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清游离钙和细胞流变学变化*

2011-06-02陆一竹陈晓旭蔡琦玲王学岭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寒凝血瘀红细胞

陆一竹,陈晓旭,蔡琦玲,王学岭

血瘀证即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血脉不畅,血行迟缓涩滞,血液壅阻于脉中或离经停积的病理状态,是多种疾病的发病基础或病变结果,由此血瘀证及其治疗成为近代医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笔者结合现代医学中血瘀证模型的研究,制作了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从血清游离钙及细胞流变学方面对该证候的生物学基础进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SD大鼠26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65±10)g,周龄12~15周。购于天津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编号:0158377;许可证编号:scxk 京 2009-0007)。

1.2 实验试剂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由天津南开医院提供: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批号0607091)。

1.3 实验方法

1.3.1 实验分组 将26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4只),寒凝血瘀证模型组(12只)。

1.3.2 寒凝血瘀证模型制作 模型组大鼠后肢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200 μg/(只·次)],2 h 后将大鼠浸入冰水中(4℃)5 min取出,2 h后再次注射同等剂量盐酸肾上腺素,2 h后取血检测[1]。

1.4 指标检测

1.4.1 细胞流变学指标检测 大鼠腹主动脉取血进行细胞流变学测定,采用LBY-N6C型全自动自清洗血流变仪(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

1.4.2 血沉测定 温氏测试法进行血沉测定,采用EHK-40型红细胞沉降压积仪(天津市亚坤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4.3 血清游离钙浓度测定 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制备成血清,以钙液体试剂盒(偶氮胂Ⅲ法)进行测定,采用日立-7600-010血清钙分析仪。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1.5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资料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资料进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体征表现 寒凝血瘀证模型组大鼠出现精神萎靡不振,蜷缩少动,寒战,喜扎堆,弓背耸毛,被毛无光泽,肢凉,反应迟钝,爪尾部紫暗,耳色暗红或苍白,呼吸微弱,饮水量少,大便湿烂、肛门污秽等证候表现。

2.2 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细胞流变学的变化 见表1-2。

表1 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细胞流变学的变化(s)

表1 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细胞流变学的变化(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n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正常对照组 14 42.93±5.11 2.57±0.51寒凝血瘀组 12 47.08±1.73* 3.03±0.18**

表2 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细胞流变学的变化(s)

表2 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细胞流变学的变化(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正常对照组 14 1.00±0.12 7.80±1.23寒凝血瘀组 12 0.92±0.053* 7.80±1.23*

2.3 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沉的变化 见表3。

表3 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沉的变化(s)

表3 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沉的变化(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血沉(mm/h)血沉方程K值正常对照组 14 1.07±0.27 4.65±1.37寒凝血瘀组 12 2.25±1.82* 7.03±3.81*

2.4 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清游离钙的变化 见表4。

表4 实验性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清游离钙的变化(s)

表4 实验性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清游离钙的变化(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血清游离钙(mmol/L)正常对照组 14 2.57±0.12*寒凝血瘀组 12 2.77±0.32*

3 讨论

本实验中,大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后,皮肤黏膜血管收缩,血流管道变窄,血管收缩为自身阳气不足的表现,2 h后再行冰水浴,属于复感寒冷刺激。该造模方法与中医寒证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比较接近,均为外感阴寒邪气,阳气耗伤,阴寒内盛,机体失去温煦,且运化失司,而致模型大鼠表现出寒证常见的证候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症状体征明显构成中医“寒凝血瘀证”证候特点,模型的建立具有科学客观性。

有关血瘀证急性病理状态的生物学基础,目前认为与血液流变性、血液凝固性及纤溶活性等病理障碍有密切关系[2],而研究表明血瘀证中又存在着血清游离钙值升高的变化。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急性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中,血清钙离子呈现明显增多,该指标为“寒凝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笔者的实验又选用细胞流变学作为观察指标,发现在模型组中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下降,刚性指数增强,红细胞的聚集指数上升,压积加大,血沉加快。该实验结果通过客观指标初步揭示了中医“寒凝血瘀证”证候的现代医学本质,为药物治疗机制的探讨奠定了科学基础。

[1]赵 玲,魏海峰,李雅莉,等.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分析肾上腺素致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2):189-190.

[2]关现军,刘 群,枉云峰.用沙门氏菌复制兔“热毒血瘀证”病理模型的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18(1):12-19.

猜你喜欢

寒凝血瘀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话说血瘀证
掌心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