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大穗半紧凑型玉米品种栽培密度研究

2011-05-28李赛菊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穗长学报密度

李赛菊,蒋 福

(施甸县农业技术推广所,云南 施甸 678200)

北玉2号、海禾1号、屯玉7号等大穗型玉米品种是施甸县近年来主要推广种植的品种,具有株形半紧凑、穗子大、单株生产力高等特点,为充分发挥其高产的优势,笔者对其栽培密度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施甸县万兴乡万兴村新寨二组苏庭的承包地(旱地),海拔1820 m,年降雨量900~1100 mm,年均温13.2℃,前作大麦。红胶泥土,肥力中等。

1.2 试验设计

设5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处理1,栽培密度为4.5万株/hm2;处理2,栽培密度为5.25万株/hm2;处理3,栽培密度为6万株/hm2;处理4,栽培密度为6.7万株/hm2;处理5,栽培密度为7.5万株/hm2。

1.3 试验品种

屯玉7号。

1.4 小区面积

7 m×4.76 m=33.32 m2。

1.5 种植

采用营养袋育苗定向移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4月22日播种,每袋播1粒种子。5月3日移栽,1.4 m开墒,移栽规格为大行距1.0 m,小行距0.4 m,宽窄行双行条栽,株距处理1为32 cm、处理2为27.4 cm、处理3为24 cm、处理4为21.3 cm、处理5为19.2 cm。移栽后浇足水,然后盖膜。

1.6 施肥

4月9日撒施10-10-8复合肥600 kg/hm2、农家肥15 t/hm2;5月3日用尿素300 kg/hm2、普钙7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生态有机肥600 kg/hm2、硼肥和锌肥各30 kg/hm2作底肥施入种植沟;5月30日追施尿素150 kg/hm2;7月20日追施尿素525 kg/hm2、普钙300 kg/hm2;8月6日追施尿素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7月30日喷施磷酸二氢钾和硼各1.5 kg/hm2;8月16日再喷施磷酸二氢钾1次。

1.7 病、虫、草害防治

抽雄吐丝期喷施苯甲·丙环唑、啶虫脒和吡虫啉1次;结合中耕培土防除杂草。

1.8 经济性状及产量调查

玉米成熟期每小区随机抽取20株调查其株高、穗位高、双穗率、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秃尖、倒伏率,产量以人工收获、称重、取样测含水量和出籽率折算,千粒重于收获脱粒晒干称取。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各处理折单产在11.27~13.27 t/hm2,各处理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经方差分析,处理4、处理5与处理2、处理1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表1)。

表1 不同处理产量比较

2.2 千粒重

各处理千粒重在368.2~382.5 g,千粒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处理1>处理4>处理2>处理5。经方差分析,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2)。

2.3 穗长

各处理穗长在19.5~21.6 cm,穗长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随着种植密度加大,穗长有缩短趋势。经方差分析,各处理穗长差异极显著(F值=15.295>F0.01=7.006),处理1与处理4、处理5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2、处理3、处理4与处理5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3)。

表3 不同处理穗长

2.4 穗行数

各处理穗行数在15.8~16.73行,最高为处理4和处理2,最低为处理3。各处理穗行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4=处理2>处理1>处理5>处理3。经方差分析,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4)。

表4 不同处理穗行数

2.5 行粒数

各处理行粒数在31.5~36.57粒,行粒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3>处理5。经方差分析各处理行粒数差异极显著(F值=26.15>F0.01=7.006),处理1与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2、处理4与处理3、处理5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5)。

表5 不同处理行粒数

2.6 秃尖

各处理秃尖在3.37~4.63 cm,秃尖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3>处理5>处理2>处理4>处理1。经方差分析,处理3、处理5、处理2、处理4与处理1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表6)。

表6 不同处理秃尖

2.7 穗粗

各处理穗粗(周长) 在18.93~19.83 cm,穗粗从粗到细依次为处理3>处理1>处理2>处理5>处理4。经方差分析,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7)。

表7 不同处理穗粗

2.8 株高

各处理株高在292.2~318.8 cm,株高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4>处理5>处理3>处理1>处理2。

2.9 穗位高

各处理穗位高在114.8~141.8 cm,穗位高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4>处理5>处理3>处理2>处理1。

2.10 茎粗

各处理茎粗(周长)在6.72~8.4 cm,茎粗从粗到细依次为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1>处理2。

2.11 双穗率

双穗率处理1为41.7%,处理2为29.7%,处理3为16.2%,处理4为10.4%,处理5为3.4%。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双穗率有下降趋势。

2.12 倒伏率

倒伏率处理1为2.2%,处理2为3.3%,处理3为4.3%,处理4为21.7%,处理5为20.7%。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倒伏率有上升趋势。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双大穗半紧凑型玉米品种栽培密度在4.5~7.5万株/hm2,随着密度的增加,行粒数有下降趋势,穗长有缩短趋势,倒伏率有上升趋势,产量呈上升趋势,但栽培密度在6~7.5万株/hm2的处理间产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为此,从防止倒伏、减少劳动力和种子投入、推广间套种等方面综合考虑,适宜栽培密度应为6~6.75万株/hm2。

[1]谭君,张彪,唐海涛,等.利用多重PCR技术鉴定玉米品种的初步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028~1031.

[2]喻春莲,兰发盛,张寒飞.高淀粉玉米杂交种华试99选育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039~1042.

[3]何雪银,吴翠荣,田树云,等.糯玉米、优质蛋白玉米花培反应率的研究初报[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1):10~14.

[4]董丽英,刘树芳,杨佩文,等.玉米新品种对3种病害的抗性鉴定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2):410~412.

猜你喜欢

穗长学报密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大尺寸高相对密度钨管的制备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
“密度”练习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