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救救孩子或青年之止

2011-08-15续小强

名作欣赏 2011年25期
关键词:猛士一劳永逸微尘

“救救孩子”,“救救孩子”,还在呼喊着的“救救孩子”。

难矣。确是持久战。不仅仅是吃点抗生素、打些进口针剂就能起作用的,更不是,来一次彻底的手术就可一劳永逸的。可永远要救,可就永远不得获救。但还是要救,不能不救。为什么不能不救?救而得治,还是救反被杀,全然成了实验的运气。我们是做医生,还是做父亲,正如经验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取舍,不管如何,都充满了危险。

过去被救来救去的孩子,如今,已是青年、中年、老年,或如微尘重归宇宙:那些倏忽远去的背影。可有多少人主动承认自己被救过,有多少人认为救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精神伤害而已,又有多少人,只承认救也只是自我的拯救、侥幸的逃逸。蛇和农夫的故事,从来就没有终结,而渔夫和魔鬼的故事却一再上演。

现在准备被救的孩子,吃着奶,一会儿哭一会儿又笑,唱儿歌,跳舞,做游戏,背上书包进学校,上课,考试,被爱护,被关注,被期许,被成长,被未来。成长驰骋的天地里,架满相控阵雷达,梦想驾驭的疆域内,暗设着无边际的红外线。被救,被警惕。不被舒展。

恶被假定,病被假定,不该被逾越的被逾越、包办与控制,自在的活力必然丧失。从不或极少给选择的机会,在必须要做出选择的关键性时刻,逃避而不面对,或者背离基本的道义和常识,便不完全是他个人的错误,而必定包含了我们的过失。所谓心理病,所谓激情过失,在我看来,完全是一种放弃了对我们自身反思之后的遁词;事实的真相在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合谋者。如卡夫卡所言,有那么一条绳索,它既可供人行走,当然,也可,绕成一个圈,谋害人。

如此看来,青年的反叛就是必然的。如果反叛,在一定的限度内,就有可能走向进步。在一定的限度内,也仅仅是可能。也只能在一定的限度内。作为过渡的青年状态,充满了不确定性;从另外的角度去看,迷茫,或在路上,丧失方向,玩世不恭,冒天下之大不韪,或许正是被一再施救之后的副作用:龙种变作了跳蚤,青年变作了囚徒。

限度为何,是难于确定的。尤其是在被弱智化的施救方针和手段长久控制之下,因为欺瞒和哄骗,限度就更不易确定。由被救的孩子,到必然要走向未来的青年,大概唯有自我发现一条路可走。有人已经做出提示:通过思考追求一种道德生活。

思考,是对激情的克制,是对浪漫的选择,更是行动的前提。思考,还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还需要再被救一次吗?还需要被救多久?对自己的负责和担当,必须从思考开始。如果说思考过于抽象的话,那么,行动就一定比思考更具体吗?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类似的箴言,几近演化为青年的必备,这着实是令人疑虑的;大先生呼号的结局,还是“不如走掉”。

是孩子,总归要长大,是青年,就一定会老去。谁能肩住黑暗的闸门,给我们放入光来?真要好好地想一想。

猜你喜欢

猛士一劳永逸微尘
滴水藏海
八里河东山
光下微尘
撕咬猛士巨齿龙
胜于蓝的骄傲
微尘
梦想微尘用力发声
东风猛士起动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打乙肝疫苗能否“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