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夏季热应激防制措施浅析

2011-08-15自治辉

云南畜牧兽医 2011年4期
关键词:公猪猪舍体温

自治辉

(西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西盟 665700)

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温环境中的机体对热环境提出的任何要求所作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长期暴露在高温下的猪,如果过多的产热蓄积在体内不能散出,则易使体温居高不下,导致猪的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引起热应激甚至热射病。随着西盟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肉食品的需求迅猛增加,使生猪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迅速发展,养殖户迫切要求缓解夏季高温对养猪业带来的环境压力。西盟县7月份平均气温为19.6℃,夏季日光直射下的气温均超过猪的适宜温度,极端最高气温35.4℃。因热应激导致猪的生产力下降也越来越多的引起饲养者的关注。参照国内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研究,结合西盟县的实际情况,探究热应激给生猪带来的规律性变化,揭示热环境对猪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缓解热应激影响的调控手段。

1 发生原因

(1)猪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发达,体内热能散发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因此猪很不耐热。饲养实践证明,猪的最适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为27~29℃,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为15~25℃,产仔和哺乳母猪为16~18℃。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因此猪的体温保持恒定,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

(2)环境温度超过最适温度范围,猪的产热超过散热,猪就要通过增加呼吸蒸发和辐射散热,或通过减少采食量而减少体热产生来调节体温平衡。通过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仍不能维持机体的体温平衡时,就会引起体温升高。国外学者报道,18~28kg的小猪在35℃时体温由正常升高1.4℃,体重60kg左右的巴克夏小公猪在环境温度近30℃时不能保持正常体温。长期暴露在高温下的猪,如果过多的产热并蓄积在体内不能散出,则易使体温居高不下,导致猪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引起热应激甚至热射病。猪的耐热性与品种和体型大小、体重和经济类型等有关。体型越小越耐热,但是现在的品种大部分向三元发展,生长速度比较快,更容易发生热应激。

(3)随着养猪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猪群的密度进一步提高,保胎架的使用和高床产房的推广更使生猪对高温季节更敏感。

(4)许多饲养场对猪场的冬季防寒保暖比较重视,也舍得投入;但是对夏季高温的重视和设备改造投入不够。

2 临床表现及变化

2.1 临床表现

发生热应激反应的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发生热性喘息。采食减少,喜欢饮水,活动量减少,伸张躯体,喜睡湿地或滚卧粪尿。躲避阳光直射或趋向阴凉地方,皮肤血管扩张,皮温升高。生长缓慢或停滞,日渐消瘦。

2.2 机体变化

公猪性欲减弱,射精量减少,精子活力降低,活精子占精子总数的比率下降。青年母猪初情期和性成熟延迟,母猪发情推迟,隐性发情甚至不发情。卵巢机能和性机能减退,受胎率显著下降。当气温达到32℃以上对母猪进行配种时,大约20%不孕或重复发情,流产率增加。高温使配种后8d内的胚胎存活数显著减少,其次在胚胎附植几天内(受胎后11~20d)对热特别敏感,20d后则有较强的抗热能力。母猪妊娠后期受热可发生严重的繁殖问题,夏季窝产仔数和活仔数减少1~2头,母猪泌乳量降低,仔猪生长不良,成活率低,断奶仔猪体重小。

2.3 热应激对猪生长的影响

生长肥育猪最适宜的温度是18~21℃,一般认为32~38℃是热应激范围。试验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最适温度5~10℃时,猪的采食量降低6% ~21%。

2.4 热应激对猪繁殖机能的影响

2.4.1 母猪

在热应激条件下,母猪表现为卵巢机能减退,受胎率下降、妊娠末期死胎数增加、窝数减少,甚至流产;猪受到持续性热应激后,会间接地影响卵巢机能,严重时会诱发卵巢囊肿。对母猪危害还因食欲下降,造成采食量下降,导致哺乳母猪产乳量下降和品质下降,最终引起仔猪拉稀和生长缓慢,影响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

2.4.2 公猪

炎热同样可使公猪血液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从而使睾丸中类固醇的产生受到抑制,致使公猪的交配欲减退,高温使精细胞融合而成多核巨型细胞,致使精液品质下降。高温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甚至可以延续到3个月后。每年下半年的母猪返情和产仔数下降,很大原因是因为高温。

3 防制措施

3.1 创造好的环境条件,做好猪舍的防暑降温工作

3.1.1 隔热

猪场要建在通风的开阔地带,纵向通风比横向通风效果好。根据西盟县的风向和阳光情况,应选择坐北朝南方向,以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猪舍为宜,传统敞圈搭建遮阳网,可有效地遮挡阳光照射,减轻热应激对猪的危害。

3.1.2 通风

也可建成可调节的屋顶通风窗和地面通风窗,夏季将猪舍门改装成通风门,加强通风换气,排出有害气体。在猪场和猪舍周围种植高大乔木,可减少阳光照射,降低环境及猪舍内气温。

3.1.3 湿帘风机降温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效果比较理想的一种降温方法,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内出现,最早用于种鸡舍的夏季降温。湿帘降温目前多用于公母猪舍,成本也比较低廉。

3.2 调整饲料营养,加强饲养管理

3.2.1 调节饲料配方

(1)高温环境下,猪为了减少体增热,减少散热负担,势必会减少采食量,造成猪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从而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这样须对饲料配方做必要的调整,已成为克服热应激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营养物质的体增热越多,越加重猪的散热负担,热应激也越严重。因此选择适口性好、新鲜质优的原料配合饲粮,适当降低高纤维原料配比,控制饲粮粗纤维水平,以减少体增热的产生。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猪的主要能量来源,但是碳水化合物的体增热大于脂肪,因此,应适当降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油脂容积小,净能值高,体增热少,是高温条件下理想的能量来源,可在饲料中添加5%以内的油脂。热应激状态下猪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因此增加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减轻高温季节猪的散热负担。

(2)饲料中添加200~500mg/kg维生素C和200mg/kg维生素E,能够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抗热应激能力,增加采食量和日增重。

(3)饲料中适量添加碳酸氢钠250mg/kg和微量元素钾的含量,也可缓解热应激对猪的不利影响。

(4)在夏季对公母猪每天投放一定量的青饲料,可以提高猪群的食欲和抗热应激能力。

3.2.2 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猪舍饲养密度,可降低猪舍内温度。定期检查自动饮水器的出水量,保证供给猪充足的饮水,促进体热散发。把干喂改为湿喂或采用颗粒饲料,可增加猪采食量。调整饲喂时间,增加饲喂次数。早上提前喂饲、下午推后喂饲,尽量避开天气炎热时投料,夜间加喂1次。做好饲料保管,防止霉变。为了提高母猪繁殖力,应避开高温季节配种,可采用同期发情的办法,使大多数母猪集中在气温较适宜的季节配种。

3.3 添加抗热应激药物

(1)高温环境中,在饮水中添加蔗糖、电解质(口服补液盐)等成分,能显著促进仔猪生长,提高饲料报酬。

(2)饲料中添加10mg/kg大豆黄酮素或400mg/kg牛磺酸,也可减轻热应激对肥育猪的影响。饲养在炎热环境中的猪在饲料中补充300μg/kg铬(吡啶羧酸铬),可以缓解高温应激,提高猪的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料重比。铬发挥作用需要一段时间(2周以后)。

(3)中草药能够全面调节猪在高温下的生理代谢,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改善机体免疫机能。炎热环境中给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猪用助长素(中草药制剂),具有较好的促生长作用,能降低料重比和耗料成本。选用开胃健脾、清热消暑功能的中草药山楂、苍术、陈皮、槟榔、黄芩、大曲等配制成饲料添加剂,可以缓解炎热环境对商品猪的影响,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将中草药、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等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添加剂,能协调猪体内的调节功能,增强猪的适应性和抵抗高温的能力,从而缓解猪的热应激。

猜你喜欢

公猪猪舍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夏季环境湿度对生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如何调教种公猪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