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2010~2011年连云港市秋冬旱灾情况

2011-08-07刘同华许蕴毅

治淮 2011年7期
关键词:蓄水量旱情连云港市

陈 静 李 巍 刘同华 许蕴毅

连云港地处淮河与沂沭泗流域最下游,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洪、涝、旱灾频繁。同时,连云港也是江苏省小麦和稻米的主产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2010年秋季以来,连云港市降水稀少,2010年9月下旬~11月30日,全市平均降水量3.7mm;12月~2011年2月25日,全市平均降水量7.4mm。本文分别采用气象旱情指标、农业旱情指标、水文旱情指标(连续无有效降水天数、连续两个月降水距平百分比)及河道、水库等来水蓄水量,通过图列对比等方式对秋季旱情、冬季旱情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干旱级别,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秋旱(2010年9~11月)

(一)降水量与作物受旱情况

据统计,2010年9月下旬~11月30日全市平均降水量3.7mm,列近60年来降水量最少年份第一位,连续无有效降水天数(日降水量≤3mm,下同)达69天;连续两个月降水距平百分比DP为-94.6%;按气象干旱指标计,全市秋季为严重干旱级别。全市共有395.84万亩在田农作物(其中三麦面积352万亩),作物受旱面积270.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9.8%,占作物总面积的68.4%。其中,轻旱作物面积178.6万亩,占受旱面积的66.0%;重旱作物面积82万亩,占受旱面积的30.3%;干枯作物面积10万亩,占受旱面积的3.7%。按农业干旱指标计,全市秋季为中度干旱级别。降水量分析见表1,受旱面积见表2。

(二)来水蓄水情况

1.河道。河道来水量正常偏多,比2009年同期偏多2.8%,主要河道站水位9~11月平均水位比多年同期均偏高;蔷薇河临洪站水位比多年同期高0.33m。盐河伊山站水位比多年同期高0.25m,范河范河闸水位比多年同期高0.11m。

2.水库。截至2010年12月1日,11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为4.616亿m3,蓄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多20%,可用蓄水量为4.041亿m3。132座小型水库可用蓄水量为0.365亿m3,比多年同期偏少19%。数据表明大中型水库蓄水量较为充裕。

3.调引江淮水。9~11月共调引江淮水8.010亿m3,是近3年调引水量最多的年份,比去年同期偏多32.8%,比多年同期偏多9.0%。其中,蔷北地涵引江淮水0.6364亿m3,是多年同期引水量的1.96倍。

4.地下水位。由于天气干旱及作物灌溉,全市浅层地下水位下降明显,与9月份相比地下水埋深平均降幅为0.83m(代表站点数据统计),最大降幅东海县双店站为1.02m,地下水埋深为中度下降程度,局部为严重下降程度。

综上所述,2010年秋季,按气象干旱指标为严重干旱级别,按农业干旱指标,全市秋季为中度干旱级别。按河库来水蓄水情况来说,全市秋季并不干旱。全市秋季中部地区为中度干旱级别,西北部丘陵山区为严重干旱级别。

表1 连云港市2010年秋季降水量统计表 单位:mm

表2 连云港市2010年秋季受旱面积统计 单位:万亩

表3 连云港市2010年冬季降水量统计表 单位:mm

二、冬旱(2010年12月~2011年2月)

(一)降水与作物受旱情况

根据报汛资料统计,2010年冬季全市平均降水量33.9mm,降水量为近60年来第14位,比多年同期偏少37.9%。降水量统计详见表3。其中,2010年12月~2011年2月25日全市平均降水量7.4mm,比多年同期降水量偏少62.2%,连续无有效降水天数(日降水量≤3mm,下同)达87天;连续两个月降水距平百分比DP为-83.6%;按气象干旱指标计,全市冬季为特大干旱级别,连云港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于2011年2月16日启动了Ⅲ级旱情应急响应。2月26~28日全市平均降水量26.6mm,26日最大日降水量17.3 mm,西北部丘陵山区平均降水量27.0mm,最大点降水量东海县桃林镇33.0mm,赣榆县夹山乡26.8mm,2月28日取消了Ⅲ级旱情应急响应。

最大作物受旱面积340.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2.6%,占作物总面积的85.9%。其中,轻旱作物面积192.1万亩,占受旱面积的56.5%;重旱作物面积108万亩,占受旱面积的31.8%;干枯作物面积40万亩,占受旱面积的11.7%。按农业干旱指标计,全市冬季为严重干旱级别,西北部丘陵山区为特大干旱级别。由于连云港市水利局采取多项抗旱措施,受旱面积逐步减小,至2月24日作物受旱面积79.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4.6%,占作物总面积的20%。其中,轻旱作物面积16.33万亩,占受旱面积的20.6%;重旱作物面积22.89万亩,占受旱面积的28.9%;干枯作物面积40万亩,占受旱面积的50.5%。按农业干旱指标计,全市冬季为轻度干旱级别。

(二)来水蓄水情况

1.河道。河道来蓄水量比往年均值偏多,比2009年同期偏多约3%,主要河道站平均水位比多年同期均偏高。蔷薇河临洪站水位比多年同期高0.39m,盐河伊山站水位比多年同期高0.06m,范河范河闸水位与多年同期持平。

2.水库。截至2011年3月1日8时,11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为4.248亿m3,蓄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多9.2%,可用蓄水量为3.674亿m3,其中,三座大型水库蓄水量为3.752亿m3,蓄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多9.4%。132座小型水库可用蓄水量为0.30亿m3,比多年同期偏少24%。数据表明大中型水库蓄水量较为充裕。

3.调引江淮水。2010年12月~2011年2月共调引江淮水3.459亿m3,与多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蔷北地涵引江淮水0.4182亿m3,是多年同期引水量的5.69倍。

4.地下水位。2011年2月26日前由于天气干旱及作物灌溉,全市浅层地下水位下降明显,与2010年12月26日相比地下水埋深平均降幅为0.24m(代表站点数据统计),最大降幅灌云县灌云站为0.50m,地下水埋深为轻度下降程度,局部为中度下降程度。2011年2月26日~28日全市普降中雨,受降水与灌溉影响地下水埋深回升明显,至2月28日地下水埋深平均上升0.51m,地下水埋深最大升幅东海县桃林站0.88m。

5.土壤墒情。根据地方抗旱需要及旱情发展,连云港水文分局及时增购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在赣榆县青口镇、东海县石梁河镇设立定点墒情监测站。2011年2月中旬,在受旱最严重的东海县石湖乡、双店镇、赣榆县黑林镇、灌云县南岗乡、灌南县李集乡、海州区宁海乡增设临时监测点。从墒情监测结果看,2011年2月25日前,连云港市西北部丘陵山区农业旱情为特大干旱状态,其他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以取样深度20cm计,西北部丘陵山区平均土壤含水率为9.8%,平原区平均土壤含水率为20.7%,最大土壤含水率海州区宁海乡29.2%,最小土壤含水率赣榆县黑林镇7.4%。2月26~28日连续三天降水后全市旱情得到有效缓解。监测结果与3月1日相比,取样深度10cm土壤含水率平均增加了5个百分点,取样深度20cm土壤含水率平均增加了3.6个百分点,取样深度40cm土壤含水率平均增加了1.3个百分点,取样深度60cm土壤含水率平均增加了0.7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2010年冬季,按气象干旱指标为特大干旱级别,按农业干旱指标,全市冬季为严重干旱级别。按河库来水蓄水情况来说,全市冬季并不干旱。全市冬季,中部地区为中度干旱级别,局部地区为严重干旱级别,西北部丘陵山区为特大干旱级别

猜你喜欢

蓄水量旱情连云港市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基于HGM法的湿地生态特征蓄水量研究
《莲年有鱼》
学习母鸡
广西:首个水文地方标准《旱情评价指标》实施
巨大的大气层河流
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