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声乐训练方法初探

2011-07-12戴琦

剧影月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咬字童声气息

■戴琦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最容易为小学生喜爱、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目前,学习声乐的学龄儿童越来越多,小学生的声乐训练已成为学校音乐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小学生声乐训练,既能激发小学生音乐兴趣,调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其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进而使孩子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有效地发挥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但声乐训练在不同的年龄段要有所差异,特别是少年小学生时期的声乐训练更要注意科学性,因为这个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声带很稚嫩,如果没有科学的歌唱方法,会导致孩子声带受损,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总的来说,小学生声乐训练方法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心地进行训练,缓慢、渐进的逐渐渗透。其具体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站姿训练

歌唱的姿势是歌唱的基础,它对歌唱呼吸是否通畅、歌唱的发声是否正确都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在训练学生时,应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姿势,要求孩子们做到: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驰;站立时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自然保持平稳,双眼平视前方;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面带微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

笔者在声乐教学实习实践中发现,学生歌唱发声上的一些毛病常常是由于姿势不正确造成的,例如挺着肚子唱就会影响呼吸,使声音憋着唱不出来;伸着脖子唱,呼吸就用不上,发出喊叫的声音。所以在歌唱时,不仅要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通过形体和动作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使歌唱表演更加完美动人;而端正的姿势,正是形体和动作表演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2.呼吸训练

呼吸是与生俱来的东西,教师应从生活的呼吸习惯入手,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征出发,把吸气和呼气动作分解开来,从生活的呼吸习惯入手,单独对歌唱性吸气进行强化训练,即把气息吸到两肋之间并形成歌唱支点,使横隔肌迅速地用力向外扩张。具体做法可参考以下两种方法:2.1.首先要学生感受自然放松的生活呼吸。例如可以请他们闭上眼睛、躺着或靠着做熟睡时的样子,他们会体会到这时自身在均匀地呼吸。有了生活呼吸的体验,接着就可以对吸气动作进行单一训练。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想象意境中让学生体验自然放松的呼吸:一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去逛公园,公园很美,突然看到很多美丽的鲜花,,那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由此,可指导学生用惊喜惊讶的表情发出无声的“啊”,做到自然、放松、张开,以口腔吸气为主,口鼻同时进行快吸动作。就这样每次从意境引入着手进行惊喜、惊讶表情训练,把它熟练成一种无意识的习以为常的吸气动作,指导学生在歌唱时运用这种惊喜、惊讶的歌唱激情,而不是纯粹的吸气动作。

2.2.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常常启发学生像“拉手风琴时的风箱”一样或像投身大森林中吸到新鲜空气的呼吸状态,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这种深呼吸的感觉。例如,在给学生处理《我爱妈妈的眼睛》这首作品时,特别是这首歌曲的开头前四句,学生初唱时,都会唱得很平,很浅,原因是小学生在歌唱一般都是胸式呼吸,气息都会浮在胸部。而且这首歌的节奏比较慢,旋律线的起伏不是很大。老师如果不从气息上解决学生的根本问题,那么,演唱者的二度创作就很难把词曲作者的内在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果让学生打开喉咙,深呼吸地歌唱,学生就会投人到歌唱的意境中,就会自然找到抒情、飘逸的感觉,切不要认为小学生的歌唱不需要深呼吸。其实,与成人的发声器官相比,小学生发声器官只是稚嫩些,还不成熟罢了,但歌唱时原理是一样的。

3.发声训练

小学生的发声器官尚未成熟,他们发声纤细,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特别是六至十一岁的童声,气息能力逐渐增强,音域在十度左右,可以说是童声最好的阶段。因而,抓好这一个阶段的发声训练在童声声乐训练的整个体系中尤为重要。

3.1.保持“打哈欠”状态。“打哈欠”可以多利用睡前的哈欠进行体会,并伴随“打哈欠”发出轻微的“啊”音,使气息达到深而松弛,使咽腔达到最大程度的扩张,使鼻腔打开,把“打哈欠”的感觉带到发声中去。然后再闭口练习“打哈欠”。只有“闭嘴哈欠”打好,才能进行哼鸣练习。贯穿始终的“打哈欠”练习能很快获得喉外部肌肉放松感觉和呼吸支持感。它浓缩了声乐训练的全过程,是一种简便易行、通俗易懂、行之有效的方法。

3.2.做获得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配合,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音量要均匀,不要一个音强,一个音弱,声音的位置要统一,韵母(母音)转换时,要避免口腔内部形状和声音位置变化,要感到每个音都从一个地方唱出来一样。

3.3.控制好歌唱的发声位置。小学生歌唱的发声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练小学生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小学生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一味去模仿成人的发声。为此训练时先用轻声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发声先采用下行音阶,用哼鸣进行训练,哼鸣最容易找到头声位置。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置低、声音“炸”的毛病。

3.4.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发声练习应该从“自然声区”的练习开始,所谓“自然声区”就是指不用什么力量就能唱出来的音区,也是人声最自然的音区。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

练习时,在自然声区范围内,半音半音地自上而下,可从小字一组的D开始,半音半音地向上,直唱到小字二组的bA,再半音半音地自上而下,回到小字一组的D,谱例如下:

4.咬字训练

熟练地掌握咬字技术,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后,才能很好地”解释”歌词内容,真诚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引起听众的共鸣。因此,在训练时应该要求学生做到:

(1)平时坚持讲普通话,逐步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这是克服地区方言的有效办法;

(2)习惯用奶声、扁嘴说话的学生多用”a”、”o”的母音进行训练;

(3)咬字脱离气息支持,歌唱中易出现尖、团字不清的学生,要经常单独把歌词拿出来,搭上气和韵进行练习,(11)然后再配合上音乐。

除此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老师精心选择练声曲。老师可以通过精心选择练声曲,激发歌唱模仿的兴趣,来加强咬字训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首先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予以优先注意,根据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心理规律,采用一些有趣味的、贴近小学生生活的模拟练声来激发他们对歌唱的兴趣,常采用一些小动物的叫声或者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来进行发声技巧训练。这样的练习既生动、形象,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能使小学生自然掌握母音的口形及发音位置。

例如:

(教师)公鸡怎么叫?

(学生)喔喔、喔喔喔……

(教师)火车怎么叫?

(学生)呜呜、呜呜呜……

(教师)小朋友唱“a”

(学生)“a”

(教师)小朋友唱“u”

(学生)“u”

咬字吐字是歌唱教学中的重要基本功,熟练的吐字咬字不仅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楚地传达给听众,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生动地表达歌曲思想感情

5.情感训练

情感训练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功能。美妙的歌声都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则是歌声的内涵,它们都统一在所表现的歌曲上。因为小学生普遍心理不成熟,很难深人挖掘作品的内涵,所以更多地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歌词的思想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音乐的高潮在何处,哪些地方有难度需要注意等。调动好学生的感情,正确地表达歌曲情感,让他们学会用情用心去唱。要引导学生深人挖掘作品的内涵,比如教学生唱《跨世纪的新一代》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让小学生尝试跟着作品的伴奏朗诵歌词,通过对歌词的朗读和旋律的配合,让小学生体会出做新时代的青年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从前两句歌词“跨世纪的金鼓敲起来”“跨世纪的银号吹起来”开始,带着自豪,喜悦充满朝气的心情去朗读歌词。而后的两句歌词要以更饱满的情绪来表现歌词。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新世纪的主人肩负着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待。在之后的抒情部分“跟着太阳跨世纪,拥抱明天新世界”启发学生以抒情的,大线条的状态歌颂时代。通过启发,使他们能以情带声、声为情用,让歌声达到声情并茂的完美统一。

自然的童声是两片短小的薄薄的声带振动发出的纯净的基音,加上口腔共鸣形成的明亮清脆的个性音色,稚气可爱,非常迷人。我们推行上述训练方法就是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之上,让童声歌唱在小学阶段得到科学方法的指导,从而具有更加贯通的气息、更饱满的音色以及更加富有乐感的表现力。因此,在小学生的声乐训练中,不能因为怕改变明亮可爱的自然的童声音色而在发声方法上有所保留。随着小学生身体的发育,自然的童声最终会失去,而科学的发生方法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是他们永远的财富。因此,追求童声的艺术美,把科学的发声方法放在第一位,才是小学生声乐训练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猜你喜欢

咬字童声气息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蕾丝气息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春的气息”
动听的声音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民族唱法要适应民族语言的规律与特点
童声一笑
童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