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服务创新与物流需求的互动发展—— 基于共生视角

2011-08-07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吴晓晨

中国商论 2011年23期
关键词:共生物流服务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吴晓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作为我国物流业的新兴领域,日益成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主体。自20世纪初期到现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经历了单一服务、独立服务、集成服务和综合服务四个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不断采用新的经营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来改善和变革现有的服务流程和服务产品,以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创造新的市场价值。实践证明,扩大服务范围、形成差异化的服务标准、为客户创造新的服务价值就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来源。实际上,随着企业对供应链整合认识的不断加深,企业更加趋向于核心能力的发展,而将其非核心业务交予其他专业提供商,这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得到了很大的服务拓展空间。物流服务逐步渗透至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客户之间构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共生系统。有鉴于此,如何通过物流服务创新,使得第三方企业与物流客户之间的共生系统逐步由外部共生转向内部共生,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物流服务,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我国广大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

1 物流服务创新与物流需求互动发展的逻辑基础:共生理论

借助于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物流服务创新同企业物流需求的共生系统是指企业物流活动各环节同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之间在一定共生环境中以一定的共生模式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与生物共生理论相似,物流服务共生系统也包括三个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

首先,共生单元,是指物流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行为主体,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物流服务需求企业等。正是共生单元之间的交互作用、共生进化促进了物流服务共生系统的发展。其次,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即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物流服务需求企业之间相互协作的基本方向和根本法则,同时也是最佳激励兼容状态或称最佳资源配置状态,这种互惠共生关系的形成是物流产业的必然要求,也是物流服务共生系统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物流服务共生系统各行为主体既要分工协作,又要适度竞争,以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最后,共生环境,是指共生单元之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了共生环境,即包括物流服务共生系统中各行为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经济、科技、法制、文化、国际环境以及物流基础设施等因素在相互联系和动态演化中形成的有机整体。物流服务共生系统的三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反映着共生系统的动态演化方向和规律,其中,共生模式是关键,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环境是重要的外部条件,其衍化出的任何共生关系都是这三者相互作用的水平、效果和共生系统的动态特征。

实践中,物流服务共生系统具有协同性、自律性和共同发展等特征。首先,协同性。物流服务共生系统依赖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物流服务需求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这一分工协作不是企业与企业间的简单集中,而是以物流专业化分工与物流社会化为基础,不同规模企业并存、不同类型企业共生互补的生态系统,其并不排斥竞争,相反有效的竞争反而是有益的激励。其次,自律性。物流服务共生系统是一种自律性过程,它要求各组成单元之间形成某种必然的联系,如契约关系、社会关系等,并依靠这一必然联系约束力形成共生模式,从而促使系统增容,产生新的扩张能力或者繁殖能力。最后,共同发展。从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演化路径上看,物流服务共生系统的形成是物流企业和需求企业共同发展过程,是一个共同激活、共同适应、共同发展的演化机制,有序、协同的共同发展将加速物流服务共生系统的进化发展。

2 物流服务创新与物流需求互动发展的机制分析

实际上,物流服务共生系统内外部都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状态中,其运量、流向、库存量、发货到货时间、契约关系等都可能不同,存在系统运行的不确定性,生产和流通频率决定了其不确定状态的水平,因而必须通过各种机制进行控制,从而建立相对稳定的物流服务共生系统。具体而言包括如下机制:

2.1 制度共生机制

资源分配是物流服务企业同需求企业形成共生系统的基本纽带,即包括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平台等有形资源以及企业知识、文化、资金等无形资源。这些资源分散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物流服务需求企业的各个领域中,或被物流企业所控制,或被需求企业所控制,由于不同企业因其资源基础不同而造成服务能力的千差万别,同时,每一个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过分的掌握资源容易导致资源使用得不经济,因而必须通过建立物流服务共生系统,实现物流资源的快速集成和网络化物流服务,最大限度地培育和发挥各自的核心能力以获得竞争优势。然而,处于共生系统中的物流企业和物流服务需求企业不可能自动协调,因此必须通过制度设计,超越所有企业子系统的局限,高瞻远瞩,综观全局,兼顾方方面面,以约束和调节共生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自律性的和谐共生系统。

2.2 网络共生机制

物流服务系统的共生性决定系统内各企业,包含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物流需求企业是以合作模式开展各项物流活动,系统内各企业之间相互依存性和互补性都加强了系统的稳定性。首先,每家大型物流企业又吸附大量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与该大型物流企业的业务关系,也是通过互补关系,为其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物流服务,因而所有参与共生系统的物流企业形成物流子网,通过资源整合,使得核心大型物流服务企业为物流服务需求企业提供差异化的物流服务成为可能,同时中小型物流企业也借助大型企业获得了稳定的生存能力,从而加强了系统稳定性;其次,围绕在各大型物流企业周围的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也通过各级网络交织在一起,既有各大型企业之间的对称共生也有各中小型企业的非对称型共生,也有各子网络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综合体。

2.3 信息共生机制

一方面,各物流企业信息化为物流需求方和物流供应方提供了大量物流市场信息,物流需求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各物流企业对物品流动可实行全程监控,实现物流与信息流同步。另一方面,物流需求方和物流供应方可以借助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各企业科学决策并协同运作,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功效,可见信息流动是促成物流服务共生系统的重要机制。在一个物流服务共生组织内部,资源能量总是有限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物流服务需求企业在自我信息即时更新的同时,保持与外部信息的紧密结合,可以实现内外部信息的快速转化,防止闭门造车,阻塞信息通道。流水不腐,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系统内部的信息污染问题,进而更加有效地保持系统内外的动态平衡,而且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处理技术有效分解系统内外部的冗余信息,屏蔽信息垃圾,调节不同信息主体之间的冲突问题,实现信息流的健康流动。

3 物流服务创新与物流需求互动发展的对策

通过上文对物流服务共生系统的内涵、特征和作用机制的探讨,结合目前我国物流服务创新与物流需求互动发展的现状,本文认为优化物流服务共生系统的策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养良好的共生环境

要引导物流服务共生系统中的物流服务企业与物流需求企业等共生企业向互惠共生的模式发展,这就涉及共生环境的优化问题。首先,从制度共生的角度上看,外部政府机构应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包括产业制度层面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制度,规范系统内企业的行为,吸引更多的企业形成共生系统;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应通过建立微观的契约关系和宏观的战略关系,在规范各自行为的同时,共同促进服务创新。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满足物流企业和物流需求企业对各类管理服务的需要,为各类型的物流服务系统建立起成本低、效率高的市场环境。最后,物流服务系统内部,应提倡建立起一种开放、宽容的社会文化,为系统内部的服务创新塑造良好、和谐的创新氛围,发挥其推动系统发展的作用。

3.2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从信息共生机制的角度上看,加强信息沟通与流动是维护物流服务共生系统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而加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物流服务过程中,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而且可以通过提高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效益。实际上,许多跨国物流公司在同所服务企业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信息网络的建设,都建设有“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等网络平台,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如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EDI)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进而整合自身业务流程,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通过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3.3 优化共生系统结构

网络共生机制是物流服务共生系统的重要机制。实践中,物流服务共生系统内企业的竞争力正是建立在合理的共生网络密度的前提下,否则将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一方面,一定密度下的物流服务共生系统中同类企业的集聚会加剧产业内的竞争,出于加强企业竞争力的角度考虑,各企业会加快技术的创新,积极推动产业内部的分工细化和产业链的延伸,从而缩小各物流企业间的竞争实力差距,有效地增强物流服务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吸引同类企业进入物流服务共生系统时应考虑到在该共生系统中同类企业的数目,为了避免过度竞争的情况,可以通过企业供应链招商的模式,有意识地引进与物流服务企业供应链中物流服务企业互补性的相关企业,从而达到共生互补的目的,增强了整个物流共生系统的竞争力。

[1]彭本红,冯良清.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共生机理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 (1).

[2]杨宇,聂娜,周晶.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金融价值增值作用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2).

[3]聂娜,笃鹏,周晶.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的共生关系[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S2).

[4]唐强荣,徐学军,何自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模型及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03).

[5]谷再秋,于福.物流企业客户服务创新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5).

猜你喜欢

共生物流服务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