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应该怎样纪念辛亥革命对话历史学家杨天石

2011-07-10廖保平

检察风云 2011年19期
关键词:保平清政府辛亥革命

文/廖保平

我们应该怎样纪念辛亥革命对话历史学家杨天石

文/廖保平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到来,海峡两岸都在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我们应该怎样纪念辛亥革命?带着这个问题,本书的作者采访了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天石,再次反思辛亥革命与中国百年来的历史脉络。

著/廖保平出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廖保平,笔名西越,评论家、专栏作家,《长江商报》评论部主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出版有《中国谁在不高兴》(合著)、《打捞中国愤青》。

廖保平:有句话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纪念历史是为了从历史中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智慧,为解决当下问题提供契机。所以我们在想,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杨天石:所有的学者都会再现历史的真实面貌,我相信没有一个学者愿意写假的历史。辛亥百年,会有一批研究辛亥革命的著作出版,有的写论文,有的写专著,有的编资料。改革开放后,辛亥革命史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有一大批学者在研究,而武汉地区是持续研究时间最长,成绩比较突出的。至于有人说海外研究辛亥革命更加厉害,我不这样认为,但是,他们的研究禁区较少,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小,这是事实。

廖保平:现在总有一种事后诸葛亮的说法,认为辛亥革命断送了清末的和平立宪,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这种假设首先不成立,历史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我们不能为了厚革命而薄立宪或者相反,但是确实这可以提供一个视角让我们去认识当下和将来的道路选择。现在的反思和选择,也许会成为未来历史发展的某种逻辑力量,你觉得是不是?

杨天石:反对革命的理性观点无非四个理由或原因——革命的代价太大,需要流血牺牲,破坏性大,所以不主张革命;皇帝作为一个权力象征,有存在的必要,这样可以避免天下大乱;给清政府改革的时间,宣传9年预备立宪,觉得时间太长,因为对于这样一个政体的变动,这时间不算长;按清末新政的路子走下去就可以了,就会迎来光明。

对这种告别革命,能不革命尽可能不革命的理论,曾经受到过批判。我们能不能把希望寄托于清政府立宪呢?假定我们接受清政府的立宪安排,立宪派不转到革命阵营来,其实,清末立宪,宪法已定,咨议局、咨政院已成立,说明清政府并不是样样虚假,是有一些实实在在的改革决心的,但清政府搞皇族内阁却又是实实在在的,说明他的改革是虚伪的,始终把权力牢牢地把握在满清贵族手里,这实际上得罪了立宪派。

我们回溯,会发现,早在戊戌变法,就是一次体制内的改革,如果满清贵族真心改革,就不会镇压戊戌变法。孙中山本来也是对清政府体制内的改革抱有希望的,跑到天津去给李鸿章上书,遭到冷落,这就充分说明,清政府缺少真正的改革诚意。

龚自珍说,改革有自改革和他改革,自改革就是体制内的主动自我改革,应该说,清政府进行自改革既有时间也有机会。庚子之乱后,西太后流亡归来,决心搞新政,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我不认为那些改革都是虚假的改革。比如有一些改革举措,都是真刀真枪的,一个是废科举办学堂,这是引进先进文化,不再让人学八古文,斩断了读书做官的路径,让年轻人学习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培养新式知识分子,就是进步的。二是奖励实业,发展民族资本和私人经济发展;三是办新军,用新式的武器和训练培养国家军队。

清末新政确实将中国向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推进了一步,如果继续往前走,是应该可以走出一条新路来的,但是改革一旦触到皇族的利益核心时,改革就止步不前了。

不仅如此,清政府还与民争利,且寸利必争,将铁路收归国有,本来,湖广、川汉等铁路都是民间兴办的,且没有理由说国营的效率就比民营的高,而且收回的铁路还转移到外国人手里去了。尤其是四川的铁路,基本上是全民入股,人人做股东,清政府把这些铁路收归国有,就得罪了这些股民,得罪的人太多了,侵犯了老百姓的利益太多。

寸权不让和寸利必争,表明了清王朝改革的虚伪性,即他不可能真正进行自改革,你不自改革,那么别人就帮你改革,孙中山上书要你自改革,你不真心实意,他就来个帮你改革的革命。

廖保平:有的研究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因为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攫取了,并一步步地摧毁民主共和,只剩下“中华民国”这块空招牌。也有的研究者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失败,因为辛亥革命带来了民主思想的大规模传播,使全国的老百姓受到了一次极其难得的民主主义的实际教育和洗礼,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专制复辟的失败,就是辛亥革命没有失败的最好证明。我在思考的是,如果说辛亥革命所要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度仍然是一个待解的现实问题的话,就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成功,不知道你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

杨天石:多年以来,我们都强调辛亥革命失败了,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攫取。而说辛亥革命成功了,则是这两年才提出来的。我认为两种提法都有片面性,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但是我们对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强调得过多了。

辛亥革命之前,康有为、梁启超说革命会造成大破坏,革命会很漫长,就会像法国大革命一样。他们企图用革命时间漫长破坏性大来吓唬革命党不要革命。但辛亥革命有两个显著的特点,成功非常迅速,代价非常小。从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到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8省宣布独立,几十天工夫,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死多少人,没有血流成河,很快就宣布共和了。

革命党利用袁世凯,孙中山不可谓不深谋远虑。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从欧洲回到香港,当时的广东都督胡汉民到香港去见孙中山,胡汉民建议孙中山不要到上海去,就留在广东练兵,然后跟袁世凯打仗。孙中山说,袁世凯也许不可靠,但可以利用,把他利用起来,要比练10万精兵还好。孙中山主张动员袁世凯反正,这一点是孙中山很高明的地方。孙中山对袁世凯的利用,宣告帝制结束,让历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

编辑:黄灵 yeshzhwu@gmail.com

猜你喜欢

保平清政府辛亥革命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好人范保平
曹保平:拍电影,终极是拍一种氛围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浅析晚清政府灭亡的军事经济原因
清政府在西藏用兵驻军及其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