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笨花》中的“笨”字的内涵

2011-08-15开封教育学院中文系河南开封475004

名作欣赏 2011年26期
关键词:紫花燕赵中华民族

⊙王 慧[开封教育学院中文系, 河南 开封 475004]

“笨”字,从竹从本,《说文解字》解释云:“笨,竹里也”,《集韵》卷五解释云:“笨,竹里也,一曰不精。”“竹里”,说明“笨”不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是指包藏于事物内部的某种特质;“不精”,则说明具有“笨”特征的事物没有美好的外形,两种解释糅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这样的定义:笨是指那些没有精美外表的、含而不露的内在品质。因此,在“笨”字的本意之下,中国人通常会把一些质朴的、产自于本土的、出自于手工的、代表着地域性特征的结实厚重的物品称之为“笨”,比如把产于自家田野上的家禽称之为“笨鸡”,把产于本乡的棉花称之为“笨花”,把产于自家田园里的瓜菜称之为“笨瓜”,把手工制作的车辆叫“笨车”,也把爱认死理的人称之为“笨人”等。因此,“笨”字就延伸出来更多意涵,它是乡土、朴素、不花哨、不灵巧等词的代称,相当于“土”;也是本分、守拙、坚固等品质的代称,相当于“拙”。于是“笨”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一种独特品质的象征,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就相当丰富。

于2006年出版的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无疑是一部大气磅礴的力作,铁凝一改以往清新婉约的风格和她缠绵细腻的女性化的书写特征,铺陈出一幅以“笨”为主的民族精神的大幅画卷。《笨花》整个情节展开于冀中平原一个叫做“笨花”的村庄,在向家、西贝家、佟家、甘家的家族叙事和人物成长中,充分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笨”的品质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风骨,本文将从如下三个方面对“笨”的内涵分析之。

一、“笨”中所包含的乡村意义

“笨”既然是质朴古拙的,就理所应当地代表着乡村文化和乡土风情,在铁凝笔下的这个名叫“笨花”的小村落里,果然有着冀中平原上最古拙、又最让人感到温暖的土里土气的风俗,关于笨花村的故事就是在这种土色土香的村俗里拉开的:“太阳下山了,主人牵着劳作了一天的牲口回村了。当人和牲口行至家门口时,牲口却不急于进家,它们要在当街打个滚儿。打滚儿是为了解除一天的疲劳,打滚儿是对整天悲愤的宣泄。他们在当街咣当一声放倒自己,滚动着身子,毛皮与地皮狠狠摩擦,四只蹄脚也跟着身子的滚动蹬踹起来,有的牲口还会发出一阵阵深沉的呻吟。”随着牲口放松的欢叫声,笨花村里还会走过各种各样的买卖人,其中那些拿鸡蛋换葱的女人们最让作者津津乐道:“卖葱人谨慎地掂掂鸡蛋的分量,才将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入荆篮。一个鸡蛋总能换得三五根大小不等的葱。女人们接过葱,却不马上离开,还在打葱车的主意,她们都愿意再揪下一两根车上的葱叶作为‘白饶’。……她们攥紧那‘白饶’的葱叶,心满意足地往家走,走着,朝着‘白饶’的葱叶咬一口,香甜地嚼着,葱味儿立刻从嘴里喷出来。”

在这个有着“两明一暗,东西耳房,屋顶用大灰炉渣捶成,檐下无任何装饰”的建筑群落的乡村,在这个有着“细眼,厚嘴唇,眉毛很黑,辫子不算细”的女人的村庄里,在“上房去摊晒棉花、五谷杂粮和大枣”和秋天里“等芝麻梭子晒开了,要把芝麻个子提起来,头朝下用棒槌‘投’”的劳作里,在女人们用灰水浆洗衣被,两手被灰水泡得通红通红的日子里,生活的温软绵长让人陶醉,笨花村喧闹的黄昏也令人痴迷,这就是乡村“土”的一面,也是它可爱的地方。说它“土”,是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然产生的,无拘无束的,都表现着随遇而安的小农经济的自得心态;说它可爱,是因为笨花村的一切既不张扬、也不禁锢人的天性,它有着棉花般的柔软与包容:男人们可以随性地劳作或与心爱的女人“走动”,女人们可以钻窝棚会相好或以身体换取物质。这里的棉花海一般茁壮地成长着,这里的人们自然化地存活着,白天的劳作与夜晚的轻灵和谐地衔接着,土地的坦荡与人类的放纵巧妙地弥合着,使笨花村整个地沉浸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原始情调里。就连这里的人的名字,都是就地取材,与土地和农耕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向喜的女儿“取灯”,风流放荡的寡妇“大花瓣”,紧承母志也到处钻窝棚的“小袄子”,和来到笨花村拾花的冯车子,他们的名字就像他们的命运那样与这片长满棉花的土地紧紧相连。而这种自然的、随意的生活态度正可以用一个“笨”字来形容之,因为它是无技巧的、无匠心的、无遮无拦的,同时也是具有强大的土地作为其后援的、最有生活气息、最符合人的天性的一种生存状态。

二、“笨”中包含的人物性情

古人云,“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自黄帝战蚩尤以降,自荆轲刺秦的壮举之后,燕赵大地就布满了仗剑而行、杀身成仁的壮士们,是他们高大的身影和他们行侠仗义的故事,铸就了燕赵大地的铮铮风骨,也装点着中华民族以“笨拙”为主的品质特性。这些壮士们的性格中都藏着一个“拙”字。这个“拙”就是对家乡对故土对理想的痴痴的守望,守望到宁可牺牲一切也不肯放弃的程度。笨花村就是燕赵之地的一个小缩影,所以“慷慨悲歌”就应当是笨花村人性格里的主要成分,并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而积淀于众人的遗传基因之中。在《笨花》长达半个世纪的叙事时间中,中国正在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时代悲歌,笨花村人也势不可挡地融入到甲午海战、军阀混战、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的洪流里,在这些血与火的考验里展现着他们“笨拙”的性格特点。如《笨花》中的主要人物——卖豆腐脑养家的向喜,就处处表现着他性格里的“守拙”,当年向喜离开了温暖舒适的家,背着散发着灰水味的行李卷踏上前途未卜的投军之路时,向喜心底只怀着一个笨拙的想法:“现时烽火四起,能人辈出,我就不信咱这一方人只能顶着高粱花子卖豆腐脑。张良和刘备不是也卖过草鞋么,他王士珍不也是咱这一方水土养大的么。”而随后当南征北战的向喜在外面成了身着戎装、万人仰视的“向大人”,娶了三房女人,享尽富贵荣华之后,却又选择回乡去当一个守着粪池的粪厂经理,心甘情愿地守着粪厂整整过了八年平平淡淡的日子,这件事同样显得很“拙”。而在结尾处铁凝让向喜与日本人有了一场搏杀:“为首的日本人朝向喜逼过来,抽出了挎在身上的军刀。军刀举过了他自己的头顶,也举过了向喜的头顶。向喜本能地倒退了一步,举刀人则向前逼近一步。向喜再往后退一步,已退至粪池边。举刀人把刀举得更高了,当举刀人大吼着朝向喜砍来时,却在突然的一声枪响中倒在地上——向喜向举刀人开了第一枪,接着他又开了第二枪。差不多是在又一个日本人倒下的同时,向喜冲自己的太阳穴开了第三枪,他倒在了粪池里。”这个结局使向喜又回归到英雄的行列里,有了英雄的壮烈结局。又如文静病弱的西贝梅阁,是笨花村为数不多的敢于接受西方的牧师和基督教的女孩子,为了信教,病弱的西贝梅阁要抵挡倔强的祖父的反对和全村人的冷言冷语,“她坚信上帝的存在,她有许多心事,从不告诉家人,只递说上帝”,“觉得自己离上帝越来越近”,西贝梅阁以她柔弱的身体坚守望着巨大的理想,表现出对理想执著而笨拙的坚守,其坚持守望理想的力量已远远大于她病弱的身体。又如向喜的三太太施玉蝉,同样是一个敢于执著地坚守理想的人,施玉蝉曾是大瓦斯杂技班的艺人,她嫁了向喜之后,却仍然放不下自己喜爱的演出生涯,为了让她放弃自己的爱好,向喜“不许她出屋,不许她吃饭,三天过后,饥饿难忍的施玉蝉看见走过的甘运来说:‘甘副官,你过来,我给你翻俩跟头,你给我一碗饭吃吧。’”这个看似笨拙的要求表现出的却是施玉蝉的坚毅,正是这种坚毅使弱小的施玉蝉显得强大,也使她赢得了向喜的尊重和认可。就连全村人都看不起、只有半条腿的西贝二片,竟然在面对日本人枪口的时候,采取了惊人的壮举来对付日本鬼子的暴行:“西贝家的大门里闪出一个独腿人,这独腿人闪电似的向着日本兵们飞过来,紧接着就是一声巨响,几个日本兵应声倒在血泊中。……独腿人西贝二片也倒下了,又有一些日本兵跑过来。他们看见几个丧命的同伙和一个半截血人。一个兵用皮鞋踢了踢这个半截血人,血人像个半截水缸一样朝墙根滚去,日本兵发现半截人已咽气。日本兵们立刻得出结论:这是一次笨花人对日军的袭击事件,这人以自身的爆炸,灭了几个日本兵的命,自己也送了命。根据爆炸特点,这人使用的是黑火药。”就是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看似无力的笨花人的燕赵本色迸发了出来,“笨拙”与“悲壮”的壮士遗风点燃了他们生命的火花,于是笨花村人的“拙”在特定的环境中就变成了“犟”,“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血色传统,即使在这些小人物身上,也如花儿般绽放。

三、“笨”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

能把产于自家的物品称为“笨”物,是中华民族独有的风俗,东西产于自家,所以不便于自夸自傲,才自谦为“笨”,“笨”字里包含了中华民族的谦虚礼节,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内敛之功。被称之为“笨”的物品并不等于不耐用,不实惠,不持久,相反“笨”的物品是结实耐用、真水无香的代名词。此种品质正如笨花村人一直种植着的“笨花”那样:“笨花是本地种,三瓣,绒短,人们拿它絮被褥,经蹬踹。……还有一种笨花叫紫花,也是三大瓣,绒更短。紫花不是紫,是土黄,紫花纺出的线、织出的布耐磨,颜色也能融入本地的水土,蹭点泥土也看不出来。紫花织出的布叫紫花布,做出的汗褂叫紫花汗褂,做出的棉袄叫紫花大袄。……冬天,笨花人穿着紫花大袄蹲在墙根晒太阳,从远处看就看不见人;走近看,先看见几只眼睛在黄土墙根闪烁。”“笨花”“紫花”是本色的,本分的,本分到花瓣都比洋花少,本分到只能做被子的填充物,本色到和泥土一样的颜色,本色到宁愿与泥土为伍。但是在这泥土般的颜色里,却存在着生存的顽强与凝重,还有持久的抗争精神。笨花村人虽然也种植着来自于美国的“洋花”,也明白“洋花是美国种,一朵四大瓣,绒长,适于纺织”,但笨花人没有因此就舍弃“笨花”,“大多数笨花人种洋花时还是不忘种笨花。放弃笨花,就像忘了祖宗”,笨花人还是热爱着紫花的“颜色也能融入本地的水土,蹭点泥土也看不出来”的品性,还是穿着“紫花褂”、“紫花袄”度过春夏秋冬。笨花村人用他们独有的方式默默坚持着他们的“笨”,并用这种“笨”顽强地对抗着来自于西方的“洋”,不管是东洋还是西洋,在笨花村人的“笨”面前,得到的只能是或激烈或柔韧的抗争。特别是笨花村人的代表向喜在东洋人的大刀面前勇敢地举起枪的那一刻,在残疾的西贝二片将土产的黑炸药绑在自己腿上与东洋鬼子血拼的那一刻,“笨”与“洋”的激烈抗争达到了顶点,读者看到的是“笨”最终打败了“洋”,“笨”终于坚守住了自己的品质,并为燕赵大地又增添了悲壮的一页。

正如梁鸿鹰于2006年的《文学报》上的评论所云:“这部作品表达的是对土地的敬意,对劳动的礼赞,对从灾难深重的岁月里走过来的人们的激赏。……铁凝在艺术化地复活的历史人物身上寄寓了人生的理想,表现了对那些让民族延绵不绝的恒久价值观的认同。”因此,《笨花》之“笨”不仅象征着半个世纪里笨花村人精神价值,涵盖着笨花村人半个世纪的疼痛和骄傲,同时也记录下了近代中华民族笨拙而坚毅的成长,彰显了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精神内核。

[1]易中天.艺术人类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张卫中.新时期小说的流变与中国传统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3]崔志远.燕赵风骨的交响变奏——河北当代文学的地缘文化特征[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4]顾希佳.社会民俗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紫花燕赵中华民族
“互联网+”背景下燕赵文化的传播研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紫花目蓿高产栽培技术
紫花泡桐(节选)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慷慨悲歌话燕赵
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