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

2011-06-14

山西建筑 2011年26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城市道路交通

陈 晓

近年来,在快速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城市交通需求迅速增长,交通问题成为困扰许多大城市发展的通病,交通拥堵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人小汽车和出租车的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导致城市机动车辆急剧增加,使现有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与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尖锐,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日趋严重。

1 成都市交通现状

“成都中心城区4%的面积承担着全市45%的人口,人口密度9300人/km2,岗位密度5500人/km2,近1/3的岗位分布在一环以内。”

这是去年美国栢诚公司提交的关于成都交通状况的中期报告数据,说明成都市主城区的交通压力非常大。“城市规划实施失控,交通规划难以匹配。”美国栢诚公司提交的中期报告显示,高密度单中心城市形态造成高强度向心交通,让城区交通压力增大。这样的高密度发展,造成高峰期向心交通集中,潮汐现象严重,径向通道难以承受。

目前,成都市内交通堵塞情况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据有关人员调查发现,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成都市区的拥堵集中表现在上下班高峰时间。以西部区域为例,从天府广场到西三环约12 km的路程,以前自驾车约需要0.5 h,而现在基本上要在50 min~70 min。如果乘坐公共汽车,则需要1.5 h~2 h。

2 针对现状的实验

本人做了一个实验,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地方来实际考察交通情况。一个是成都市区三环外的卫星城,一个是市区内二环上的一个目的地,以早上8点出发,分别选择两种线路来试验,如表1所示。

表1 交通考察情况

从上面这个试验不难发现,同是早上8点出发,这个时候是出行早高峰时间,如果从城区外进入主城区,选择不同的出行路线,将会对出行带来不同的影响。其中一点就是如果选择从城区外直接穿城,那将会非常的拥堵,但是选择从城外绕行,将会节约时间。这就说明了成都市的交通压力就在主城区。

3 分析

成都城市交通的构架是“井+环”的路网结构,绕城高速公路和三、二、一环路构成城市的环状交通路网,东城根街、红星路、滨江路和新华大道构成了“井”字形结构。而城市的经济、文化、餐饮和娱乐中心又靠近中心地带,每日多个时段,前往市中心的人流、车流丝毫不减。城区一些路段的交通早高峰已由原来的7时~9时,延长至上午的10时,晚高峰时,有的路段甚至要延长至晚8时,交通压力才能稍稍缓解。周末时分或节假日,这样的情形还要严重。

另一个原因就是地铁施工。1)地铁工期长,比如今年将开通1号地铁线,长度18.5 km,但建设时间用了近5年;2)地铁站点建设必须采取明挖手段,大约1 km就有1个站点,未来近10条地铁线的施工覆盖面将很大,对现有道路的占用将会更多;3)地铁修建导致部分公交线路不断调整,给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了影响。

此外,城市道路改造施工也造成一些暂时的拥堵。而这种较为频繁的改造,主要是由于前期规划不周全造成,或是满足地铁、管线走向等特殊需要。

4 解决的方法

1)城市交通建设的总体规划。

城市交通战略的缺失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交通拥堵主要是交通供应不足与需求过大的矛盾。我国现在城市发展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中心城区土地无序开发造成城市人口和交通过于集中,应该实施分散发展战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密度过大的矛盾,规划时刻考虑支持中心组织结构的城市网络。

2)对城市道路的廓清。

城市道路功能分为六个层次:城际高速路、城郊与城市主干道的快速路、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生活区道路。但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中,普遍存在道路功能定位不清,导致行车错位,引发交通拥堵的现象,因此需要从优化城市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入手,区分道路功能定位,分层次进行适应性改造,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步伐,增加路网密度。

3)提高现有道路使用率。

混合交通严重、道路资源低效配置、动静态交通相互争夺空间等原因使得城市现有道路资源利用低下,采取有效措施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第一,对现有机非混行道路进行改造,使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分离,能有效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第二,交叉口是道路系统中最薄弱环节,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干扰,极易造成交通拥堵,设置行人过街天桥(地道),能给行人提供安全的过街条件,减少对机动车辆的干扰,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第三,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存在停车难问题,因无停车场地而占道停车,导致车辆遇阻或减速的现象十分普遍,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兴建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尽快缓解“停车难”问题。

4)倡导绿色交通。

绿色交通是以“步行优先”以及增加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尽量减少私人机动车的使用原则。发展绿色交通,其主旨在于减少个人交通工具的使用;鼓励非机动车辆,如步行与自行车;提倡公共交通,如公共汽车、轨道交通灯等。绿色交通的运输工具选择是一个综合交通运输与生活品质的决定性问题,需要公众的共识,重新审视新的“人的价值”,进而选择绿色交通工具为其生活方式之一。绿色交通为城市交通发展指明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实现绿色交通,必须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进行审视和论证,全面落实绿色交通计划所提出的交通发展准则。

绿色交通决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它的价值在于逐步变为政府与公众的行动。将可持续发展从一个理念转变为一种实际的操作,需要十分重视绿色交通的具体建设问题。

[1] 段理慧.成都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13):52-53.

[2] 陈 赟,吴立烜.城市公交优先机制的动态博弈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7(1):86-88.

[3] 文 丹.城市交通问题对策探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1):32-33.

[4] 周光富.城市道路堵塞问题浅析与初步对策[J].山西建筑,2010,36(5):13-14.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城市道路交通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繁忙的交通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小小交通劝导员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契合城市交通需求 推进单轨交通发展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流模拟与决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