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大众媒介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1-06-13张玲玲袁佩芬

科技传播 2011年24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普大众

张玲玲,袁佩芬

华北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北燕郊 101601

利用大众媒介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张玲玲,袁佩芬

华北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北燕郊 101601

2010年我国公民(不含港、澳、台)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落后发达国家20年,大学生中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者比例也不高;在提升大众科学素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大众媒介,理应在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大众媒介;大学生科学素养;科技传播

2011年6月8日,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大众媒介对高考的关注仍在持续,“中国之声”报道今年高考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2.3%,也就意味着下半年又将有超过六百万的学生加入大学生行列。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大学是象牙塔,从象牙塔里出来的大学生们其学识水平高,应该具有较高科学素养。但是相关数据表明,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高。

1 大学生科学素养概况

不同文化程度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 [7]

中国科协于去年底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主要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不含港、澳、台,下同);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其科学素养水平密切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中,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也越大;大学专科学历的人群中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8.88%,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中为13.17%。虽然与全国的基本水平相比,有大学教育背景的人群科学素养相对较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2010年我国具有大专学历的人群中91.92%的人士不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中有86.83%的人士不具备基本科学素养。

关于科学素养水平的测定,《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主要结果》中陈述,“本次调查从以下3个方面定量测度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1)对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的测度;2)对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的测度;3)对崇尚科学精神的测度。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以上3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接受科学素质教育有其特有优势,众多高校都设立或拟设立更为完备的高等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利于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但学生们的学科背景不同,对科技信息的取舍有很大的差异,怎样让学科背景各异的学生对不同领域的各类科学知识感兴趣,并能接收甚至运用?是否有其他的更直接、有效、灵活并具针对性地方法开展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武夷山研究员曾发表评论认为,“科学家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好比二传手,大众媒介才是扣球手。通过大众媒介的放大,传播效果才明显。”笔者认为,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高校完全可以好好利用大众媒介来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培育,引导大学生的科学视野、观点和科学素质。

2 大众媒介与科技信息呈现

2.1 大众媒介是国人获取科技信息的主渠道

大众媒介为广大受众提供海量的信息,其中一部分就是科技信息。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电视和报纸占据“公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利用比例”的前两位,分别达到了87.53%(电视)和59.12%(报纸)。同时,在这次调查中显示出公民利用互联网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相较2005年的6.4%提高了20.2个百分点。由此可知,当前电视和报纸仍然是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

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 [7]

2.2 不同媒介中的科技信息呈现

当前大众媒介中,除了电视、报纸还有互联网成为公众信息来源的三大主要渠道。电视的主渠道作用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有所下降,但老大地位至今无人可憾;报纸的地位较为稳定;互联网是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一大信息来源,最近几年在科技信息传播方面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2.2.1 电视

电视中的科技信息会出现在各种节目类型和专业频道中:电视新闻、社教节目、大型直播;科学教育专业频道、纪录片频道。科技新闻是电视新闻的重要选题方向,各种类型的电视新闻节目中,科技新闻的身影并不难觅;而社教节目中存在大量的科技栏目,以定时、定量、定点的播出吸引受众;大型直播则常配合重要的科技事件出现,采用大时段直播的方式,邀请专家参与,注重内容的专业性和科学普及性。科技信息在科学教育专业频道和纪录片频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中央级的相关专业频道,收视份额和影响都比较大。

2.2.2 互联网

在各大门户网站都普遍设有科技频道,内容较为全面;如遇科技大事件,网站往往会设立醒目的专题,以方便网民点击收看。除此之外,以传播科学为主要任务的专业网站也不少,有中国科学院(http∶//www.cas.cn/)等权威科学机构网站,也有科学松鼠会(http∶//songshuhui.net/)等民间科学传播团体设立的网站。

2.2.3 报纸

科技信息也常藏身于各类型报纸中,全国性的、地方性的、行业报、都市报等等。同时,大量的报纸还会设立日常听科技版,或是科技周刊。如北京的都市报《新京报》除了日常的科技新闻报道和大型科技事件专题之外,常设有传播科学知识的“地球周刊”和“新知周刊”。

3 如何利用大众媒介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大众媒介中的科技信息数量不少,相当一部分内容因将科学性融于具体的新闻事件中,因此兼具科学性和普及性,易于不同学科背景大学生接收和了解。在大学教育阶段,高校可以通过对大众媒介科学传播内容的合理利用来进行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3.1 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大学生关注大众媒介中的科学传播内容

日常教学是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投入最多的项目,在进行日常的课堂教学时,教员可以结合课程与大众媒介中的科学传播内容来进行知识的传递。如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我国的“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之后“神八”与“天宫一号”的合体、并网发电、二次对接等等动作,始终是大众媒体关注的热点。我院新闻系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结合这一新闻事件与学生展开讨论,从新闻与科普两个层面对事件进行解读,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新闻敏感性,一方面也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普知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2 开设大众媒介与科普类的公共选修课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当前综合性大学中,开设新闻学专业的十分普遍。在进行全校公共选修课的安排上可以动员具备新闻学、传播学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开设大众媒介与科技传播类课程,诸如《科技新闻作品赏析》、《电视中的科学节目》、《科技报道专题研究》等。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专题和讲座的方式进行内容的架构,以新近在大众媒介中出现的科技传播内容为基础进行课程流程设计,以新闻热点带动学生对科技传播的学习兴趣。如围绕我国载人航天的大事件开设航天科普专题讲座;围绕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与之后的福岛核电站核危机进行地震知识与核知识的专题讲座,等等。将新近的新闻事件纳入到课程内容中来,使得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保障,同时专题式的课程设置也得保证科技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3.3 设立专职科普老师岗位,利用互联网、手机新媒体展开大学生的科技素养教育

当前在高校中,大学生利用的主要媒体是互联网、手机新媒体等,大学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专职的科普老师,结合互联网、手机新媒体展开大学生的科技素养教育。国家相关部门对在高校设立专门的科普工作岗位十分重视,早在2006年11月,由科技部、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科院等多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科研机构和大学应“逐步设立科普工作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范围管理。要完善业绩考核办法,将科研人员和教师参与开放的工作量,视同科研和教学工作量,作为科研人员和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和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笔者认为专职科普教师应该根据当前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展开相关的工作。大学生的互联网和手机新媒体应用最为普遍,科普教师可以发动学校的相关科普社团利用好这两种媒体平台,多展开落地活动、开设科普微博等,运用多种方式提升同学们的科普热情。

4 结论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翟杰全教授认为:科技教育是知识信息从教师流向学生的过程。在科技教育传播活动中,被教师用来承载知识的物质载体都是教育传播的媒体。教育传播的媒体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有各种出版物;有各种文字资料;有各种声像资料;也有实物性媒体等[1]。 笔者认为,在知识信息的流动过程中,在注重专业性的前提下,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使科学信息的传播更为生动、灵活和易于接受,从而使不同学科背景的大学生都能受到科学素养的培育,最终拓宽自身的科学视野、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如果能更理想一些的话,希望学生们走出大学校门后的,能以同样的态度去传播科学。

[1]翟杰全.让科技跨越时空——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0.

[2]詹正茂,舒志彪.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08)[M].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2008,3.

[3]中国科普研究所.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主要结果,2010,11.

[4]刘华杰.科普,就是科学服务于百姓生活.科学时报,2008-6-20.

[5]朱效民.从“被科普”到“要科普”[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3).

[6]田松.科学传播——个新兴的学术领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2).

[7]中国科普研究所。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主要结果,2010,11.

Use of Mass Media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of Students

ZHANG Ling-ling,YUAN Pei-Fen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jiao 101601,Beijing

2010, basic scientific literacy of our citizens behind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proportion of 20 years, Students in the proportion of basic scientific literacy is not high; Enhance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in the public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ss media, should enhance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Mass media;Scientific literac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G206.2

A

1674-6708(2011)57-0014-02

张玲玲,副教授,工作单位:华北科技学院,研究方向:科技传播、安全生产新闻传播、新闻评论

袁佩芬,讲师,工作单位:华北科技学院,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安全生产新闻传播、电视传播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科普大众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科普达人养成记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