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迟退休求解老龄化?

2011-07-05李立群

民生周刊 2011年16期
关键词:退休年龄老龄化养老金

□ 本刊记者 李立群

延迟退休求解老龄化?

□ 本刊记者 李立群

何时退休,是个问题,延迟、提早还是实行弹性制?

家住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的张阿姨56岁,每天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在正式退休一年后,张阿姨尽量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而规律,她怕无事可做后趁势袭来的空虚感。

“每天就我一个人在家,从早到晚总要找点事情做。”张阿姨说这话的时候多少有些伤感。

7点起床,7点半开始做饭,8点吃完饭便开始打扫屋子,之后按惯例去小区周围的菜市场溜达一圈儿,近11点时回来开始做午饭……

相比之前紧张忙碌的工作,退休后轻松的生活却没能让张阿姨感觉快乐。

“还是上班好,总觉得自己还能做点什么,累点也充实。”张阿姨说。

按照我国法定退休年龄规定,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需办理退休。

而事实上,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的张阿姨早在51岁时就因单位减员分流不得不办理了内退,开始了半退休状态。“做我们会计这一行经验很重要,越老越吃香。但没办法啊,要按国家规定的年龄内退、退休,想干也干不了喽。”张阿姨无奈地说。

如今,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凸显,2011年两会期间,有关延迟退休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3月下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北京出席某论坛时表示,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长远发展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或者男女同龄退休是一种趋势,但中国有其特殊的实际情况,不能完全效仿国外的经验。

而民众对于延迟退休的态度也臧否不一,人们不禁要问:延迟退休真的是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另类求解么?

“银发潮”的困惑

过去的二十几年,基于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颇具优势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红利”成为助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然而,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悄然袭来的“银发潮”已慢慢改写了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中国人口红利将尽的警报已经响起。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2010年9月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显示,到2035年我国2名纳税人将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未富先老,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将不再有充足的劳动供给,据推算,至2015年中国人口红利将会结束。

一边是人口红利将尽所带来的困扰,一边是如张阿姨般尚有工作能力与工作激情的“老年人”,在“有损”与“有余”之间寻求平衡,成为一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根据国际经验,延迟退休是一个具有一定必然性的选择,中国也不例外。这是缓解养老金压力的重要举措。”人口研究专家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说。

尽管延迟退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来自民众的看法却大相径庭。在某网站对“推迟退休年龄”的调查中,高达88.35%的人表示不支持,只有5.38%的人表示支持,6.27%的人表示看情况而定。

延与不延是个问题

高小菲是河北省某事业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2009年入职的她已经习惯了事业单位有条不紊和缓慢的工作节奏。

在高小菲所在的事业单位,论资排辈是这里默认的规则。“还要延迟退休啊?现在一个萝卜一个坑,老人们不走,新人很难进来也很难施展才华,我觉得不公平。”高小菲有些愤愤地说。

人力资源部与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劳动力大约为2500万人,较之“十一五”期间增加了100万人。而现实是,我国每年城镇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就业大约在1200万左右,仍有1000多万的就业缺口。

除了延迟退休可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外,它在很大程度上将使得那些处于生产一线的工人和面临下岗、失业的劳动者不得不多交几年社会保险,而这对于已经不具备就业优势的他们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此外,还有对“养老金亏空,谁来为我们养老”的担忧。有中国社科院专家在“中国和拉美养老金制度国际研讨会”上透露,中国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已经高达1.3万亿。越滚越大的养老金空账“雪球”背后折射出人口结构变化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沉重负担。

有专家曾经测算过,如果实行延迟退休,本该拿养老金的人不仅不拿钱,还将继续缴纳养老金,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加40亿元,同时减少支出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老龄化日趋严重,多国养老保险相继出现了入不敷出的问题。为了缓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近年来,各国纷纷提高了退休年龄,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把退休年龄规定到60岁到65岁之间,部分发达国家甚至将退休年龄调整到了68岁。

穆光宗教授认为,延迟退休与就业压力之间的矛盾“是存在的,但不一定那么强烈,只要秉承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较取其重,是可以妥善解决的。我们要鼓励创业和扩大就业。同时,在长期的低生育率和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出现的‘劳力荒’恰恰说明仅仅依凭年轻劳力已经难以应对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留住更多的成熟劳动力,让60岁以上身体依然健康、工作经验丰富的劳动者继续创造人口红利。”

公平公正是关键

张阿姨至今对单位中存在的“同样条件,不同待遇”的情况很是不满。“我们单位有些人本应是内退年龄却还可以照样工作,不但收入高,而且退休时享受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都比按时内退的人高很多。”张阿姨抱怨道。

与此相关的,担心延迟退休引发更大不公成为民众的另一个关注点。退休前在一家钢铁企业工作的工人老于感触颇深,“那些好单位的人退休后本就比我们拿到的养老金多得多,如果再准许延迟退休,不是更加加剧不公平么。再说,我们工人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岁数大了的确干不动了,延迟退休对工人来说不算好事。”

对于解决中国的老龄化问题,特别是退休年龄问题,中国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试图摸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

2010年10月1日,《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在上海市出台(下称《试行意见》)。该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企业人才,可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至此,上海成为首个延长退休年龄的城市,该政策富有弹性的规定也被形象地称为“柔性退休”政策。虽然此政策在延迟退休的人群范围有所突破,从少数高级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向“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以及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扩展,但因该政策未能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而饱受争议。

在穆光宗看来,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延迟退休政策应该兼顾以下三点:第一,要充分调研,了解国情和民意。第二,实施弹性退休,分类分步推进,给职工一个选择的空间和权利。第三,根据利益杠杆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如晚退休多得益。

“如果有关退休的制度能够真正实现公平、公正,我相信大多数老百姓还是能够接受的,现在本身就有养老双轨制,我们担心的是叠加于之上的更大的不公平。”张阿姨说。

穆光宗认为,延迟退休固然是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更要平衡好劳动者退休权利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什么行业和职业推行,职工的承受能力如何,需要认真考量。如果能让潜在的退休者感受到晚退休的好处,就符合以人为本,就比较容易推行。

对中国而言,应对“银发潮”所带来的挑战并非更改退休年龄那么简单,期间将涉及社会公平、制度设计乃至综合战略体系的建立。“退而不休,鼓励老年人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以及和谐老龄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性选择。中国需要综合应对的战略体系,倡导老年人与社会的‘共建、共享、共生’。” 穆光宗说。

□ 编辑 刘文婷 □ 美编 庞 佳

猜你喜欢

退休年龄老龄化养老金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世界主要经济体 退休年龄都定在了65岁及以上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浅谈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相关问题的思考
基于确定缴费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的随机微分博弈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养老金也可“弹性”领取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发达国家实际退休年龄男64女63
养老金并轨之门缓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