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强化——人工湿地复合技术在城市景观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2011-06-29汪宏渭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1年6期
关键词:原水混凝植物园

汪宏渭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1 工程简介

为了进一步加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综合竞争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植物科研水平,满足市民科普教育、休闲旅游的需求,让绿色来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中国上海2010年世博会主题,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选址松江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建设上海辰山植物园。

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山系中的辰山地带,东起辰山中心河、西至辰塔路、南抵辰花公路、北达沈砖公路(辰山塘以西)、佘天昆公路,总占地面积约207 hm2。

为了控制入湖污染物负荷,提高景观水体的自净能力,在辰山植物园外围配套设计水体净化场,提高景观水体水质,使水体保持良好的景观功能。

2 水体净化场工程设计

2.1 设计水量

2.1.1补充水水量

在对景观水体采取合适的维护措施之前,首先需要对水量平衡进行分析。对于该工程而言,景观水体的天然补充水有水面降水和地表径流,另外可能有湖底渗入的水量。损耗的水量包括景观浇灌用水和水面的蒸发水量。因此水体的水量平衡计算可表示为:

式中:W——补充水量;

Ql——绿化浇灌与硬地浇洒量;

Qr——湖底渗透量;

q1——蒸发水量;

q2——水面降水量;

q3——地表径流量。

根据植物园地质、气象、用水量等资料,计算得出景观水体每天最大补充水量为3 000 m3/d。

2.1.2循环水水量

对于一些容积较大的景观水体来说,国内通常采用15~30 d的循环周期。由于辰山植物园景观水体设计时考虑了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水体自净能力较强,因此该工程循环周期按上限取值,设计值为30 d。封闭景观水体总水量约为36.6万m3,则总循环水量约为12 200 m3/d,设计循环水量取13 000 m3/d。

2.2 设计进、出水水质

根据辰山植物园景观水体功能定位和上海市景观水体的污染现状,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补充水经景观水体净化场处理后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景观水体水质总体维持在IV类标准。循环水经处理后透明度得到较大提高。景观水体净化场补充水及循环水进出水水质如表1和表2所列。

表1 补充水设计进出水水质(单位:mg/L)

表2 循环水设计进出水水质(单位:mg/L)

2.3 工艺流程

水体净化场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补充水由DN200连通管经取水井引入原水调节塘,由管道泵提升进入人工强化处理装置的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处理后经重力流入后续充氧池,经曝气复氧后进入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循环水由东湖的循环水泵经DN400循环水管提升进入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处理后经重力流入后续充氧池,经曝气复氧后排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槽,和补充水合流后经DN600管道重力流入景观水体(辰山市河)。混凝沉淀池物化污泥由压力排入污泥浓缩塘自然浓缩,上清液重力流入原水调节塘,浓缩污泥定期外运处置。

2.4 水体净化构筑物

2.4.1取水井

取水井1座,尺寸为3.75 m×1.5 m,深3.1 m。取水井位于辰山市河西闸附近,从植物园南河取水后经井内隔栅进入原水调节塘。手动隔栅规格:B=0.4 m。

2.4.2原水调节塘

泵水调节塘1座,不规则形,面积740 m2,深4.3~4.7 m。塘内设隔栅井一座,尺寸1.4 m×1.4 m,深2.4m,上设不锈钢隔栅板,尺寸900mm×900mm。

原水调节塘接水体净化场区南侧取水井DN200取水管,引水进入原水调节塘预沉。出水进入人工强化处理装置的混凝沉淀池。

2.4.3人工强化处理装置

人工强化处理装置1座,平面尺寸21.8 m×16.4 m,深5.3 m,包括混凝沉淀池和充氧池,地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面采用绿化覆盖,种植草皮和灌木。

混凝沉淀采用高效折管絮凝、斜管沉淀池,钢筋混凝土结构,共4池。A池处理补充水,设计处理水量3 000 m3/d,平面尺寸为5 m×7.7 m,有效水深 4.5 m,上升流速取 3.2 m3/m2·h。B 池、C 池和D池处理循环水,设计处理水量为10 000 m3/d,每池平面尺寸为5 m×7.7 m,有效水深4.5 m,上升流速取 3.6 m3/m2·h。

管廊内设取水泵两台,一用一备,Q=125 m3/h,H=12 m,N=5.5 kW,取水泵从原水调节塘隔栅井取水,出水进入混凝沉淀池A。

设自动加药装置一套,制备能力Q=20 kg/h,N=0.37 kW。药剂采用固体硫酸铝(含Al2O3约15.6%),平均投加量按20 mg/L考虑,最大投加量30 mg/L。计量泵3台,流量0.7 L/min,功率0.25 kW。

充氧池设射流曝气机两台,供氧量2.2~2.6kg/h,N=2.2 kW。

设置轴流通风机一台,用于管廊内换气,换气次数按每小时6次考虑,Q=3 810 m3/h,N=0.37 kW。

2.4.4表面流人工湿地

表面流人工湿地面积为3 000 m2,有效水深0.3,停留时间为0.3 d。

根据水质处理要求和景观要求,选择8种湿地植物,具体配置如表3所列。

图1 水体净化场工艺流程图

表3 表面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表

2.4.5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占地4 780 m2,有效面积3 780 m2,水力负荷为 0.8 m3/m2·d。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共56组,每组尺寸13.5 m×5 m,长宽比2.7∶1。湿地床前端1 m为布水区,装填Φ30~50砾石,后续12 m为湿地床,前8m装填Φ5~10砾石,后4 m装填Φ5~10沸石,后端0.5 m为集水区,装填Φ30~50砾石,底部坡度取0.74%,装填高度从0.5~0.6 m不等。设计水位低于地表0.1 m。

根据水质处理要求和景观要求,选择9种湿地植物,具体配置如表4所列。

表4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表

2.4.6污泥浓缩塘

污泥浓缩塘1座,不规则形,面积560 m2,深度为2.8~3.2 m,用来存放人工强化处理装置产生的物化污泥,污泥自然浓缩后上清液排入原水调节塘。有效容积为1 000 m3,设计储泥时间为1 a,即每年清淤一次,污泥外运处置。

3 水体净化场运行管理

针对季节变化以及景观水体水质的不断改善,提出辰山植物园水体净化场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措施如下:

阶段一:植物园建成之初,补充水必须经过人工强化处理装置和人工湿地组合方式,内循环水可以短流直接在西湖→南湖→东湖→辰山市河之间进行循环。

阶段二:当植物园运行一段时间后,内循环水必要时需经过人工强化处理后再回到景观水体,水流循环方式为西湖→南湖→东湖→水体净化场(人工强化处理装置)→辰山市河→西湖。补充水处理流程不变。

阶段三:从长期来看,根据《上海市水(环境)功能规划》,油墩港水质远期将达到IV类,原则上不需要对补充水进行处理,可启用阶段一的内循环方式,当外部水质突然恶化时,启用阶段二的内循环方式。

4 结语

辰山植物园水体净化场于2010年3月竣工,运行至今已达1 a。技术上的先进性及多模式运行方式确保了该工程真正实现了节能、节地、节水和节约投资等指标。目前景观水体水质已经达到了地表水水质标准III类以上,高于地表水水质标准IV类的设计标准。

[1]卢峰,邹伟国,卢斌.封闭景观水体补充水量研究[J].净水技术.2010,29(3):11-13,33.

[2]徐晶,朱民.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控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7):150-152.

[3]张琼华,吉倩倩,王晓昌等.城市景观水体水质净化的人工湿地设计[J].环境工程学报.2009,3(11):1965-1968.

猜你喜欢

原水混凝植物园
植物园的“虎”明星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丙烯酰胺强化混凝去除黑河原水浊度的研究
滨海新区水厂引滦原水问题分析与措施研究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原水大阵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混凝沉淀工艺的应用
原水臭氧氧化生成溴酸盐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电解制备新型混凝剂及其混凝特性
混凝沉淀法处理含铅矿坑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