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虑对高考体育加试考生的心理影响及状态调节

2011-08-15

运动 2011年14期
关键词:加试定向调节

刘 然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理论与方法探索

焦虑对高考体育加试考生的心理影响及状态调节

刘 然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本文主要从考生考试的角色定位、心里定向、考试心理状态调节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参加体育加试的考生训练和考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指导。

体育加试;心理状态;角色定位

1 考生考前焦虑产生的原因

焦虑是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一般在运动情境下产生的焦虑被称之为运动焦虑,主要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倾向。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员出现赛前焦虑时不仅会使身体机能水平失衡,而且会对体育活动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状态,具体表现为参加训练和比赛动机不强,甚至厌恶训练和比赛,全身衰弱,容易疲劳,轻度头痛,临赛前失眠,食欲不振,小便频繁,思想混乱,缺乏完整性和逻辑性,答非所问。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运动参与者运动水平的发挥。

因为高考是决定前途命运的考试,所以考生考试前比较紧张,对考试结果过分看中,给自己增加压力,渴望考得好成绩的期望越高,对失败的恐惧就越高,焦虑越高。另外,不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考生也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高水平的考生在考试时会将自己的状态调节到最佳水平,而平时训练不足、训练过度或在考试前受伤的考生,会因害怕自己能力不足而畏惧比赛。对考试环境的适应程度对考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如考前休息不好、饮食不当等都会对考生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比赛经验方面,经常参加比赛的考生有丰富的经验,具有良好的心态,比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镇定的面对考试时的突发事件,有些考生除了平时的训练外,没有参加过任何的比赛,缺乏比赛经验的考生对于考试环境的变化不能做出适当的应对,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学生的个性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性格内向的考生焦虑水平比外向开朗的考生相对要高些,自信心高的考生运动焦虑出现的机率会比较低,低自尊的考生往往有着更低的自信和更高的状态焦虑。

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每个考生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老师也希望自己带领的学生能为学校争光,所以在考试之前都会对考生表现出过分的关心和叮嘱,这些都在无形中给考生施加了压力。另外,考生到达考试所在地可能会对当地的天气和场地产生不适应的现象,考生会因害怕适应不了环境而产生焦虑。

2 运动焦虑对考生的影响

根据运动焦虑对考生的影响,可以分为3种,一是考试前焦虑。考生在考试前的训练程度与考生的个性决定了考生不同的焦虑水平,平时训练比较刻苦,成绩比较好的考生相对训练松散或技能差的学生焦虑水平较低。另外一个影响赛前焦虑的因素是考试结果的不可预测性,考试结果的不确定性越大,给考生带来的赛前焦虑水平升高的可能性就越大。二是考试中焦虑。赛中焦虑与考试对手的实力情况和考试形式变化有关。当考生看到与自己同组考试的考生实力较强时,容易被对方的气势所压倒,信念动摇,情绪紧张,缺乏勇气。在800米考试时,当同组考生从落后状态追上来时,往往产生急躁和愤怒情绪,打乱自己本来的节奏。另外,投掷铅球或立定三级跳远时第一次或前两次犯规都会严重影响考生的情绪。三是考试后焦虑。考试的成功或失败,都会使考生有一定的认知,产生各种的情绪,尤其是在最后一项考试时,前几项的考试成绩会严重影响考生最后一项的成绩。因此,认清运动焦虑对考生的影响,将其控制在适度的水平上,才有利于考生技术水平的稳定发挥。

3 考生角色定位

考生在考试时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摆正心态,不要将考试结果看得太重。要客观地看待考试,在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基础上,客观分析自己的强弱项。在保分的基础上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比如自己的弱势项目先考,不要勉强,防止受伤,把后面要考的强项成绩发挥出来。如果强项先考,而比较弱的项目最后考,可以冲刺一下,争取突破。在考试过程中,要细心,不要因马虎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另外,考生要对自己负责,不要什么问题都去找带队老师解决,有些问题自己解决反而更好。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找准角色定位,才会在考试中更加有目标性,考试时会更加有条理,随机应变处理突发事件,保证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

4 良好的考试心理定向

心理定向指对同类刺激按固定方式予以反应的心理倾向,良好的考试心理定向应坚持过程定向、当前定向和主位定向三大原则。

过程定向原则是指考生在考试期间的所有过程中,不应将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与考试无关的因素上,更不应对考试的结果考虑得太多,应该将注意集中在与比赛直接联系的自己可以控制的要素上,如比赛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热身工作一定要做足,避免受伤,考试前一天可以适当地练习下第二天要考试的项目。跑鞋和服装的准备,前一天把考试的时间、地点记清楚,号码簿准备好,防止考试时找不到东西而手忙脚乱,影响考试。注意休息,考试期间应该尽可能多地休息。饮食方面也要注意,不要吃不干净的食物,防止腹泻的发生。体力分配上,避免考生在考试前过度兴奋,不停地运动,导致在考试的时候体力跟不上。考生还要注意在考试的过程中体力的分配,尤其是在八百米的考试中,前后程合理分配体力。在考试的时候要和教练员商量好技战术的配合,如800米跑的时候,如有一起考试的同学,可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当前定向原则是指考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将注意集中在当前的考试项目上,不要去想上一个考试项目或是下一个考试项目的问题。竞赛后运动员总是想着竞赛时的某些情绪,或者由于沉浸在胜利的情绪中而过分兴奋,或者因回忆失败的情景产生忧虑、沮丧、消沉等情绪而引起的情绪体验。这会影响到考生当前的考试,所以考生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不要去考虑过去的结局和将来的结果。考生参加考试的过程是一个分阶段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程,前一轮的比赛结果会对后一轮的表现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在考试过程中不断进行心理调节,树立正确的心理定势,成为考生保持优势的重要保证。当前定向的原则要求考生在不断进行心理调节的过程中,保持从零开始的心理定向。不要将过多注意放在已经发生的事件上,不论是积极事件还是消极事件。

主位定向原则是指考生在比赛时将注意的方向定位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上。这里主要是指考生自身的一些因素上,如技战术、思维和表象的内容、与带队老师的沟通等。在考试的间歇时段,可以找个人较少且安静的地方,带上耳机,闭目听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轻音乐,放松心情、节省体力、回避干扰信息,为下一项目的比赛做准备。

5 心理状态的调节

良好心理状态的具备不是先天,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根据焦虑产生的情况不同,考生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调节,以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在最佳的水平。主要的调节方法有以下几种。

5.1 呼吸调节

通过调整自己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来调控自己的情绪。紧张的时候会觉得呼吸困难,可以采用缓慢的呼吸和吸气练习使情绪的兴奋性下降,稳定情绪。当情绪过于低落时采用长呼吸与有力的呼气练习来提高兴奋水平;也可采用连续多做几次深呼吸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供氧能力,控制紧张情绪。

5.2 活动调节

在一个项目开始考试前,考生可以做一些不同速度和强度的动作练习来提高或者是平息自己的情绪。比如,100米或者800米前,做小幅度的向前加速跑,距离不用过长,10米左右即可。多跑几次既可以帮助动作记忆也可以适当地调整兴奋度。立定跳远时可做一些蹦跳练习。

5.3 表情调节

表情调节是指通过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面部和姿态的表情以控制情绪的方法。如感到紧张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松面部表情或用手轻拍面部,使面部肌肉放松。情绪低落时,可以有意识地做笑脸,强迫自己微笑,想一想自己以前训练时取得优异成绩时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5.4 表象调节

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考生在上场考试前,想像一下自己平时训练时的成功经历,再现当时的场景,回味当时的自信、愉快的体验,提高注意力对动作的指向性,使考生受到鼓舞,变得自信。当头脑中产生一种动作表象时,伴随的神经冲动就会使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兴奋,原有的暂时联系恢复,接着中枢的兴奋又传至相应的肌肉引起难以觉察的动作,通过表象的重现,可以起到强化动作、调节情绪的作用。

5.5 暗示调节

考生可以通过与自己对话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多想想自己的动作特点和优势,使用一些积极的暗示语。比如,经常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行,放轻松,不要慌张,我感到自己非常镇定”等;或是在心里默念技术动作要领,提高动作的成功率;或者在考试过程中非常疲劳时,暗示自己“坚持、顶住”,来增强意志力。实验证明,有针对性的自我暗示能增强人的意志力和情绪的稳定性,能驱散周围环境对心理的不利影响。

6 小 结

高考体育加试是考生实现升学目的的必经关口,但过分地看中考试结果会导致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紧张、兴奋度过高或过低,竞技水平受到严重的影响。又因为影响焦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要从多方面去考虑缓解焦虑的方法。对于考生自身的因素和外部的因素要区别对待,分开考虑。运用心理调整方法时要因人而异,也要根据考试项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策略。对于高考体育加试的考生来说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运动技能水平,而且还要具备出色的调节自己考试状态的心理技能。因此,把动作技能的学习和心理练习结合起来,能更好地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保证考生考试成绩的发挥。

[1]章小兰,胡志刚.运动焦虑的产生及其与运动成绩的关系[J].福建体育科技,2010(6).

[2]曲现飞,王勇,鲁松涛.体育加试考生运动焦虑的分析及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10).

[3]何源,袁仁国,韩强.对体育加试考生心理状态调整的浅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3).

[4]胡桂英.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陈广兴,黄荣.谈谈高考体育加试考前紧张心理状态及其克服[J].体育师友,1993(Z1).

[6]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G807.0

A

1674-151X(2011)11-04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1.021

2011-07-08

刘然(1987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猜你喜欢

加试定向调节
定向运动的迁移价值研究
基于代谢调节的抗血管衰老新策略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以中考物理实验加试为契机,提高全体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中考体育训练对学生体质影响研究
优秀定向运动员中距离定向比赛成绩比较研究
BEC加试:口试成了成败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