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视角下竞技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探讨

2011-08-15郭建菊刘树军

武术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产业化服饰竞技

郭建菊 刘树军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标准化”视角下竞技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探讨

郭建菊 刘树军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2011年是武术的“标准化”年,文章从“标准化”视角探讨了当前竞技武术服饰产业化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设想,最后得出对竞技武术服饰的发展思辨:竞技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并非武术服饰发展的全部,保持“真我”才是武术服饰产业化发展的灵魂。

武术标准化 竞技武术 武术服饰 产业化 发展设想 发展思辨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赠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由最原始的人类共有的技击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所具有的浓厚的文化底蕴,是其他任何一项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中国武术属于体育,更属于文化。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项目在进行国际化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武术没有入选为奥运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舶来品的冲击,例如跆拳道、拳击在中国成功的推广。当然更主要的中国武术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武术派系众多,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以更有利于传播;武术的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等,这就涉及武术的标准化问题和产业化问题。本文选取竞技武术服饰的标准化作为切入点,并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认识到竞技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能更有利于武术的发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启发。

1 武术标准化

武术标准化是中国武术协会2011年工作的主题词。标准化建设是武术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标准化是为了适应科学发展和合理的组织管理的需要,在规章、计划、结构和操作过程的质量、规格、通用等方面规定的技术标准。武术标准化就是为竞赛、训练、活动、服务、装备管理制定通用统一的技术标准。武术竞赛中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评判标准,是武术竞赛的基础。没有标准,无法进行比赛。武术标准化是武术发展的需要,是武术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标准化是推动武术普及从小范围走向大规模的基础。同时,也是对繁难内容的一种简化。

2 竞技武术服饰的标准化

竞技武术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主力军。从奥运会竞赛项目分类的情况来看,武术套路竞赛是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唯美项群”的项目,“美”在这里就显得非常重要,其中当然包括运动员的服饰之美。因此,武术服饰的审美设计应该属于武术套路竞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为此,国际武术联合会必须尽快统一规范具有武术项目特色美的“标准化”竞赛服饰来。在此基础上,对武术服装进行标准化,让世界人民观看武术竞赛时能通过运动员所穿的服装直观地判断其技术类别和所取得的技术水平等级,让武术运动员成为武术服装的活体广告代言人,这样将更利于武术的传播与发展。

标准化武术服装式样的设计不仅要结合运动项目,便于运动员进行武术套路的训练、比赛,而且要结合武术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时尚因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标准化”武术服装式样可选择“贴身式”、“宽松式”和“贴身式”+“宽松式”三种,上衣分别有长袖、短袖和无袖之分,裤子则统一选择长裤(散打除外)。在面料的选择上建议首选中国优质丝绸,因为中国丝绸是标志,很早以来就闻名中外;另外,可选用现代棉质、尼龙、化纤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穿着舒适的面料,或者将几种面料有机搭配起来使用。对于武术服装颜色的选择,除了充分考虑到色彩所代表的武术文化内涵及美学特点和运动员的性别特点外,还要考虑比赛服装颜色对运动员的心理影响。对于武术服装图案的选择要结合武术运动员现有的技术等级,分别设计出相应的“标准化”统一的武术服装图案。另外,由于性别差异,结合人们审美要素,女子竞赛服饰相对花样更多。例如新派女子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打破以往套路服装样式、面料单一、古板、保守的局面,在原有的标准化服装基础上,出现广口袖式、敞领、斜襟、披肩、裙摆、薄纱等别具匠心的设计,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设计细节上结合运动员性格特点选择一字盘扣、菊花盘扣、树叶盘扣或蝴蝶盘扣等,打造完美的人衣合一,提高现代竞技武术的观赏性。

3 “标准化”视角下竞技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背景

竞技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建立在武术的产业化发展基础之上,同时又是武术产业化发展重要的一部分,相互之间有制约和推动作用,因此武术产业化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在当今武术“标准化”视角下武术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

3.1 “标准化”视角下竞技武术服饰产业化发展的优势

竞技武术服饰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包括外部优势和内部优势。北京申奥成功以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为武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开幕式上,2008名太极拳运动员的精彩表演让世人难忘,那一身身灵动飘逸的白色太极拳服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武术服饰的魅力,这无疑为武术服饰的宣传起到了莫大的作用。中国武术成为奥运会特设项目,每一名运动员身着的服饰都将成为世界人民认识、欣赏中国武术服饰的窗口。庞大的习武群体是武术服饰产业开发的基础,这是竞技武术服饰产业化发展的内部优势。据中国武术协会不完全的统计,中国武术人口己超过6500万,占我国体育人口的一半;我国现有武术馆、校、院、社1.2万余所,常年在馆习武人数达100万。从经济学角度考虑,他们是武术消费的基本群体,是推动武术产业发展的主体。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应利用好这一优势,抓住机遇,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可以进行产业化。按照武术服饰的标准化要求,设计制作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武术服饰,庞大的武术习练群体将孕育一个强大的武术服饰产业市场。

3.2 “标准化”视角下竞技武术服饰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007年12月6日,首届CCTV-5“武林大会”服装服饰设计大赛闪亮登场。本次盛会全国十多家知名服装设计院校都给予了广泛支持,同时马艳丽、梁子、张肇达等国内顶尖设计师也倾力加盟。本次大赛强调不仅要体现中华武术千百年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精髓,而且要在服装面料、款式、图饰上充分表达武术传统文化的特征。尤其是运动员服装,充分体现武术的竞技特点,包括服装的透气性、可延展性、防护性等运动要素。本次武术服装设计大赛有力的宣传了武术服装。但实际情况并非乐观。目前武术服饰制作大多是小作坊式生产,难以提高服装的质量和标准。另外站在“标准化”视角下看,目前缺乏一套对武术服饰进行约束的标准。这从平时观看大大小小的武术竞赛就能发现,武术服饰五花八门,时尚元素与传统元素胡乱混搭,毫无审美情趣可言。我国的武术服饰无论产品的科技含量还是质量标准与国际著名体育品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没有驰名的武术服饰品牌。另外,武术服饰产业经营人才严重匮乏,虽然服装人才济济但结构不合理,我国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多,但对武术服装开发研究的甚少,缺乏既懂武术又懂相关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专门人才。还有宣传包装力度小、相关武术运动管理部门不够重视,导致服饰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等问题。

4 “标准化”视角下竞技武术服饰产业化发展设想

有了需求,才会有市场,才可以谈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在“标准化”视角下,武术服饰的产业化需要结合标准化大趋势充分考虑和发掘市场的需求,以期更为合理地配置武术服饰资源。

4.1 提高武术服饰的科技含量,构建武术“标准化”服饰品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将无人问津,武术服饰产品也不例外。品牌名称是品牌的核心要素,但是由于标识与图标是非语言的,它可以更容易地跨地区跨文化传递品牌的含义,所以给人留下来的印象更直观,更容易记忆,在品牌联想上具有更多的优点。我国武术产品企业应该努力培养和引进武术服饰专业人才,加大科研力度,注重科技开发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打造企业产品品牌,借鉴国外的一些知名品牌企业,如1991年美津浓公司利用航天技术,为卡尔·刘易斯制作了仅重115克的专用跑鞋,帮助其打破世界记录,从而美津浓品牌也在世界人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影响,成了知名品牌。中国武术服饰可以吸取、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借助武术标准化大环境,努力研制开发符合武术标准化、满足习武大众需求和市场需求的高科技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塑造武术“标准化”服饰品牌。

4.2 以武术服饰为传播载体,建立企业特有的文化

现代社会虽然施行市场经济,一切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合作企业而言,建立企业特有的文化特别重要,可利用武术服饰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以及在武术服饰大赛中电视传媒的高曝光率,对企业文化进行标识性的宣传,使得企业与武术服饰的发展互惠互利。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影响一旦形成,便根深蒂固,很难再改变。一个拥有文化底蕴的企业更能让人记住和信服,企业的发展可以增加武术服饰的发展契机,带动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反过来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也更有利于企业文化的传播。

4.3 赞助武术赛事,依托赛事宣传武术服饰品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武术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促进武术更好的发展。武术朝着学校武术、传统武术、健身武术以及竞技武术的方向发展,尤其是竞技武术的快速发展,迅速成为武术发展的主力,更是武术走向世界的主力军。武术赛事是竞技武术发展的平台,赛事运作也逐渐成熟。很多大型赛事常常吸引媒体眼球,像河南卫视每周六晚20:05播出的“武林风”节目,央视“武林大会”节目等,利用武术明星的“明星效应”,通过电视媒体的传播,让观众更直观的了解竞技武术。在武术“标准化”大环境下,武术服饰若想走向产业化发展,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多关注大型竞技武术赛事的进行,多方赞助武术赛事,依托武术赛事宣传武术服饰品牌。例如教练服、裁判服以及运动员竞赛服装的设计等,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要力图凸显武术服饰的文化特色,设计具有浓郁传统武术特色并结合现代时尚特色、具备一定科技含量的武术服饰,给观众最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全球观众在欣赏武术运动的节奏美、造型美、劲力美、技击美、结构美的同时,发现武术运动与武术服饰共同创造的意蕴情调,感受武术服饰的魅力,从而让更多的人喜欢武术服饰。

4.4 培养专业的武术服饰产业化发展人才,定期举办武术服饰大赛

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管理和推广,因此加快培养武术服饰商业化人才尤为重要。随着我国及世界武术事业的蓬勃发展,武术服饰经营管理人才将会逐渐的分离出来。注重培养既掌握武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又具备现代体育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是武术服饰社会化发展的当务之急。建议在体育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武术专业方面,调整武术专业课程的设置,设置武术美学、体育经济课程或专业方向,注重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与体育学类课程教学的交叉渗透,加强武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从事武术产业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及时进行各种不同范围的武术服饰教学和交流,从根本上解决武术产业化高级人才的匮乏问题。

通过定期举办武术服饰大赛,增进各服饰设计领域的人才交流合作,有利于武术服饰设计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在立足于凸显鲜明的传统武术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审美特点,与时俱进,有效带动武术服饰不断发展进步,扩大武术服饰的影响。获得电视转播权的销售以及企业产品冠名等收益,为武术服饰品牌做宣传。竞技武术服饰市场的培植和发育是武术服饰走向市场的战略重点,应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作规律来促进武术服饰竞赛的多样化和资金筹集的多元化及社会化。武术管理部门及各级政府的文化部门要高度重视武术服饰大赛在市场化培育中的载体作用,监督好武术服饰大赛的整体情况,不断完善武术服饰大赛体系。

4.5 武术主管部门将武术服饰纳入其管理组织,给予多方支持

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大的背景下,任何一项工作的进行若有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武术主管部门应将武术服饰纳入其管理组织,切合武术标准化契机,制定武术服饰的设计、推广与管理等规范,结合高校武术专业人才与社会相关领域人才优势,强化市场观念与意识,扬长避短,并尽快积极施行。武术主管部门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创造武术服饰的“标准化”品牌。另外,可以依托高校培养武术服饰专业人才,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是一条快捷高效的途径。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作为武术事业发展的主管部门,要加强武术服饰的设计与推广工作,设立组织开发的专职职能部门。随着武术文化世界融入性的日益明朗,竞技武术服饰的设计理应纳入上级主管部门的视角之内,将中华民族的深邃底蕴与兼容并收的性格体现于武术服饰设计理念之内。在设计上既要兼顾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时尚性的融合,充分考虑年龄、职业、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的差异,深入分析其内在需求,设计出适合不同习武人群的武术服装。同时根据四时节气的变化设计出时令服饰,让更多的人在平时也能穿上武术的服装,以产业化的形式推广武术服饰,让更多的人喜欢武术服饰、喜欢穿武术服饰,让武术服饰成为生活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成为武术的重要标志,而这些都有赖于武术主管部门的组织与管理支持。

5 竞技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思辨

竞技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不是武术服饰发展的全部。竞技武术的蓬勃发展为竞技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大的方面说,结合我国国情和武术发展的基本情况,在“标准化”视角下,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最终是为了武术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武术千百年的发展本身就说明了它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不能只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它强大的社会效益。

保持“真我”才是武术服饰产业化发展的灵魂。千百年来武术能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大环境中产生、繁衍而不断壮大,证明了它的魅力和价值——技击的强大生命力。武术服饰设计只有突出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无论款式、面料、颜色和图案都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挖掘和深化其独特魅力和风格,并具有一定的标准,才能更好地在众多体育项目服饰中脱颖而出,被世界人民记住和喜欢。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中国武术教程简编本[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诸葛凯,等.文明的轮回[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武 展,曹 海.论武术服饰的继承和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7(4):22-23.

[4]廖 军,许 星.中国服饰百年[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

[5]牛小犇.武术服装文化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7).

[6]金添泉,张茂林.21世纪武术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8(8).

[7]滕希望.关于武术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30).

[8]姜 霞.武术服饰市场化发展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9).

[9]李国良.中国武术产业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4).

[10]程会娜,杨俊刚,牛志妍.北京奥运会对武术产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6).

[11]宋喜岷.时尚盛“点”武林[N].中国纺织报,2007-12-14.

[12]姜 婵,马 超.武术服饰美对武术传播的影响[J].甘肃科技,2010(23).

[13]崔怀猛.浅谈武术服装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9(5).

[14]李 桦.谈新派女子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的文化含义[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4).

O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Wushu Cothing from the View ofquot;Standardizationquot;

Guo Jianju Liu Shujun
(Wushu Schoo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

Wus hu in 2011 isfacing theyear ofquot;s tandardizationquot;.Thisarticledis cus s estheadvantagesand problemsof the current competitive Wus hu clothing'indus 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from thequot;s tandardizationquot;view,and putsforward the development ideas,finally reaches the s peculation for its development:the competitive Wus hu clothing'indus 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do not the whole part of itsindus trial development,and keeping the real s elf isthe s oul of Wus hu ClothingIndus trialization.

s tandardization of Wus hu competitiveWus hu Wus hu clothing indus trialization ideaof development s peculation for 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1)07—0017—03

1.郭建菊(1989~),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与历史。

2.刘树军(1964~),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与历史。

猜你喜欢

产业化服饰竞技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竞技精神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花与竞技少女
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