逐段逐句讲解,英语提问,并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这样比单纯的中文讲解多一份紧张感和新鲜感,可使学生思想集中,也可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特别是强化了专业英语的学习,为进一步深造以及从事药学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双语教学也是顺应中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对于能促使中医药走向国际的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 改革实验教学,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4-5]

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是学生掌握生药的鉴别与评价技能的关键环节,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生药学实验体系的改革至关重要。

首先,实验教学应与理论教学一致,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目前,多数高校的生药学实验项目仍以生药的鉴定为主,特别是显微鉴定占相当大的比重,内容单调、方法单一落后。笔者认为,以鉴别为主的实验已不能满足生药学科发展的需求,而且在前期的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药材性状及显微实验,所以在生药学实验中可适当减少其比例,增加生药的质量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的相关实验,如药材的灰分、水分、有效成分含量、农药残留量等药典中常规的检测项目,借以增加实验的深度和广度。

就实验体系而言,目前的生药学实验大多为一些验证性实验,如显微鉴定,只需在显微镜下找出生药的组织粉末鉴别要点,加以验证即可,学生易感枯燥无味,失去探索兴趣。对此,将整个实验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验证性、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其中前两个层次为药学本科生必做实验。

验证性实验以操作为主,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基本的仪器设备,规范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项目是一些方法成熟、应用广泛、技术上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实验,如生药大黄的鉴定。综合性实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是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的多维的、动态的、有机组合的系列化技能训练。如未知生药的鉴定,需要学生通过感官、理化、显微甚至仪器分析等多种手段准确鉴别出该药材。同时,综合性实验可以是与药学其他专业的综合,如将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打破药学专业课程之间的界限,使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如中药槐米及有效成分芦丁的实验研究,将其生药学鉴定、有效成份芦丁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槐米中芦丁的含量分析、芦丁的药理活性等作为一个整体安排有关实验。

在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可拟定1-2项创新性实验,即由教师设定题目,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获取原始数据。创新性实验针对的是优秀的药学本科生,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学生参与,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及创新能力,如某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创新性实验往往会应用先进设备及大型分析仪器,鉴于许多大型仪器同时也是教师从事药学科研的硬件支持,为了缓解仪器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冲突,建议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将实验教学融入到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去,在教师的指导下,于学期内完成一个小课题。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即使课程结束,也可进行持续性的研究,这对于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4 结语

对于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我们结合以往的体会,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浅见,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总之,生药学教学的改革应与时俱进,不断总结经验,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刘 嵩,张永忠,杨曦亮,等.浅谈生药学教学改革[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789-1790.

[2]屠鹏飞.生药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思路[J].中国天然药物,2006,4(6):411-419.

[3]王翔飞,王 琪,刘雯霞,等.生药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105-106.

[4]高春华,刘建云,戚 薇,等.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96-197.

[5]杨月娥,段宝忠.浅谈生药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8):984-986.

Exploration in Reform of Pharmacognosy Teaching

MU Ling-li1,WENG Rong-an1,FENG Xing1,LI Hong-ping1,YU Peng2
(1.Medical Colleg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6;2.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3,China)

The paper explores the reform of pharmacognosy teaching regarding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as well as experiment teaching.The objective of the reform is to arouse students’interest and initiativ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pharmacognosy;teaching reform;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experiment teaching

G642.0

A

1006-2769(2011)04-0751-03

2011-03-10

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2010年湖南师范大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

牟玲丽(1979-),女(汉族),湖北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

余 鹏

猜你喜欢

药学药材教学内容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
真假药材识别(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