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澄江蓝浆果引种栽培初报

2011-08-15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650204施宗明

云南农业 2011年9期
关键词:澄江浆果丰产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650204 施宗明

□澄江星星蓝莓农民专业合作社 652500 洪本桥

蓝浆果(Vaccinium)又称蓝莓,是新兴发展的小果类果树之一,其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属高维低糖的浆果类水果。所含色素对恢复眼部疲劳有很好的作用。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蓝浆果为杜鹃花科越桔亚科(后来的分类系统又划为越桔科)越桔属的多个野生种和杂交种的总称。世界蓝浆果的家化栽培仅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我国的引种栽培也仅有十余年,目前我国南方主要引入栽培的是原产于美国东南部的兔眼蓝浆果,原学名为Vaccinium ashei Read,后来更正为Vaccinium hybrid Rabit eyes。据资料,它是由5个四倍体种杂交而成的杂交种,现已培育出多个栽培品种。

2005年3月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澄江县蓝星科技服务部(民营企业)由南京中山植物园引入兔眼蓝浆果,主要有5个品种:1号(粉蓝)、3号(圆蓝)、6号(灿烂)、7号(顶峰)、8号(杰兔),总计1万株,种植面积3hm2。2006年2月又引入3 300株,种植面积1hm2,总计4hm2。种植地位于距县城6km处的左所华大坟丘陵山地,海拔高度1 820m。

1 立地条件

1)气候:澄江地处北纬 24°20′,东经102°54′,位于云南中部。年平均气温16.8℃,最冷月平均气温9.2℃,极端最高温30.4℃,极端最低温-1.2℃。年降水量1 029.3mm,其中旱季降水量(11~4月)仅占12.73%,雨季降水量(5~10月)占87.27%。年蒸发量1 533.7mm,年日照时数2 905h。常年春季多为西南风,秋冬季多为东北风,风速1.2~3.7m/s,年平均值2.3m/s。

2)土壤:种植地土壤为玄武岩发育的棕红色酸性山地红壤,pH6.0。土层深厚,土质较粘重,肥力低,有机质含量低。园地周边的指示植物有云南松、蕨菜、土千年健(Vaccinium fragile)。种植园为水平台地,宽6~30m,行株距为2m×1.5m,以高墒栽培,每墒一行,墒高15cm。植穴深60cm,宽60cm,穴土回填时每穴拌以5kg腐殖质,未施其他底肥。苗木定植后以松毛覆盖穴面,厚度5cm,有灌溉条件,为管道灌溉。

2 栽培管理

1)浇水:春季2~4月是全年最为干燥的时期,此期的降水量仅有16mm(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55%)。因此,春旱时期的浇灌是全年水分管理的重点工作,一般每半月浇灌1次,全年6~7次。夏秋雨季降水丰盛,不必浇灌。因系高墒栽培,即使遇暴雨,也不存在排水问题。

2)施肥:2005年定植当年,雨季中普遍轻施化肥1次,平均株施硫酸铵9g,过磷酸钙27g,硫酸钾5g。以后每年2次,坐果期1次,采果后1次,施肥数量逐年的增加,至2008年增至每株年施硫酸铵40g,过磷酸钙80g,硫酸钾10g。此外,某些年份部分植株曾施过少量硫磺粉。

3)除草:每年5~10月的雨季是杂草萌生和茂盛生长的季节,全部采用人工除草。每年3~4次,杂草的主要种类有熟地草、猪棕草、野蓼、蕨草等。

4)修剪:每年修剪2次,5~6月结合扦插采条修剪1次;11~12月结合整形修剪1次,主要是短截生长过高的徒长枝,疏剪树冠中部的老化枝、重叠枝和拖地枝。

5)病虫害防治:虫害主要为金龟子及其幼虫蛴螬,尤以蛴螬为害造成的损失为重。金龟子于5月初出现,常于晚间啃食叶片和幼果,防治方法以人工捕杀为主。蛴螬(云南俗称白土蚕)为金龟子产卵于土中孵化而成的幼虫,于6~8月在土中啃食根茎而导致植株枯萎死亡。使用农药地虫特粉剂、百树得水剂根施防治有效。但由于经费不足,防治不力,因蛴螬为害而导致植株死亡的株数约占总株数的10%。其他病虫害:少量植株发现有茎腐病和叶片黄化现象。近年来发现少量果实中偶有果实蝇幼虫出现,尚待进一步观察。

3 植株生长与开花结实

幼苗定植后1年,一般株高60~70cm,冠径40~50cm,基部发枝2~4枝,至第5年夏初(2009年5月)一般株高1.5~1.8cm,冠幅1.2~1.5m。基部新枝全年均有发生,春季为多,一般每年发生新枝3~5枝。从品种的长势看,3号(圆蓝)品种的长势较强,6号(灿烂)与8号(杰兔)长势中等,1号(粉蓝)与7号(顶峰)长势相对较弱。兔眼蓝浆果在澄江气候条件下,冬季表现为半落叶状态,仅有8号(杰兔)品种表现为落叶状态。

兔眼蓝浆果容易开花结实,一年生小苗种植后第二年即有90%的植株开花。为有利植株生长,第二年全部摘除花蕾,未让其结实。历年开花结实的物候比较稳定,开花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中旬,坐果期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果实成熟于5月中旬至7月中旬。果实颜色依生长发育的不同时间由粉白色变为粉红色至蓝黑色。品种的结实力以6号(灿烂)为强,1号(粉蓝)、7号(顶峰)、3号(圆蓝)次之,8号(杰兔)结实最少。产量:2007 年 120kg,2008 年 3 000 余 kg,2009年1 600余kg。果实百粒重一般为100g左右,较大的果实可达150g。

4 扦插繁殖

经几年的摸索试验,选用当地疏松的山地红壤拌以10%的珍珠岩作为插壤基质,于夏初5月20日至6月10日采条扦插,插穗以1号生根粉200mg/L的浓度溶液浸泡基部3~4h,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获得70%~80%的成苗率。2007年开始批量生产苗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5 稻田栽培

为了显示兔眼蓝浆果在澄江的产量潜力,蓝星科技服务部于2009年租用了0.1hm2水稻田作丰产栽培试验,在水肥条件好的稻田上作高墒栽培,品种以6号(灿烂)为主栽品种,行株距为1.5m×1m,每墒一行,墒高20cm。植穴深35cm,宽35cm,穴土为红土与稻田土拌合,苗木带土移入穴中。以山地红壤土铺放于墒面植穴周围,以利增进土壤酸度。2009年1月定植的苗木为2007年扦插繁殖的二年生苗木(袋苗),株高70~80cm,冠径40~50cm,至当年7月份株高达1.3~1.5m,冠幅 50~60m,全部开花结实,0.1hm2地栽苗产果338kg,平均株产0.5kg,连同放置于0.1hm2地上株间空地的二年生袋苗产果共达1 100kg,售果收入10万余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稻田种植的果实较山地的果实显著为大,百粒重达300g。

6 山地蓝浆果低产原因分析

据贵州麻江县的报道,兔眼蓝浆果在麻江酸性黄壤(pH4.3~5.5)上,在较好的管理条件下,定植后第3年平均单株产量达0.6~0.9kg,第5年达3kg以上(按2m×1.5m的行株距,亩产达712.6kg)。澄江左所山地种植园定植后第4年亩产为50kg,第5年亩产仅有26.7kg,相比之下,差距颇大。根据现场调研和查阅有关资料,笔者认为目前澄江山地种植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病虫害(主要是蛴螬危害)防治不力,导致死亡的比例较高,虽经补植保持其株数,但影响了投产的时间;二是施肥不当,在2009年坐果初期液施氮素化肥时因浓度过高,致使所施植株部分失水、长势不良和枯萎死亡,受害株数约占总株数的15%;三是在施肥方面存在着重化肥忽视有机肥的倾向,在定植时和几年的追肥中从未施过有机肥。土壤有机质的缺乏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得不到较好的改善而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和获得丰产;四是品种方面的差异,目前引入的品种仅有6号(灿烂)产量较高,但其植株所占比例仅有17%,其他品种产量尚不理想,有待进一步观察和考虑引入新品种。此外,该种植园土壤pH为6.0,是否偏高而应进行适当改良的问题也值得考虑。根据贵州麻江对不同酸碱度土壤种植兔眼蓝浆果的试验结果,认为pH4.8~5.5的土壤效果最好。

7 小结和建议

从澄江山地栽培的效果看,尽管因其土壤肥力较低和栽培管理中的一些失误而产量不高,但植株总体生长较好,并能正常开花结实。同时,从小面积的稻田丰产栽培试验的成绩看,可以得出结论,澄江的气候条件是适于并有利于蓝浆果生产的。稻田早期丰产的栽培实践可以说明,山地栽培土壤的改良和培肥是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蓝浆果在类似澄江气候条件的广大滇中亚热带地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澄江是云南第一个发展蓝浆果的基地县,也是因“高原明珠”抚仙湖而出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旺季正是蓝浆果成熟和上市的季节,产品供不应求。澄江蓝浆果的种植和生产已是名声在外,巩固和加强种植基地的建设,尽早达到经济栽培的目的,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对今后云南蓝浆果的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基地工作人员应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投入,切实提高栽培管理水平,鉴于蓝星科技服务部是一个民营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应予以重视和给予必要的支持。建议市、县农业局对山地蓝浆果栽培的病虫害防治和土壤培肥技术措施两个方面应向市、县科技局申报有关试验研究项目,为山地蓝浆果的丰产栽培提供科学管理的技术措施,以指导产业的发展。

附:澄江县科技局刘吉祥副局长参与本文讨论,在此致谢。

[1]顾姻,贺善安主编.蓝浆果与蔓越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云南省气象档案馆.云南省地面气象年鉴.

[3]聂飞,等.美国兔眼蓝莓在黔中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J].农业科技通讯,2005(7).

[4]聂飞,等.兔眼蓝莓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落叶果树,2008(5).

猜你喜欢

澄江浆果丰产
德国:2021年浆果产量增长27%
设施浆果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吃好采后“月子餐”葡萄来年得丰产
抢收抢种藜麦 确保丰收也丰产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澄江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成效·问题·对策
浆果王
第二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