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黄颈康片镇痛抗炎作用及对炎症因子影响研究

2011-05-26刘新宇刘春娜张晓妍

中成药 2011年7期
关键词:肉芽肿灌胃抗炎

刘新宇, 刘春娜, 张晓妍, 杨 菁

(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121001;2.辽宁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辽宁锦州 121001)

参黄颈康片镇痛抗炎作用及对炎症因子影响研究

刘新宇1, 刘春娜2*, 张晓妍1, 杨 菁2

(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121001;2.辽宁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辽宁锦州 121001)

目的 该实验通过观察受试抗颈椎病药物(参黄颈康片)对抗炎、消肿、镇痛的药效学作用,探讨参黄颈康片的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该实验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大鼠肉芽肿模型、大鼠足跖肿胀动物模型,观察给予不同剂量参黄颈康片(小鼠为600、1 200、2 400 mg/kg;大鼠为500、1 000、2 000 mg/kg)的抗炎、消肿的药理作用,另外选择物理及化学法,进一步研究参黄颈康片的镇痛作用,同时应用大鼠肉芽肿模型,测定血清中白介素-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参黄颈康片能明显降低小鼠耳廓肿胀的肿胀率、大鼠肉芽肿的质量、足跖肿胀程度,能提高小鼠痛阈值及降低其扭体反射,并能降低大鼠肉芽肿模型中炎症介质的表达。结论 参黄颈康片通过抑制炎症介质表达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足跖肿胀;肉芽肿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的多发病,该病有着椎间盘变性、髓核突出病变的个体,特别是髓核对机体组织的致炎反应现象。椎间盘周围组织水肿,纤维蛋白沉积,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等化学激动因子存在过度表达现象,导致了在椎间盘局部形成了炎症、增生及肿胀[1-3]。而颈椎病的治疗目前没有较好疗效的药物。参黄颈康片是由丹参、黄芪、白术、姜黄、当归、煅牡蛎等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拟用于治疗颈椎病。为进一步阐明其疗效,本实验主要观察给予不同剂量参黄颈康片对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大鼠肉芽肿模型、大鼠足跖肿胀动物模型的影响,观察其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并对其机制进一步研究,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4-5]。

1 材料

1.1 动物 取昆明种小白鼠160只,体质量18~22 g。Sprague-Dawley大鼠120只,体质量180~220 g。动物合格证号:SCXK(辽)2003-0007。

1.2 试验药品 参黄颈康片(辽宁医学院新药研究所自制,为棕黄色粉末,0.35 g/片,1 g 相当于应用生药 1.429 g);阳性对照药品:阿司匹林(湖南新汇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实验随机分为6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模型组;Ⅲ组至Ⅴ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参黄颈康片组(小鼠为 600、1 200、2 400 mg/kg;大鼠为 500、1 000、2 000 mg/kg);Ⅵ组为阳性药物对照组,灌胃给予阿司匹林(100 mg/kg)。

2.2 测定项目

2.2.1 参黄颈康片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取健康小鼠60只,每日灌胃给药1次,灌胃体积为0.1 mL/10 g,连续给药3 d,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1.5 h将30 μL二甲苯涂于小鼠右耳廓前后两面致炎(除空白对照组),左耳廓作为自身对照。致炎后30 min将各组试验小鼠处死,用直径9 mm打孔器在相同的部位取下左、右耳片,称定质量,计算左、右耳片质量差为肿胀度或抑制率(%)。

2.2.2 参黄颈康片对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取健康雄性大鼠60只,按2.1项进行分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体积0.5 mL,连续给药3 d,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 h后,各组试验动物(除空白对照组)右踝关节皮下注射10%鸡蛋清0.1 mL,致炎,分别用软皮尺测量踝关节周长,以给药前、致炎后1 h、2 h、3 h踝关节周长差值作为肿胀度。

2.2.3 参黄颈康片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及炎症介质的影响取雄性大鼠60只,除空白对照组实验动物外,其余50只大鼠用乙醚浅麻醉,无菌条件下,下腹正中切口,各鼠右侧腹股沟皮下各置入一无菌棉球(30 mg)。术后随机按2.1项进行分组。于手术当天开始灌胃,连续7 d,灌胃体积0.5 mL,肉芽肿模型组给等体积生理盐水,第8天处死动物,解剖并剥离棉球,60℃烘烤12 h称定质量,计算肉芽质量(肉芽质量=带肉芽组织的棉球质量-棉球原始质量)。实验结束后,上述实验动物,颈动脉取血2 mL,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1(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2.2.4 用热板法观察参黄颈康片的镇痛作用 采用Woolf氏热板法。于电热恒温水浴箱温度保持在(55±0.5)℃的范围。将筛选后的小白鼠50只称定质量,按2.1项分组,测每只小鼠的痛阈值一次,作为该鼠给药前的痛阈值。各组试验小鼠给药前及给药后30 min各测定小白鼠痛阈值一次。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后痛阈值-用药前痛阈值)/用药前痛阈值%

2.2.5 用扭体法观察抗颈椎病药物参黄颈康片的镇痛作用取50只小鼠称定质量后,按上述分组情况,灌胃给予不同受试药物30 min后,腹腔注射0.6%的醋酸0.2 mL/只,记录15 min内各组“扭体”反应阳性的动物数,及15 min内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

3 结果

3.1 参黄颈康片抗炎、消肿作用结果 实验结果见表1,2。表明应用不同剂量参黄颈康片,能明显降低小耳廓肿胀度、减轻大鼠足跖肿胀,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质量,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参黄颈康片有一定抗炎、消肿作用。

不同剂量参黄颈康片受试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动物15 min内出现扭体反射的次数明显减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参黄颈康片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值,结果表明,参黄颈康片对化学法及物理法所致的疼痛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见表1)。

表1 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结果(x ± s,n=10)

表2 大鼠足跖肿胀实验结果(x ± s,n=10)

3.2 参黄颈康片对炎症介质影响实验结果 见表3。大鼠肉芽肿模型组实验动物血清中IL-1β及TNF-α明显升高,而应用不同剂量参黄颈康片,上述实验结果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实验结果提示,参黄颈康片能明显降低血清中炎症介质IL-1β及TNF-α的水平。

表3 参黄颈康片对炎症介质影响实验结果(x ± s,n=10)

与足跖肿胀模型组比较,*P<0.05,**P<0.01。

4 讨论

颈椎病时,大量促进炎症介质释放的细胞因子表达升高,保护性细胞因子表达降低,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导致椎间盘不断退变,进而导致颈椎病的病程发展[6]。本实验受试药品——参黄颈康片是中药复方制剂,临床拟用于治疗颈椎病。其中,丹参、黄芪能有效地改善微循环,纠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抗脂质氧化等作用;白术、姜黄具有抑菌、抗炎、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加脑血流量作用;牡蛎有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这些药物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7-9]。

本实验结果显示,参黄颈康片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大鼠足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3种急、慢性试验性炎症均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另外,实验结果也表明,参黄颈康片可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增高痛阈值,有非常显著的抗炎、消肿、镇痛作用。可使颈椎病人的疼痛症状缓解,从而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松弛,以减轻肌肉对局部病灶处的牵拉,有利于局部损伤病灶的修复[10-12]。

另外,实验中发现,应用不同剂量参黄颈康片能明显降低炎症介质IL-1β及TNF-α。提示参黄颈康片可能通过减少炎症介质等产生,在颈椎病中发挥治疗及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参黄颈康片主要通过其抗炎、镇痛、活血化瘀作用,来改善颈椎病人的多种症状,实验结果与该药消肿止痛、活血通络的功能亦相吻合,为该药在临床上治疗颈椎病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丁文清,江怡珊,乔 薇.颈痛灵胶囊对化学、物理方法致痛小鼠的镇痛作用实验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12):37-38.

[2]解砚英,牟艳玲,朱 燕,等.颈舒胶囊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0):1169-1172.

[3]曾万玲,隋艳华,董学新,等.颈椎温通胶囊对颈神经根炎大鼠体感诱发电位、行为学及病理学影响的研究[J].中成药,2009,31(12):1820-1821.

[4]赵传喜,吴 淮,刘 欣,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7):48-49.

[5]张爱平,许书亮,陈弘修,等.颈痛宁主要药效学试验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11(3):21-22.

[6]刘新宇,刘春娜,武红梅,等.参黄颈康片对颈椎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成药,2010,32(4):554-557.

[7]周红海,韦 坚,陈耀宇.益气化瘀补肾法对颈椎病模型动物椎间盘炎症介质的影响[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1):6-8.

[8]吴茂文.中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概况[J].天津药学,2002,14(6):22-23.

[9]邵文全.加味瓜蒌桂枝汤治疗颈椎病实验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347-1348.

[10]陈宏贤,赵新梅.李俊岐.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9例[J].广东医学,2008,29(2):325-326.

[11]邹燕燕.颈痛汤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8):1181-1182.

[12]李 宁,谢兴文.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及其功能测定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2):71-72.

R285.5

B

1001-1528(2011)07-1223-03

2010-10-16

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LT2010065);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2139)

刘新宇(1976—),男,主治医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药理学及新药开发。Tel:(0416)4197208

*通信作者:刘春娜(1977—),女,副教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药理工作。E-mail:springnana@tom.com

猜你喜欢

肉芽肿灌胃抗炎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生大黄及轻质液状石蜡灌胃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小鼠、大鼠灌胃注意事项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吲哚美辛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中的应用
一种简易的实验兔灌胃方法
小鼠最大灌胃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