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个角度看质监工作——长治质监创新工作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

2011-06-03焦宏彤

大众标准化 2011年6期
关键词:长治质监部门

□ 焦宏彤

从三个角度看质监工作
——长治质监创新工作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

□ 焦宏彤

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长治质监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技术水平,为推动长治质监事业长足发展,服务经济建设跨越发展倾注了力量……

近年来,长治质监严格执行全省质监工作整体部署,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建立新兴能源基地的战略规划,紧跟产业机构调整步伐,拓宽思路、打开眼界,站在“市长”、市场和群众3个角度审视质监工作,为做好监管服务、发展壮大自身,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也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启示一:站在“市长”的角度看质监工作

3月29日,山西省质监局局长常高才同志在全省质监系统干部大会上指出,要靠主动作为争取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从而打开质监工作的新局面,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无疑,这句话切准了基层质监部门的问题所在。地方质监部门如果不去主动作为,不去了解党委、政府在想什么、在干什么、要求是什么,思想贴不上,工作跟不上,当然就引不起重视,得不到支持,工作和事业发展就会举步维艰。长治质监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中确立了“听好条条话,办好块块事”的工作理念,内生动力、主动作为,做到思想上同心、方向上同向、行动上同步,真正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真心服务地方社会进步。使地方党政部门领导充分了解到质监工作的重要性,在组织领导、资金技术、支持协调等方面重视和支持质监工作。

2010年,长治质监根据长治市委、市政府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新兴能源产业基地的战略规划,主动确立了省级、国家级新兴能源产品质检中心的筹建思路。长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出资6 000万元建设质检中心,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张保市长担任组长的筹建领导组,负责中心筹建的具体协调,加快了质检中心的筹建步伐。

长治市质监局局长牛育才认识到,市级质监局作为省垂直管理部门,要认真按照省局要求履行职责;同时作为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条”与“块”的关系,对市委、市政府所交付的各项工作不推诿、不拖沓。既要胸怀大局,又要立足实际,把省局的要求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进行。

近年来,长治质监部门从“市长”的角度和需求谋篇布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为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型发展当好合格参谋和得力助手,赢得了政府财政的较大支持,极大地加快了质监事业的发展速度。

启示二:站在市场的角度看质监工作

2010年以来,长治市一批以煤基合成油、LED光电子、HF乳化燃油、太阳能光伏、微车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被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市。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产生了转型,质监监管和服务方向应该相应随之转变。

长治质监广大干部职工通过3次广泛的大讨论,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产业的需求就是质监工作的重点方向。“市场培育出什么新产业和新产品,我们就新开展什么检测项目。”牛育才说,紧贴产业,服务产业,质监工作需要创新争先。

检验检测是质量技术监督的基础和生命所在,技术机构强,则质监事业强。这也是质量技监部门区别于其他监管部门的优势所在。由此,长治质监形成了优先发展技术机构的工作思路。

过去,由于基层质监技术力量总体薄弱、仪器设备老化、技术人才缺乏,检测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加之2010年长治市的县级技术机构全部处于停牌状态,可以说技术根基非常脆弱。为根本改变这种“专业部门不专业”的被动局面,长治质监大力实施技术机构优先发展战略。

一方面,下发技术机构优先发展实施意见,要求每个技术机构必须拿出全年总收入的25%以上作为发展建设资金;另一方面,拓宽思路,把检测中心建到园区,把实验室搬到企业,全面提升检测机构的综合能力。在这种激励机制的引导下,一批局企共建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仅2010年半年时间,长治质监系统累计用于技术机构建设总投资达250万元,改造实验室13个,新增检验检测项目12项,实验室环境和检验检测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基层技术机构也逐步走上了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20 世纪的技术和装备,检测不了21世纪的产品。质监部门“凭数据说话,靠技术执法”。从监管工作中看,没有高端装备的投入,检验检测技术机构能力不强,就会影响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成效。科技兴检是提升质监部门监管和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监管和服务需求形势迫切,质监技术机构必须抓紧机遇,尽快发展壮大。

启示三:站在群众的角度看质监工作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事故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呈现出多发频发态势,作为多个监管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质监部门身上承担的监管责任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长治质监部门意识到,要想真正做好质监工作,需要换位思考,要站在群众的角度看质监工作,审视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长治质监人形象地将这种工作方法总结为:人叫人干人不干,机制调动千千万。

过去,总是由人来监管食品生产环节和特种设备安全等难题,不少同志产生了畏难情绪、埋怨情绪。在很多人看来:运气好,保平安;运气差,出事啦。

长治质监部门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制定出了11项工作机制。从质监工作的各个方面入手,对质监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等各项工作职守和业务衔接进行了规范、细化和准确界定,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一来,每个工作环节都变得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据可查、有责可究,充分调动起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这11项工作机制中,运用《黑(黄)名单工作机制》,有力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运用《案后监管挂牌督办机制》,彻底杜绝了地条钢违法生产;运用《食品生产安全监管联动工作机制》和《特种设备安全严监管四联动工作机制》对“两个安全”进行全范围、动态化监管,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行政问责制实施办法》要求每个岗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工作中所涉及的法律规章,做到执法有据严谨。在监督执法中要注重人性化管理思路,坚决杜绝“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多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加强与执法相对人、办事群众的交流,诚恳地接受批评、采纳合理的建议。认真答复、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切的涉及质监职能的问题。

人是弹性的,制度是刚性的。很多事管不好、不好管,都是因为是人在管事。一旦由“人治”上升到“法制”的阶段,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机制,棘手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长治质监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当当鼓
长治学院外语系
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开通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走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质监之路
新常态下多举措实现质监工作新跨越
在实现“三转”中加大质监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