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国武术文化在传播中的定位思考

2011-08-15李世春

武术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武术传统

李世春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谈中国武术文化在传播中的定位思考

李世春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武术文化在国内电视媒体传播中的“魅力”与“暴力”,解析武术在电视媒体传播过程中所呈现的利与弊;探析武术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武术无形资产的传承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武术传播以电视媒体为载体应回归到武术自身的文化中来。电视媒体是武术传播的主要纽带;武术不是靠“打”传播发展的,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打动人心;搭建“传统与传承武台”,彰显武术顽强生命力;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对社会具有很强的塑造力,对世人形成特有的文化效益。

武术 文化 传播 定位

引言

在传播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仍然是文化单元的中心,中国武术的传承、传播和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了武术人的观注。中国武术文化博大精深,饱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哲理,一直受到我国至世界人民的赞赏。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武术的传承与传播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了文化断层、文化失语等种种文化危机现象。今天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当前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正面临着重要挑战。美国学者亨廷顿也曾预言:“冷战世界格局的主导趋势不再是民族冲突,而是竞争性文化体系的碰撞。”传播之于文化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文化因传播而生。本文从弘扬民族文化角度来更好的认识武术、发展武术、传播武术。在传播武术文化信息时,会对社会人群的认知、判断和社会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解析这种影响力的价值,还需要认真地思考和深入地分析。

1 国内电视媒体对武术传播的影响力

1.1 电视媒体是武术文化传播的纽带

21世纪信息社会的今天,“没有媒介作为发声机的文化,将是一个没有竞争力的文化”。媒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同时可为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首当其冲的是充当着保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特殊性的重要工具。如何继承和传播中华武术的优秀传统文化,以让世界了解中国;如何传承、传播武术文化以是对体育全球化的挑战,也同样是中华民族及中国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麦克卢汉曾说:“媒体会改变一切。不管你是否愿意,它会消灭一种文化,进另一种文化。”媒介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类的历史。中国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与代表,形式虽丰富,内涵虽深厚。文化生存原本是民族生存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在全球化语境中,不少发展中国家为文化保护进行不懈的努力,文化需要坚守,更需要继承和传播。但由于缺乏媒介的力量以及文化上的自觉,开始被扁平化地呈现在世界面前。我们当有忧患意识,主动进取,通过媒介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东方武术的文化之声。这样的言说方式,并不是说同样充斥了东方民族主义色彩,因为媒介话语作为一种言说方式,其背后直接或间接地包含着思维方式、价值尺度与权利关系。拥有自己的文化上的媒介声音至关重要,如果我们不能拥有自己的关于本民族体育的媒介言说方式,我们将意味着丧失了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媒介丧失话语就等于民族文化丧失权力”。因此,我们若再隔断武术文化的生成利用电视媒介传播是不科学的。

1.2 武术在媒体传播中的定位思考

1.2.1 武术不是靠“打”来传播发展的

2004年元月河南卫视在全国推出第一家武术搏击类电视节目《武林风》播出后,引起观众强烈反响,在不到一年时间,收视率迅速攀升,成为继《梨园春》之后的河南卫视又一本土原创的电视节目。成功是利用了本土文化资源,深厚的武术文化为栏目增加了发展的空间。这一节目主要是以搏击武术为主,不分流派,不限打法,不分年龄,不分体重,不分国家和种族,凡年龄满18周岁身体适合搏击的运动者均可同台竞技,胜者守擂。这样就为天下所有的武术爱好者,所有的各家各派武术习练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武林风成长的这些年,虽曾走过低谷,但几经改版创新,已经走向成熟,成为河南卫视的知名品牌。反过来说,这些散打擂台上残酷无情的打拼,已在很多程度上使观众对武术的本质和思想观念得到了“印象定型”,这种印象就足以表明了武术只能以身体语言的形式展现在擂台上,我们通常所提到“擂台”两字,就只体现了武术“打”的本质。只靠擂台比武的方式传播推广武术是错误的思想扭曲。这样的节目商业赛事只能使武术更好的“打”,而却不能在传播道路上得到进步发展。武术不是靠打来赢得大众的喜爱,应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深入打动民心。

1.2.2 武术的“魅力”与“暴力”

对于当今红遍全国的河南电视台的招牌节目《武林风》的研究,可以说是打开了“武术与媒介”研究的先河。许多人认为像武林风以及国际对抗性赛事的举办确实是给武术者提供了展示自己武艺的平台,但也许这样的做法只能是弊大于利,台上冷酷无情的打拼,让观众武术只有以“打”才能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这样的节目也许看的人很多,但始终练的人却很少的逆反现象。武术以这种形式通过媒体的展示,让人们看到的只有暴力、血腥。武术通过技击对抗的形式来传播武术,这种项目的残酷无情给观众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种“擂台式”的搭建,在表面上吸引了很多观众去关注这些节目。换而言之,真正吸引他们的是什么?他们关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难道是武术的“魅力”所吸引的,其实恰恰相反,而是它的“暴力”所吸引。武术不应单单吸引观众的“眼球”,应抓住人们的“心球”。越暴力,看的人越多,练的人越少。造成了这一反差现象,主要是对传播武术没有做到准确的文化思想定位,中国武术技术的要义是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的。不应仅仅只为了打而打,要打也是要有文明的打、有文化的打、有内涵的打。追求中国武术体悟的过程中,实质上是在通过身体的运动实现着内在精神、思想的追求。在过程中有所诉求,使得中国武术可以用肢体传递“神韵”,用动作“言说”技击,通过肢体的文化、活态的文化演绎灵动之魂。这才是武术真正的“魅力”作用所在,这样才有可能使观众得到“口传心授”的效应。

1.3 武术在媒体中的传播定位——建立《武术频道》

从弘扬民族文化角度认识武术、发展武术、传播武术。武术就是要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须知一味地“迎合”反而会适得其反,“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属于世界”。全面分析其优势和不足,积极研究战略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在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同时,努力增添自身的民族传统特色,吸引更多的人观赏中华武术,逐步推动武术向前发展。我们设想把武术渗透到节目频道里,如健康生活频道(武术养生)、教育频道(武德文化)、娱乐频道(武术话剧表演)、体育频道(竞技与传统武术赛事)等,以上可根据武术的文化、内容、价值功能等特点按部就班,按照每项频道的节目专栏特点来穿插一块武术的内容。这样一来更能体现出武术在不同领域所凸显的本身的特征。但如果政策允许最好的思路就是搭建属于自己的版块,就像《体育频道》一样,建立属于自己专门的《武术频道》。把武术所具有的“无形力量”转化为“事物形态”,并通过媒体传输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使人们对武术的传统思想观念彻底的发生改变。

2 武术无形资产的开发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武术中无形资产的挖掘是当今中国武术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埋在地下看不见的“宝藏”急需要拥有其知识产权主体的中国去挖掘保护。如在限权范围的资产被他国所挖掘就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侵犯。此外,笔者对武术无形资产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识:“武术无形资产是以文化形态为载体,技术形态为主要表现形式,知识形态为素材,经济形态为价值的无形资产范畴,具有法律保障和维护,没有实物形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财富,能持续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和武术本身带来文化效益的无形资产资源”。武术的无形资产具有雄厚的经济资产,是在开拓体育市场运营过程中不断完成其价值增值的特殊范式。“武术”就是一种品牌,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无形资产。武术无形资产的合理挖掘保护对武术的文化传播意义重大,大则为国,小则为家。换而言之,创新型武术无形资产的开发源于传统。武术无形资产“源”的开发归根于中华武术传统之“根”。它是可持续性的活生态资源,固定的无形资产。武术本身所具有的无形资产,目前急需我们保护与开发。武术无形资产的开发与整理不存在绝对的创新思维模式,探索创新型无形资产资源最终源于武术传统价值的挖掘整理。武术的本质属性、内容、文化、特性等一切相关因素早已经确定了武术本身所具有的无形资产。中国武术无形资产的挖掘整合可以满足人们认知武术学界、认知武术价值、认知特色武术文化的需求;同时也凸显出武术传播、发展、进步的标志。

3 武术文化在中小学传播的重要性

武术运动从1961年开始就被列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华武术是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简便易行,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与体质状况的人的学习和训练,更受广大青少年和儿童们的喜欢。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提高他们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二十一世纪建设祖国四化大业优秀的接班人和未来的杰出劳动者,同时使他们从小打下一个良好的体质基础,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此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推广普及武术运动显得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高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所以,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对武术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扬光大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4 “传统武台”与“传承武台”命脉相连

传统武术是中国武术的根,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一项特殊的体育运动。它是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以套路、散手及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传统武台”与“传承武台”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前者推动后者的发展,是否能够搭建完美的传统武台,直接关系着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命脉。搭建“传统武台”有利于推动中华武术门派拳种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同时也推动中华武术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发展。中华武术要想发展,不是光靠关闭门户自己练,而是要在不断的切磋交流中发展,中国武术门派林立,拳种颇多,如果门派之间、拳种之间不交流,不切磋,怎么会有新的招式发现?这样继续下去不就会随着岁月流失而逐渐失散吗?因此,中国武术不仅要门派之间更多地搭建“传统武台”,切磋技艺,而且更要与世界各国的武术进行交流,这样中国武术才能在不断的切磋交流中前进,才能在壮大自己的同时,走向世界,充分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中华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技艺超群。在传统武术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中,传统项目的传承问题越来越严峻,由于传统武术具有家庭传承和师徒传承两种方式,其具有封闭性、保密性。所以,有些项目可能因这方面的因素而失传,“传统武台”的搭建意义重大,不仅对传统武术文化传播得到了有效推广,也使中国武术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传承发展。

5 结语

中国武术文化要想突破与拓宽传统狭窄的传播通道,在未来的媒介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播,应该承担起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责任。在此传播过程中有所诉求,其应考虑武术需要传播什么,什么需要传播的问题,最终必须回归到武术自身的文化中来。使得中国武术可以用肢体传递“神韵”,用动作“言说”技击,通过肢体的文化、活态的文化演绎灵动之魂。这才是武术真正的“魅力”作用所在,这样才有可能使观众得到“口传心授”的效应。中国武术无形资产的挖掘整合可以满足人们认知武术学界、认知武术价值、认知特色武术文化的需求;同时也凸显出武术传播、发展、进步的标志。传统武台”与“传承武台”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前者推动后者的发展,是否能够搭建完美的传统武台,直接关系着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命脉。从以上角度讲,我们应坚持不懈地对传播武术文化做到准确地思想定位,而且丝毫不能放松。

[1][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2]曹冬岩.影响力媒体价值的新思考 [J].市场观察,2005(7).

[3]里克斯·麦克卢汉,等.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48.

[4]王 岗,等.媒介的殖变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2):38.

[5]蔡吉祥.神奇的财富:无形资产[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6:1.

[6]李旺华.澳门武术文化特征及其发展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23.

[7]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60.

[8]阮纪正.武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J].开放时代,1996(3):24.

[9]郭玉成.武术传播基本理论概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6):61-65.

[10]丹尼斯,等.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86.

[11]郭玉成.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武术传播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6):99.

[12]旷文楠,等.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8).

[13]潘书波.浅析武术运动的健身价值 [J].辽沈体育科技,1998(5).

[14]汪海涛.论武术套路形成的文化渊源——兼论中西方格斗技能的文化学差异[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

[15]刘学谦.武术在文化扩散中传播和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4).

Thinking on the Positioning of Chinese Wushu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Culture

Li Shichun
(Wushu Schoo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

The article mainly us esth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the dis s emination s tudy angle of view,doesthe analys isof the charm and violence of Wus hu culture in the domes tic televis ion media dis s emination,the analys is of Wus hu advantages and the s hortcomings in the televis ion media s preading proces s;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Wus hu in the s choo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Wus hu intangible as s et inheritance development.The res ult indicates:the Wus hu dis s emination s hould return to Wus hu own culture in televis ion mediaasthe carrier.The televis ion mediaisthe Wus hu dis s emination main link;Wus hu doesnot depend onquot;hittingquot;development,isbyquot;the oral ins truction that ins pirestrue unders tandingquot;of thepeople;thebuildingquot;thetradition with inheritsmilitary paltformquot;s howsWus hu tenaciousvitality;the impact of Wus hu cultural propagation hasthe community very s trong molding force,forming the cultural effect of thisworld.

Wus hu culture dis s emination pos itioning

G85

A

1004—5643(2011)07—0040—03

李世春(1986~),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竞技武术套路科学化训练。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武术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华武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