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范银企对账风险

2011-07-11蒋玉光闫军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1年7期
关键词:银企网银前台

蒋玉光 闫军

集中对账的主要优势

总体来说,受益于对账模式的改进完善、对账系统的平台支持,集中对账管理模式较传统分散对账模式的效果得到了较大提升。综合来看,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了对账制约机制,提高对账风险控制能力。在集中模式下,对账流程由对账中心专人处理,对账过程实行前后台分离,网点柜员和银行客户经理不再接触对账单的生成和打印,实现了记账和对账岗位的有效分离,有效地避免了篡改对账单的现象,杜绝了传统方式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此外,通过集中对账系统的预警管理,全面了解对账未回执、连续验印不符等关注类对账客户,将有效督导该类客户强化对账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自觉维护资金安全。

二、依托计算机网络,提高了对账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对账质量与效率。集中对账系统的使用,可提供全行的对账信息统计表,管理行直接获取对账管理信息,电子验印改变原有的折角审核印鉴方式为系统自动识别和自动批量审核,确保对账回单的真实,提高了对账效率和对账质量;特别是网银等电子化手段的配套推广与使用,实现了对账信息发送、回收管理的自动化处理,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网点分散对账方式遇到的对账工作周期长、对账成本高等问题。

三、有效地减轻了前台工作压力,提高对账业务处理的集约化水平。集中对账模式下,对账业务重心逐渐向后台迁移,通过实现对账单发送中介化、对账回单处理自动化等方面的改进,将对账业务流程中复杂、重要的交易或事务集中后台处理,营业网点仅负责对账协议签订和不符账单的处理,从而大大减轻了前台的日常事务性劳动量,充分释放了前台营销潜能,为构建“中后台为前台服务、前台为客户服务、全行为客户服务”的管理体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集中对账模式促进了业务流程控制和业务处理效率的明显优化与提升,但从目前各行运行情况看,外包管理、客户配合、技术手段等成为了制约集中对账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导致目前集中对账处于一种“半集中”状态,对账手段也仍显单一,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效率等集中对账的效果没有得到完全体现。以辖内某一级分行为例,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账单发送和回收的“半集中”。按照集中对账模式的流程,对账单必须由一级(或二级)分行后台集中发送,并集中回收客户对账回执。但从现状看,该一级分行部分分支机构对账单的发送和回收仍由各营业网点前台分散操作,其所辖24个二级分支行中,除省分行所在城市的二级分支行由省分行后台通过外包公司集中发放和回收对账单外,其它非省分行所在城市的二级分行,受制于外包成本、外包公司责任心、企业地址信息频繁变更等客观原因的影响,收到省分行后台集中制作的对账单后,并未实行二次外包集中发送账单,而是分发各营业网点采取柜台发送或网点客户经理上门方式发放,并通过网点收回对账单核对签章后,交回各二级分支行对账中心。从上述账单发送回收过程看,部分二级分支行对账中心在该过程中,只是充当了对账单传递的中间部门,没有真正履行对账单集中发送、回收、核对职能,对账单的发送回收工作处于一种“半集中”状态。

二、是对账结果核实的“半集中”。随着扫描验印子系统的推广,对账回单的扫描、识别、验印和登记集中于对账中心后台自动处理。但扫描验印系统运行不稳定,账单识别、验印通过率低,特别是对系统自动验印不符的账单,如果退回重新处理,将影响对账的时效性。因此目前该一级分行所辖的大部分二级分支行对账结果的核对、验印仍采用后台系统集中处理与前台网点手工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并以前台网点操作为主,占用了前台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前后台分离释放前台人力资源、减轻前台压力的效果没能明显显现出来,特别是在前台人员紧张的情况下,难以保证账务核算和对账不相容岗位的有效分离,削弱了集中对账的效果。

三、集中对账手段单一,网银等电子对账未得到广泛推广和发展。从2008年至2010年对账情况看,银企对账手段仍然以纸式对账为主,网银等电子对账发展不足,对账手段仍显单一。近几年,网银签约账户虽有明显的增长,但网银对账手段并没有随着网银业务的发展而得到推广应用,网银对账签约账户不升反降,成本低、时效性强的网银、电话银行等电子对账业务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发展。在当前客户发展多元化,网络、通兑等电子化交易发展迅猛的形式下,传统的纸式对账手段满足不了不同客户群体的对账需求。

防范银企对账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系,多渠道、多方式宣传银企对账工作。银行应积极发挥其在对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大银企对账工作的宣传力度,多渠道、多方式宣传银企对账工作,使客户充分认识到银企对账的重要性,实现客户被动对账向主动对账的转变。宣传渠道上,除银行柜面外,还可以采取报道、电视、条幅、网络、发送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方式上,可以通过客户经理召开客户座谈会、联谊会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利用上门对账机会向客户讲解实例案件的形式;宣传对象上,除面向外部企业及企业财务人员外,还要面向银行内部对账工作人员,使银企对账工作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细分银行客户和账户性质,实行客户和账户的差别化管理,提高对账精细化管理水平。第一,细分银行客户,实现客户的差别化管理。银行对账客户涉及多领域、多行业、多部门,作为服务于客户的商业银行,要了解你的客户,对你的客户做到“心中有数”。首先要建立长效的更新和完善客户信息机制,加强与客户的联系,按区域、行业等特点做好客户细分工作,并及时更新完善客户信息,强化对账基础工作;其次要根据不同客户业务经营活动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对账服务。如:业务频繁、资金进出量大的企业,应该加大对账频率,可采取网银等电子对账方式,按旬、按周对账;对于对会计基础薄弱或位置偏远、且又无法实现电子对账的企业,银行应主动上门对账等;最后,根据对账结果,对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对账跟踪管理,提高对对账回复不及时、应对未对账客户、账单自取客户的对账关注度,切实防范对账风险。第二,细分银行账户,实现账户的分层管理。账户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载体,账户的交易情况直接反映出企业业务经营的活跃度。可在细分银行账户的基础上,实行分层对账管理。在账户交易上,对交易频繁、资金流量大的账户可作为重点账户,加大对账力度,对交易频率和金额较少的账户,适当降低对账关注度;在账户性质上,加大对基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等活期账户的对账频率,适当降低单位定期存款账户、长期不动账户的对账要求。同时要及时清理银行账户,切实提高对账效率和效果。

三、加强银企对账的过程控制,认真把握对账的关键控制环节。银行对账并不是简单的余额核对,而是一个完整的控制过程,包括账单的制作、回收、账务核对、对账结果处理、对账资料的整理归档等。实施对账过程中,要杜绝片面追求对账回收率高低,而忽视对账过程控制的现象,强化对账过程的风险控制,让对账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起到防范资金风险、堵截案件损失的作用。

四、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化对账技术,大力发展网银等电子对账。针对目前银企纸式对账成本较高,不能满足部分客户及时对账需求的现状,大力发展时效性强、回签简便、安全性高、管理成本低的网银电子对账方式。一是加大企业网银电子对账推广力度,采取客户经理上门营销、召开推介会等形式,提升客户体验,让客户认识、了解、接受网银电子对账;二是进一步提升银行服务意识,柜员、客户经理等相关人员要定期跟踪了解客户使用情况,及时解决客户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排除故障,提高客户满意度;三是加强电子对账的技术监控,建立电子对账交易预警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解决电子对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规范银企对账外包行为。一是外包公司的确定,应采取公开招投标集中采购,引进多家对账外包服务商,择优选择,解决目前部分二级分行及县支行面临的邮局独大、外包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形成外包服务与银行业务发展的良性互动文化,切实提高外包服务质量。二是银行与外包单位之间应签订规范、有效的账单投递及回收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约束外包单位行为,提高对账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外包公司业务员的对账业务培训,并与外包公司沟通、协商,将对账单投递回收质量纳入外包公司对业务员的考核范围,提高外包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保证对账外包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完善银企对账的制度法规体系,确保对账工作的依法开展。呼吁国家有关部门修订完善《会计法》、《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办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补充企业法人代表或财务负责人对账签章、不及时对账或不对账的法律约束条款,明确规定银企双方的对账义务、责任及对账不落实的处罚措施, 赋予银企对账的法律权力和措施,使银企对账具有法律约束,切实防范经营风险。

(第一作者单位:吉林省建设银行;第二作者单位:长春兴业银行)

猜你喜欢

银企网银前台
晋源区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邢台银行银企对账管理办法
山西农谷举行政银企专场对接会
公路电助力 从幕后走向前台
孟晚舟:从前台打杂到华为副总裁
企业网银支付结算方式的内部控制
前台、后台精彩花絮停不了
网站前台设计分包合同中应注意的问题
情系中小企业 实现银企双赢
第三方密码网银支付预收电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