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市政给排水设计专业配合的探讨

2011-07-30曹金清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21期
关键词:纵坡排水工程管径

曹金清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市政公用工程是一个综合体,它融合了各个单项的专业工程,如给水、排水、城市防洪、城市道路、城市桥梁、城市隧道、燃气、热力、城市轨道交通等,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组成一个整体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作为城市基本载体的市政工程,其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它应当是统一的,特别是各专业工程应当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但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许多单项工程无论是前期设计,还是后期的施工和管理都相对独立,以致对各阶段的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例如,在许多城市各专业设计都分属不同的设计院来完成,即使有的工程由一个设计院负责,但不同专业的设计任务也分配给了不同的设计人员。因此,出现了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缺乏必要的相互交流,设计中专业技术指标各有侧重,先行完成的设计未给后续其他专业留下充分的设计空间等现象,甚至造成设计衔接的困难。尽管从各自的专业审查角度出发,均能满足各自的规范要求,但从总体实施效果来看,往往由于先行设计的考虑不周给后续设计增加了难度,并最终导致施工困难和工程造价的增加。

1 排水工程设计与道路工程的联系

道路工程与排水工程虽然分属于不同的专业门类,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是密不可分的。cJJ37一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道路标高应与地面排水、地下管线、两侧建筑物等配合"。由此可见,道路工程与排水工程在规划设计上存在着紧密联系。限于专业的不同,它们又有各自的侧重点。道路专业侧重于满足行车、行人的需要;排水工程则侧重于满足水量排放的需要。但有些设计师往往以道路设计为重,降低了排水设计的地位,认为排水是二次道路设计,即根据确定的道路路面标高,减去管道相应的埋深,连接经计算的管道底标高而成的设计。这种做法不仅将排水的专业设计简单化,而且忽略了排水专业特有的、也是最关键的水力计算。

实际工程设计中,一般的设计顺序是"道路在先,排水在后",道路工程确定平面图、纵断图和横断图,排水工程则依据批准的道路施工图纸进行排水管线的平面和纵断设计。在大多数规划较为完善的城市,道路平面结合放地边界的坐标,排水平面结合批准的管网综合图,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设计的重点是在纵断设计上。

2 排水工程的纵断设计

道路工程纵断设计有许多原则,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各地区设计参数的取舍存在很大的差异。某地区因地面标高起伏比较大,为了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城市道路系统的结构形式采用自由式。道路纵坡的取值范围为:考虑到路面排水的需要,最小纵坡取值一般≮0.3% ;考虑到汽车的爬坡能力及一定的行车速度要求,干道最大纵坡一般控制在6%左右,低等级道路及困难地段可酌情增大。作为重力自流管(泵送雨、污水除外),排水工程管道流水底纵坡一般根据道路的设计坡度取相近值。除非遇到管道埋深不同、管道交叉、管道水力计算的要求等特殊情况,才进行必要的调整。为满足一定的水力条件,管道最小纵坡取值一般≮0.3%,最大纵坡则根据不同的水质雨水或污水)、不同的管径及设计充满度、不同的管材等技术参数,由最大流速控制。根据GBJ14一8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金属管道10m/s;非金属管道5m/s。

在工程实施阶段,排水工程的水力计算,根据排放的水量、水质(雨水或污水)等指标,确定合理的水流有效断面面积A及流速u0,其中水流有效断面面积A决定了排水管道管径的大小,同时也决定了工程造价。而根据υ=1/n·R2/3·I1/2,在n、R 一定的条件下,流速取决于管道的坡度I0根据管渠流量公式:Q=Aυ0,当其中的1个变量为常数时,流量Q将随着另1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

假设某工程的管材及管径均为定值,由Q-Aυ=A·1/n·R2/3·I1/2,其中A,n,R均为常数,记3项的乘积为c,则Q=c·I1/2,令c=1,可得管道流量与坡度的关系式为Q=I1/2。其递增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管道流量Q 与管道坡度I的递增关系

由图l可知,在管材、管径确定的前提下,管道流量Q与管道坡度I存在递增关系。当管道坡度I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管道流量Q增加,可以达到排放要求。可见,在不超过最大流速及工程环境等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提高道路设计坡度使管道坡度提高,从而可减小水流有效断面面积A(即减小管径),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3 工程实例

某雨水排放工程,总汇水面积为6.27hm2,管道总长度约580m。选取该工程管道长度为152m,位于该排水区域下游。末端井雨-5已经确定,上游管道假定不同的道路纵断设计坡度,分别记为方案A和方案B,计算结果见表1和表2。

计算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大道路纵断坡度,可以提高排水流速,从而减小管径,最终节省工程造价(方案B比方案A节省造价约28%)。

4 设计体会

4.1 各专业设计应从市政工程的整体出发,作为同一条道路下的各种附属物,在规划前期应当根据各自的特点做好衔接,统筹兼顾,而不应各自为政,以致形成相互干扰的局面。这也需要各专业设计人员尽量了解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设计时做到有的放矢,综合考虑。

4.2 为提高重力流管道的排放能力,道路纵坡取值不宜过小,否则会使排水管道坡度取值较小,而为了满足设计流量的要求,不得不增大管道的管径,从而增加了工程造价。

4.3 道路纵坡取值也不宜过大,否则将使排水管道坡度取值较大,虽然满足了流量的要求,但由于受最大流速的限制,管道坡度的取值必须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困难地段需设置跌水等调节措施,从而增大了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的难度。

[1]兰成全.市政给排水设计与规划的相关问题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表1 方案A管道计算表

表2 方案B管道计算表

猜你喜欢

纵坡排水工程管径
基于交通事故多发位置的区间平均纵坡控制指标研究
半柔性复合路面在重交通长大纵坡路段的应用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道路最小设计纵坡探讨
关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的思考
揭示车路协同矛盾 破解长大纵坡难题
寒区某水电站大管径PCCP管施工过程
拓扑缺陷对Armchair型小管径多壁碳纳米管输运性质的影响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