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加快推进畜禽规模养殖优化升级

2011-06-21

中国畜牧业 2011年21期
关键词:示范场粪污江西省

近年来,江西省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要求,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为抓手,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成效。简要回顾,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发展畜禽规模养殖

上世纪90年代,经过20年快速增长的江西省畜牧业,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振荡期,主要表现为散养急剧减少,规模养殖开始兴起,在分散养殖与规模养殖彼消此长的拉锯战中,畜产品产量出现下降。如江西省生猪生产,出栏量由1997年的2440万头,下降到2000年的2000万头以下,并在1900多万头徘徊了近4年。养猪户也由1997年的650多万户下降到2007年的230余万户,十年减少了65%,目前养猪户约100万户。面对畜牧业生产出现的新形势,我们分析了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省份的畜牧业发展历程,认为规模化、专业化是发展趋势,产量阶段性下降和短期徘徊是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为此,为防止降幅过大、调整期过长,紧紧抓住畜禽规模化养殖这个关键,当时主要做了三件事:

1.统一思想认识。针对畜牧业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我们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把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养殖作为今后较长时期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提出了“抓大放小”的发展思路,“抓大”就是集中力量,引导和鼓励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放小”就是对散养户不提倡、不限制,顺其发展。这个思路在全省畜牧业工作中得到较好的贯彻。

2.加大扶持力度。在省政府出台的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了生猪屠宰税50%返还用于发展规模养殖和良种繁育体系。为鼓励生猪产业发展,对规模养猪实行税费减免政策,如工商管理费由8~16元/头降到6元/头,增值税30元/头降到20元/头。2004年省财政设立了畜禽生态养殖补助专项,由当时的1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000万元。

3.实行重点指导。组织专家编印了畜禽规模养殖技术手册,对相关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以“丰收计划”项目为载体,在全省大范围推广应用,为畜禽规模养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几年,随着国家取消有关税费、大幅增加投入,畜禽规模养殖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保持较快发展势头,规模养殖比重稳步提升。2007年,江西省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比重双双突破50%,2010年,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提高到81%和74%,标志着江西省规模养殖成为畜牧业生产的主导。

二、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畜禽规模养殖优化升级

随着畜禽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污染、动物疫病、畜产品安全等问题更加突出,我们重新审视了畜禽规模养殖发展方式问题,为此开展了专题调查,就此展开了讨论,提出了生产发展与环境协调的对策和措施。2003年全省畜牧业工作会上,提出了“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新思路,着力强化疫病防控、安全防患、污染防治三个关键环节,大力发展生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加快畜禽规模养殖优化升级。

1.大力发展畜禽生态养殖。结合江西省地理气候和农业生产的特点,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把畜禽养殖粪污作为资源加以利用,推行生态种养模式。省畜牧兽医局、省农科院开展南方生态养猪模式研究,历时三年,通过典型调查和科学试验,形成了生态养殖规范、粪污处理模式和粪肥施用技术要点,拓展了“猪沼果”等种养结合为主要特点的生态养殖模式,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在全省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形成了一批农牧结合的果园和养殖场。当前,全省生态畜禽养殖场户达到15万户。

2.实施畜禽清洁生产行动计划。2009年,围绕兽医公共卫生、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等“三大安全”问题,江西省启动了畜禽清洁生产行动,以实现疫病清净、产品洁净、环境干净为目标。畜禽清洁生产贯穿于畜禽养殖全过程,从养殖规划布局、栏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控制,到粪污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等各环节。在措施上,以粪污处理为重点对规模养殖场实施标准化改造,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与养殖场户签订了粪污治理责任状。两年多来,第一阶段有408个万头以上的养猪场完成了改造,第二阶段五河一湖沿边有1820家千头以上养猪场完成改造,初步测算粪污减排近2000万吨。

3.整合资金投入加快标准化改造步伐。这些年,加强各方面财政资金的整合,积极引导养殖场户投入,拓宽了畜禽标准化改造资金的渠道。2007年以来,国家投入江西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资金共4.55亿元,对1113个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江西省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要求重点用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各县资金使用方案由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审核后联合批复执行,其中2010年5806万元、2011年4851万元奖励资金用于生猪标准化改造,分别占到当年度奖励资金总额的78%和72%。江西省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由单一的沼气能源利用,延伸到栏舍改造、雨污分流、粪污利用等建设。其他与畜禽养殖相关的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畜牧养殖场补助、“菜篮子”工程等项目,也都涉及标准化内容。近五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资金达到11.3亿元,用于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等相关建设。

4.加强依法监管推进畜禽规模养殖规范化管理。在采取经济、技术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法治手段,引导畜禽养殖规范化发展。2003年,省农业厅下发了《关于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规范化管理的意见》,首次规定了规模养殖场要登记备案和建立投入品使用档案。畜牧法实施后,登记备案工作进一步规范,当前在畜牧部门登记备案的畜禽养殖场1.57万个,有60%的畜禽养殖场建立了养殖档案,其中生猪养殖场登记备案率在95%以上,奶牛养殖场户登记备案率100%。我们不断完善信息化手段,建立了江西省畜牧业管理信息平台,利用该平台,建立了畜禽规模养殖场数据库,对养殖场生产信息变化实行动态监管。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约束机制,在项目申报和资金安排时,设定相关条件,对未依法登记备案、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三年内有违法行为的,不得享受国家项目支持和资金扶助,逐步把畜禽养殖场引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5.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围绕“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一个品种、一套技术规程”,利用企业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采取“公司+农户”等模式,建设了一大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如正邦集团采取公司负责仔猪繁育、农户承担商品猪育肥的合作模式,养殖规模迅速扩张,当前集团拥有12个仔猪扩繁场,母猪存栏达到6万头,与之合作的农户达到560家。博莱、加大、双胞胎等畜牧龙头企业,也通过企业带农户的模式,各自建立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家禽方面,煌上煌集团在全省建立了50个标准化肉鸭养殖小区,养殖规模达到1000万羽,温氏集团建立了32个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年出栏达到1500万羽。畜牧龙头企业在畜禽标准化养殖中正发挥着积极的带动作用。

三、精心组织,扎实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为顺利推进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两个机制”和“三个制度”:

1.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在江西省畜禽清洁生产行动领导小组基础上,增加了机构和补充了人员,调整为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领导小组,将畜禽清洁生产行动与示范创建统一部署,协同推进。积极发挥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在农业系统达成示范创建的共识,形成内部合力,也加强了与发改、财政、环保等部门联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市、县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明确了部门责任,加强上下工作的联系。为加强舆论引导,一方面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宣传,另一方面张贴或粉刷标语、悬挂条幅等进行宣传造势,提高广大养殖场户对示范创建活动的认识,增强示范创建的自觉性。领导小组还组织人员将示范创建相关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验收评分标准等内容汇编成册,印刷了1万份,发放到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和规模养殖场户,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建立了专家联动机制。各级都成立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专家组,成员涵盖了畜牧、兽医、饲料、环保等专业以及教学、科研、推广等机构。省级专家组负责全省示范创建活动的技术指导,制定了示范创建评分办法,对市县专家分批进行轮训。市、县级专家组落实技术措施,开展养殖场户培训,挂点包场指导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积极组织专家组开展各类活动,一方面加强横向联系,与能源、环保等相关领域专家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另一方面加强了纵向联系,省、市、县三级专家联合组织科技下乡、进场入户、培训讲座等活动,广泛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与服务。通过建立专家联动机制,增强了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了示范创建的效果。

3.建立和完善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储备制度。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储备库,将符合基本条件、自愿参与的养殖场吸纳入库,储备数量达到2380个。入库的养殖场,必须制定个性化实施方案,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改造,县级畜牧部门根据改造完成情况择优向上级畜牧部门推荐。同时,对进入标准化示范创建储备库的养殖场,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大县奖励资金、“菜篮子”产品等项目安排,给予优先考虑和重点支持。通过建立三级储备制度,扭转了过去“等、靠、要”的思想,化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养殖场的参与意识和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的主动性。

4.建立和完善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评价制度。在农业部评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畜牧业特点,进行了适当修改。内容上增加了一些必要条件,如未在畜牧部门登记备案、未建立养殖档案、未取得动物防疫标识、未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的不予验收。规模标准也作了适当调整,如生猪标准化示范场调整为存栏母猪200头以上或年出栏3000头以上。示范场申报实行差额遴选制,申报名额比年度创建计划适当增加30%~50%,实行差额遴选能保证示范场的质量和创建任务的完成。在评分方法进行了创新,现场评分小组由省、市两级专家组成,每小组三人以上,分设区市交叉进行;专家现场各自打分,集中统分,取平均分,减少误差;划定示范场验收合格线,80分以上的才可入围,根据分值高低确定示范场名单,并在网上公示五天,接受社会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5.建立和落实省部共建制度。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得到部门和养殖场户的积极响应,大家的热情很高。但部里下达的示范创建指标有限,去年给江西省45个,今年只有15个,考虑到江西省畜禽规模养殖程度较高,决定在按质按量完成部里创建任务的前提下,开展省级示范场创建活动。去年,江西省在创建47个国家级示范场的前提下,再创建了55个省级示范场,共创建示范场102个。今年,继续实现省部共建百家示范场的计划,其中部级15个,省级85个。省级示范场创建除生猪规模标准略低于部级示范场外,其他条件要求、评分标准都是一样,创建活动与部级示范场创建统一部署、统一验收,而且将省级示范场与部级示范场一道纳入监管范围。

猜你喜欢

示范场粪污江西省
模拟成真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第四批全国农垦现代化养殖示范场增加30家
全国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信息系统培训班在福州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