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劳伦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

2011-08-15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名作欣赏 2011年9期
关键词:劳伦斯人文主义情人

⊙王 哲[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浅析劳伦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

⊙王 哲[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积极倡导通过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然本性的彻底解放,来构建和谐完美的人际关系,进而消除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他的作品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本文从立体的女性形象、原始的男性形象、和谐的爱情观、自我意识的体现等四个方面,探讨劳伦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

劳伦斯 人文主义精神 人性

一、人文主义与劳伦斯

人文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主义是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它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狭义的人文主义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人文主义体现了对人自身生存境况及生活意义的关怀。它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古希腊,历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通过启蒙运动而得到进一步弘扬。古希腊时期是人文主义的起源。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以“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首次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追求思想自由;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地思考;亚里士多德强调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最高级。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在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宣扬人的价值,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崇尚人性,追求个性自由的发展,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提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反对封建神学等各种传统观念对人的束缚。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它在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的同时,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解放了思想,使人们获得精神上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具有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理性为核心,宣扬自由、平等和博爱,在解放思想的同时,使人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尊重,自由和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启蒙思想成为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一点反映在诸多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便是其中之一。

劳伦斯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受关注的伟大作家。19世纪末,他出生在英国诺丁汉郡的伊斯特伍地区。劳伦斯生长在工业革命的历史大背景下。资本家疯狂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和拜金主义的盛行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旋律。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在打破了传统的农耕社会经济秩序的同时,也将人们置于了轰隆隆的机器文明的奴役之下。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泯灭了人的自然属性,扭曲了人的无意识的本能,忽略了人的自我价值及其实现。在工业文明对人性渐渐吞噬的背景下,劳伦斯作为一名作家,用他的笔锋开辟了一块抵制工业化社会、捍卫人性的阵地。纵观其作品,从《儿子与情人》到《虹》《恋爱中的女人》,再到《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我们不难看出劳伦斯作品的主题基本上围绕着工业发展阴云之下对两性形象的塑造和两性关系的探讨,对人性的剖析,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探索,以及呼吁人回归血性。细细品来,其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关怀。本文从立体的女性形象、原始的男性形象、和谐的爱情观、自我意识的体现等四个方面,探讨劳伦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

二、劳伦斯作品中立体的女性形象

劳伦斯在其作品中成功塑造了一批立体、丰满的女性形象,如《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莫瑞尔夫人、米丽安和克拉拉;《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厄秀拉;《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康妮。这些女性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深受机械工业对人自然本性的压抑和扭曲之害,发生在她们身上的故事或喜或悲,都反映出了女性在灵与肉、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奋斗与挣扎。劳伦斯在工业文明与人的本性这一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将天平倾向了后者,通过对人物正面或反面的塑造,强烈呼吁人们向血性本能的回归,反映出作者所崇尚的“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莫瑞尔夫人是以劳伦斯的母亲为原型的一位女性形象。莫夫人有文化,艺术细胞丰富,对浪漫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然而,现实生活中,身为矿工的丈夫酗酒粗暴,家庭生活平凡压抑。这一切和她的理想相去甚远。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更加激发了其对激情生活的向往。在与丈夫思想情感交流失败后,莫夫人将精力放在了儿子保罗身上,从而产生了畸形的爱。不论是从莫夫人本人的结局来看,还是从她对儿子保罗所造成的影响来看,这个女性形象确实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劳伦斯生动地描写了莫夫人对文明生活的追求。然而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这种片面的精神追求扭曲了人的心灵,换来的只能是病态的、暂时的情感寄托。《儿子与情人》中的另外两位女性形象是米丽安和克拉拉。前者笃信上帝,崇拜知识,但是同样对充实的精神生活充满了过分的执著和追求,被劳伦斯刻画成了一个古板而又单纯的精神恋爱者;后者知识文化水平低,对保罗的感情随意、细致入微,但是缺乏精神上的交流。可以说,莫瑞尔夫人对保罗是溺爱,母子之间是畸形的亲情关系;米丽安与保罗之间的感情是宗教般的精神恋;克拉拉对保罗是单一的热情的爱恋。在劳伦斯看来,这三位女性性格是不完美的,她们身上所传达出的三类情感都是有缺陷的,或多或少对人的本性都有着压抑和束缚,每一种情感都使保罗深陷其中,痛苦挣扎。

《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厄秀拉是劳伦斯塑造的一个性格较饱满鲜明的女性形象。在劳伦斯的笔下,厄秀拉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勇敢地追求精神生活,探索生活的本质。在这一过程中,她不被现代生活所腐蚀,所消化,从而失去自我。在厄秀拉的身上,劳伦斯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回归。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康妮在生活中与其说是丈夫查特莱的妻子,倒不如说是他的护士。她的丈夫查特莱由于战争受伤,腰部以下终身瘫痪。在长期的性压抑下,康妮身心受到极度摧残。直到遇见庄园里的猎场看守人梅勒斯,康妮才重新点燃了对爱情和生活的希望。劳伦斯对康妮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理解。人文主义关怀贯穿在对康妮这个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之中。

三、劳伦斯作品中原始的男性形象

劳伦斯的作品反映了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桎梏,表达了对原始粗犷和自然本能的向往。通过其塑造的一系列男性形象,我们不难发现其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痕迹。如《儿子与情人》中的父亲瓦尔特·莫瑞尔;《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中的伯金;《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梅勒斯。

在《儿子与情人》中,与文明和理性的母亲莫瑞尔夫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亲瓦尔特·莫瑞尔是一个矿工,没有受过多少教育,身材高大,肩宽膀厚,为人热情,时刻带着神秘而又富有生命活力的笑容。父亲莫瑞尔无疑象征着原始的自然本能。然而在与文明和理性的工业社会交锋的过程当中,原始的自然本能却败下了阵。

接着,劳伦斯又在《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中塑造了另一个男性形象伯金。伯金虽然有智慧,很杰出,但是缺乏原始本能的驱动,没有与社会决裂的勇气,在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抗衡中同样失败了。

真正地完成血性回归的男性形象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梅勒斯。劳伦斯把他描写成了“高贵的野人”和救世主。梅勒斯尽管对个人前途心存顾虑,但有足够的勇气把康妮拉到自己身边,并开始了新的生活。梅勒斯是原始生命力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是一个“真正”的人。

四、劳伦斯作品中和谐的爱情观

劳伦斯通过对男女之爱的描写,来呼吁摆脱道德、宗教、文化等思想作用束缚的爱情,从而唤醒人性的觉醒和血性的回归。劳伦斯认为,夫妻男女双方是对立统一的,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劳伦斯一生都在追求男女两性的和谐。我们可以从劳伦斯的作品中体会到这种和谐的爱情观。

《儿子与情人》体现的爱情是不和谐的。面对追求泯灭肉欲的精神之爱的米丽安,保罗经过痛苦的挣扎最终离开了她。而克拉拉与保罗之间缺乏精神交流的恋爱,最终也没能修成正果。

《虹》展现了自耕农布朗文一家三代人的生活。这部小说旨在探索和谐一致的男女关系。

作为第一代人代表的汤姆·布朗文不安于现状,想要去尝试那些与自己的世界截然不同的生活。和莉迪娅在一起没有实现他对完整自我的追求。他们的婚姻并不是完美和谐的,维系他们婚姻的只是性关系。

作为第一代人代表的安娜和威尔也没有建立一种很和谐的夫妻关系。威尔是一个被西方理性文明完全异化了的典型人物。他除了对宗教,对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痴迷外,就是迷恋于赤裸裸的肉体接触。安娜轻视威尔对宗教的虔诚之心,鄙视他的木刻爱好。安娜与威尔也没能达到灵与肉的完美融和。

第三代人当中的厄秀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思想独立,勇于开拓,积极探索人生的真谛。面对精神已被异化的安东,她也经过痛苦和迷惘,最终却获得了肉体与灵魂的自由。随着一弯美丽的彩虹呈现在她的眼前,厄秀拉也踏上了对崭新生命的憧憬。

在《虹》这部作品中,虽然前两代人在追求和谐的两性关系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外在因素最终屈服了,但是第三代人的代表厄秀拉却在看清楚自己钟爱的安东只不过是国家统治社会的工具后与他分手了。因为厄秀拉希望得到的是男女双方一种纯粹的灵与肉的结合,这种希望与安东背后的社会、信仰发生了矛盾,所以感情一旦包含了过多的社会的因素就变得不纯粹了。因此,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只能是自然的结合,是双方灵与肉的和谐统一。

纵观这部小说,其题目《虹》就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一种自然和谐完美的两性之间的关系,象征着一种完美的爱情理想,也象征着劳伦斯对整个人类新生命的期望。

五、劳伦斯作品中自我意识的体现

在劳伦斯看来,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类本性回归的前提和条件,有助于构建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进而解决社会问题,通向理想世界,恢复被工业文明摧残了生机的英国乃至全世界。

在《儿子与情人》中,小说人物的自我意识开始崭露头角,但被痛苦地压抑着。他们没有力量挣脱既定的社会定位,只能无奈地选择逃避或沉沦。以保罗为例,他并没有完全明白内心深处这种自我意识的存在和作用,在过溺的、畸形的母爱和当时社会的双重束缚下,根本无法履行好“儿子”和“情人”的双重角色,他自觉而无奈地选择压抑内心的自我意识,在压抑中迷失了自我的个性,最终没能蜕变为一个真正完整而独立的个体。

《虹》中人物的自我意识经历了由苏醒到确立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第一代汤姆·布朗文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与渴望。受母亲的影响,汤姆渴望在女人身上找到“一种属于他自己而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各种宗教、情感冲动转化而来的东西”。在邂逅莉迪娅后,潜藏在他心灵深处的自我意识在朦胧中开始一点点苏醒。然而由于两人心理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生活并不和谐,只得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代安娜身上。安娜与威尔之间缺乏思想交流。威尔在妥协的同时,安娜也只能依靠生儿育女,让家庭琐事来消磨自己的理想。他们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逐渐在苏醒,并且在探索两性和谐的关系和理想世界上都前进了一步,但是后来他们放弃了努力。第三代厄秀拉是《虹》这部小说中最彻底的追求自由的叛逆女性形象。在厄秀拉那里,自我意识已经开始演变成为主导个体的行动指南。我们可以从她对安东态度的转变看出这点。厄秀拉通过自我意识的彻底觉醒,突破了传统的两性关系所墨守的家庭生活方式,对两性关系的追求赋予了时代新的内涵。

《恋爱中的女人》展现了在正视这种自我意识后,该如何与他者结合,构建和谐两性关系和生活秩序。杰拉尔德和古德伦之间由于迷失自我意识,相互索取,最终导致了相互毁灭的结果。与之不同的是,厄秀拉赞同伯金反对精神意识压制生命本能的看法,双方经过双方自我意识的不断磨合,达到了两性和谐的美好境界。

劳伦斯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和男性形象,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试图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中呼唤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寻求和谐完美的人际关系,并通过人自然本性的彻底解放来克服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其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1]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2] 冯季庆.劳伦斯评传[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3] 刘宪之.劳伦斯研究[M].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1.

[4] 劳伦斯.恋爱中妇女[M].梁一三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

[5] 劳伦斯.儿子与情人[M].陈良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6] 劳伦斯.劳伦斯读书随笔[M].陈庆勋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7] 伍厚恺.寻找彩虹的人:劳伦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8]宋雪楠.寻找生命中的那一道虹——从小说虹的象征意义中所体现的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1).

[9] 路荣.劳伦斯小说中的男人形象[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

作 者:王 哲,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文学。

编 辑:魏思思 E-mail:sxmzxs3@163.com

猜你喜欢

劳伦斯人文主义情人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他者与自我重构:劳伦斯《羽蛇》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包袋如情人
《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另一个自我”:劳伦斯人物美学一探
人格权位置之合理性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情人关系
詹妮弗·劳伦斯大好时光
小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