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情感在音乐课堂中飞翔

2011-08-15王秀丽鹤壁市工贸学校河南鹤壁458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9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情趣美的

王秀丽 (鹤壁市工贸学校 河南鹤壁 458000)

一、以情为本,让音乐打动心灵,培养审美情趣

什么是情趣?简单的说就是兴趣和爱好。音乐的审美情趣就是喜欢和爱好什么音乐的问题。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情欲的满足,把获得生理快感作为唯一的终极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乐教师应该把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介绍给学生,这些作品形式上精雕细刻,内涵上丰富深刻,因而在审美上也要求有更高的文化与音乐修养。情趣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重要形式,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常常因此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的心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悦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她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使唱得多变为唱得好,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音乐就是快乐的至理。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情”字把音乐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情操的培养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当好情感的“二传手”,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准确的捕捉音乐形象。课堂要生动,有时可巧妙设置问题,有时要抓住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美的情感。只有教师把音乐形象中的崇高思想和情感揭示出来,音乐对学生才有意义。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先感动起来,教师进入“角色”情不自禁,学生随师入境也情不自禁。当教师对一个音乐作品以丰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进行描述、启迪,并富于激情的演唱、指挥或演奏时,作品之情就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只有当教师把真实情感和饱满的精神倾注到音乐的意境中,才能激起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会到音乐中,进入音乐的最佳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情为本,让情感培育贯穿始终。

例如在教唱河北民歌《小白菜》时,为激发学生情感,教师要首先介绍一下歌曲创作背景,并对歌曲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助学生理解。此曲是一首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在河北省几乎家喻户晓的传统民歌,讲述的是一个从小失去亲娘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她当了人家的童养媳,受到虐待的悲惨故事,从一个侧面控诉了旧社会不合理的家庭关系。歌曲的旋律委婉、低沉、悲戚的情调,渲染了音乐哭诉性的特点。经教师启发后,学生领悟出歌曲的情绪与风格,把握了歌曲所蕴含的情感,便能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演唱了。可见,教学中,情感的激发与把握至关重要的,又如在欣赏著名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伴随着典雅古朴的旋律,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她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把学生的情感带到如诗如画的意境中。静心聆听,眼前宛如出现一幅山水画,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的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优美的音乐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给人以至高的艺术享受。

二、乐中寓教,让心灵在音乐美中得到升华,陶冶情操

音乐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音乐作品的情感无疑会打上思想的烙印,从而具有一定的品质倾向。音乐是情感艺术,表情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是音乐的灵魂。离开了情感的体验、抒发、感知与表现也就不是音乐了。音乐教学应从表情开始,并要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只要有歌声,有乐声,有音乐,就一定要有情感的反应。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感知,情感体验,表情要素的体验与实践,音乐艺术形象的加工与创造,在充分参与的声乐、器乐、表演、舞蹈、创作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和表现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抒情优美、欢快活泼、雄壮有力、朝气蓬勃的音乐对学生有积极的作用。反之,缠绵、哀痛、萎靡的音乐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会起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乐中寓教,要善于因势利导,或点拨深化,或引申升华,将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教育内涵适时给与展现,也就是说,寓思想教育、情操的培养于音乐教育中。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教育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情操,在陶冶中形成高尚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当然,要学生“动之以情”就得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中,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真正体会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有不少音乐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作用。深刻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中,情操、思想、性格乃至意志受到熏陶、感染,从而达到乐中寓教的德育境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唱《长江之歌》时,教师让学生欣赏《话说长江》的音乐画面,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祖国秀美壮阔的山河之中。此时,教师再用优美的伴奏、抒情的范唱向学生介绍作品,那么学生对《长江之歌》的美的感受就不言而喻了。同时,在学唱和欣赏过程中,更加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三、审美感受的动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音乐教育要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特征,情感是人的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应当作为目标。日积月累,便会感情丰富,情思细腻,使人格完善起来。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至高之美的境界,音乐教师应努力去追求和创造,使音乐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种美育教育。

音乐教学艺术的美学价值首先是对教育科学规律的驾驭。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就是研究方法。正如足智多谋的企业家对经济规律了然于胸并能驾驭自如、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时感到无比欣慰一样,由于音乐教学内容本身就是艺术作品,熟练的驾驭音乐教学课堂,术多法广,其艺术价值更高。如音乐课堂教学一开始就用音乐作师生礼式,可以创造浓郁的艺术气氛,教学中以音乐音响为主要媒介,则使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始终不减,音乐课中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灵活的教法,无一不是教学美的展现。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合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使她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她们的审美能力。

事实证明: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她们在美的音乐中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情趣美的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音乐作品
打破平衡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