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弥勒县农广校办学的困难与对策

2011-08-15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弥勒县分校652300张明福

云南农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农广校办学农村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弥勒县分校 652300 张明福

1 学校现状

1.1 师资力量

弥勒县农广校现有教职工7名,专职教师5名;专职教师专科以上学历5名,全部为中级以上职称;兼职教师84名,其中有27名持有中央校颁发的兼职教师证。

1.2 教学条件

我校具有普通教室、常规办公室,而办公室已配置了传真复印机、打印机及上网计算机,另外添置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教学车等。目前的办学条件,基本能保证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

1.3 建校至今工作成效

办学26年来,在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以及农民素质培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推动弥勒农村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大中专学历教育招生26个专业1 886人,毕业1 027人,目前在校生284人;绿色证书教育招生23 174人,结业19 557人,获得绿证12 238人;实用技术培训10.5万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11 958人,转移至省内外务工11 099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4 057人次。弥勒县农广校先后6次被表彰为省、州级先进集体;1次州级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2005~2007年获农业部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A级校;在弥勒县农广校工作过的14人中,先后有32人次被表彰为省、州级先进工作者。在大中专毕业生和绿证学员中,在职642人,从事农业科技工作164人,其他专业技术工作375人,走上县乡领导工作岗位13人;参与农业科技多项措施推广优质稻、冬早蔬菜等9 113.3hm2,科学饲养畜禽及防治疾病1.998万头(只)。

2 存在困难

2.1 经费紧张

体现为办学场所受限制、办学经费不落实等,特别是在当前“多线”办学的大环境中,办学经费是建设农广校的根本保障。

2.2 农广校成立起点低,稳中专伸两头不力

农广校成立初期,学员要求不高,并且不存在市场竞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学员的要求提高了,不加快农广校的发展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2.3 办学条件落后

农广校从办学初期就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由于它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学校,不可能积累资金改善自己,而政府没能及时加大对农广校的投入,办学过程中既不注重也无力来更新、添置教学设施,形成了电教不电,远教不远的局面。如今弥勒县农广校还没有多媒体电教室,普通教室也不够用,办学经费没有列入县财政预算,我校开办的中专学生没有“国家职教资助生活费”补助。因此对生源的吸引力不如其他成人学校。

2.4 教师专业知识面窄,素质技能有待提高

我校专职教师都是教学农业,缺乏林业、畜牧兽医、水务及经济等多专业的教师,而教学需要临时聘请的教师又与其工作时间冲突,因此,许多社会急需的专业开办不起来,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员学不到更多所需知识,导致农广校办学声望下降,走向恶性循环。

2.5 专业设置、教材组合、学制年限有待改革

在专业设置与教材组合上,不适应不同地区的农村需要选学,学制年限固定太死,不适应因工作情况特殊或农忙季节及年轻人的需要。

3 对策建议

3.1 提高认识,增加投入

农广校办学提供给农民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阵地,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国办(97)44号文件明确地把农广校定位在“三农”服务,实施农民终身教育上,属国家公益性、基础性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政府行为。因此,希望县政府和主管部门加强对农广校的领导,一要把农广校的工作纳入到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解决办学中的场所、经费等投入问题。二要把村社基层干部学历培训和农民科技素质教育纳入各级政府的规划。三要协调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农广校的工作。四要对那些刻苦、勤奋、好学而家境贫困的学生,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奖学金资助这部分学生完成学业。

3.2 更新办学观念,稳中专伸两头

3.2.1 更新办学观念,在发展中壮大。在办学观念上不能把农广校等同于其他同类学校,要认识到举办农广校是政府的需要,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在工作方法上,要紧紧扣住政府需要,找准农村农民增收致富切入点。首先,了解县、乡政府农村发展的规划,找准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把办学方向、开设专业与政府发展规划紧密相连。特别是在当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弄清县、乡乃至行政村调整方向。其次,深入了解农民需要什么知识,按需开设专业和进行短期培训。把学校、学员、农户及产业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到开办一个专业、培养一批人才、开发一个产品、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从而使农业教育真正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智力支撑。

3.2.2 立足实际,服务当地。一是坚持办学方向,确立培养目标。目前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低,文化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大部分农民缺乏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广校应该面向城镇及农村多种经济所有制,为村办企业、合作经济、股份制农业培养大批留得住与用得上的人才。二是正确预测生源,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在专业设置上,一要主动适应农村支柱产业的需要,开设现代乡村管理、现代农业等专业;二要主动适应发展乡镇企业和劳务输出的需要,开设计算机应用、机电等专业;三要主动适应培训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开设经营管理、会统审等专业,另外,还要广泛开展各种适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意识。三是拓宽办学门路,扩大生源,增强生存力。为更好地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形势,落实农业部关于农广校要承担应届初中生分流任务的要求。充分利用农广校单独考试招生和从上到下比较健全的网络体系优势,积极主动与当地农校、农机校、各类职中联合,面向全县招收中专班。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

3.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办学实力。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场地、实验设施、实习场所等教学硬件建设,只有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把办学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建设多媒体电教室,解决普通教室不够用等问题。

3.3.2 多方集资,扩大积累。走多方集资及自我发展的道路,除积极争取社会集资外,用好用活用足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并通过办学,扩大招生规模和学校自身积累,改善办学条件及职工福利。

3.4 拓宽教师专业知识面,培养提高“双师型”队伍

3.4.1 培训“双师型”队伍。加强对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或进修,提高专业教师水平。培养一批能理论教学和指导实践“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以适应市场经济与教学内容发展变化的需要,弥补专业课师资力量的不足。

3.4.2 建议省校培训教师。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培训工作建议由省校作计划及组织施教,州县校组织教师参加。

3.4.3 多建校外“教师库”。聘请当地各行各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兼任教师,扩增建立较多的校外“教师库”。

3.5 改革学校内部、专业设置、教材组合与学制年限

农广校在目前办学中,教育对象已由过去的在岗(从业)成人为主,变成以无固定职业的城镇、农村知识青年、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教育职能从只管培养不管使用向既要培养人才又要推荐人才转变。深化学校改革,促进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

3.5.1 学校内部应该改革。要使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首先要进行学校内部改革,应该引入“岗位职务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经费总额包干制”等多种激励竞争机制,择优上岗,人尽其才,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

3.5.2 改单一专业为综合专业。在农广校中专专业的设置上一直是中央校定,部分省校定,这样存在一定局限性,特别对弥勒农村学生来讲很不适应,因为在家庭中需要种植与养殖等综合方面的科学知识,但一人不能同读多个专业。因此,应改单一专业为综合专业,就像中央校曾经开办过的自考大专《农业推广》同一专业中,有“动物与植物生产概论”综合专业。建议中央校、省校开设多个综合专业,由县校根据当地生源实际情况选定。

3.5.3 完善教材组合,扩大选择范围。目前中专课程的设置数量多达15门,但同一专业的教材选择性不大。因为,弥勒农村学生分布在12个乡镇地处870~2 135m低、中、高海拔的“立体农业”区域,种植适应不同自然环境的各种农作物,需要同一专业而多种不同作物的科学种植技术知识。比如农学专业除了公共课程外,就大春作物而言,高海拔地区学员需要选学玉米、烤烟等作物的栽培;中海拔地区学员需要选学水稻、葡萄等作物的栽培;低海拔地区学员需要选学甘蔗、蔬菜等作物的栽培。所以应该优化教材组合,同一专业课程应该设置必修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程,特别是选修课程的选择范围要宽广。而且课程的设置上应从15门课压缩到10~12门。

3.5.4 改革学制,灵活办学。改革学制,推行学科累计制或学分制。一是学科累计制:学员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通过考试,不论学习年限长短均可获得文凭。二是学分制:在一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下,规定总学分和各门课程的学分,完成学分即可毕业。建议中央、省校规定毕业总学分,只要达到标准即颁发中专毕业证书。这样能保证办学的灵活性,更紧密地与生产实践相衔接。

3.5.5 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农广校是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学形式,受时空的限制,教师与学生见面时间短,教学双方缺少交流,面授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学,使“教”服务于“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都处于积极状态。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优势,可在县所在地办班,也可到基层有充足生源、有教学条件的乡镇或村委设点办班。

3.5.6 立足农民教育,开展联合办学。坚持绿色证书、资格证书、劳务输出、上岗与实用技术等培训全面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中专、大专、本科、职业教育侧重发展。近年来我校与高校联办过各类大专、本科专业,目前与红河州农校全日制中专的联办,已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益。县政府举办农广校的目的是提高基层农民的素质,优势是生源广、学科多和范围大。今后应该在继续联合办学的同时,重点立足于成人中专和农民终身的教育。

猜你喜欢

农广校办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云南】大理州农广校组织参加中央校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推进工作视频会议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