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鹭村”

2011-08-15辽宁

辽河 2011年11期
关键词:营子小杜苍鹭

辽宁/李 铭

成名刊物: 《小说选刊》

发现人: 刘玉浦

这地方的村庄分布得特别逗,像老黄牛腚后甩下的牛粪一样没有规则,乱七八糟地散落在丘陵山地里。傍晚的炊烟袅袅升腾着,每家每户像极了冒着热乎气的牛粪。馒头营子就是其中的一大摊不起眼的“牛粪”。因为远离都市,这里是天然的氧吧。最近这些年,城里来休闲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喜欢野外的风景,喜欢这里面的清新空气。

这年的夏天,村里的老根叔趁着午休去沟外的地里看庄稼。老根叔岁数越大睡眠越少。心里惦记着那三亩地的苞米,就颠颠直奔苞米地而来。没有想到老根叔这样一勤快,使这个小村庄后来变得名声大噪起来。

市环卫局的武大伟科长是最近全市树立起来的典型,他不但能够把城市的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有一副能够催人泪下的口才,再加上单位领导的推波助澜,武大伟就成了感动这座城市的十个人物之一。其实环卫局的工作抓得好,武大伟并没有起早去大街上挥舞着扫帚干活。扫大街的都是雇佣来的临时工,其中以下岗工人居多,根本用不着武大伟亲自上阵。能说会道是因为武大伟有艺术修养。早些年在报社干过,也在文化馆工作过一年,对艺术没搞懂,但成就了一副好口才。武大伟现在还是这个市的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手里那个相机光一个镜头就价值六万多块,是货真价实的品牌。武大伟因为总去基层做报告,介绍“马路天使”的先进事迹,就跟杜丽敏认识了。可以说,武大伟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不但感动了这个城市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也感动了年轻漂亮的女人杜丽敏。

杜丽敏和武大伟“好”了以后,有个奇怪的嗜好。就是每次幽会不同意去宾馆开房。这叫武大伟有点无可奈何。问原因才知道,杜丽敏以前在宾馆做过前厅经理,那些偷偷来宾馆开房偷情的情侣,杜丽敏打眼一瞄就能够判断个八九不离十。她怕服务员在背后的指指戳戳,何况,她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了武大伟的情人。在跟武大伟“好”之前,杜丽敏只跟自己的老公上床。这个城市只有屁股那么大,自己以前又在宾馆工作过,万一被熟悉的人撞见就更尴尬了。武大伟也怕事情败露,对自己的前途有影响,杜丽敏不同意去宾馆开房,他也就点头默许了。

可是,风花雪月浪漫以后,劳动模范武大伟同志也需要适当偷情,调剂一下自己的性生活。老婆不是不会做那种事,而是做起来味同嚼蜡。在杜丽敏的身上,武大伟能够开掘另外的人生风景。正好是礼拜天,武大伟就向七八个人撒了同一个谎,他要出去摄影采风。拍照是一定要拍的,不同的是摄影助理只有杜丽敏一个人。

馒头营子沟外庄稼地边上就是一片小树林,鸟语花香的,不但适合做艺术,还适合做爱。情不自禁的武大伟和杜丽敏其实是很谨慎的,仔细勘察了地形以后才付诸于行动。过程不便于表述,略,但还是有必要从侧面衬托一下,比如林子里的鸟“腾”一下被惊飞了,有只情窦初开的公鸟还慌不择路撞到树杈上摔落下来。武大伟和杜丽敏的车门一直是开着的,杜丽敏看报纸上写过这样的文章,说全球每年有很多偷情男女因为紧闭车门中毒窒息而死,近来连续发生车内偷情死亡的事件,有必要呼吁有关当事人提高警惕。这文章是杜丽敏从弟弟工作的那家报纸上看到的,其中有这么几段文字,详细论述了车内偷情的危险因素:车内偷情时,据生理学家和医学专家分析,将会因为男女双方的剧烈运动消耗大量的氧气,这样会进一步造成氧气的减少。汽车发动机不熄火,发动机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嗅的气体,其与人体血细胞的结合能力要远大于血细胞与氧气分子的结合能力,因此容易造成人体窒息。车内偷情后,会产生生理性疲乏,这样更容易造成人体对缺氧的忽视。世界汽车业协会针对中国目前出现的车内偷情致死事件有多发趋势,正在向汽车设计专家提出了新的课题,尽快发明并安装车内氧气报警器,如果发生类似事件后,汽车会自动撞开车门,将偷情男女甩出车外。

武大伟有点累,喘息着说:可不能这样把咱俩赤身裸体甩出去,叫人看见多难为情。杜丽敏笑了:那也比光着身子死在车里强。说着俩人就一起笑起来,笑着笑着俩人就不笑了。因为他们同时听到了车外老根叔悲伤的哭声。

武大伟和杜丽敏赶紧手忙脚乱寻找自己的衣服。杜丽敏更是吓得脸色都白了,摸到乳罩,扣上以后却怎么也挂不上后面的挂钩。没有办法,只好不戴了,胡乱塞到包包里,穿其它的衣服。武大伟点燃一根烟,整理好衣服,这才看清楚老根叔。老根叔坐在车不远处的林子边上,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

武大伟走过去,很关心地问一句:大叔,你在这哭啥啊?

老根叔回头,狠狠地说一句:给钱!

杜丽敏穿上衣服以后,俩人对视一眼,很快就恢复了镇静。无非是老乡趁火打劫讹诈几个钱。杜丽敏在车子里补妆,武大伟回身冷冰冰地问老根叔:大叔,你凭啥跟我要钱啊?

老根叔哭着数落起来:这是规矩,你懂不懂?

武大伟摇头,表示不懂老根叔的“规矩”。老根叔自顾地说:都怪我老头没事干闲的,这么倒霉的事情叫我摊上了啊。你说你们两口子,啊,一看就是城里的文化人,都戴着眼镜呢,这种哩哏扔的事你们咋能跑到外面来扯?家里没房子啊,还是孩子多不方便?

武大伟差点笑出声来,杜丽敏也会意一笑,看来俩人是不用过多担心了,人家是把咱们当成了亲两口子了。武大伟赶紧赔礼道歉。老根叔说:这苞米地是我家的,苞米扬花了,我来看看,到苞米地这是必经之路,你说,你们俩大呼小叫,连家雀都吓得撞树上了,哪有这么干的啊……

武大伟感觉有些不好意思了,赶紧说:对不起,大叔,你别生气。是我们不好,你们这地方风景太美了,这不是……情不自禁没控制住吗?

老根叔一听哭得更伤心了,往地上“呸”了两口。杜丽敏不高兴了,觉得老根叔这是“呸”自己呢,冷着脸说:这么大岁数了,咋这样啊,人家两口子办事你跟着起啥哄啊?

老根叔一听杜丽敏这么说,“扑棱”一下就站起来了,拍打屁股上的草屑,大呼小叫起来:姑娘,你还跟我急眼?我愿意看啊?你们要是这么说,咱就找地方去说道说道,这是我们家的苞米地,你们两口子在我们家苞米地边上扯哩哏扔,我还晦气呢。

武大伟一听,赶紧把杜丽敏拉边上去,给老根叔点烟。杜丽敏收拾一下开始野餐的装备,把用过的卫生纸丢出车外,想想觉得不合适,又重新捡了回去。武大伟见老根叔抽了自己递的烟卷,觉得事态得以控制了。老根叔不依不饶继续讲述声讨,以证明自己不是故意来偷看的。

老根叔说:……哩哏扔人人都扯,不扯就没有人类繁衍子孙了,我过去是老师,这个理我懂。可是,你们不能跑咱馒头营子沟外来扯。要是赶上放学上学,娃娃从这路过,撞见咋整?你说,俩白腿还挑着红裤衩在半天空晃悠,像话吗?

杜丽敏听见,脖子跟着脸蛋一起红了起来。回想一下刚才激情的情形,想必这个老头真是看得一清二楚啊。杜丽敏想的是赶紧离开。赶紧给武大伟使眼色。

武大伟也急了,说:大叔,您别说了,你说这事咋解决吧,我听你的。

老根叔想想:我们民间有这个说法,看见蛇下蛋,谁在大天白日里扯哩哏扔,这叫不吉利,叫晦眼。武大伟没听说过这样的民俗。摇头。

老根叔说:书上都写得清清楚楚的。

武大伟没有心情听老根叔引经据典,狠狠心问:大叔,你说多少钱吧?

老根叔一听更急了,急赤白脸地反驳:我不是冲钱。你们这么干叫我撞见了,不吉利。要你们破绽一下,不是冲你们的钱。我老根过去是老师,懂得不义之财不可取的道理。

杜丽敏收拾完激情过后的现场,看武大伟这边还没有脱身的意思。上了驾驶座位上就把车子启动了。老根叔还没反应过来,杜丽敏朝武大伟喊一声:快点上车。

车子开走,老根叔也没着急,继续坐在原地等。老根叔心里有数,知道武大伟过一会儿还得回来。果然,没出二十分钟,杜丽敏开着车子又回来了。车子这次没进树林,就停在树林边上,武大伟陪着笑脸一个人跑了过来。

老根叔摇头说:行,你们还学会逃跑了。怕城里的重车进沟压地,村口那栏杆是上锁的,钥匙归我拿着。我撞见你们扯哩哏扔的时候,我咳嗽半天你们都听不见。怕你们干完了不认账逃跑,我就去村口把栏杆撂下来锁上了。

武大伟一脸苦笑,低声说:大叔,都是我……我媳妇的主意,以后我们不敢了。你说多少钱,我给,然后你把锁头打开,我们还得回城呢。

老根叔点头说:行,那你给我凑五块钱,我买一尺红布,晚上睡觉压我枕头底下,破绽破绽。

武大伟喝口矿泉水,听老根叔这么说,差点喷出来。武大伟赶紧点头,说,你等着,我马上就给你去拿。我还以为你要多少钱呢。

武大伟跑回车上拿钱。杜丽敏没有零钱,武大伟的钱包也在车上,翻了,也没有零钱。除了银行卡,就是百元的大票。杜丽敏说:给老头一百算了。早知道他使个大劲要五块,咱就不开车跑了。

武大伟拿了百元大票颠颠跑回来,老根叔看看大票就急眼了。扬手把钱丢在了地上,转身就往村子里走。武大伟急了,在后面追。杜丽敏也拉开车门,喊:老爷子,你嫌少,我再给你一百咋样?

老根叔朝地下吐一口:呸,我说过我不是要你们的钱。我要你们五块钱就是为了破绽,看到你们大白天干那种事晦气晦眼,买块红布就能够避开了。你们却要拿一百块钱臊我,拿我们乡下人不当人呢。

武大伟真急了,不能困在这里,这种事情也不能再扩大影响了。武大伟就追上去解释,说自己真的没钱了。老根叔走了一段,听武大伟解释,气就消了。说:跟我进村子里的小卖店买点东西兑些零钱吧。

武大伟走出很远了,回头朝停车的地方喊话,杜丽敏那边听不清楚。武大伟只好拿电话打过去说明情况。

武大伟跟着老根叔来小卖店买东西,没有矿泉水,也没有冰红茶。小卖店是老根叔家开的,只经营日用品。武大伟只好了买了两袋精盐两袋酱油还有一捆卫生纸。本来是可以买一样的,武大伟发现老根婶倒钱的盒子里面也没有几个毛票票,消费的钱数少了,还是倒不开的。

五块钱给了老根叔,老根叔的脸上才算露出了笑模样。

出了院子,武大伟抬头看一眼树上,马上就被树上的情景震惊了:村子里有很多大树和小树,那些树上有很多鸟巢。一群长腿的鸟在头顶盘旋着。出于职业习惯,武大伟顺手就按动了快门。

为了尽快离开馒头营子,武大伟给杜丽敏打了电话叫她开车进来接自己和老根叔去村外开锁。老根叔执意不坐车,武大伟好说歹说才算把老爷子拉上了车。倒是杜丽敏一想起自己和武大伟的风流韵事被人撞见脸颊绯红一片。

尽管事情处理得还算圆满,但劳动模范武大伟同志回到家里以后,还是没有能够躲开老婆的盘查。武大伟以为事情做得天衣无缝,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杜丽敏慌乱中把扣不上的乳罩塞进了自己的包里。更要命的是,杜丽敏也发现了乳罩没带回家去,而这个名牌乳罩是自己的老公买给她的生日礼物。晚上老公一定要回来的,杜丽敏就大着胆子给武大伟发了短信寻找丢失的乳罩。武大伟的手机丢在床上,老婆就结合着散发着陌生女人气味的乳罩和遮遮挡挡欲盖弥彰的短信内容,识破了武大伟的本来面目。

事情闹了小半年,武大伟彻底缴械投降。武大伟婚没离成,感动城市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也不能再被人提起,调到文联去做创联部主任去了。杜丽敏身心疲惫,在武大伟老婆的追打之下声名狼藉,她跟武大伟分手了。更加悲惨的是,杜丽敏的老公也不肯原谅杜丽敏,俩人没过多久也办理了离婚手续。武大伟觉得很是愧疚,分别之时送了杜丽敏那架带品牌镜头的进口照相机。杜丽敏睹物思人,不能自已。

杜丽敏的弟弟小杜在报社做记者,原来只会写新闻稿件,比如哪家铁树开花,哪家母鸡下蛋带巴都能够见到小杜的名字。最提气的事情是报道过一个马葫芦井盖损毁半年无人修理的情况时,一个喝醉酒的行人在他面前直接就栽了下去。小杜记者有高度的记者责任感和见义勇为的使命感,当下不但敬业地拍照还下到井里解救喝醉酒的行人。这条报道当时成了报纸社会新闻的头条,一下子配发了五副大照片,都是小杜拍摄的。小杜因此出名,本来想再次深度报道,这件事情惊动了环卫局的高层领导,那边想办法平息事态发展,有消息灵通的人士就请杜丽敏吃饭。

杜丽敏和武大伟本以为事情做得很保密,这么一“被请”才知道纸里包不住火的正确性。杜丽敏出面不叫弟弟小杜继续刨根问底。小杜就给了姐姐一个人情,不过后来小杜也很气愤,因为有人取笑他是武大伟的准小舅子。做准小舅子的心理一直感觉不平衡,武大伟的先进事迹自己也参与报道过,妈的,台上说得好好的大公无私,背地里上自己姐姐身上花好月圆,好事都叫他摊上了。武大伟跟杜丽敏的关系闹开了以后,小杜看到了姐姐家里的那架照相机。

小杜当时感觉很兴奋,小杜记者一直坚持认为,自己的摄影水准根本不在那些专职摄影记者之下,自己的敏锐观察力也是一般记者所不具备的。譬如那次醉汉掉进马葫芦井里的事件,从五十米开外记者小杜就有一种预感,这人要出事,果然就掉了下去。自己在报社的成就不被人认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架好的照相机。这下好了,武大伟补偿杜丽敏的一架进口照相机就归了记者小杜。

记者小杜不是自夸,他很快就捕捉到了新闻。因为在武大伟的照相机里,小杜看到了一群鸟!小杜认识这鸟叫苍鹭,咱居住的这地界干旱少雨,能够见到这么一群鸟,这可是新鲜事情。一定要抓紧报道,于是,凭着记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小杜死缠烂打,缠着杜丽敏说出这些照片到底是在哪里拍摄的。杜丽敏看到弟弟洗出的那些照片,百感交集,这个时候,她已经和武大伟很久没有见面了,那次激情是他们最后的回忆。无奈弟弟的执着,杜丽敏只好说出了馒头营子这个地名来。

天刚蒙蒙亮,老根叔就发现院门外有人来了。骑个摩托车,戴着头盔,风尘仆仆的。老根叔仔细看半天,只觉得相机有点眼熟。老根叔就开门询问,来人递上了名片,老根叔一看吃了一惊,名片上写着某报社会新闻部记者杜丽明。

记者小杜惊讶的是村子里的树上筑着很多鸟巢,一群苍鹭正在树上栖息着。村庄如此安宁,苍鹭如此惬意。记者小杜感慨万千,当即口颂一绝道:清晨时节雨纷纷,路上不见多少人。要问佳境何处有,看我人间苍鹭村。

老根叔以前做过老师,当即被记者杜丽明的才华折服了。二人相见恨晚,早餐就在老根叔家里吃的。老根叔详细给记者小杜讲解了这群苍鹭的来龙去脉。苍鹭在老百姓嘴巴里有个通俗的名字叫“老等”。记者小杜很好奇,赶紧拿笔记录下来。老根叔被著名记者采访,感到无限光荣,就详细介绍起来。苍鹭叫“老等”是因为捕食的方式独特,它们特别有耐心,在水中或水边等待鱼虾接近方才捕食,有时半天捕不到食物也不着急,所以人们又叫它长脖子“老等”。它们在南方繁殖的种群不迁徙,为留鸟,在东北等寒冷地方繁殖的种群冬季都要迁到南方越冬。春季迁来繁殖地的时间多在3月末4月初,10月初至10月末迁离繁殖地。

记者小杜的谦虚态度感动了退休老师老根叔。老根叔详细的介绍了这群苍鹭的故事,这群苍鹭是八年前突然飞到馒头营子村的。先是几只鸟,在老根叔家门前的树上筑巢。老根叔没有赶它们走,有一次刮大风一只幼雏摔了出来,老根叔还把幼雏捡起来,踩着梯子放回了鸟巢。馒头营子村子里的老百姓都很纯朴善良,一群鸟也不碍事,没有人骚扰它们。大人们也嘱咐孩子,别上树掏鸟窝。没有想到这群苍鹭还挺有感情,第二年一下子就飞来上百只。以后苍鹭的规模就越来越大了,直到变成了现在的几百只。现在全村的树木上被苍鹭筑了不下四五十只大鸟巢,这在馒头营子村子里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记者小杜相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比如自己有了高档的照相机,就发现了馒头营子这个地方的苍鹭。看情况武大伟是没有把他顺手拍摄的几张照片发表出去的,那么记者小杜就是第一个发现苍鹭的人。记者小杜拍摄了多张苍鹭的照片,还重点采访报道了老根叔和周围的邻居。村民们都很热心,听说大地方的记者来采访苍鹭,都感觉很新鲜,这个一言那个一语的,小杜很快就搜集整理了上万字的文字资料。

记者小杜人还没有回到城市,报纸上的报道就已经出来的。小杜用笔记本电脑上网,把文字稿件和照片都传了回去,使得主编的眼前一亮,当下决定做专版报道。报纸的发行量几十万份,第二天“呼啦”一下就覆盖了大街小巷,报社的热线电话打爆了,小杜一下子就火了起来。主编当下决定,由小杜挂帅再次返回馒头营子做深度跟踪报道。

小杜再回来的待遇就有所不同了,主编派车,还有几个实习记者随时听从小杜的调遣。小杜也真是很有才华,住进了老根叔家里,开始挖掘整理关于这群苍鹭更多的故事。哪怕是只言片语,小杜也能够发挥能编会说的强项。报纸上关于苍鹭的报道文章越来越多,从苍鹭现象开始写人居环境,从人居环境说到生态平衡,相关链接更是弄得风生水起,向前追溯,往后思索,小杜是苍鹭报道第一人,这名气可就大了。

老根叔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自从报纸见报以后,老根叔就有了名气和影响。他讲的话就很有权威性了,报纸和媒体上很多报道都引用了老根叔的一些话。这些话都是老根叔平时积攒起来的知识,经过报道就发扬光大了。小杜这拨人刚刚撤退,接下来的媒体来头一个比一个大起来。现在常来老根叔家做客的人是市林业局的吴局长和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郝站长。旅游局的孙局长也常来凑热闹,都来跟老根叔学习苍鹭的一些习性知识什么的。他们三个有时候一起来,有时候分着来。不管谁来,都要在老根叔家里吃饭,有时候人多老根叔家里招不开,就往邻居家安排。当然这些城里的大官吃饭都是给钱的,人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搞得非常好。

这些城里人一进馒头营子村就能够被村民识别出来。不看车子,也不看穿戴,光这些张油光的脸就能够看出日子的滋润和富足来。除了城里人,咱馒头营子的村民不可能有这样流油的脸蛋。馒头营子的村民常年在地里干活,脸膛在太阳底下暴晒呈黝黑色。城里人进村,老根叔家的小卖部的生意就火爆起来,原来是没有冰红茶易拉罐这些奢侈品的,现在必须要进,而且高档香烟也得准备几条,人家抽烟都是几百块钱一条,开始老根婶不同意老根叔这么干,那样贵的香烟进价也不菲,本钱成问题。老根叔当机立断把存折里的钱取出来五千,专门进高档香烟,没有想到两三天就卖没了。晚上关门跟老婆一数,好家伙,足足挣了一千来块,五千的本钱转眼就变成了六千,这叫老婆眉飞色舞。两口子晚上还破例亲热了一回,说起这样的好事来,老根叔就想起了在苞米地边上看到武大伟和杜丽敏两人激情的事来。老根叔感叹着说:幸亏要了那五块钱,红布一买,真给破绽好了。不但没晦眼,还换来了财气。

进高档烟这件事情其实也不是老根叔一个人想到的,是记者小杜给点拨的。小杜住在老根叔家里,晚上没事就给老根叔上课,讲解放思想啥的。还给老根叔打气,说叔,你进吧,你卖不出去找我。我给你包下来。

高档香烟有了销路,老根叔没忘记者小杜,给小杜打电话。小杜没接,挂断了,过一个小时拨了回来。说在省台做直播节目呢,主要还是苍鹭的事情。老根叔就感谢了小杜,小杜说,别感谢我,你赶紧把房子都腾出来,把商店改成超市。老根叔半信半疑,还是改了超市。过去也改过,但是没有成功。原因很简单,超市里的货物总丢,自己动手吧他们啥都尝。酱油坛子也给你揭开喝一口尝尝咸淡,糖果更是每天都少。可是现在不同了,因为馒头营子村里的苍鹭出名了。苍鹭出名了,商店改超市的时机就到了,来的人多,来超市消费的人就多了。那些城里人没有一个进超市揭开酱油坛子尝咸淡的,更不用说偷吃糖果了。

林业局的吴局长每次来都带着记者,有时候小杜也在车上。但是小杜不再照相啊采访啊,都是手下的实习记者来做。吴局长大胖子,最大特点是屁股大,像后院的磨盘。老根叔目测过,后院的磨盘从中间一破开,正好是吴局长的半个屁股。那脸盘子也大,嘟嘟着肉,好像没脖子一样。吴局长好吃喝,通常是先喝白的,再整啤的,尤擅长混着喝。喝啤酒吓人,一箱没事,喝半道好出去撒尿,撒完照样喝。老根叔家房后的墙根都是吴局长撒尿给呲的,不但呲没了土露出了石头,石头上还给呲成了一片盐泽地,都是白花花的盐嘎巴,长出了一小堆狗尿苔。

自从吴局长来过馒头营子以后,老根叔家超市的酒就卖得火了。开始的时候老婆还愁得慌,进城进酒不容易,自己花钱雇车还得本钱,哪里想到不久以后就有酒厂和批发商纷纷找上门来,主动送酒,还先不要钱,卖完再算账。你想要啥酒,那边就给送啥酒。林业局的吴局长主要喝的是青岛淡爽,一个人整一箱不在话下。有一回他跟旅游局的孙局长飙酒,两箱剩一瓶。后来旅游局的孙局长不喝这样的酒了,叫老根叔进无醇的啤酒,老根叔问了,好像孙局长得了什么病,不能喝平常的啤酒,只能喝无醇的。老根叔就很感慨,这些城里的大官们真是叫人感动,为了工作,想着法的换啤酒啊。

开饭店最早是林业局吴局长提出来的,旅游局的孙局长马上响应说发展乡村旅游看苍鹭吃农家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馒头营子这就有两大特点了,一是苍鹭,这在周边地区是绝无仅有的风景。二是馒头营子的农家饭菜,好吃。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什么水豆腐,大饼子,咸菜疙瘩,家做大酱,还有现摊的煎饼,自己磨豆腐,家酿的小烧酒,菜园子里的蔬菜,都是稀罕物。这饭店开起来一定火。果然就火了起来。而且还不止老根叔一家饭店,馒头营子马上就开办起了很多家农家饭店。

开始几家单位都很重视苍鹭这件事情,林业局的吴局长说,苍鹭之所以来咱们这栖息繁殖,主要是咱林业局的工作抓得好。所以这件事情一定要大力宣传,林业系统的工人不容易,这些年乡村的植树造林运动搞得好,退耕还林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旅游局的孙局长当然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一定要以苍鹭为契机,打好旅游这张牌,用不了几年,咱馒头营子就成为东北三省著名的旅游区,而且还找专家论证了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性。记者小杜还参与了一些建议,比如将石磨从后院挪到村口,弄毛驴每天都拉磨。这是最近五年来旅游局重点要做的工作。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郝站长这人不爱说话,可是心里想事,他通过多次调研采访,撰写了很多苍鹭研究的理论文章,在国内外的媒体上发表。郝站长不怎么爱喝酒,他只吸烟。他联合记者小杜召开了“首届苍鹭国际学术研讨会”,使馒头营子村一下子就走出亚洲走向世界声名鹊起了。

这个国际会议一开,很多会议就都来这开了。

首先是记者小杜召开的新闻创作年会,还有市作家协会举办的苍鹭杯创作笔会。这两个会议,记者小杜都参加了。新闻口的事情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是报道苍鹭的权威记者,必须要参加。市作协的会议小杜也得积极参与,作协换届选举,记者小杜成为了市作家协会的副主席。他的作品主要是古体诗歌,最出名的就是那首歌颂苍鹭的诗歌。小杜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讲了一堂文学课。主要阐述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以“清晨时节雨纷纷,路上不见多少人。要问佳境何处有,看我人间苍鹭村。”这首诗歌为例,深入浅出讲述了古体诗歌创作的一般规律。小杜的课很受文学青年的欢迎,几个文学女青年非得要小杜的签名,并留下电话号码,晚上喝酒的时候拼命灌小杜的酒。

记者小杜留个心眼,没敢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给文学女青年,小杜知道给了她们就会有很多麻烦。她们会借着种种理由给自己打电话发短信息。吸取姐姐杜丽敏和武大伟事情败露的经验教训,记者小杜只给了Q Q号码和电子信箱。还有一件事情,小杜一直没说,小杜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被省电视台给看中了,正在办理手续,还在保密阶段。小杜只跟老根叔说了这件事情,老根叔拉着小杜的手掉了几滴热泪。

老根叔现在是村子里的苍鹭专家,要做很多报告,要经营自己家的超市和饭店。假如没有记者小杜的策划和鼓舞,老根叔是不会想到这些的。小杜临走的时候给老根叔最后一个金点子:那就是开乡村旅馆。

老根叔在全村第一个盖起了房子,碍事的树木拉倒,房子很快就建了起来。把先前赚的钱都用到了房子上,装修要好些,就要火炕,这是乡村特色。卫生间的条件一定要改善,不能用旱厕,都采用城市的标准建。正如记者小杜所料,果然会议就多起来了。开始还跟苍鹭有些关系的会议,后来就八竿子打不着的会议也来馒头营子村召开了。

馒头营子村一下变得更加热闹,地方经济就飞速搞活了。

馒头营子村的曝光率一高,有专家指出这个村名子有问题。为什么要叫馒头营子呢,还是记者小杜的那首诗歌给了大家灵感,馒头营子村有这么多苍鹭就应该叫苍鹭村。老根叔多方奔走,终于明白了更改村名的程序。需要先召开村民大会讨论表决,然后向乡政府书面请示报告,之后向民政部门上报审批及备案。

这个事情好事多磨,开始进行的比较顺利。后来因为民政局那边有差头,耽搁了一段。刚要有进展的时候赶上了“非典”。这事办办停停的,进度很慢。不过总体来说馒头营子各项事业都发展的比较正常。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都不是啥大事。略举一例。

一些村民之间闹了矛盾。馒头营子村几百户人家,不是每家都有树木,也不是每家树木上都有苍鹭。矛盾的聚焦点是:不是每家都有饭店和超市开,更别说旅馆了。那些没有饭店超市的人家就只能打点短工,挣的钱明显不如老根叔这些人家。这些村民就心里失衡,他们觉得这样不行,苍鹭是馒头营子集体的,不能叫少数几家人家把钱挣了。这伙村民造反,有树没苍鹭窝的乡亲也不干了。他们扬言要放倒树木,开始吓唬不着谁。真就有村民把没有苍鹭窝的树给放倒了,于是,馒头营子村的树木锐减。

一些树上有苍鹭的人家也不满意老根叔这几家对生意的垄断,纷纷造反,一看见有来开会的参观的游客,就踩着梯子哄苍鹭,小孩还拿弹弓打苍鹭。经过协商,这事才得到解决。馒头营子村的老百姓基本都能够从苍鹭身上赚外快了,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对策,比如每棵树木每年给些补助,每棵有苍鹭窝的树木也给补贴,比如没有饭店和旅馆的人家可以领到一些补偿,也可以卖些其它商品。

在吵吵闹闹中,馒头营子的热度不减。市摄影家协会挂牌在这里建立摄影基地,市作协挂牌建立创作基地,一时间,留着长头发的、剃着光头的、染着头发的画家、书法家、作家、音乐家,人不人鬼不鬼的就涌进了馒头营子。

“苍鹭村”正式挂牌已经是五年以后的事情了。那个时候,记者小杜已经成了苍鹭研究学会的会长了,在得知“苍鹭村”的村名还没有审批下来以后,有一次从省城返回的他拍案而起,人们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叫小杜为杜老了。“杜老”一发火,这个事情果然好办多了。市里这个时候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林业局的吴局长现在戒酒了,不但戒酒了还戒烟了,因为贪污事发先被双规再被关了进去。旅游局喝无醇啤酒的孙局长调走了,新来的局长姓陈,很想干番事业,是他几次力促民政局抓紧时间更名的。野生动物保护站的郝站长退休了,不过他现在是苍鹭研究学会的副会长兼任秘书长,一直跟“杜老”关系很好。他们联合已经出版了若干本关于苍鹭的著作,有文学的也有社科的,内容涵盖很多方面。

旅游局新来的陈局长办事雷厉风行,他决定在正式命名苍鹭村的同时举办首届苍鹭文化艺术节。这事市委市政府是大力支持的,在苍鹭文化节上搞很多文化交流活动。比如秧歌汇演,比如书法绘画展,比如搞一台联欢晚会。主持人都想好了,就请中央电视台的刘芳菲和李咏。要多少钱给多少钱,不信拿钱砸不来他们。

小说写到这,不得不提一个人。当年的劳动模范武大伟,苍鹭是他第一个拍照的,可是这些年他一直没有站出来辟谣。按说到文联工作了,自己还热爱摄影,应该常来馒头营子村的。武大伟一直很低调,摄影家协会挂牌的时候都撒谎说临时生病没有参加。这次苍鹭文化艺术节不同了,市里的领导很重视,文联那边人手严重不足,只能来到馒头营子开展工作。老根叔太忙,没有认得出来人群里的武大伟。武大伟却在人群里发现了杜丽敏!

杜丽敏现在不叫杜丽敏了,叫杜丽丽,是新来的旅游局陈局长的新婚夫人。

为了更好地备战苍鹭文化艺术节,武大伟就吃住在苍鹭村,他负责筹备书画展。陈局长带着夫人亲自督战,联欢会要召开的前夜,发生了一件叫全村人意料之外的事情。“欢迎光临苍鹭村”的牌子挂上以后,老根叔抬头看,树上和天空上竟然一只苍鹭都找不到了!老根叔大惊失色,喊大家抬头看看。可是地上的人都很忙,谁都不肯抬头看树看天。老根叔想把看到的情况汇报上去,却找不到领导在哪里了。

武大伟开着车在村口看到了杜丽敏。武大伟停下来,杜丽敏也惊讶了一下。武大伟问:你还好吗?杜丽敏低声回答:还好,你呢?五年不见,你有白头发了。武大伟点头:是啊,听说你跟陈局结婚了?杜丽敏的眼泪就扑簌簌掉了下来。俩人百感交集。

老根叔急匆匆跑过来,看到武大伟和杜丽敏,一下子想起了几年前的事情。老根叔说:好久没见你们来了?欢迎光临苍鹭村。咱们村现在可闹好了。再亲热咱们有旅馆,绝对安全。

杜丽敏有些慌乱。武大伟也有些不自在。

老根叔问:看到领导了吗,这群该死的鸟一下子都没影了。也不知道跑哪去了。

近期发表作品目录:

2008年12期短篇小说《乡间排球赛》原发《四川文学》,2009年1期《小说选刊》转载;

2009年8期中篇小说《幸福像鱼儿一样游来游去》原发《鸭绿江》,2009年9期《小说选刊》转载;

2010年1期中篇小说《幸福在春天招手》原发《鸭绿江》,2010年3期《小说选刊》头题转载,同名影视剧正在创作中。

2010年9月,编剧话剧《木匠村官》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公演,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推荐。获得辽宁省第八届艺术节文华奖剧目一等奖和优秀编剧奖。

2010年10月20编剧的20集电视剧《沸腾的村庄》在辽阳弓长岭拍摄。

猜你喜欢

营子小杜苍鹭
内蒙古下田家营子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研究
“独处爱好者”苍鹭
苍鹭与老树
鼓手刘
鼓手刘
小宅男变形记
资产经营模式:兴办实体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完形填空Ⅲ
小杜先生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