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

2011-06-08陈祖海

自然保护地 2011年3期
关键词:松褐喷粉林间

袁 媛 李 桥 陈祖海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森林植物检疫站 323500)

松材线虫病,是我国松树的特大毁灭性病害。自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发现以来,疫区范围扩大到浙江、江苏、安徽等14省市区,累计致死松树5亿多株,毁灭松林30多万hm2,造成经济损失上千亿元,并对庐山、黄山和三峡库区等生态安全构造严重威胁[1]。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在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扩散过程中,起到了携带、传播和协助病原侵入寄主的关键性作用[2]。因此,对松褐天牛的有效控制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前期试验药剂筛选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浓度的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用林间喷粉的方法对松褐天牛进行了防治试验,为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扩散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药剂药械

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上海天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由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与滑石粉按照1:1,1:3的质量比均匀混合而成);泰山牌3WF-35背负式喷粉机(山东临沂药械厂生产);诱捕器、引诱剂(宁波康宁制公司生产)。

1.1.2 供试虫源

选2009年底至2010年3月底前,松褐天牛密度大的枯死松树,锯成20-40cm木段置于养虫笼内,待天牛成虫羽化出孔后,用新鲜松枝喂养,备用。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景宁县鹤溪镇石印山公园马尾松林,平均树龄为 30a,平均树高 12m,郁闭度0.6以上,调查林间有虫株率为85%,平均虫口密度为11.5头/株。

1.2.2 防治试验

试验样地设 3个小区,每小区面积约 40亩。用3WF-35喷粉机分别在试验小区喷施浓度为0.5%、1%、2%的噻虫啉微胶囊粉剂,每试验小区喷粉4kg。喷药前清理林下植被,设40亩不喷粉的马尾松林作为空白对照区。

1.2.3 效果调查

1.2.3.1 喷施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的毒杀效果

于第1次喷药后第7d、14d、21d、28d、35d在各施药小区内选10株3-5a生(树龄较大的,树高较高,用虫笼套树枝操作难度较大)的供试松树接上健康活跃的松褐天牛成虫各10头,并用虫笼套住,笼上标上区号和笼号,每天观察记录天牛死亡情况,连续观察7d。

1.2.3.2 林间效果调查

(1)诱捕器调查防治前,在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试验区和对照区分别挂设10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间隔不小于75 m,记录各诱捕器诱集量。防治7d后观察诱集情况,并记录诱集量。

(2)枯死木调查

施药前,3个样地的枯死松木全部连根挖除烧毁,防治后每30d、60d、90d、120d观察清理样地内的枯死松木。

2 结果与分析

2.1 喷施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的毒杀效果

按照1.2.3.1的方法调查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的毒杀效果,具体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对林间喷洒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d、14d、21d后的松枝,天牛成虫取食后 7d全部死亡,施药28d和35d后的松枝,天牛成虫取食后7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和82%;喷洒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d和14d后的松枝,天牛成虫取食后7d全部死亡,喷药21d、28d、35d后的松枝,天牛成虫取食后一星期内校正死亡率依次为93%、%90%和75%;喷洒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 d、14d、21d、28d、35d后的松枝,天牛成虫取食后7d校正死亡率依次为89%、80%、68%、64%和47%;而取食未喷药的松枝,一星期内最多死亡数只有5头;表明林间喷施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的防效可持续35d以上,而2%、1%、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在喷施35d以后天牛校正死亡率依次为82%、75%和47%,从经济成本和防效上综合考虑,推荐林间防治松褐天牛应选用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进行喷粉。

表1 喷施噻虫啉后对松褐天牛的毒杀效果 单位:头、%

2.2 喷施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林区天牛种群的影响

林间喷洒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后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变化见图1。在喷洒不同浓度噻虫啉微胶囊粉剂2个月内(5月19日至7月21日),所有施药林区天牛种群数量明显低于对照区,施药70d后,所有施药林区天牛种群数量与对照区无明显差异;从喷施不同浓度噻虫啉的林区天牛种群数量对比来看,喷施三种浓度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林区天牛种群数量在1个月内无明显差异,而后喷施0.5%噻虫啉的林区天牛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另外两个浓度的,而喷施 1%和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林区天牛种群数量总体无明显差异,表明喷施0.5%、1%和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可以明显降低松褐天牛种群数量,而且对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控制可持续约70d。

图1 林间喷施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种群数量的影响

2.3 枯死木调查

施药前,三个样地的枯死松木全部连根挖除烧毁,分别在防治后第30d、60d、90d、120d观察清理样地内的枯死松木。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林间喷施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喷施三种浓度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林区后可以明显减少林间松树的死亡数量,其相对防效都在70%以上。喷药前1%噻虫啉处理林区有2株松树长势已较弱,喷药后仍然死亡,可能是导致喷施0.5%噻虫啉的林区相对防效反而高于喷施1%噻虫啉林区的原因。

3 结论与讨论

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对环境友好,且药效长达35d以上。采用喷粉的防治方法,改变传统的林内作业为林间作业,省工省时,大大提高防治效率,适合山高坡陡的条件下开展防治,解决了山林生产上的难题。因此,作为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一种重要措施,选用噻虫啉喷粉防治松褐天牛值得进一步试验推广。

林间喷施噻虫啉微胶囊粉剂一个月内,三种不同浓度林区天牛种群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林区,但不同浓度间天牛种群数量无明显差异,而后喷施0.5%噻虫啉的林区天牛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另外两个浓度的,而喷施 1%和 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林区天牛种群数量总体无明显差异,可能原因是在喷施噻虫啉粉剂一个月内,浓度为林间喷施0.5%噻虫啉已足以较好控制天牛种群数量,一个月后随着药效释放与药物分解,0.5%噻虫啉林区药剂浓度可能已经很小,已不能较好控制松褐天牛种群数量,而喷施 1%和 2%噻虫啉的林区,其药效释放与药物分解后,药剂浓度仍然可以使松褐天牛种群数量保持在较低水平,整个试验期间,喷施1%和2%噻虫啉的林区,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总体无明显差异,表明其药效差别不明显,考虑到防治成本的关系,建议林间喷粉防治采用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

[1]潘沧桑. 松材线虫病研究进展[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50(2):476-481.

[2]谢嵘, 康国华, 温小遂等. 噻虫啉防治松褐天牛试验初报[J]. 江西植保,2009, 32(4): 147-149.

猜你喜欢

松褐喷粉林间
作 品:风景写生
——林间
林间游戏场
不同引诱剂与林分因子对松褐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
弥粉法施药防治设施蔬菜病害技术
餐桌上的生命2——从林间到厨房
APF-1诱捕器林间诱捕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
一种喷粉系统及铝液净化装置
青松林间革命人——听歌剧《星星之火》有感
释放天敌防治松褐天牛技术研究
RH多功能顶枪喷粉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