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谷寺:超越凡尘的宁静与洒脱

2011-05-29ArticlePictures风雨倦客

河南电力 2011年5期
关键词:凡尘隐者韩愈

文 Article/图 Pictures_风雨倦客

“太行之阳有盘谷……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巨匠韩愈,在怀才不遇的愤懑中为好友李愿赠序道别。之后,时年34岁的韩愈继续在功名与仕途中浮沉,终未能实现“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的意愿。但是,他却以极为生动的文笔,成就了《送李愿归盘谷序》的千古名作,也让一座古寺在历史的烟云中久负盛名,它就是位于济源境内的盘谷寺。

济源市区向北15公里,走出尘世的浮躁喧嚣,穿过寂静的荒野古道,便来到太行山南麓的盘谷口,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建筑群,苍劲有力的“盘谷寺”三个大字赫然入目。

盘谷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三年(公元479年),是河南北部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传说这里曾是夏代少康的祭祀之所,亦说后人为了纪念盘古开天辟地的功绩而建的寺院,后因“古”音同“谷”,以讹传讹,结果成了盘谷寺。明朝洪武年间,古峰和尚住持寺院,重修庙宇,称“十方大盘谷寺”,香火极盛,名闻遐迩,法属寺院30余座,遍及豫、晋、皖三省。清乾隆曾作《盘谷考证》,并亲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定盘谷为名山胜迹。

盘谷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顺着中间的小道,由南向北拾级而上,首先进入御碑亭,碑上是清乾隆皇帝亲书的《送李愿归盘谷序》和步该序韵式而作的行书体七言诗。穿过御碑亭,依次是山门、秋叶池、大雄宝殿、钟鼓楼、东西廊房等景观。盘谷寺西北100米处,有一座高8米的四面五层密檐式舍利砖塔,据说塔中埋有释迦牟尼佛舍利珠1颗;东北500米高的山峰绝壁上是《盘谷考证》的摩崖石刻;寺后山谷内的石头称为盘石,是我国名砚之一“盘古砚”的用料。传说盘古出世时踢破的蛋壳,被埋在太行山下,慢慢变成了细腻光滑的石头,这些石头可以制成上好的砚台。

登上山顶,举目四望,太行巍巍、重峦叠嶂,闲云舒卷、百鸟应和。山下,香火袅袅,泉甘土肥,草木丛茂,济源市九大景观之一“盘谷晴烟”尽收眼底,飘然欲仙、心旷神怡之感涌上心头。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然而,帝王的昏庸,佞臣的奸诈,官场黑暗,让多少有识之士“济苍生”、“治天下”的满腔热血化作愤懑与失落,也让“使李将军、遇高皇帝”的一丝希望在风雨历练中黯然消逝,于是“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成为不少失意落魄、看破凡尘者的一个抉择。

进入盘谷狭小的谷口,面前是20多里见方的开阔地,河谷宽广,草木丰美,飞鸟盈目,实为隐者绝佳去处。在盘谷寺的附近,亦有道观毗邻。僧者把其作为修身诵经福地,道者把其作为布教论道佳处,落魄人士则把其作为索隐山林的一方净土,他们中有些人决意遁世,也有些人一方面谈经论道、享受泉林美景,另一方面利用这里便利的地理条件,探听朝野动态,为实现理想抱负作准备。

韩愈,唐河内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当时济源隶属孟州,属河内治下。对于盘谷这样一个隐居之所,韩愈自然比较清楚。李愿为当时名士,与韩愈同朝为官,二人为好友。李愿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决意辞官隐居。其时,韩愈国子监博士的职务还没有得到任命,前路茫茫,块垒积胸,正郁郁寡欢。当他看到好友去意已决时,便向李愿推荐了这个地方,并希望日后自己归隐,能与好友结舍相伴,共享山水之乐。然而,因宦海奔波,直到长庆四年(公元824年),57岁的韩愈病逝于长安,他“从子于盘”的夙愿终未成行。李愿死后,则葬于盘谷寺西南1000米处、出入盘谷的荒郊小径旁,似乎仍在等候好友的归来。岁月轮回,往事已矣,而今墓碑上“唐贤李愿之墓”几个大字却依然醒目。

晨钟悠扬,燕啄春泥,田畦翠绿,佳木繁阴。或焚香操琴,或闭门诵读,或舒啸赋诗,或种豆南山,何其自在。已而暮鼓声声,倦鸟归飞,或荷锄释耒,或野游返途,伴着一抹残阳、几缕烟云,缓步独行,气定神闲,何其逍遥。倏尔暮色四合,松涛渐起,月洒山间,或与僧人谈经论佛,或与乡叟执棋落子,或与二三隐友举杯小酌,物我两忘,宠辱不惊,何其悠哉。一方远隔尘世的仙境,那种超凡脱俗的宁静与洒脱,让人生趣味自蕴其间。我想,这或许正是盘谷“隐者之所盘旋”的主要原因吧。然而,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对于多数人来说,或在苦苦等待中流年远逝,或为这里的景致所“盘旋”,如李愿一样,在超越物外的宁静与洒脱中终老林泉。

今天,徜徉盘谷,徘徊寺前,络绎的祈福者诉说着虔诚与夙愿,希望在滚滚红尘中福寿安康。而三三两两的僧人轻击木鱼、微闭双目,似乎身心已远离凡尘,正在品味着另一个世界的极乐与祥和。“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其实,千年之前韩昌黎在与李愿的道别中,已把其中真谛昭然世人:茶甘饭软健康长寿,知足常乐不贪图奢望。清幽深邃的盘谷寺,在青山绿水的守望中,依旧默默地见证着超越凡尘的宁静与洒脱、远离喧嚣的淡定与从容。

图:盘谷寺

猜你喜欢

凡尘隐者韩愈
寻隐者不遇
跨越千年仍美丽,韩愈从来不“退之”
《寻隐者不遇》续篇
寻隐者不遇
截句:鹰的言语和凡尘的爱在梦的边缘聚焦
掬一捧六泉水 洗净凡尘
寻隐者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