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配型在临床上的应用

2011-07-28韩金玉

医学综述 2011年18期
关键词:配型血站抗原

韩金玉

(山东省菏泽市中心血站,山东菏泽274000)

血小板输注是目前临床治疗各种因为血小板数量减少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常用治疗措施,然而,随着临床大量地使用血小板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反复输血者可能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输血小板无效(refractoriness to platelet transfusion,RPT),这成为困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大问题。多次输血和输血小板的患者可产生血小板抗体,输注次数和输注量越多,患者体内产生免疫相关性血小板抗体的概率越高[1],RPT的发生率也越高。为提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旨在分析RPT的主要原因,并试图寻找解决RPT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血站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的住院患者共96例。根据输血的次数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输注血小板3次以上的患者50例为A组(包括缺铁性贫血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例,各种类型白血病29例);首次申请输血小板的患者46例为B组(包括缺铁性贫血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各种类型白血病30例)。所有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前检测血小板抗体均为阴性。1 U血小板含有血小板数量 >4.0×109/L,白细胞计数 <2.0×109/L,1 U血小板的总量为70 mL。每10 kg体质量输注血小板1 U,每周输注2~3次。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年龄及病情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实验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human leucocyte antigenⅠ,HLA-Ⅰ)和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分别对血小板HLA-Ⅰ类和HPA抗体进行定性检测,血小板输注前进行交叉配型。

1.3 血小板增值计算 采用输注后校正增值计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作为量化的判断依据。计算输注血小板后1 h和24 h的CCI。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输注血小板总数。若输注后1 h CCI>7.5×109/L,或24 h CCI>4.5 ×109/L 为输注有效,否则为无效[2],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5版本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中,检出抗体阳性者30例(其中HLA抗体阳性24例,HPA抗体6例)。B组患者中,检出抗体阳性者4例(其中HLA抗体阳性1例,HPA抗体3例),两组血小板抗体阳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将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34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一组不作配型,直接输注ABO同型血小板10 U;另一组进行配型后再输注相合的血小板10 U,分别检测输注血小板后1 h和24 h血小板计数,计算CCI值,并判断输注的效果(表2)。配型组与未配型组输血小板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4,P <0.05)。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情况和抗体阳性率比较

表2 配型组与未配型组输血小板效果比较

3 讨论

引起RPT的原因主要可分为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前者主要包括:ABO血型抗原不合、HLA抗原不合、HPA抗原不合。而HLA-Ⅰ类抗体是导致RPT最常见的免疫因素,占所有免疫因素的80%,由HPA抗体引起的RPT约占所有病因的1.7%[3]。大量反复输血患者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概率可高达50%以上。曾有文献报道,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为47.4%,且随输注次数的增多而升高[4,5]。

关于要说明抗体与输注无效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说法。部分原因是由于各种非免疫因素可引起输注无效。大部分发生RPT输注无效的个体是女性,可能因为怀孕而致敏。当输注了HLA和HPA相容的浓缩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得到了提升。总的来说,比较一致地认为,检测到的HLA和(或)HPA抗体与血RPT是相关的。Kurz等[6]认为,在某些淋巴细胞毒性试验中阴性但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定法阳性的HLA抗体影响血小板输注后的血小板计数增加。研究资料表明,有些RPT的患者并不能证实有抗体存在。有少数患者在既没有检测到HLA也没有HPA抗体的情况下,输注了匹配的血小板后仍然没有血小板计数的提升。这种情况可能是非免疫因素影响了输入的血小板的作用,也有可能存在至今未明确的抗体而引起RPT。还有的患者没有可检测的抗体,但在输注了匹配的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与这种结果有关的科学性的及临床性的机制还不太清楚。HPA和CD36抗体,不论单独还是一起与HLA抗体出现,都有临床意义,因为输注非相容的血小板后,都能观察到血小板计数提升很低或有输血后紫癜的发生[7]。随着临床输血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血小板的使用日益广泛。血液病患者迅速增加,血站提供血小板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但是,随着大量使用血小板的情况出现,RPT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大问题,多次输血小板的患者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概率高,即反复输血者可能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及RPT。一般情况下,把监控血小板输注结果常用的公式,即CCI和血小板回收率作为判别依据,当输注后1 h CCI<7.5和20 h CCI<4.5或1 h回收率 <20%,则认为 RPT。RPT有非同种免疫因素和同种免疫因素,非同种免疫因素包括血小板质量、发热、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骨髓移植、脾大等因素。另外,血小板上由于存在血小板相关抗原,主要是 HLA-Ⅰ类抗原和HPA,所以针对临床上出现的RPT的患者,菏泽市中心血站拟对反复输血小板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并对阳性者进行配型后再进行输注,尽量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1]龚建光,单筠.多次输血小板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和配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2):1927-1928.

[2]田莉,夏琳,杨桂芳.微柱凝胶免疫技术检测血小板同种抗体及配型的临床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4):406-408.

[3]闫东河,李廷孝,孙衲廷,等.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1):7-8.

[4]刘达庄,陆萍,王建莲,等.血小板同种抗体与输血效果[J].中国输血杂志,1993,6(2):76.

[5]李岚,张爱根,李妙珊.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5):2227-2228.

[6]Kurz M,Knöbl P,Kalhs P,et al.Platelet-reactive HLA antibodies associated with low posttransfusion platelet increments: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noclonal antibody-specific immobilization of platelet antigens assay and the lymphocytotoxicity test[J].Transfusion,2001,41(6):771-774.

[7]Treleaven J,Gennery A,Marsh J,et al.Guidelines on the use of irradiated blood components prepared by the 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 Haematology blood transfusion task force[J].Br J Haematol,2011,152(1):35-51.

猜你喜欢

配型血站抗原
苏州市D抗原阳性无偿献血者C和e抗原阴性率及其筛血策略*
细节管理在血站质量控制科的应用效果
丢表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11岁男孩 增肥救父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新常态下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