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对农村体育生态环境构建的启示

2011-08-15

武术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体育农村教育

李 浩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对农村体育生态环境构建的启示

李 浩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农村体育生态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文章剖析了傅葆琛先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展的乡村教育实践和创建的乡村教育理论,深入挖掘了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农村体育生态环境构建的启示,以期对推进我国农村体育生态环境的构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所裨益。

傅葆琛 乡村教育 体育生态环境 启示

前言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说明“十二五”期间农民问题仍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傅葆琛先生作为上世纪一位爱国的民主教育家,脚踏实地地深入上千个乡村调查研究,了解中国乡村的实际情况,将毕生心血投身于乡村平民教育事业。傅先生的乡村教育思想为当代的农村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我们应该吸取前人思想的精髓,以推动当前农村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努力构建良好的农村体育生态环境。

1 傅葆琛生平简介及其乡村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1.1 傅葆琛生平简介

傅葆琛先生祖籍四川华阳县永安乡傅家坝,生于1893年,于1984年离世,享年92岁。傅先生191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并被派往美国留学,1918年毕业于俄勒岗州森林学院。在美学习期间,从与旅美华侨相处中,他深刻认识到我国教育的落后,深信开展平民教育才是救国之道,从此将毕生精力用于乡村教育研究工作当中。傅先生1924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他与晏阳初先生一道共同组织并参加了被老百姓称为“博士下乡”的旧中国第一次以教育平民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里程碑”。解放后,傅葆琛先后执教于西南师范学院、成都体育学院。1955年退休后,他继续担任西城区扫盲学校校长。傅葆琛先生以其毕生的精力与满腔的热情投身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他脚踏实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中国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为新中国的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宝贵的经验。

1.2 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1.2.1 傅葆琛关于研究乡村教育意义的论述

傅葆琛先生在其著作中写到:“中国人民80%以上在乡间,故乡村人民之教育,应较城市人民之教育尤为紧要”[1]。“我国国土面积约为4千万方里,人口的总数约4万万,以土地论,乡村当居90%以上,以人口论,乡村当居80%以上。国家以土地人口为主体,岂可忽视乡村?故论教育,乡村教育实居首位”[2]。他从中国当时作为农业大国的历史背景入手,认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他说:“中国乡村的人既是这样多,他们担负的责任自然也很大。所以中国的前途,还要靠这大多数乡村的人民”[3]。同时傅先生说到:“人民知识程度若不提高,社会经济万难改良,故乡村教育乃改良乡村社会经济状况之先决问题也”[4]。他认为乡村教育是乡村社会经济状况改善的前提条件,只有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国家才能富强。

1.2.2 傅葆琛关于乡村教育历史使命的论述

傅葆琛在他1934年发表的名为《乡村运动中之乡村教育》一文中提出:“乡村教育,可以说是各种乡村建设的综合;乡村运动,可以说就是乡村教育运动”[5]。论述不仅指出乡村教育要为改善乡村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培养乡村人才、发扬乡村传统美德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包含着要通过发展乡村教育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差别的思想萌芽。傅先生认为乡村教育是建设、发展农村的中心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2.3 傅葆琛关于乡村教育环境的论述

傅葆琛在他1925年名为《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拟改进中国乡村教育计划书》中说到:“吾人既知乡村教育之重要,及中国乡村教育之窳败,不能不速筹补救改进之方,而乡村教育各项问题中,尤以训练乡村师资及改良乡村小学为要”[6]。世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环境,乡村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是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傅先生从乡村教育中的师资和小学的改良入手,认为只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体现乡村教育的良性发展。

2 农村体育生态环境内涵

体育环境是指与体育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一切事物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7]体育生态环境是一个系统,是处于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和价值生态系统三大亚系统的子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或空间内体育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与协调的具有能量转化、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8]农村体育生态环境就是以农村体育作为系统的中心,对农村体育的产生、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价值生态环境。体育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和完成的,并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农村体育的生态环境,是农村体育得以良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它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价值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综合地影响着农村体育的发展。

3 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对农村生态环境构建的启示

傅葆琛认为:“乡村教育,是各种乡村问题的先决问题。”[9]。史振厚说:“在社会变革中,新的社会需求往往通过政府意志的方式得到集中、合法的表述。”[10]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体育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它作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增加农村体育人口和解决农村问题的载体抓好抓实。落实发展农村体育的投入资金,即政府要逐步增加农村体育事业经费,体育主管部门调整体育经费支出的结构,逐步增加农村体育事业经费在预算中的比重。

1) 试验结果表明MD/CD结构在2 m/s冲击速度下没有发生破坏,在4 m/s和6 m/s冲击速度下上面板均发生破裂,在不同冲击速度下,3层结构的峰值冲击力差距明显。

傅葆琛等教育家们在探索乡村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乡村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弊端,一是脱离农村生活实际;二是空洞无物,不能达到学以致用。他们强调乡村教育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农民自身的需要。文化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文化的保障。在构建农村体育生态环境的过程中要建立适合于农村生态体育发展的规范和法规体系,建立相关的管理方法,并加强政府的监管、评估、检查,将农村体育的生态规范列入村民公约。另外,努力加强生态体育文化建设。环境文化是人类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思想观念领域的又一次深刻变革,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在农村体育生态环境的构建中,只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保证农村体育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3.1 加强政府部门和领导的重视程度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先行,而且指出了要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求进行,即在城乡统一规划中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建设,农村体育的生态环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有效的改善。但农村自身的飞速发展又对农村的体育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当新的需求与原有的供给之间出现不适应时,必然引发变革,农村良好体育生态环境的构建便成为农村体育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宇晴精通阵法,又挂念三人,在一边看得心惊胆战,手心里捏着汗,催着东方宇轩:“宇轩大哥,你快去替下孙老神仙,他快一百六十多岁的人了,一时糊涂,拿捏不住,这三个家伙就完蛋了!”

3.2 加强环境法制和生态文化建设

你有什么怀疑?苏楠改用了你,这样能更快地拉近嫌疑人家属与律师的关系。以后的日子长着呢,老用您就显外,让对方拘束,总好像隔着层什么。

当前,结合幼儿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针对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专题活动进行视导,这里重点对大班的语言区活动中的幼儿进行观察,并就如何提高幼儿园语言区活动有效性进行思考如下,希望对广大同人有所帮助。

3.3 促进体育知名人士深入民间,加大对农村体育帮扶力度

傅葆琛等乡村教育先驱们深刻洞察国情,高瞻远瞩地提出知识分子下乡走与农民相结合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造成城乡在经济、文化方面差距不断扩大。构建农村体育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迫切需要体育工作者工作者甚至知名专家走进农村,做农民的指路人,帮助他们解决在体育生态环境构建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优秀的体育工作者学习和弘扬乡村教育先驱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献身农村体育生态环境建设事业中。唯有如此,中国农村体育生态环境构建才有希望。

3.4 重视农村体育人才培养,打造农村体育生态环境构建的坚实根基

傅葆琛说:“做过大学教授的先生们,也未必在平民学校里‘胜任愉快’,……须特别研究教他们的方法,才能收教育上伟大的效率。”[11]重视农村体育人才的培养,也是构建农村体育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农村体育工作者在文化知识学习,接受再教育、信息的获得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城市。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构建农村体育生态环境的主力军,继而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在农村推广体育生态环境文化建设,促进农村体育生态环境快速发展。

4 结语

以傅葆琛先生为代表的先驱们发动开展的乡村教育运动在中国历经风雨,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其经验仍值得我们回顾和总结。农村体育生态环境作为农村体育乃至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但其在构建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困难,我们要在不断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政府部门和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强法制和文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从而加快农村体育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

[1][3]陈 侠.傅葆琛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7.

[2][4][5][6][9][11]陈 侠.傅葆琛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4、2、310、18、220、31.

[7]陈光华,周志俊.对构建体育生态学几个问题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5(2):1-7.

[8]许传宝.体育生态学——绿色体育的理论基础[J].沈阳体育学报,2001(4):87-89.

[10]史振厚.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28.

The Enlightenment on Spor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by Fu Baochen Rural Education Thoughts

Li Hao
(P.E.Dept.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Henan 454003)

ational Twelfth Five-Year Plan put forwardquot;strengthening rural infras tructure and public s ervicequot;requirements.Rural spor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important bas is of the new rural cons truc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 Baochen in 1930s about his developing rural education practice and his creating the rural education theory,diggsFu'srural education thoughtsabout the revelation for rural sports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 truction,in order to promote our country rural spor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 truction,better cons tructing s ocialis mnew countrys ide.

Fu Baochen rural education sports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lightenment

G80-05

A

1004—5643(2011)07—0112—02

李 浩(1972~),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农村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赞农村“五老”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