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2011-08-12马赟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赤水河鱼类流域

黄 薇,马赟杰

(长江科学院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武汉 430010)

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黄 薇,马赟杰

(长江科学院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武汉 430010)

通过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国家及下游受益区对流域上游地区的补偿,有利于理顺流域上下游间的生态关系和利益关系,促进全流域共同发展。在分析了赤水河流域生态价值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原则,构建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框架,指出了生态补偿的方式、途径以及生态补偿保障措施。

流域;生态补偿;赤水河;机制

为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在2005年,经国务院批注成立了长江上游特有、珍稀鱼类保护区,赤水河干流和部分支流纳入保护区。赤水河流域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目前干流尚未修建水利工程,保持着天然的河流特征,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水域生态系统较有代表性。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出发,把赤水河建设成为一条完整的生态河流,对于缓解长江上游的水电开发生态影响和环境保护特别是鱼类保护的矛盾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建立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国家及下游受益区对流域上游地区的补偿,可以理顺流域上下游间的生态关系和利益关系,加快赤水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从而促进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 赤水河流域基本概况

赤水河系长江上游一级支流,位于川江南岸,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鱼洞乡大洞,经贵州省赤水市至四川省合江入长江,全长523 km,落差1 588 m,平均比降3.57‰。流域洪、枯流量变幅大,多年平均流量309 m3/s,实测最大流量9 890 m3/s,最小流量为33.2 m3/s。年平均径流总量101亿m3,最大年为173.8亿m3,最小年为61.4亿m3。流域区地跨云南的镇雄、威信,贵州的毕节、大方、金沙、仁怀、习水、赤水,四川的叙永、古蔺、合江3省13个县市辖区,流域面积约20 440 km2。流域内面积超过300 km2的一级支流有11条;超过1 000 km2的有5条。赤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全流域理论蕴藏量为941.49 MW,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

2008年流域地区工业增加值为361.38亿元,人均GDP为7 770元,其中:一产增加值88.83亿元,二产增加值180.06亿元,三产增加值92.48亿元,一产、二产和三产分别占24.6%,49.8%和25.6%。

赤水河流域现有耕地面积48.325×104hm2(724.87万亩),以农业种植业为主,2008年粮食总产量约178.50万t,是贵州、四川两省重要的粮食产区。流域内以采掘业和酿酒业为传统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能源化工、建材、冶金等为主体的工业框架。

2 赤水河流域生态价值

2.1 自然生态价值

赤水河是长江流域唯一没有修建水坝的主要支流,目前仍然保持着天然河流特征,是长江上游多种特有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2.1.1 物种丰富性

流域植物多样性特色分明,古老、特有植物繁多。仅中下游3个国家级保护区就分布有植物257科883属1 700余种。其中水生浮游植物16科35属,苔藓植物41科60属67种,蕨类植物34科53属104种,种子植物165科735属1 529种。复杂多样的植被类型为流域动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流域内有浮游动物51属87种,水生底栖动物40属50种,鱼类17科72属112种,两栖爬行动物10科17属20种,鸟类19科88属126种,兽类21科39属44种。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区系表明赤水河流域为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极丰富区域之一[1]。

2.1.2 物种珍稀性

流域过渡性的生境特征、温润的气候条件和较少的人为干扰,为多种珍稀生物提供了重要的避难所。据科考资料统计,全流域共有珍稀保护动植物7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Ⅰ、Ⅱ、Ⅲ级)共有38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5种,Ⅱ级保护动物27种[2]。其上游高度隔离的水体和下游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为珍稀物种的主要分布区,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

2.1.3 物种特有性

特殊的生态环境蕴育了丰富的流域特有物种,为流域重要的基因库。仅有记录的112种鱼类中就有15种为流域所特有,占流域鱼类总数的13.4%[3]。此外,上游的洞穴生鱼类等水生生物多为流域或我国特有物种,这决定了赤水河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2.1.4 物种代表性

赤水河为长江上游唯一一条干流未建坝的一级支流,至今仍保持与长江的自然沟通,因而成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尤其是溪流鱼类)等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或产卵场。流域分布的112种鱼类中,属长江上游特有种类的就有28种,占长江上游103种特有鱼类的27.2%。在长江雷波段珍稀鱼类保护区遭破坏后,赤水河便成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保护的重要替代生境。在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因水文条件变更而受威胁的约40种溪流鱼类可以在赤水河找到其栖息地或产卵场[4]。

2.2 服务功能价值

2.2.1 工业价值

赤水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炭资源居多,是全国的重点产煤区域。流域2009年的工业产值约为340.140 3亿元人民币。

流域内酿造业尤为发达,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较大。享有美酒河之称,酝酿了茅台、潭酒、习酒、郎酒、董酒、怀酒、泸州老窖等数10种蜚声中外的美酒,占中国名酒的60%。以仁怀市为例,2009年全市有白酒企业143家,拥有各类白酒品牌2 000余个;其中省级规模以上白酒企业30余家,白酒年产量10余万t,年销售额126.9亿元,占地方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白酒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5]。

2.2.2 水力发电价值

赤水河流域年平均径流总量101亿m3,最大年径流为173.8亿m3,最小年为61.4亿m3,水能蕴藏量127万kW。到2009年,赤水河流域装机容量约为6.35万kW。按照年平均运行小时数5 500 h计算,得出赤水河流域的年发电量为3.50亿kW·h。假设现行电价价格为0.58元/kW·h,那么赤水河流域每年发电价值可达到2.03亿人民币。

2.2.3 航运价值

赤水河历来就是川、黔间大宗货物运输的重要水道,航运早兴,清代曾称为怀河。自清乾隆年代起经过整治滩险,小型木船可分段上行至金沙县老虎滩。建国后,经2次大规模整治和设立绞滩站,赤水市以下已可全年通航120 t机轮和4×150 t拖轮船队,赤水至二郎镇可季节通航10~25 t机轮,二郎镇至茅台镇白洋坪可季节通航10 t机轮,常年通航5~10 t木船。白杨坪以下能长年和季节性通航5~165 t船级。据年鉴记录,2009年货物运输量约为277.5万t,货物周转量约为86 798万t·km,旅客发送量约为97万人,旅客周转量约为841万人·km。以铁路目前的运费整车货物0.117 1元/(t·km)①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南昆铁路货物临管运价的批复(发改价格[2006]323号),水运大概是其1/5,按0.023 42元/(t·km)计算,赤水河流域2009年货物运输的价值约为2 032.8万元,加上旅客周转价值,2009年水运价值大于2 032.8万元。

2.2.4 水产品价值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7年4-10月在赤水河流域进行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对茅台镇、赤水市和合江县3个江段的渔获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共采集到鱼类119种(亚种),隶属于5目16科75属。其中25种为该水域的新记录;34种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尤其是宽唇华缨鱼(Sinocrossocheilus labiatus)仅分布于赤水河。在上、中、下游分别采集到鱼类36,61,100种。宽鳍鱲(Zacco platypus)、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张氏(Hemiculter tchangi)和蛇鮈(Saurogobio dabryi)为赤水河中主要的经济鱼类。据年鉴统计,赤水河流域2009年的渔业收入约为5 996万元。

2.2.5 旅游价值

赤水地处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这里地貌奇特、山峰挺秀、森林葱郁、沟壑纵横、百川竞流、物种繁多,是全国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赤水丹霞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赤水原始、自然、神秘、多姿的绚丽景观,被中外专家称为“丹霞之冠、千瀑之市、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长征遗址”,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和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景区。仁怀市2008年共接待游客61.26万人次,赤水市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175.66万人次。整个赤水河流域2010年旅游收入约为19.5亿元人民币。

3 赤水河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赤水河流域上、中游地处偏远西部地区,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流域涉及的云南镇雄、威信,四川的古蔺、叙永以及贵州大方、习水6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约125万人,占中国贫困人口的1/20,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来,沿岸城镇经济发展迅速,大多数县、市处在粗放工业化发展阶段,以矿产资源开发,特别是煤炭和硫铁矿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型重污染工业成为流域上、中游各县主导产业,对区域生态环境和中下游的发展带来副作用。

3.1 矿产资源的快速开发

赤水河流域煤炭储量121亿t,硫铁矿储量近40亿t,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煤电行业发展、煤化工工业的建设在上游各县快速上马,这些产业对上游水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即使经过河流的自净作用,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仍然会给中、下游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3.2 城镇化发展速度过快

2008年,赤水河流域内总人口464.83万人,流域平均人口密度为240人/km2,其中城镇人口92.93万人,城镇化率20.2%。随着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率每年以1%的速度在增加,对赤水河水质造成的影响也日益加重[6]。赤水河流域城镇化水平低下,大多数城镇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滞后,致使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活垃圾露天堆放,这也是造成流域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3.3 支流小水电的迅速发展

据2006年的数据统计,赤水河支流上已建500 kW以上电站共29座,总装机容量5.33万kW;到2009年,赤水河流域装机容量约为6.35万kW;3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9%。建坝直接导致河流生境破碎,加速鱼类退化和濒危过程,使赤水河珍稀、特有鱼类的生境遭到破坏。

3.4 对土地破坏性的利用

赤水河流域上游主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大,仅贵州的毕节、大方、金沙、仁怀、遵义、桐梓6县(市)的喀斯特面积就占国内喀斯特地貌总面积的60%以上。而且此地又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高度依赖于土地,对土地形成了破坏性的利用,加重了水土流失。

因此,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好赤水河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使得流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治理,促进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通过立法,确保赤水河中上游流域水质安全,通过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理顺流域上下游间的生态关系和利益关系,使全流域共同发展。

4 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设计

生态补偿(Eco-compensation)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更详细地说,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7]。

4.1 补偿机制设立的原则

赤水河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如下: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实施生态补偿,主要是通过创新政府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调控措施,以弥补市场调控的缺陷,因此,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同时,生态补偿作为一项经济制度,有必要引入并完善资源分配和利益调整等方面的市场运作机制,从发展来看,后者将是生态补偿的重要手段[8]。

(2)保护者受益原则。在流域上下游间,对生态保护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对其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产生的直接成本和牺牲了部分的发展权而丧失的机会成本,应给予补偿和奖励。

(3)损害者付费原则。行为主体对公益性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的行为应支付相应的费用。

(4)受益者付费原则。在流域上下游间,受益者应该对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提供者支付相应的费用。

(5)统筹发展扶持与生态补偿的原则。在合理划分功能区的基础上,承认并赋予不同功能区协调发展的机会,将发展扶持与生态补偿统筹考虑。对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优先给予扶持补助,并给予一定的生态补偿。

4.2 生态补偿机制设计

根据赤水河流域的特点,生态补偿机制可分为3种类型,生态补偿框架主要由补偿主体、补偿渠道、资金来源和补偿对象组成,具体框架见图1。

4.2.1 流域内国家限制、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补偿

赤水河干流和部分支流已被纳入特有、珍稀鱼类保护区,国家明令禁止开发。对于该区域的生态补偿,

国家应该成为其补偿主体,中央政府应该给予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其资金来源可以通过建立生态环境税收制度来获得,主要是征收生态补偿税。中央的生态补偿税金全部用于赤水河流域的转移支付,补偿该区域的生态移民以降低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平衡为保护生态所进行环境治理的前期投资以及为了维持生态需要而失去的经济发展损失等等。

4.2.2 流域上下游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

赤水河上下游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应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承担,采用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方式,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由本级财政设立专户管理,用于赤水河流域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可以由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利用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上游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所开展的工作,解决上游贫困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帮助上游贫困地区发展无污染的替代产业或生态产业。

4.2.3 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

赤水河流域建设项目主要指上游矿产资源开发,其补偿渠道应来自于建设项目成本支出,通过实施生态补偿保证金制度来获得资金。可以借鉴欧盟在生态补偿机制中广泛采用“机会成本法”,即根据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所导致的收益损失来确定补偿标准,然后再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出有差别的区域补偿标准。

4.3 生态补偿的方式和途径

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方式主要包括政策补偿、资金补偿、实物补偿等。

流域生态补偿途径包括:征收流域生态补偿税、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基金、实行信贷优惠、引进国外资金和项目等。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流域生态补偿主要以政府投资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为主,上、下游政府横向转移支付还较少,市场运作就更少了。根据国外发展趋势,还应探索水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的市场交易机制;充分发挥我国民间资金充裕的优势,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产业,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和社会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

图1 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图Fig.1 Framework of ecological com pensation mechanism of Chishui River Basin

5 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保障措施

行之有效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还需有完善、合理的保障体系,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政策保障、法律保障、监督保障等,以及生态建设补偿效益评价体系和反馈调整机制。

(1)建立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补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建立相关制度,制定便于操作和执行的如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办法等;建立补偿标准体系,保证补偿过程的合理性。

(2)完善组织保障。成立对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拥有充分协调和决策权利的生态补偿机构,在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国家应给予流域上下游各省及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权,结合实际对补偿工作进行适当的调节,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关政策措施。

(3)加强协调和监管体系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形成,是流域上下游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利益群体利益分配的调整过程,涉及到很多部门和不同的利益群体的切身利益,因此,建立有效的政府协调和监督管理机制,有助于解决上下游不同利益群体间可能产生的矛盾,有利于对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生态补偿的综合效益。

(4)探索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办法。促使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进行利益补偿。

[1] 王忠锁,姜鲁光,黄明杰,等.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和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2):175-180.(WANG Zhong-suo,JIANG Lu-guang,HUANG Ming-jie,et al.Biodiversity Status and Its Conservation Strategy in the Chishui River Basin[J].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07,16(2):175-180.(in Chinese))

[2] 刘 军.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受威胁及优先保护顺序的定量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4,24(4):395-399.(LIU Jun.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reat and Priority of Conservation Order of the Endemic Fishes in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J].China Environment Science,2004,24(4):395-399.(in Chinese))

[3] 张志英,袁 野.溪落渡水利工程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影响探讨[J].淡水渔业,2001,31(2):62-63.(ZHANG Zhi-ying,YUAN Ye.Effect of Xiluodu Water Control Project on Rare Fishes in the Upstream of Yangtze River[J].Freshwater Fisheries,2001,31(2):62-63.(in Chinese))

[4] 曹文宣.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2):131-132.(CAOWen-xuan.Yangtze River Fish Peculiar Construction of Nature Reserves and Related Problems[J].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00,9(2):131-132.(in Chinese))

[5] 刘福刚,孟宪江.中国县域经济年鉴(第四部分):中国县域经济推荐——中国酒都——贵州仁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LIU Fu-gang,MENG Xian-jiang.China County-Level Economy Yearbook:The Fourth Part,Chinese County Recommendation:Chinese Wine City Renhuai,Guizhou[M].Beijing: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2010.(in Chinese))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黔川滇三省联手谋划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新思路[EB/OL].(2011-04-11)[2011-09-12].http://www.zhb.gov.cn/zhxx/gzdt/201104/t20110411_209024.htm.(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New Ideas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Chishui River Basin by Guizhou,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EB/OL].(2011-04-11)[2011-09-12].http://www.zhb.gov.cn/zhxx/gzdt/201104/t20110411_209024.htm.(in Chinese))

[7]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R].北京: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8.(China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Research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Policy[R].Beijing:China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2008.(in Chinese))

[8] 王琳玥,张硕新,胡静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79-4691.(WANG Lin-yue,ZHANG Shuo-xin,HU Jing-jing.Reflection on the Legislation-Establishing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with Legal Principle[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7,35(15):4679-4691.(in Chinese) )

(编辑:周晓雁)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 echanism in Chishui River Basin

HUANGWei,MA Yun-jie
(Water Resources Department,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Wuhan 430010,China)

To rationalize the ecological relation and benefit-based relation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areas,and to boost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river basin,it’s proposed to establish a rat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to compensate the upstream areas by the nation and the downstream area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values and main problems in Chishui River basin,the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re put forward,and an initial framework for compensationmechanism is proposed.Approaches andmethods of eco-compensation and the supportingmeasures are also presented.

river basin;ecological compensation;Chishui River;mechanism

TV213.4

A

1001-5485(2011)12-0027-05

2011-11-01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1012)

黄 薇(1958-),女,上海市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电话)027-82927557(电子信箱)huangwei@mail.crsri.cn。

猜你喜欢

赤水河鱼类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鱼类运动会
沙颍河流域管理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赤水河
EH4测深法在赤水河大桥桥梁墩台勘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