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动词运用的陌生化

2011-08-15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南昌330022

名作欣赏 2011年20期
关键词:陌生化语义事物

⊙陈 波[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昌 330022]

论动词运用的陌生化

⊙陈 波[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昌 330022]

在文学创作中,为使读者获得新鲜的审美感受,常需要采用一些反常、新奇、陌生的表达,这就是语言运用的陌生化。动词运用的陌生化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是语义搭配的陌生化,即把属于两个不同语义范畴的名词和动词组合在一起;二是语法功能的陌生化,即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为动词。

动词 陌生化 语义 语法功能

在文学创作中,词语的锤炼是实现语言艺术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词语锤炼过程中首要关注的一类词就是动词。因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不用多说。因为全部生活就是运动。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词,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①在创作中,作家们都高度关注动词,重视动词的锤炼。文学创作中语言的运用、锤炼一般要考虑这样几点:1.恰如其分;2.富有表现力;3.追求独创性。②其中“追求独创性”可谓是语言运用的最高要求,也是最难达到的一个要求。在准确、贴切和形象、有表现力的基础上,要尽量摒弃人们惯常所见的熟悉而陈旧的动词,“惟陈言之务去”。为此,作家们在运用动词时,总是尽可能匠心独具,使动词新颖、出人意料,闪烁出独特的光彩,进而让整个语句陡然生色。在这方面,中国文学创作的长河中有着数不胜数的文坛佳话,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闪现光芒的地方不胜枚举,而作品中动词的妙用,往往是使其大放异彩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让动词新颖、奇特,具有独创性?作家们的一个普遍方法就是运用陌生化的动词。

“陌生化”,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艺术创作理论。他在《作为技巧的艺术》(Art as Technique)一文中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③通俗地说,“陌生化”就是更新我们对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让熟视无睹的事物重新表现得陌生,使欣赏者发现事物的非同一般,享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就动词使用而言,陌生化就是要打破旧袭,突破常规,摒弃惯常的动词使用方式,制造出一反常态的特殊效果,从而激起读者新的视觉享受,产生独特的审美愉悦。归纳起来,动词的陌生化常见的有两种运用方式。

一、语义搭配的陌生化

根据一般的语言习惯,能搭配在一起的动词和名词在语义范畴上一定要相匹配,如“人”与“走”搭配,“吃”与“食物”搭配,“酿”与“酒”搭配等。所谓语义搭配的陌生化,就是把那些一般在语义上不相匹配的词语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产生一种异样的视觉效果,给读者以新鲜的审美感受。如:

(1)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红楼梦》)

(2)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老舍《济南的冬天》)

(3)少年边走边弯腰,汗粒晶晶莹莹种在了河滩上。(何立伟《白色鸟》)

(4)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张晓风《春之怀古》)

在常规语义表达中,例(1)常见的动词应该是“惯、宠、纵容”等,作者选用“酿”就是一种陌生化,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宝玉的性格是像酿酒一样逐渐形成的。例(2)中的“卧”本来用于指人躺下或动物趴下,作者却用来写“村庄”和“雪”,一个“卧”字给人展现出一幅恬静、安详的动人画面。例(3)描述汗水滴到地上用的不是“流”、“淌”、“掉”等,而是“种”,由此让读者联想到一粒粒晶莹的汗珠滴到地上就像种子种到地里一样,细细品味,还可以感受到其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深刻意蕴,可以说形象生动,且意味隽永。例(4)中“桃花”本该与“盛开”、“开满”等搭配,作者却用了写战争的一个词“攻陷”,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而且比“开满”、“开遍”等更能表现花朵尽开、放眼皆是的盛景。可见,不同语义范畴的名词与动词的巧妙搭配,既拓展了语言的形象空间,给读者新奇的审美感受,又可以准确传神地表现事物的情态特征。

具体来说,名词与动词语义搭配的陌生化常见的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用具象事物的动词来写抽象事物

名词和动词之间有着一定的搭配习惯和规则,具象事物有特定的动词与之搭配,抽象事物也有特定的动词与之搭配。如“悲伤”是一个抽象的事物,其前面的动词一般是“产生”、“引起”、“摆脱”等,但如果前面运用具象事物的动词构成“捡起昨天的悲伤”,这就立刻产生了新鲜、独特的美学效果,让读者为之一振,也更容易产生心灵的共鸣。再看下边的例子:

(5)她给丈夫送来了生活的情趣,喂下了生命的力量。(茹志鹃《离不开你》)

(6)一股悲酸从心中走到眼上,但是不好意思落泪。(老舍《文博士》)

(7)父亲的脸上慌慌张张地跑出笑容来。(莫言《爆炸》)

例(5)中,“喂”一般只能用在“饭、水果”等具体名词之前,此处用在了抽象名词“生命的力量”的前面。例(6)和例(7)中,与“走、跑”搭配的一般应该是具体名词“人、动物”等,而此处与之搭配的却是抽象名词“悲伤”、“笑容”。这样新巧的组合可谓匠心独具,耐人寻味,既是陌生化,又是形象化,带给读者超常的语言享受。

(二)用人的动作写物、用物的动作写人或用彼物的动作写此物

这种陌生化搭配其实就是作者采用比拟修辞格创作出来的。比拟具体分为拟人和拟物,把物当做人来写是拟人,把人当做物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是拟物。

1.用人的动作写物

(8)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得起来,(鸡蛋)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摄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红楼梦》)

(9)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鲁迅《示众》)

(10)并列的五六个山峰,差不多高低,就只最西的一峰戴着一簇房子,其余的仅只有树……(茅盾《雾》)

“鸡蛋”与“闹”搭配,“馒头包子”与“坐”搭配,“山峰”与“戴”搭配,都采用了把物当做人来写的拟人手法,这些有生命的动词让原本无生命、静态的事物顿时充满生气,整个语句也显得灵动活泼。

2.用物的动作写人

(11)……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孙犁《荷花淀》)

(12)如今,姚远不但成了他的上司,并且眼睁睁地看他把自己的女友宋尔瑞也给撬走了。(武和平《预备警官》)

例(11)是描写水生等游击队员隐蔽在荷花淀里伏击鬼子的情景,作者把植物特有的动作“长”赋予了人,一个“长”字把战士们隐蔽在水中纹丝不动、从容镇定如雕塑的形象凸现在读者面前,远胜于用“站”、“立”、“泡”等动词的效果。例(12)的惯常搭配应是“抢走女友”,而作者采用了把人当做物写的拟物手法,用了写物的动作“撬”一词构成“撬走女友”,刻画出女友像个东西一样被人拿走不见了,笔调幽默,令人捧腹。

3、用彼物的动作写此物

(13)头发吊下一嘟噜黄色的卷发,细格子呢外衣,口袋里的绿手绢与衬衫的绿押韵。(张爱玲《年青的时候》)

(14)一忽儿阳光普照,一忽儿雨脚奔驰。(徐迟《黄山记》)

这两例则采用了把此事物当做彼事物来写的方法。“押韵”本是用于诗词歌赋中,作者却将“押韵”嫁接过来,描写衣服的色彩相互映衬,呈现出和谐的美感,这样的陌生化搭配贴切、巧妙,还使语言陡然增添了几分诗意和韵味。“奔驰”通常用来写“快速行驶的车辆”,作者却用来写“雨”,这一搭配也是大胆而巧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黄山阵雨来势凶猛、去势迅速的特点。

3.用喻体特有的动作来写本体

为了构成陌生化搭配,作者常常会展开联想,将对象进行比喻,再直接用喻体所特有的动作来写对象。例如:

(15)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睛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鲁迅《药》)

(16)奶奶仰着脸,呼出一口长气,对着父亲微微一笑,这一笑神秘莫测,这一笑像烙铁一样,在父亲的记忆里,烫出一个马蹄状的烙印来。(莫言《红高粱》)

(17)最后看见它(黄昏)好像醉汉似的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黄药眠《祖国山川颂》)

例(15)中作者把“眼睛”比作了“两把刀”,进而用“刀”所特有的动作“刺”作“眼睛”的动词,构成“眼睛刺在老栓身上”这样超常的语义搭配,这个“刺”字写出了刽子手的蛮横凶残,以及华老栓的老实胆小,其新颖、形象的效果是“看”、“瞪”、“盯”等动词达不到的。例(16)把奶奶的“笑”比喻为烙铁,进而与“烙铁”所特有的动作“烫”搭配,构成陌生化组合,生动地表现了奶奶的笑在父亲记忆里的深刻和永恒。例(17)把“黄昏”比喻为“醉汉”,并用醉汉的动作“颓然倒下”来生动地表现黄昏的消逝,语言之精妙可谓别开生面。

二、语法功能的陌生化

所谓语法功能的陌生化就是把非动词作动词用,亦即词类活用,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18)凤姐笑道:“便是他们作,也得要东西,搁不住我不给对牌是难的。”宝玉听说,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即要牌,说:“好姐姐,给出牌子来,叫他们要东西去。”(《红楼梦》)

(19)在他心的深处,他似乎很怕变成张大哥第二——“科员”了一辈子,以至于自己受了冤屈都一点也不敢豪横……(老舍《离婚》)

(20)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鲁迅《友邦惊诧论》)

(21)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鲁迅《社戏》)

(22)滦河水在世界的东方奔流着,甜了天津,甜了街市,甜了人。(刘恒志《裁军纪实》)

例(18)至(20)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猴”字用得极为精妙,“猴”本是名词,在此处用作动词,不仅写出了宝玉屈身攀援、纠缠不休的粘劲,而且刻画出了他娇生惯养、天真活泼的情态,如果换成其他动词,都无法收到如此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科员”和“国”也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同样让读者享受到新奇、别致的语言魅力。例(21)和(22)中“胖”和“甜”都是形容词,被活用为动词,足见作者在语言锤炼上的苦心与匠心。

以上论述了动词陌生化运用常见的两种方式。我们看到,动词是一个句子的核心词语,如果抓住动词,精心锤炼,努力寻求陌生化的表达,就可以让语言化陈旧为清新,化平凡为神奇,进而使整篇作品熠熠生辉。

① 阿·托尔斯泰:《语言即思维》,见黎央《外国文学艺术家会话》,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1页。

② 《文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40—141页。

③张冰:《陌生化诗学——俄国形式主义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3页。

作 者:陈波,硕士,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写作和民间文学。

编 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sina.com

猜你喜欢

陌生化语义事物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教学新思维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