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台文学风:一次迟来的发现(上)

2011-06-22荆墨

北京档案 2011年5期
关键词:四喜西西张大

荆墨

在短短一年间,内地读者对港台作家从陌生到如数家珍。张大春、齐邦媛、西西、朱天心、唐诺、葛亮等港台作家,在内地图书出版界的“全面开花”,成为现在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本文特遴选推荐其中部分作家及他们的新书,以飨读者。

张大春:台湾资深的“文学顽童”

张大春被誉为“文学顽童”,是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之一,他曾经横扫台湾文坛所有奖项。内地读者了解张大春,始于《聆听父亲》和《认得几个字》,他文风戏谑、思维天马行空,对各类文学实验不遗余力,并自称“小说匠人”,得到内地读者和媒体的高度认可。

二〇一〇年十月,小说《四喜忧国》、《小说稗类》被引进出版,终于让我们见识到张大春作为小说家出色的一面。《四喜忧国》的主人公朱四喜,是一个国共内战期间渡海来台的外省人。张大春通过朱四喜塑造出一个典型的荒唐、滑稽、奴性和不谙世事的小市民形象。此种形象在当时台湾的外省人群当中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

张大春是台湾解严前后,文坛最具透视能力、最能揭穿历史骗局的作家。有人称张大春是小说家中“武器最齐备的侠客”。今年初,他赖以成名和为世人惊叹的武侠小说《城邦暴力团》在内地出版,这本书被人认为是“金庸之后最伟大的武侠小说”。这是一个关于隐遁、逃亡、藏匿、流离的故事,讲述了一九四九年以后搬迁至台湾省的一代人的生死恩怨,也试图重述台湾地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真实历史。《城邦暴力团》面市后获得热捧,引领了新一代武侠小说的热潮。

齐邦媛:颠沛流离的命运与乡愁

齐邦媛被台湾文坛称为“永远的齐老师”,是台湾文学和教育界最受敬重的前辈之一。她在八十一岁高龄开始創作《巨流河》,历时四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齐邦媛回顾了自己从东北流亡到关内、西南,然后在台湾落地生根的生命历程。她以个人遭遇折射家国历史、新旧时代交替下女性的奋斗。

《巨流河》是二〇〇九年港台地区口碑最好的一本书,书里描述的,不单是一个家庭的流离史,更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苦难史。二〇一〇年十月,《巨流河》在内地出版后,位列各种“好书”榜之中,是各方评价较高的书本之一。和平年代长大的我们,就算是经历了各种政治运动折腾的一代,都难以体会中华民族在抗战中,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中国不亡,有我!”一个当时的小女孩的叙述,带来的震撼,超过至今读到的任何书籍。《巨流河》对历史细节的实录,在感人的故事后面,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日后深思。

西西:视野广阔的香港才女

女作家西西,是香港文学界最资深的老前辈,数十年纸上耕耘,硕果累累。她是一位姗姗来迟的文学大家,被学者陈子善认为是尚未被介绍的海外最后一位文学大家。二〇一〇年,《我城》、《哀悼乳房》、《像我这样一个女子》在内地推出。

《我城》在香港文学史、香港社会发展史上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一九九九年《我城》被《亚洲周刊》评入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我城》出版三十周年,香港报纸曾经专门设版纪念。《哀悼乳房》一书是以西西本人真实的患乳癌经历为蓝本进行的创作,与其说是以乳房为主题,倒不如说在书里她更关注的是“命运”这个主题。

作为一位风格独特、视野广阔的多产作家,西西被认为是香港最有才华的女作家。西西的小说有强烈的“香港意识”,因为以前一些作家写香港,并不是把香港当成主要的环境,而是仅仅把香港当成一个藩篱,甚至当作一个恶劣的对照。但西西则是把香港当成家,当成一个她想要生活下来的地方。西西对于香港文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如果香港文学后来终于发展出它的城市性格,或者成为开始关注自己城市的文学,西西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四喜西西张大
四喜福袋
我和赵四喜的少女时代
张大林美术作品欣赏
【四喜贺寿】
种子西西的烦恼
误会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