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7-11赵济国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1年7期
关键词:资源性陕北资源

赵济国

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现状

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主要是从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自然开采和初加工的企业以及与资源有关的深加工企业、从事资源销售的国有企业的集合。

一、陕北国有煤炭资源性企业概况。陕北国有煤炭资源性企业主要有中央直属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下属的八大煤矿,即年生产能力约为2000万吨的大柳塔煤矿、年生产能力约为1500万吨的榆家梁煤矿、年生产能力约为1000万吨的哈拉沟煤矿、年生产能力约为1000万吨的石圪台煤矿、年生产能力约为1000万吨的锦界煤矿(神东公司与国华锦能公司合作),以及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电国华神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地方国有煤炭资源性企业:榆树湾煤矿、柠条塔煤矿和房家塔煤矿,以及陕西国华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4×60万千瓦机组电厂。

二、陕北国有石油资源性企业概况。目前陕北地区进行采油作业的主要是中石油下属的长庆油田公司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延长石油。其中长庆油田公司在陕北地区控制以安塞油田,靖安油田为主的13个油田。延长石油下设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和延炼集团两个生产性公司。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设延安炼油厂,永坪炼油厂和榆林炼油厂。延长石油已成为继中石油、中石化、中海田之后,具有石油勘探,开采资质的我国四大石油开采炼化企业。

三、陕北国有天然气资源性企业概况。目前陕北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性企业主要是长庆油田公司的靖边采气厂和榆林采气厂,以及靖边天然气净化厂和榆林天然气净化厂。地方性天然气资源性企业主要是陕西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实际生产甲醇能力达到约43万吨。

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国家和地方上的不断努力,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的开发已具规模,陕北作为中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作用日益显现。然而,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简单粗放、技术和工艺设备落后,管理不善的现状,也令人对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生产、经营等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而担忧。

一、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一是陕北资源性企业要素市场化程度不高,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对国家投资(包括中央与地方的预算投资和国有银行贷款及其他由国家担保进行的融资)的依赖程度较高。二是陕北地区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化程度较低使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缺乏活力和创新动力,制约了迂回生产链条的加长,阻碍分工顺利进行与迅速演进。

二、企业管理过程中政府干预过多。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其表现在在行政审批事项中审批内容过多;行政行为中随意性行为过多;缺乏对合同和法律的尊重、乱收费、乱摊派严重;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干预过多。所有这些可计入或无法计入企业成本费用的都构成交易费用,导致企业运营成本上升而收益下降。

三、人力资本储备结构不合理。从陕北各国有资源性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看,一线员工,尤其是厂矿中的临时工和协议工,大多数来自于陕北以外,而正式工和企业的管理层主要是陕北人。同时,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人员过多的现象,特别是在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中。

四、企业中员工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增加了管理难度。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中的员工,来自不同的乡县并且有着不同的社会关系,在日常的交往中渐渐形成各种非正式组织。当非正式组织的影响较大时,并且其中一些成员已进入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他们就会想办法扩大非正式组织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度。企业中正式与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很难一致。

五、企业开采技术比较落后。以煤炭行业为例,陕北的国有资源性煤炭企业的开采技术及工艺装备相对落后,尽管神东公司部分大煤矿的开采技术和工艺装备达到了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水平,但是其它煤矿采煤技术和工艺装备十分落后,机械化程度非常低,很多煤窑的采煤还是手工作业。机械化程度低,不仅使生产力低下,同时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一方面由于技术落后,增加了固井、通风和抽排瓦斯的难度,不能科学地检验瓦斯浓度,增加了发生矿难得可能性;另一方面,要增加产量必然是要通过增加工人数量方式来实现,一旦发生矿难就会造成重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

六、企业在资源开采过程中资源浪费严重。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在资源开采中浪费严重,主要表现在资源回采率低等方面。以煤炭行业为例,神木、府谷地区煤层厚度约6至7米,回采率不到10%,加上技术落后,一旦管理混乱就予以废井。由于自然的原因,一些大矿业也只能进行一次开采。6至7米厚的煤层只采4米,最多4.5米,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75%以上的回采率。

提升管理水平,促进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陕北地区经济发展与我国东部以及陕西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这种现状固然与我国实行非经济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国家预算内投资地区倾斜和给予经济特区、沿海开发地区大量优惠政策等因素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陕北地区交易效率较低,分工难以顺利演进,制约陕北经济的发展,而作为陕北地区经济发展重要角色的国有资源性企业,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刻不容缓。

一、提高市场化水平,增强企业运作能力。市场化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作用持续增加的改革过程。市场化水平的高低反映出市场配置资源的大小,它也是一个地区经济改革进程,吸纳资源能力以及经济活力的显示器,市场化滞后必然带来经济增长与发展水平的滞后。在陕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中提高市场化水平,首先要强化市场取向的思想解放;二要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市场发育,让市场更宽容,更容易进入,更有利于市场经济主体;三要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市场主体;四要促进企业内非重点领域国有资产的流动,提高企业竞争力,即积极引进非公经济参与企业。

二、提高企业自治力,明确政府职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管理的途径应该是间接控制法,即利用税收、价格和信贷等工具,通过市场来迂回地作用于企业活动,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来直接指挥企业运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管而不死。政府和企业之间完全平等的协商,签订合同,政府成为企业产品的订购者,而企业则是产品的生产者。

三、调整用人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从宏观角度讲,人力资源管理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对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目的在于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定性运行和健康发展。从微观角度讲,人力资源管理指组织对人和事的管理,促成人际协调,人事匹配,充分发挥人的潜质,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人的各种工作活动,实现组织目标。基于陕北资源性企业的高科技化发展取向,调整用人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就成为一个必须努力的方向。

四、创新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由简单的产品竞争向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竞争转移,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新世纪管理不可阻挡的潮流。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培养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和让这种能力延续发展的能力。陕北资源性企业文化是指在陕北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资源性企业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陕北资源性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企业管理模式,是陕北社会文化和资源性企业组织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特性。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要建立适应自身的企业文化,一是要重视职工的物质利益,建立物质刺激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二是破除等级观念、平均主义、人情关系,以能力和绩效任用和选用人才。三是要提高员工素质,重视教育,实行民主管理。四是企业内部要精诚一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提高开采技术及工艺装备水平,降低成本。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主要的特征是从开采到运输,再到深加工,都是以大型联动设备为主要手段的,其设备技术含量高低和先进程度与生产效率具有紧密的关联性。采用先进的技术和高效设备可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实现人员的精简,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最终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可以使企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六、注重资源的有效开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对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开采的管理,运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矿产等资源适度开采,合理利用资源。既要实现资源的有序开采,更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一切形式的浪费。这样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也有利于改变企业技术落后的现状,减少资源浪费现象,延长资源开发时间,为了子孙后代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着想。所以,陕北国有资源性企业应该注重资源的有效开发,实现资源的人性化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运输公司)

猜你喜欢

资源性陕北资源
浅谈将集体资源性资产纳入会计核算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语言资源观”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研究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制约转型升级的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