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力也会上瘾吗

2011-05-30佚名

37°女人 2011年11期
关键词:精英价值工作

佚名

面对压力,一部分人可以轻易释怀,另一部分则享受压力的存在,患上了“压力上瘾症”。

是的,就像吸烟、酗酒一样,明知道它会摧残自己的身心,却无法拒绝它带来的“爽”——充实感和成就感,所以不要总是抱怨工作带给你的压力太大。假如越来越忙碌的时间表对你来说已经成了一种诱惑,一种无法抗拒的快感“毒品”,也许人们该自省一下,究竟是不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需要,让自己自觉自愿地变成了压力的俘虏?

不加班反而觉得无所适从

作为一名单身女青年,周小津的周末要么宅着,要么在加班中度过。有段时间,公司忙着年中核算,她连续几个周末没法休息。“各种数据一大堆,光是整理资料就让人头大。”当一堆堆资料整理好,周小津产生了一种“被需要感”。“累归累,还是很有成就感,付出的努力化成了看得见的成果。”

不加班的时候,周小津多数时间宅在家里,上网、看电视剧、看小说。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催婚也令她烦不胜烦。“亲戚安排了相亲,如果周末不加班,很可能被他们逼着去见面。”每当这个时候,周小津恨不得有一堆工作压在自己头上才好。工作已成为她转移相亲压力的最佳借口。“每次我妈打电话催婚,我就说在单位加班,有活儿要赶,把她没说完的话堵回去。”

工作不忙的时候,周小津感到很无聊,就会自我加压,让自己处于没完没了的事务中。报游泳班、瑜伽班,下班后也不让自己闲下来。“虽然说让自己‘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有点儿矫情,事实上,即使是瞎忙也比闲下来让人有安定感。”跟周小津一样,很多都市人都有类似的感觉。同行的竞争、现实的残酷无时无刻不在告诫大家:如果你不进步,你就落伍了。每天生活在这样的高压和忙碌中,“闲”似乎成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

一开始是因为压力被迫让自己忙碌而充实,久而久之,当忙碌成为一种习惯,不少人便开始享受这种快节奏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多的人信奉“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充满诱惑的压力情结

夜里10点,朋友打来电话问候正在公司加班的你:“你怎么这么辛苦啊?”你回答:“是啊,没办法,事情太多了!”

回想一下,在说出这句话时,你脸上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痛苦不堪,无可奈何,还是带点儿微微的自得和炫耀?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最后一种。没错,其实身处压力中的人并不总是那么痛苦的。处在压力中的人,往往会有一些奇妙的感受,这就是人们最初迷恋上压力的原因。

在压力下,人们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比如,平时做两天也做不完的投标书,在连夜要召开的谈判前夕,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做完了。比如,当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压向你时,你会发现自己不但没被压倒,反而才思如泉涌,灵感迸发,能想出更多的办法,充满了创造力,而且全身上下都是干劲儿。这就是俗语说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潜能,让人展现出更好的状态,感到自己十分强大。

压力会产生快感?科学实验证明,在压力下,人体会分泌出类多巴胺激素,而这种激素会让人们感到很兴奋。这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拖延到最后一刻,因为他们喜欢这种极端状态下的压力体验。每当他们在紧张中胜利完成了任务,把极具限制性的条件打败时,他们就又一次强烈地体验了成功的快感。但遗憾的是,这种快感是短暂的,当压力退去后,很快你就无法满足自己的愉悦感了。因此,压力成瘾的人一旦松懈下来,就会想念压力带来的快感。

被恋人抛弃了吗?没关系,去工作吧!因为公司里有太多工作、太多同事需要你。你怕自己在同学聚会上显得很落伍?那就在聚会那天安排一个重要会议吧。

当在一种人际关系中感到不安全、不被需要时,人们会设法寻找另一种方式,来达到自我满足,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而工作压力是满足这种需要最简单最方便的方式。

自卑的精英心态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缺乏自信和自我价值不确立的人是最容易被压力成瘾困扰的人。这种人的共同心态是:一定要感到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现实社会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精英心态”,什么都力求完美,这就是压力的来源。而无论如何都要自我标榜为“精英”的人,内心对自我价值是不确认的、低评价的。他们必须要通过做一些事情被人认可,而且要把这些事情做得非常完美,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存在必要。一旦空闲下来,他们就会担心自己被忽视,担心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

童年时父母对孩子要求高,用成绩、荣誉标准来判定孩子的一切,而不关注和夸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这样的孩子逐渐也会只关注自己的成就。孩子被灌输的“你必须做好,我才喜欢你”的观念,长大后就会延伸为“我必须做好,领导和客户才会喜欢我”。在这种评判标准中,成年后的孩子认为失败、低成就是不能容忍的,他们必须一再用成功来证明自己,来赢得别人的重视和喜爱。

为了让自己的存在更加重要,人们总是把日程填得满满的,并乐此不疲地筹划着下一个行动计划。忙,说明你很重要,你日理万机,人们需要你。甚至“忙”升级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这些人的心理状态是把忙碌当做一种成就,如果不忙,就会产生挫败感。如果某个人说“我忙得连朋友的聚会都没工夫参加”,那么言者必然是以一种自豪的语气,听者也必然投以钦佩的目光。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做得越多,就越成功、越有价值。

要不要停下来,该听从内心的声音

“压力成瘾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吗?可是我现在真的很有状态,很享受这种感觉,为什么要停下来呢?”有些人并不觉得压力成瘾是一种病。

心理学家会告诉你如何去分析这种“享受”的感觉:把自己和转笼里的小白鼠做个对比吧。当你看到小白鼠一圈一圈跑下来,还是停留在原点时,你觉得自己这个“职场小白鼠”是什么样的人?一个计算里程、越跑越焦躁,永远不能到达目的地的低能儿,还是一个享受奔跑、展示完美跑步姿态的运动者?

如果是前者,你的痛苦会越来越多,因为你的错误在于,把每项工作的成功与否和自我价值等同起来。如果是后者,恭喜你,你会跑得越来越开心;不过提醒你,长期压力必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要珍爱自己。

压力成瘾人士排行榜

NO.1 销售人员

成瘾特征:无论是跟刚刚认识的客户,还是跟自己的朋友、亲人交流,都三句话不离自己的行业。只要一提起自己销售的产品,就热情洋溢、口若悬河,进入一种兴奋状态。而且,这种兴奋长时间支配着从事销售的工作人员,他们已经习惯了时时处处把自己置于亢奋状态中。

戒瘾密码:销售人员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有业绩。这是一种很容易被反复强化的自我证明方式——尽管你在别的地方失意,你的努力也让你业绩斐然。关键是,业绩是没有封顶的,努力是可以无限的。意识到这一点,也许你该走出狭隘的数字指标,打开眼界,看看更广阔的世界,用更多的经历去体验成功。

NO.2 高层管理者

成瘾特征:事无巨细,都要反复过问;条文规章,制定得滴水不漏;到下班时间不回家,下属跟着一起加班;完美主义当头,对下属吹毛求疵,工作要做到120%;3天一个小会,5天一个大会;小到电话怎么打,大到谈判如何谈,都要亲自给出指导。总之,控制欲的满足能带给他最大快感。

戒瘾密码:把120%哲学改为80%哲学,别再让完美主义控制自己。多关注家人和朋友,不要把人生幸福的全部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快乐与自我价值来源的单一化,最终会让人变得单调乏味。

NO.3 媒体从业者

成瘾特征:因有很多机会与社会精英、名人名流接触,渐渐地,将自己与这类人等同起来,交谈时的口头禅是“某某跟我特熟”或“知道吗?某某出事儿了”,表现出自己人脉丰富,信息灵通。无论是一个小小的发布会,还是一个群体采访,都要想方设法认识重要的高层人物。

戒瘾密码:媒体从业者需要相当大的热情,但如果这热情让你变成了社交家,那么各种应付不完的应酬就会找上你。不妨想想,如果离开了媒体平台,自己是否还能真正掌握已有的这些人脉关系?到时又该如何定位自己?

NO.4 职场菜鸟

成瘾特征:对自己的价值和职场能力没有自信,因此对自己要求极严格,只要工作需要,拼命都行。几件工作顺手做下来,便觉得自己成了重要人物,举手投足一副商务精英的派头。朋友聚会时心不在焉,对手机却是非常关注,巴不得时时有电话打进来,显示自己的不可或缺。最重要的是嘴里还得说着“没办法,没办法,咱不干谁干呀”。

戒瘾密码:职场菜鸟工作成绩相对不是很突出,缺乏自信和价值感,所以表面上时时要塑造一个更具价值的自我。好在目前中毒不深,只要了解到人的价值并不完全在工作中,就能更好地说服自己。

(摘自《辽沈晚报》)

猜你喜欢

精英价值工作
它们都是“精英”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不工作,爽飞了?
一粒米的价值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给”的价值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选工作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