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祖先文化在托妮·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体现

2011-08-15白玮玮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名作欣赏 2011年32期
关键词:宠儿记号莫里森

⊙白玮玮[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3]

⊙杨大亮[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0090]

在《宠儿》中,莫里森主要探讨了以祖先故事和家庭历史存在的祖先。作为保存部落历史的宝库,社区长者们要确保后代们理解祖先的重要性并把接近祖先的方式传给后代。祖母贝比撒格丝生前为丹芙讲述了许多祖先的故事,无形中加强了丹芙与祖先的联系,促进了丹芙的成长和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贝比撒格丝给丹芙讲丹芙爸爸黑尔的故事。正是因为从故事中对爸爸有了解,童年时孤独而胆怯的丹芙才能在等待爸爸回来的期望中度过。在描述宠儿对自己的意义那一章中,丹芙曾说:“从我小时候,她就是我的伴儿而且她帮助我等我的爸爸。我和她等着他。”从祖母贝比撒格丝那里,丹芙了解到爸爸黑尔的许多故事。比如黑尔喜欢吃煎鸡蛋,每次吃到软软的煎鸡蛋时,黑尔就像过节一样开心。在贝比撒格丝的心中,她的这个小儿子,也是唯一被允许留在她身边的儿子黑尔太好了。他爱东西爱得很深。最重要的是他很好学,会算术。跟黑尔同在“甜蜜之家”做奴隶的别的人都对学习不感兴趣,唯独黑尔。也正因为此,黑尔把贝比撒格丝带出了奴隶制的奴役。也许是继承了爸爸的特点,丹芙也很好学,六岁那年就一个人跑到琼丝女士那里学习。这样的举动让全家人都很吃惊,也得到了她祖母贝比撒格丝的鼓励,同时,奠定了丹芙与外界社区互动、并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的基础。在贝比撒格丝的眼中,黑尔就像一个天使。贝比撒格丝因常年做苦工,积劳成疾,行动很不便,黑尔便做了像吊环和台阶样的工具,让他母亲起床方便,下地能站平稳。更不能不提的是,黑尔为了给贝比撒格丝赎回自由,利用周末的时间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工作非常辛苦。从贝比撒格丝的故事中,丹芙了解到了她父亲黑尔的为人,也从她父亲那里学到了怎样照顾关爱他人。这些故事对丹芙的成长和人格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来,在社区里的邻居们纷纷向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的她家伸出援助之手时,丹芙主动选择去找工作而不是一直依赖邻居们的好意,因为她是黑尔的女儿。尽管文中关于黑尔的笔墨不多,然而在丹芙的心中却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寄托着她的等待、期望,伴随着她的成长成熟。黑尔虽然是逝去的家庭成员,却是永远活在丹芙心中的祖先,不断地给予生者一份支撑和精神源泉。

宠儿在书中是一个神秘人物。小说里的人们都认为她是一个鬼魂,所以才有三十多位社区的黑人妇女合力驱逐她来挽救塞丝的举动。如果把她认为是塞丝死去的女儿还魂归来,是符合非洲文化中“过世的人是以灵魂或祖先的形式存在”的观点的。虽然她还魂肉身,但根据莫里森的设计,她依然担任着传递祖先历史、促使人物直面过去的重任。在莫里森的笔下,祖先是拓展意义上的祖先,包括作为家庭历史的祖先和作为集体历史的祖先等。所以在宠儿存在的场所,家庭的历史经常被唤起。在宠儿还魂肉身来到塞丝家不久后,宠儿开始问塞丝一些奇怪的问题,例如,你的钻石呢?你的女人没有为你梳过头吗?根据塞丝的猜测,宠儿说的钻石应该指的是加纳夫人给她的结婚礼物——一对耳坠,而女人应该指的是塞丝的妈妈。虽然要回答宠儿的问题就意味着要回忆过去,但是在宠儿的陪伴下,塞丝竟然觉得不那么痛苦,反而很喜欢。于是,塞丝开始对宠儿讲起了相关的故事,也就是家庭的历史。

在塞丝对自己母亲的回忆中,她特别提到了母亲身上被烙的记号,那时候还不懂事的她希望自己也有一个烙印,以便她妈妈可以找到她。可是,这样的要求却换来了妈妈的一个巴掌。直到她自己也终于有了一个记号时,她才知道这记号意味着什么。这让她想起了另一件关于记号的事,那就是她为死去的女儿的墓碑上刻字的事。关于这件事的回忆令她十分不安。她不停地把洗后未干的床单铺开、对叠、再对折、再对叠,仿佛想要遮住什么。紧接着,她想起了楠用非洲语言对她说的一番话:

告诉你,我要告诉你,小塞丝……她把其他的孩子都扔了,除了你。那个跟船员生的孩子她扔在岛上。其他来自白人的孩子她也都扔了。没起什么名字,她就把他们扔了。你的名字是她取自那个黑人的。她用胳膊抱过他。其他的人她都没有抱过。从来没有。从来没有。告诉你。我要告诉你,小塞丝。

这段话让塞丝回忆起了自己的身世,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她是她父母两相情愿的爱情结晶。同时,也说明了杀婴行为对于黑人奴隶母亲来说,并不罕见,至少不只是塞丝一人有这样的行为。然而这样的事实并没有减轻塞丝心中的重负。塞丝成年后再次回忆起这番话,觉得很愤怒。这次由宠儿唤起的祖先回忆对塞丝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塞丝开始与祖先产生了某种联系。关于过去的回忆对于塞丝来说虽然痛苦,但却给了塞丝看清自己行为本质的机会。在与自己母亲行为的对比中,塞丝感到又愤怒又耻辱,塞丝看到了自己行为的真实。

同样是记号,塞丝母亲明知那是定义她奴隶身份的记号,却能将其转换为让自己的女儿辨识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记号。同样是杀婴,塞丝母亲丢弃的是那些被船员和白人奸污生下的孩子;而塞丝杀死的却是自己最爱的孩子,她为女儿墓碑上刻的记号也是出卖自己的身体换来的。虽然在“学校老师”等奴隶主前来抓逃跑了的塞丝和她的孩子回去时,塞丝杀死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反抗,但这种杀死自己最爱的人使他们免受奴役的行为只是一种消极的抵抗。虽然塞丝出卖自己的身体来换取石匠为她死去女儿刻字表现了塞丝对孩子的浓浓母爱——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付出一切,可是这刻字也再次记录了塞丝对强权的屈服。塞丝只有和祖先保持联系,才能从祖先那里汲取有用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支持。由于宠儿的在场,塞丝得以与以家庭历史形式存在的祖先取得联系,也从而记起了她母亲想要传达给她的讯息——即对压迫的不服与反抗。

在小说结尾,当鲍德温来到蓝石路124号接丹芙去他们家工作时,塞丝误把他认做了来抓她们的“学校老师”,然而这一次,塞丝没有消极抵抗,而是拿起手中的冰刺像鲍德温刺去。塞丝这一次虽是误认,却显示了她从逃避、屈服向积极抵抗的转变。而与祖先保持联系为她的转变起了关键作用。同样,对于丹芙,与祖先保持联系也为她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丹芙从小是个孤独的孩子,除了从贝比撒格丝讲给她的黑尔的故事中寻求寄托与期望,宠儿的到来也为她与祖先联系起了不小的作用。一次,宠儿问起了丹芙塞丝生丹芙的经过,于是为了满足宠儿听故事的欲望,丹芙就为宠儿讲了起来。看起来是丹芙给宠儿讲故事,但从祖先文化的角度看,则是宠儿唤起了丹芙的祖先记忆。

现在,看着宠儿留神和求知的表情,她听取每个词的方式,询问关于事物颜色和大小的问题,她想弄清究竟的十足的好奇心,丹芙开始看见她所说的情形,而不只是听见:这里一个十九岁的奴隶女孩——只比她大一岁——正在穿过黑暗的树丛向她孩子所在的遥远的地方走去。在宠儿的追问下,这一次丹芙不只是回忆,她亲身“看到,感受到”了塞丝当时的处境和遭遇。通过这样的方式,丹芙再一次跟家庭历史接触,丰富了她的见识,推动了她的成长。她看到了母亲为了家人(孩子)所冒的巨大风险及付出的艰辛努力,她从母亲的身上学到的那股精神,为她后来勇敢迈出家门,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打下了基础。然而,费心保护宠儿不受塞丝伤害的丹芙,最终发现是宠儿在操控塞丝。在宠儿的操控下,塞丝丢掉了自己的工作,使得她们家失去了经济来源,必须忍饥挨饿;宠儿在一天一天变大,而塞丝却变得越来越瘦小、萎靡。丹芙终于发现她必须做些什么来救她的母亲,可是十二年来很少独自走出家门的丹芙产生了一丝犹豫与害怕。正在此时,贝比撒格丝以灵魂的形式出现,大笑道:

你是说我从未跟你讲过关于卡罗林娜的事情吗?还有关于你爸爸的吗?你忘了我走路一瘸一拐还有你妈妈的脚那么肿是怎么来的了,更别提她的背了?我从来没告诉过你吗?这就是你不敢走下这台阶的原因吗?哦,我的天哪!……去了解,走出这院子,去吧。

在这里,祖先起了为后代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和情感援助的作用。于是,丹芙鼓起勇气向社区寻求帮助。由于她谦逊礼貌的态度,黑人社区的成员们纷纷不计前嫌,对她们家进行援助。后来,她又去向开明的白人废奴主义者鲍德温兄妹寻求帮助,获得了当夜间看护的工作;鲍德温小姐甚至还要教她读书,资助她上了大学。

到小说结尾,与保罗·D的一次谈话中,丹芙表现得成熟自信,并表示对于宠儿的身份她“有自己的看法”。可以说丹芙终于完成了从孤独无助到自我强大的转变。她不仅不再孤独,与祖先的联系和互动还让她有了自我感。贯穿丹芙的成长历程,祖先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丹芙与祖先和社区的良好互动无疑促使了丹芙的成功。丹芙的成长历程中所表现的精神与非洲祖先文化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充分体现了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对祖先文化的运用和发展,以激励非裔美国同胞勿忘民族传统、植根民族文化并利用民族文化,宝藏寻求发展和出路的思想。

祖先文化是非洲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塞丝和丹芙两位女主人公探讨了祖先文化在托妮·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体现。“祖先”在莫里森的笔下是拓展了的祖先概念,它包括作为家庭历史、集体历史以及以祖先故事存在的祖先。小说中,丹芙主要是通过宠儿和贝比撒格丝与祖先接触,与作为家庭历史的祖先接触;而塞丝则主要是通过宠儿的唤起,与作为家庭历史的祖先接触。相同的是,她们都通过与祖先的联系,获得了在现世的生存智慧和成长及转变的情感精神支持。莫里森将祖先文化运用在小说中,表现了她激励非裔美国同胞植根民族文化、从民族文化宝藏寻求出路、创新和发展的思想。

[1]托妮·莫里森.宠儿[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

[2]托妮·莫里森.宠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伯纳德·贝尔.非洲裔美国黑人小说及其传统[M].刘捷,潘明元,石发林,宋红英,王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宠儿记号莫里森
莫里森酒吧拉票遭民众痛批
记号
加拿大游客穿T恤:我不是莫里森
莫里森小说《爱》的女性主义身体政治研究
脏记号
刻舟求剑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驯马师也能是时尚宠儿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
挑战完美底妆,掌握“三感”,成为光线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