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的思辨与自然的世界——评鄢然《残龙笔记》的成长叙事

2011-08-15张文东

文艺论坛 2011年5期
关键词:美眉小雨笔记

■ 张文东

成长,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过程,在文学的意义上,这个过程所呈现出的不仅是某个主体时空经历上的生长,也是某种生命历经蜕变后的成熟,因此所谓成长叙事,便时常成为一种主体生长轨迹的描绘,以及生命成熟历程的检视。不过,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尤其是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所谓成长,已经有了不同的指称和含义,我们原本习惯的那种有轨迹可循的、有理性可依的成长是否仍可以作为成长叙事的模式,早已成为一种疑问。尤其可以显见的是,在当下流行的80后、90后的残酷青春写作中,年青的生命越来越受到生活本身的牵绊并在现实中愈发地感到了多种多样的疑惑,成长叙事也不断地成为一种质疑、否定和消解存在及其意义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小说都可能是一种关于生命的成长叙事,而所有关于成长的叙事其实也都包含着某种理性的建构。因此,当我们仍然需要在某种叙事中发掘所谓成长的意义时,某种成长小说的概念便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倒是那些呈现了不同生长意蕴的特殊叙事维度和时空映像,似可以成为我们重新建构某种成长叙事的角度。我读嫣然的长篇小说《残龙笔记》便是这样的一个起点。

就个人感觉而言,鄢然的创作颇有一点火山的意味,在历经历史的岁月积淀后,常有一种令人震惊的爆发力和冲击力,从早期的《昨天的太阳是月亮》到《b a b y,就是想要》、《角色无界》等几部长篇皆是如此。而她创作的源泉则仿佛就是来自于她的女性地心的充盈和力量,即使在作品问世后火山的岩流凝固形成永久的质感雕塑,但那深沉的姿态、蕴涵丰富的内涵,仍让人可以产生一探究竟的冲动和渴望——《残龙笔记》就是这样一部让我们始终经历着震撼性的阅读体验,并能够感受到作家创作脉动的作品。而有意味的则是,作品鲜明地与当下的青春写作形成了区别——以思辨性和狂想性的深刻结合所形成的立场的异质性。在《残龙笔记》序中,鄢然曾说出了自身的双重角色定位:一方面,她的故事里不乏“自己和孩子自传的成分”;另一方面,“望子成龙”这一陷阱般的愿望,又使她陷入了“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到底该怎样熬过这些恐惧与痛苦”的困境里。显然这种写作困境是一种自审性质的人文拷问,这种拷问的程度越深,思考的深度越为加重,作家所受到的煎熬程度便越深刻。于是,这部作品的诞生,无疑便成为鄢然长期以来自我角色定位的一次总结,社会现实反思的一次总结,以及心灵皈依和艺术经验的一次总结。

如众所知,所有作品都是作家独特经验和特殊技巧的艺术影像,并因此呈现着生活本身的内涵和意义,而《残龙笔记》中的经验则不仅在最大意义上回归了生活,同时也最大意义地突破了生活,因为作品中的现实和梦幻以极致的方式形成了一个极具矛盾和冲击力的对立体。小说的现实纬度中,一个叫“小雨”的16岁高一男孩儿,正过着一种煎熬的生活——长期的“望子成龙”观念使得父母和他的心灵隔阂日渐增厚,而父母的离异、学校的强权教育、同学们的排挤歧视,也使他的生活了无生趣——生活的全部乐趣都来于网络。在虚幻的世界中,他结识了“妖后”,从而找到了红颜知己,两个人在网上畅谈自己的理想、困惑、挣扎和焦虑,同时彼此都对爱情保有纯真的尊重态度。但是随着岁月变迁,小雨升入高中,“妖后”的现实人物短发美眉进入舞蹈学校,肮脏的社会现实夺取了短发美眉的理想和贞操,在对现实的极度失望中,短发美眉在小雨面前以《泰坦尼克号》女主角的经典姿势纵身跃下了20多层的高楼。在小说文本叙述现实和梦幻交替的的另一极中,痛苦挣扎于现实泥沼中的小雨,在梦幻世界中却过着幸福的生活,父母感情恩爱并对他充满关爱,患了失语症的他被接到海边生活,海里有一座“梦幻岛”,他遇到了一位其貌不扬但有读心术读唇术的女孩阿香,以及使梦幻世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的会说话的蓝鹦鹉。在蓝鹦鹉的引导下,小雨和阿香历尽艰辛,在海上漂泊数日后踏上了梦幻岛的领土,而代表着小雨理想的短发美眉恰于此时出现,她告诉小雨,根本就没有梦幻岛,梦幻岛只存在于小雨的意识中——而小雨也终于敞开心扉并重新回到父母的身边。

这种平行世界的平行讲述是小说叙述上的一个叙事机关,它不仅使小雨的世界形成了两个极端——现实中父母离异、同学歧视、生活平淡;梦幻世界中父母恩爱、友情珍贵、生活精彩——同时又使两个世界间具有了一个交叉点,即短发美眉的死亡和小雨的极度伤痛,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叙事动力,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村上春树的《冷酷仙境、世界尽头》。不过虽然同样是平行世界的平行叙述,但是推动村上春树叙述力量的是“通过游离世界而创造世界,通过逃避而完成冒险,通过扮演无的传达者而探求生之意义”,而推动《残龙笔记》的叙述力量却是青春的洗涤、人格的精炼、生存的困惑以及理想的坚持,因此小雨所遭遇的怪兽、鲨鱼和短发美眉的死等,既是现实的艰难,也是成长的印记,其中所透出的完全是希望的曙光和涌动的生机,以及对于任何黑暗都敢于直面的勇气,正像最后短发美眉所说的,“虽然我们被邪恶所毁灭,但是我们会因美好而再生”。因此,这一叙事机关所打开的并不是某种情节包袱,而是一种人文理想的思辨纬度,并因此使小说具有了特殊的理性深度。值得提到的是,按照舶来的所谓成长小说或成长叙事来说,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到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从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到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一叙事类型其实一直与人文主义深刻联系着,在对于人的社会化角色的认定中也始终充满了肯定和褒扬。不过遗憾的是,当这种叙事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后,却常有一种病态的、功利的、冷酷的叙事泛滥而起,尤其在大众文化的兴起中,以时尚、潮、酷等为幌子的非理性的思想变异日渐割据着某种受众的审美取向——这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思想纬度的一个重大缺失。因此,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残龙笔记》中的理性分析和思辨意识,便显示出当下成长叙事中少见的一种人文情怀。

重要的是,鄢然的思考纬度不仅在于立新,还在于批判的思辨。作为成长期的少年,小雨是一个有着矛盾悖论的存在个体,他本人性格的“习惯畏缩,喜欢畏缩,迷恋在畏缩中自我欢乐”形成了一种病态的畸形人格,其极端反应就是“喝尿”练隐身术、手持菜刀追小偷、操场戏弄灰皮猫(校警),甚至发展为狂想、幻听等一些症状,在语言方面也反映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痞子戏谑风格。当他违反校规被批评时,他自称“无名小卒”,并用红小鬼的姿势向校长敬礼,又摹仿少林小子演练功夫;在父母离异后,同学们在黑板画卡通画嘲笑他,他不仅不以为耻,反而在老师质问时言之凿凿地说,“我为什么要自作多情,觉得受了侮辱呢?”主人公彻底地放任自己,用癫狂的举动对这个压迫的环境进行反击和戏谑,这恐怕是鄢然在角色设定上的一个初衷——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使少年变成了“狂人”,而一系列癫狂的举动,自我慰藉心理机制的形成,已经成为当下青少年的典型心理症候的一种象征。这种心理症候通过文本中的一首歌表达的淋漓尽致:“我是一条虫/来自父母亲/粉碎了望子成龙的梦/完结了校方的心/我是一条虫/不做一条龙/残酷的生活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嘿!嘿!嘿!/选择真带劲/心情真高兴/谁要让我成龙/坚决抵抗不留情/”。这首歌曲首先是主人公小雨唱出来的,但是在毕业典礼上,却变成了所有学生的合唱,唱得老师目瞪口呆,唱得昏天黑地。这首歌曲中的自我精神慰藉,简直堪称又一个“精神胜利法”,真实地表现出了中国的学生们对于自己被家长、学校支配的奴隶命运,以及成绩总与家长们期望值不相符的失败心理,所采取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实际上,这种辩护有几个层面的内容:第一,相对于功成名就,成龙在另一方面意味着自由的丧失;第二,对社会上不能完全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现实来说,成龙甚至可能失去性命;第三,对于团队精神而言,集体也意味着对于弱者的无情吞噬,而成龙也是建立在践踏他人基础上的。于是,宁愿做一只虫既是对现下学生心态纤丝毕现的描述,更是作者批判的隐衷和笔触。那么,这种成长的怪圈如何打破?何时才能迎来孩子们理性的成熟?恐怕只有打破甘愿当“虫”的心理认定,重新建立自信,孩子们才可能真正“成龙”。因此,虽然“我是一条虫”的语句频频出现在小雨的思维中,但是,小雨的身份并不是“虫”,而是一条“残龙”,而经历过潜意识世界的重重磨难后,他终于从阴霾中走出来,成人并且可能成龙了。而这种用理性的思辨画出的学生们(包括坏学生臭虫、大力士)的群画像,恐怕也正是嫣然为残龙们找到的蜕变之路。

在植入理性思辨纬度的同时,鄢然还构建了一个自然生态化的世界,并于此为青少年们找到了一个颇具温暖的心灵世界。其实,任何一位作家的艺术创造,都是在为读者创造一种独特的经验形式,并由此搭建着一个情感和心灵的栖息地。在艺术的世界中,能否构建一个“自恰”的结构,是判断一个作家艺术能力高低的重要参数,而鄢然的幻想世界恰好是个能够容纳少年成长的自然生态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充满了神话的奇思妙想、大自然的造化神奇、正常的人际友爱,而这个世界的核心意象就是海洋。或许是由于水这一独特的物质构成最能够表达人的心灵的广袤无边,海洋的世界就构成了主人公的疗伤之所。父母首先把家搬到了海边,接着主人公遇到了渔女阿香,在海上的一系列冒险历程更让人们体会了大海的变幻莫测:会蛰人的美丽水母,一跃而起的飞鱼,睿智的海龟,善解人意的海豚,贪玩的白鲸,更有龙卷风、鲨鱼、地下宫殿……在鄢然的笔下,成长中的孩子们和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种感情发乎自然,全无矫饰,一个童真的世界完全就是自然的原貌。因此,海上的风浪再大,孩子们仍然安然无恙,而大海中的动物也都给了他们最大的善意——其实,这种生态观以及生态化的叙事纬度也同样是当下成长叙事所缺失的。还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伴随的就是人类对于自然的隔阂和疏离感,而女性作家天然的写作立场则决定了她们总是愿意自觉地将生态和儿童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人们尤其是女性的意识中,女性的自然生理与生育过程与自然界的自然更替和繁育过程具有相当大的一致性,而在人类农业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女人则始终在劳作与繁衍的意义上成为家庭、社会乃至生态循环的重要主体,尤其是其不可替代的创造和延续生命的功能性存在,就形成了女人特有的与自然界荣损与共的关系,因此地球在作为人的自然居所的同时,也在养育了所有生命的“母亲”的意义上具有了某种“伟大的女性”的意味。而且,女性对自然界的亲近与男性的对自然界的占有、归属地位的判定是截然不同的,于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农业文明和自然的关系,便注定会用某种具有生态性的女性主义立场表现出来,而在我看来,基于这种思考的性别意义上的生态维度与叙事,也许正是嫣然有意创作一个奇幻海上世界的良苦用心吧。

实际上,这种女性的生态观也是鄢然创作思想的一种延续,从《昨天的太阳是月亮》中对人类生态失衡问题的关注,到《角色无界》中对破坏生物种源的口诛笔伐,嫣然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始终是持之以恒的。不过,如果说前两部作品都是因为她难得的西藏生活经历而具有了“维护生态平衡,拯救生物种源”的生态意识的话,那么到了《残龙笔记》中,更突出的则是因为对人的精神失衡状态的思考而形成的“拯救人类自己”的生态意识了。这一生态思考的深刻性就在于,她不仅意识到了人类生存自身状态的缺失,还注意到了自然生态与人类精神生态的互动影响。人类最原始的家园也必将是人类永恒的乐土,所以当受到创伤的小雨无处疗伤时,原始的自然世界便向他敞开了怀抱,而小雨也果然在自然的洗礼中成长、成熟起来,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成长与自然的关系。尤其在现实的意义上,在摩天高楼林立中,钢筋水泥的大厦形成了铁样的森林,孩子们在这里成长,却变得越发孤独、隔离,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壁垒森严的等级关系,就连男女同学间青涩的朦胧恋情都变得晦涩,而灯红酒绿、饮食男女又给少年们的成长埋下了几许阴霾。因此缺少了生态纬度的叙事,往往便使“残酷的青春”充满了阴谋、背叛、苍白、病态,而随着伴生的则是人的精神的扭曲乃至失衡——鄢然这种生态意识及其叙事纬度方才值得珍贵。

当然,《残龙笔记》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之处,如叙述者与主人公心理距离的把握拿捏不够,经验过渗所引起的感知经验混乱等可能都是问题。但毕竟瑕不掩瑜,如我一直强调的,小说虽然是叙事是讲故事,但其本质是在建立一种诗性的关系,即在人的本质性上建立一种人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存在与阐述关系。因此任何一种关于人及其成长的叙事,可能更值得我们深思的就是其中人的本质性的发现,以及这种发现中所呈现出来的不断缺失又不断修正的“过程”。而《残龙笔记》中以理性的思辨和自然的世界所构建出的一个个体的生长过程,既在叙事维度开拓的意义上形成了多维的构建策略,也在生命体验的意义上获得了新的思考和发现,其中鲜明而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理想意趣,的确让读者体会到了一种别具匠心的成长叙事。

猜你喜欢

美眉小雨笔记
卧薪尝胆
秃儿的爱情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一箭之仇
假途灭虢
爆笑的相亲经历
一鼓作气
我的自然笔记(一)
揭秘美眉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