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城市遗产保护的思考

2011-05-22付莉莉

山西建筑 2011年19期
关键词:世纪遗产文化遗产

付莉莉

1981年,第五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澳大利亚举行,会议审议了悉尼歌剧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材料。虽然会议没有通过悉尼歌剧院的申报,但却引发了人们对于20世纪人类创造的思考。2007年,在首次申遗遇挫的26年之后,悉尼歌剧院以“20世纪遗产”的身份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顾名思义,“20世纪遗产”是根据时间阶段进行划分的文化遗产的集合,包括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遗产。这是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对于20世纪遗产概念的解释。简言之,“城市遗产”就是城市内的有形文化遗产。“城市”作为文化遗产地域位置的界定,又指多方面向复合的社会属性。城市遗产既可以是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乃至历史文化名城等人工建成环境,也可以指自然形成环境,如古树名木、区域文化线路、运河遗址等。城市遗产作为城市风貌特色和城市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美学、经济、文化、考古、社会学甚至政治价值。

城市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而随着“20世纪遗产”这一概念的提出,人们开始将目光转移到“20世纪城市遗产”上来,并且认识到其保护刻不容缓。国内,对于20世纪城市遗产的保护是从“革命文物”起步的,目前关注的热点则更多地转向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如北京的798艺术中心、中山岐江公园的改造等。

20世纪城市遗产与城市遗产相比,多了时间范围的限制。与20世纪遗产相比,其在地域范围上也有了明确的界定;它是根据时间段进行划分的城市范围内有形文化遗产的集合,在时间和空间层面上有了更明确的限定。

1 20世纪城市遗产保护问题的反思

1.1 保护对象不明确

20世纪城市遗产概念提出的时间较短,其甄别和评定的标准也尚未形成明确的理论成果,无法准确地判定保护对象。加之20世纪城市遗产种类繁多,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难以确定保护对象。20世纪城市遗产扎根于近百年的城市发展历程,很多还延续着过去的使用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扩建,而大部分改造、扩建没有遵循历史遗产的原有特征,破坏了原有机理;要保护这些历史遗产,就必须先肃清这些改造的部分。

1.2 缺乏正确的保护意识

很多人认为,只有历史悠久的遗址、遗物才具有保护的价值,而对于年代较近的20世纪城市遗产则缺乏关注。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判断文化遗产的价值标准,不仅要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更要考虑其本身的价值。在20世纪城市遗产的保护上,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保护意识。

1.3 保护方式僵化,缺乏适应性利用

20世纪城市遗产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遗产。它是“活的遗产”,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不能简单地采用福尔马林式的保护模式,将其束之高阁,而应该积极地探索其适应性再利用的方法,发挥其现实价值。如果仅以前种方式进行保护,反而抹杀了20世纪城市遗产的内涵与价值,甚至是其能够称为遗产的依据。正如悉尼歌剧院,如果忽视其本身的功能,它是否还能列于20世纪遗产的名目下。凯文·林奇曾提到,“为了现在及未来的需要而对历史遗迹的变化进行管理并有效地加以利用,胜过对神圣过去的一种僵化的尊重”。对于20世纪城市遗产的保护,我们也应该抱有这样的态度,使其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1.4 缺乏法律保障和理论支撑

20世纪城市遗产的保护才刚刚起步,在国内一些城市中,相对于更古老和传统的城市遗产,它较少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关注。因此,这方面的法律、规范和制度、管理相对滞后,学术研究方面也相对薄弱。此外,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伴随着旧城改造的大潮,大批20世纪城市遗产被拆除,急需加快法律体系建设和理论研究。

1.5 缺乏因地制宜的保护措施,照抄照搬其他保护模式

目前20世纪城市遗产的保护还处于摸索阶段。应该明确的是,我们需要在借鉴过去的城市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结合20世纪城市遗产的结构特征和内涵价值,制定切合实际的保护方案,而不应该照搬照抄别的保护模式。不同城市的地域特征不同,其城市遗产自然也存在着自身独特的地域属性,因此,20世纪城市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应该因地制宜,切忌生搬硬套。

与传统的古代文化遗产相比,20世纪城市遗产的构造和材料都复杂得多。虽然二者所采用的理论与方法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20世纪城市遗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保护与维护要复杂、艰难得多。因此,在理论与方法上,我们可以借鉴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但在具体的做法上必须突破原有的格局和体系。例如,在建筑遗产的保护上,传统建筑材料不外乎砖瓦木材,而现在的建筑设计师们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如铝合金、玻璃、合成橡胶等等;我们应该根据建筑遗产原有的建筑结构、材料和其文化内涵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

2 20世纪城市遗产保护的探索——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复兴

工业遗产是20世纪城市遗产的一颗明珠,有关这方面保护与复兴的成功案例更是层出不穷:钢铁厂遗址改造如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矿山遗址重塑如唐山南湖采煤塌陷区,机械制造厂遗址改造如北京798艺术中心,滨水码头遗址重塑如中山岐江公园。在经过结构调整和环境重塑后,这些原本已经衰退甚至废弃的工业遗产仍能在历史舞台上熠熠生辉。关于20世纪城市遗产的保护,特别是工业遗产的保护,应该积极采取适应性再利用的方式,以满足新需求的形式并延续其生命,这是对20世纪城市遗产功能的再定义,它代表着遗产生命的再循环,也是遗产重生的机会。北京798厂是1950年前民主德国援助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其厂房建设采用了当时先进的工艺和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实用中透着艺术色彩,造型简洁大方(见图1)。目前,像798厂这样具有浓厚的包豪斯设计理念的建筑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多,作为工业发展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非常珍贵的。建国50年来,798厂伴随着新中国一同成长,见证了时代的脚步,它反映了那个年代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理想,已经成为所处时代的文化载体。时至今日,依稀可见那斑驳的红砖瓦墙、文革时代的标语。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798厂逐渐走向了衰退,工业生产的功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企业停产,厂房也人去楼空。如何处置这些废弃的厂房成为一个难题。

可喜的是,凭借其幽静的环境,便利的交通,简洁大方、富有现代感的建筑设计和独特的空间,798厂吸引了大批艺术家的入住。798厂区逐渐成为艺术家们绘画、摄影、雕塑的工作室,各种设计公司、时尚店铺、书店、酒吧进驻这里。798厂区也成为艺术家们交流、展示的平台,被开辟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大部分798厂房只被简单地装修,并没有改变原来的空间结构和肌理,有的甚至是保留原样;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一个年代的历史缩影。这样做不仅节省了大批费用,更是对原有厂区环境和建筑面貌的最大化利用,是对历史的尊重,乃至798厂区生命的延续。

将798旧厂区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不仅保护了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遗产,也满足了时代背景下新的功能需求,厂区也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发挥其经济价值。798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艺术中心,它已成为北京市的历史与文化、成为一种符号。这说明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是其历史与美学价值得以被保护的方式,是对其功能的再定义。对于20世纪城市遗产的保护,我们也应该积极寻找适应性再利用的途径,创造新的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延续其生命。

关于工业遗产利用性保护的案例还有很多,德国柏林施潘道地区的哈克庭院模式也是成功的范例之一。其在不改变原有空间肌理的前提下有力刺激街区活力的模式在20世纪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中也值得借鉴。20世纪城市遗产保护的最佳途径是再利用,它是20世纪城市遗产与新的时代精神及文化的结合,是城市风格和城市特色的体现。

[1]解翠乔.保护与复兴:工业遗产的环境重塑与活力再生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2]王 雪.城市工业遗产研究[Z].2009.

[3]单霁翔.20世纪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探索[J].城市规划,2008,6(7):11-33.

[4]王莹颖.浅析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J].民营科技,2010,9(225):187,235.

[5]余 虹,唐国安.中小城市20世纪遗产保护开发模式浅议——以岳阳市巴陵西路以南老城区20世纪遗产为例[J].中外建筑,2008,7(22):64-65.

猜你喜欢

世纪遗产文化遗产
世纪赞歌
与文化遗产相遇
遗产怎么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千万遗产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