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马金戈谱新章——2011年三夏农机作业回眸

2011-06-12李清明

山东农机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机收保护性耕作

李清明

铁马金戈谱新章
——2011年三夏农机作业回眸

李清明

六月的齐鲁大地,流金似火,麦香醉人。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田来往穿梭,好一派丰收景象。正值山东省小麦机收高峰,笔者随农民日报“三夏”宣传调研组深入鲁西平原,进麦田,访农户,看机收,话收成,谈夏种,亲身感受了农机化在“三夏”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领军作用。

农机“贴心”服务让农民过麦更轻松

“这几年,村里的农机合作社把收麦的活儿全包了,十几亩小麦收割机一会儿就收完了”。茌平县城南乐平镇张李村的老李告诉笔者。他的两个孩子都常年在外地打工,前几年每到“三夏”,孩子们从外地急急忙忙回来收麦子、种玉米,忙得不可开交,还耽误了打工挣钱。今年他和村里的“三和农机合作社”签订了作业合同,麦子成熟后,一个电话,农机合作社的联合收割机立马就来收割,省心又省力。

老李说的“三和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现有入社社员27户,各种大型机械30多台套。今年刚入夏,合作社就与周边的村庄签订了作业订单,面积达18000亩。合作社不仅负责小麦收获,还负责玉米等农作物的夏种、夏管,无论是施肥、喷药,还是中耕、浇灌,农户都可以全程托付给合作社,大大方便了农户。社长李英勇说:“我们就是要通过农机贴心服务,挑起农忙大梁,可以让外出务工及其他有困难的村民解决后顾之忧,安心出去挣钱。”

实际上,这种农机服务受益的不只是享受服务的农户,农机合作社也在这项服务中分了一大杯羹,按李英勇的说法,这叫做“双赢”。“一台机械一季怎么说也能挣个三四万元”。

茌平县农机局长赵春庆介绍,像三和这样的农机合作社在茌平县共有15家。近年来,该县紧紧抓住国家日益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的大好时机,因势利导,大胆求索,有效整合现有农机资源,积极引导扶持农机手、农机大户等走合作经营的路子,抱起团来闯市场,搞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今年“三夏”期间,山东省充分发挥全省3450多个农机合作社的作用,抓住天气晴好、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做到人歇机不歇,昼夜作业,抢收抢打抢种,争取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播种一块,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此外,山东省农机部门继续打造农机跨区作业优质服务品牌,充分发挥232个明星农机跨区作业队的示范带头作用,成立农机抢收抢种突击队,采取包、帮、扶措施,为军、烈、孤、困、寡和打工等实行优先、优质、优惠作业服务。

“一条龙”作业让“三夏”变“两夏”

以前,每年的“夏收、夏种、夏管”都让人忙得喘不过气来。如今在齐鲁大地,随着对农机购机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综合程度大大提高,使得夏收、夏种一次完成。

近几年,山东省农机部门在全省大力推行了小麦收获秸秆切碎直接还田和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免耕贴茬播种“一条龙”农机化作业模式,实现了小麦随收、玉米随播,机收机播同步进行,减少了作业环节,“三夏”呈现出收、种时间短、作业平安无事故、颗粒归仓速度快的喜人局面。

德州市农机办农机管理科科长张宝东介绍,今年德州市因特殊天气小麦成熟较常年偏晚,面临着小麦大面积集中成熟、天气复杂多变、夏收夏种农时紧的严峻形势。德州市农机部门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利用自身机械种类全、配套比高的优势,大力开展了“一条龙”机械化作业。

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将“三夏”作业时间缩短7~10天,“三夏”变“两夏”,既简化了农艺,又实现了节本增效,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了科技助耕、科学种田带来的实惠。目前,全省新增小麦切碎还田装置近6000台,将实施“一条龙”作业面积1500余万亩。

“一条龙”作业的普遍推行,使农民在开展夏收、夏种的同时,有条件腾出时间搞夏管。在武城县甲马营乡田庄村老张的棉田里,笔者看到两台新型喷杆式喷雾机来往穿梭进行棉花病虫害防治。老张高兴的说:“这新机器比我们人工喷药还要均匀,以后再也不用背着药桶打药了!”据武城县丰茂合作社牛社长介绍,这种使用灵活、喷雾均匀的新型植保机械特别受欢迎,合作社的十几台机器天天外出作业,甚至连轴转,歇人不歇机,成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新宠。目前合作社已与棉农签订棉花病虫害防控面积3万多亩,玉米病虫害防治面积4万多亩,既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方便,也为合作社成员增加了收入。

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让小麦增了产

在武城县武城镇马良庄村,有一块麦田的小麦长势与周围的麦田明显不同:秸秆粗壮,穗和籽粒数量多,且籽粒饱满。随行的武城县农机局长张宝璞介绍,这是实行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小麦,今年春季表现出了极其明显的抗旱优势。他说,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小麦在播种时,机械一次进地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筑垄等作业工序,播种后苗带镇压实、地表秸秆覆盖严,与传统耕作相比,土壤保墒效果好。

正在麦田干活的主人曹春明老汉表示,他和乡亲们已经认同这种耕作方式了,“既减少了作业环节,节省了支出,又增加了产量,这样的好事儿哪里去找?”说着,曹老汉还随口编了一段顺口溜:“新事儿天天有,赶快跟着走,打破老一套,千万别保守。”当问起他种植的保护性耕作小麦每亩增产多少时,他说:“保守估计也要增产100多斤吧。”

张宝璞介绍说,为了让广大农民亲眼看到保护性耕作小麦的增产效果,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武城县政府专门在武城镇马良庄村召开了免耕播种现场观摩会。在这次观摩会上,老百姓亲眼看到了保护性耕作小麦的优势和增产效果,纷纷表示来年一定要扩大种植面积。

6月3日,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组织济南市历城区农业、农机等有关技术专家,对历城区保护性耕作农机农艺高产示范区小麦进行了测产,并与传统耕作小麦进行了对比。从测产结果看,保护性耕作区的小麦平均亩穗数35.41万、穗粒数31.58个,平均亩产398.9公斤;传统耕作区小麦平均亩穗数32.9万、穗粒数31.4个,平均亩产368.2公斤,对比增产30.7公斤,增产8.3%。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抗旱增产保丰收等方面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体现,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据统计,今年山东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已达到1221万亩,覆盖率24%。

猜你喜欢

机收保护性耕作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今夏山西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1%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